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氧代苯乙酸甲酯制备的取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4: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氧代苯乙酸甲酯制备的取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氧代苯氧乙酸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通常表现为淡黄色液体或晶体,该化学品对水体是有害的,应防止该化学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统,从研究化学材料可以辨识事物的本质,化学教育学习中以及工业生产活动中经常需要采集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对材料进行整体的研究。
3.现有的取样检测装置中,采用单一的液体取样检测装置或固体取样检测试管装置进行取样,特别是对液体取样检测不能精确取出工作人员想要份量,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氧代苯乙酸甲酯制备的取样检测装置,它可以实现器皿的储放和对液体进行精确定量取样,方便工作人员检测。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氧代苯乙酸甲酯制备的取样检测装置,包括箱体、盖板和取样机构,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箱体上端,取样机构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右侧内部;取样机构包括第二卡槽、第一通道、储液槽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卡槽开设在箱体内右侧上端,第二卡槽位于第一通道上方,第二卡槽与第一通道相通,储液槽位于第一通道下方,储液槽右侧固定安装有透明玻璃,玻璃外端刻有刻度线;储液槽的左上端与液体储存槽右下端通过第二通道连接,储液槽的下端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盖板右侧下端面固定连接与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环,第二卡环上端安装有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中端固定安装单向阀门,第三通道顶端固定连接有气囊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储液槽右侧的通明玻璃上的刻度,从而对液体进行定量精确取样。
7.进一步的,控制机构包括阀门、软管、第一滑块、出液管,阀门位于储液槽下端,阀门的另一端与软管上端相连接,软管的右侧开设有滑槽,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出液管连接在软管下端与箱体外端面之间,可以控制出液水流大小。
8.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右侧端面固定连接与锁芯相匹配的锁扣,箱体对应的位置安装有锁芯,箱体与盖板左侧铰接连接,盖板和箱体扣在一起,使箱内处于密闭状态。
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开有液体储存槽,第一卡槽位于液体储存槽上端,第一卡槽与液体储存槽相通,盖板下端面固定安装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扣,箱体的上端面开有试管储存槽位于第一卡槽两侧,能保护液体在液体储存槽里晃动时不易发动侧漏。
10.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前后外端面各开设与试管储存槽相匹配的第一滑槽,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方便工作人员手动取出试管进行对液体检测。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2.一、该取样检测装置,箱体的右侧内安装取样机构,通过观察取样机构里的刻度瓶
上刻度,能精确取出所需的液体。
13.二、该取样检测装置,安装在取样机构下端的控制机构,通过第一滑块上下移动对软管的挤压,从而实现对出液大小控制。
14.三、该取样检测装置,通过安装在箱体两侧的上下滑块,来控制试管储存槽里的试管升降,从而对固体状态取样检测。
附图说明
15.图1本实用新型的取样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图2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左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左视结构剖面图;
18.图4本实用新型的图a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说明:
20.1、箱体;2、第二滑块;3、第一滑槽;4、盖板;41、第一卡环;42、第二卡环;43、锁扣;44、气囊;45、单向阀门;46.第三通道;431、锁芯;5、液体储存槽;51、第一卡槽;6、试管储存槽;8、取样机构;81、第二卡槽;82、第一通道;83、储液槽;84、第二通道;9、控制机构;91、阀门;92、软管;93、第一滑块;94、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

4所示,一种基于氧代苯乙酸甲酯制备的取样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盖板4、盖板4位于所述箱体1上端,取样机构8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右侧内部,第二卡槽81开设在箱体1内右侧上端,第二卡槽81位于第一通道82上方,第二卡槽81与第一通道82相通,储液槽83位于第一通道82下方,储液槽8右侧固定安装有透明玻璃,玻璃外端刻有刻度线,储液槽83的左上端与液体储存槽5右下端通过第二通道84连接,储液槽83的下端连接有控制机构9,所述盖板4右侧下端面固定连接与第二卡槽81相匹配的第二卡环42,第二卡环42上端安装有第三通道46,第三通道46中端固定安装单向阀门45,第三通道46顶端固定连接有气囊44,第二卡环42和第三通道46相通,通过箱体1和盖板4合在一起,在关闭控制机构,手动按压气囊44,将空气通过单向阀门45排出,在放开气囊44,箱体1内负压将液体通过第二通道84导入储液槽83内。
22.如图3和4所示,阀门91位于储液槽83下端,阀门91的另一端与软管92上端相连接,软管92的右侧开设有滑槽,第一滑块(93滑动连接在滑槽内,出液管94连接在软管92下端与箱体外端面之间,通过打开阀门91使液体成储液槽83中流出,导入软管92中,在滑动滑块93来控制水流大小在流入出液管94。
23.如图1所示,箱体1内开有液体储存槽5,第一卡槽51位于液体储存槽5上端,第一卡槽51与液体储存槽5相通,盖板4下端面固定安装与第一卡槽51相匹配的第一卡扣41,在移动装置时防止液体溢出箱体1外,箱体1的上端面开有试管储存槽6位于第一卡槽51两侧。
24.如图1所示,箱体1前后外端面各开设与试管储存槽6相匹配的第一滑槽3,第二滑块2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通过手动将第二滑块2向上滑动,方便工作人员拿出试管对液体的取样。
25.使用时,先将箱体1和盖板4通过将锁芯43和锁扣431相扣,关闭阀门91,手动按压
气囊44,将空气通过单向阀门45排出,放开气囊44时,在通过负压将液体进入第二通道84导入储液槽83内,肉眼观察储液槽83右侧玻璃上的刻度,储入所需的液体,在打开阀门93,使液体流入软管92,通过移动第一滑块93,来控制液体流出的大小流入出液管94,在取出液体。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氧代苯乙酸甲酯制备的取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盖板(4)和取样机构(8),所述盖板(4)位于所述箱体(1)上端,取样机构(8)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右侧内部;取样机构(8)包括第二卡槽(81)、第一通道(82)、储液槽(83)和第二通道(84),所述第二卡槽(81)开设在箱体(1)内右侧上端,第二卡槽(81)位于第一通道(82)上方,第二卡槽(81)与第一通道(82)相通,储液槽(83)位于第一通道(82)下方,储液槽(83)右侧固定安装有透明玻璃,玻璃外端刻有刻度线;储液槽(83)的左上端与液体储存槽(5)右下端通过第二通道(84)连接,储液槽(83)的下端连接有控制机构(9);所述盖板(4)右侧下端面固定连接与第二卡槽(81)相匹配的第二卡环(42),第二卡环(42)上端安装有第三通道(46),第三通道(46)中端固定安装单向阀门(45),第三通道(46)顶端固定连接有气囊(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氧代苯乙酸甲酯制备的取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9)包括阀门(91)、软管(92)、第一滑块(93)、出液管(94),阀门(91)位于储液槽(83)下端,阀门(91)的另一端与软管(92)上端相连接,软管(92)的右侧开设有滑槽,第一滑块(93)滑动连接在滑槽内,出液管(94)连接在软管(92)下端与箱体外端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氧代苯乙酸甲酯制备的取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右侧端面固定连接与锁芯(431)相匹配的锁扣(43),箱体(1)对应的位置安装有锁芯(431),箱体(1)与盖板(4)左侧铰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氧代苯乙酸甲酯制备的取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开有液体储存槽(5),第一卡槽(51)位于液体储存槽(5)上端,第一卡槽(51)与液体储存槽(5)相通,盖板(4)下端面固定安装与第一卡槽(51)相匹配的第一卡扣(41),箱体(1)的上端面开有试管储存槽(6)位于第一卡槽(51)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氧代苯乙酸甲酯制备的取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前后外端面各开设与试管储存槽(6)相匹配的第一滑槽(3),第二滑块(2)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氧代苯乙酸甲酯制备的取样检测装置,包括箱体、盖板和取样机构,盖板位于所述箱体上端,取样机构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右侧内部,第二卡槽开设在箱体内右侧上端,第二卡槽位于第一通道上方,储液槽位于第一通道下方,储液槽右侧固定安装有透明玻璃,玻璃外端刻有刻度线,储液槽的左上端与液体储存槽右下端通过第二通道连接,储液槽的下端连接有控制机构,盖板右侧下端面固定连接与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环,第二卡环上端安装有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中端固定安装单向阀门,第三通道顶端固定连接有气囊,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储液槽右侧的通明玻璃上的刻度,从而对液体进行定量精确取样。样。样。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 武长安 杜红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东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7
技术公布日:2021/1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