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2: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恢复骨骼的正常功能,但由于骨折在治疗中常常需要较长时间固定,这样会使肢体因长期固定不动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内粘连或韧带失去弹性。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逐渐加强关节的负重锻炼。负重量应当逐步加,从最小逐渐过渡到正常。配合温水浴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现有的用于后期患者在自家进行康复训练的装置多为支撑架结构,在使用时需要上肢用力支撑身体配合进行,患者十分费力,训练强度不可调,训练见效缓慢,整体结构不稳定容易倾倒,导致患者二次伤害,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上肢无需使用太多力气,训练强度可调,结构稳定可以保护患者不易摔倒。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下支撑圈、支撑管和上支撑圈,下支撑圈与上支撑圈利用数个支撑管固定,上支撑圈位于下支撑圈的上方;它还包含轮轴座、限位板、轮子、固定架、固定扣、连接块、一号轴座、一号转轮、二号轴座、二号转轮、三号轴座、三号转轮、顶杆、固定盒、顶板、弹簧、挤压板、刹车皮、连接线、抓手、一号螺栓、一号螺纹拧头、绕线辊、四号轴座、四号转轴和万向轮,下支撑圈的左右两端底部均固定有轮轴座,下支撑圈的前后两端底部均固定有万向轮,轮轴座的内外两端均固定有限位板,轮轴座的内外两端上两侧均活动设置有轮子,固定架的一端与轮轴座的左侧壁顶端固定,固定架的另一端与轮轴座外侧的开口贯穿连接,固定架内腔顶壁上固定有固定扣,固定架底部固定有连接块,固定架内腔下端水平壁的顶壁上固定有一号轴座,一号轴座上活动设置有一号转轮,二号轴座固定在轮轴座的内腔水平壁上端,二号轴座上活动设置有二号转轮,三号轴座固定在轮轴座的内腔垂直壁左侧壁上,三号轴座上活动设置有三号转轮,固定架的内腔垂直壁中间位置水平活动设置有顶杆,连接块底部固定有固定盒,固定盒内活动设置有顶板,顶杆穿过固定架右侧壁上的通孔及固定盒上通孔后,与顶板固定,弹簧的一端与顶板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挤压板固定,挤压板的右侧固定有阶梯分布的刹车皮,上支撑圈左右两端顶部固定有抓手,一号螺栓的顶部固定有一号螺纹拧头,一号螺栓旋接穿过抓手的内螺纹孔后,与绕线辊固定,绕线辊内开设有穿线孔,四号轴座固定在上支撑圈上开设的通孔内的侧壁上,四号轴座上活动设置有四号转轴,连接线的一端与固定扣固定,连接线
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顶杆上的通孔、一号转轮、二号转轮、三号转轮、下支撑圈上开设的通孔、支撑管、上支撑圈上开设的通孔和穿线孔后,绕设在绕线辊上。
5.进一步地,所述的轮子上套设有橡胶缓震轮圈。
6.进一步地,所述的抓手上固定有橡胶防滑纹。
7.进一步地,左右对应的两个二号螺栓的顶部均固定有二号螺纹拧头,二号螺栓旋接穿过上支撑圈上的螺纹孔后,活动设置在固定套管内,左右对应的两个固定套管之间固定有座板。
8.进一步地,所述的座板上固定有坐垫。
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设计合理,上肢无需使用太多力气,训练强度可调,结构稳定可以保护患者不易摔倒。
10.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轮子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抓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图2中a部放大图。
16.附图标记说明:
17.下支撑圈1、支撑管2、上支撑圈3、轮轴座4、限位板5、轮子6、固定架7、固定扣8、连接块9、一号轴座10、一号转轮11、二号轴座12、二号转轮13、三号轴座14、三号转轮15、顶杆16、固定盒17、顶板18、弹簧19、挤压板20、刹车皮21、连接线22、抓手23、一号螺栓24、一号螺纹拧头25、绕线辊26、穿线孔27、四号轴座28、四号转轴29、二号螺栓30、二号螺纹拧头31、固定套管32、座板33、万向轮34、橡胶缓震轮圈35、橡胶防滑纹36、坐垫37。
18.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

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下支撑圈1、支撑管2和上支撑圈3,下支撑圈1与上支撑圈3利用数个支撑管2焊接固定,上支撑圈3位于下支撑圈1的上方;它还包含轮轴座4、限位板5、轮子6、固定架7、固定扣8、连接块9、一号轴座10、一号转轮11、二号轴座12、二号转轮13、三号轴座14、三号转轮15、顶杆16、固定盒17、顶板18、弹簧19、挤压板20、刹车皮21、连接线22、抓手23、一号螺栓24、一号螺纹拧头25、绕线辊26、四号轴座28、四号转轴29和万向轮34,下支撑圈1的左右两端底部均焊接固定有轮轴座4,下支撑圈1的前后两端底部均铆接固定有万向轮34,轮轴座4的内外两端均焊接固定有限位板5,轮轴座4的内外两端上两侧均活动设置有轮子6,轮子6上套设有橡胶缓震轮圈35,固定架7的一端与轮轴座4的左侧壁顶端焊接固定,固定架7的另一端与轮轴座4外侧的开口贯穿连接,固定架7内腔顶壁上焊接固定有固定扣8,固定架7底部焊接固定有连接块9,固定架7内腔下端水平壁的顶壁上焊接固定有一号轴座10,一号轴座10上活动设置有一号转轮11,二
号轴座12焊接固定在轮轴座4的内腔水平壁上端,二号轴座12上活动设置有二号转轮13,三号轴座14焊接固定在轮轴座4的内腔垂直壁左侧壁上,三号轴座14上活动设置有三号转轮15,固定架7的内腔垂直壁中间位置水平活动设置有顶杆16,连接块9底部焊接固定有固定盒17,固定盒17内活动设置有顶板18,顶杆16穿过固定架7右侧壁上的通孔及固定盒17上通孔后,与顶板18焊接固定,弹簧19的一端与顶板18焊接固定,弹簧19的另一端与挤压板20焊接固定,挤压板20的右侧粘接固定有阶梯分布的刹车皮21,上支撑圈3左右两端顶部焊接固定有抓手23,抓手23上粘接固定有橡胶防滑纹36,一号螺栓24的顶部焊接固定有一号螺纹拧头25,一号螺栓24旋接穿过抓手23的内螺纹孔后,与绕线辊26焊接固定,绕线辊26内开设有穿线孔27,四号轴座28焊接固定在上支撑圈3上开设的通孔内的侧壁上,四号轴座28上活动设置有四号转轴29,左右对应的两个二号螺栓30的顶部均焊接固定有二号螺纹拧头31,二号螺栓30旋接穿过上支撑圈3上的螺纹孔后,活动设置在固定套管32内,左右对应的两个固定套管32之间焊接固定有座板33,座板33上铆接固定有坐垫37,连接线22的一端与固定扣8铆接固定,连接线2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顶杆16上的通孔、一号转轮11、二号转轮13、三号转轮15、下支撑圈1上开设的通孔、支撑管2、上支撑圈3上开设的通孔和穿线孔27后,绕设在绕线辊26上。
2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患者站立在下支撑圈1和上支撑圈3之间,双手握持抓手23,进行康复移动训练,保证了患者的安全,需要增加训练阻力时,旋转一号螺纹拧头25,带动绕线辊26旋转,绕起连接线22,连接线22收缩,拖动顶杆16向内侧移动,顶住顶板18向内侧移动,刹车皮21接触到轮子6,增加了摩擦阻力,可以通过一号螺栓24的锁紧程度,控制刹车皮21对轮子6的压紧力,从而控制训练强度,旋转二号螺纹拧头31可带动二号螺栓30上下移动,调节座板33的高低,万向轮34可以改变移动方向。
2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23.1、轮子6上套设有橡胶缓震轮圈35,减少患者在移动训练时装置的震动;
24.2、抓手23上粘接固定有橡胶防滑纹36,增加摩擦力,防止患者抓握时发生打滑;
25.3、挤压板20的右侧粘接固定有阶梯分布的刹车皮21,可调节训练阻力,进一步提升患者恢复训练效果;
26.4、左右对应的两个固定套管32之间焊接固定有座板33,座板33上铆接固定有坐垫37,方便患者休息;
27.5、下支撑圈1的前后两端底部均铆接固定有万向轮34,方便康复移动训练时进行转向;
28.6、下支撑圈1与上支撑圈3利用支撑管2焊接固定,围栏式结构,不易侧翻,节省上肢用力。
2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