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病死畜禽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2021-11-03 12: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病死畜禽无害销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病死畜禽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养殖场畜禽生病是一种常见现象,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畜禽大规模感染或者疫病外传,当其中一只或者多只畜禽发生疫病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对养殖场的畜禽进行大规模宰杀,然后加以填埋处理。
3.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在宰杀之后会进行消毒处理后直接填埋,而相关条件较好的大型养殖场具有一些专业的无害处理设备,一般采用的都是焚烧手段,但是现有的焚烧设备,例如申请号cn201410381107.5提出的一种移动式病死畜禽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设备,一般需要将畜禽的实体燃烧呈灰烬,那么这种处理手段带来的能耗问题就会比较突出。而且现有的焚烧炉,由于畜禽尸体放置在平台上,导致其部分身体不能完全与火势接触,造成部分地方然较为缓慢,导致燃烧效率稍显低下。
4.本法明提出的一种病死畜禽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可有效提高畜禽尸体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死畜禽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病死畜禽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包括燃烧炉,所述燃烧炉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燃气进给管,所述燃气进给管的表面沿着螺旋方向等距离安装有燃气喷头,所述燃气喷头的内端喷口端穿过并延伸至燃烧炉的内腔中,所述燃气进给管一端设有管道接头,所述燃烧炉的另一端为封闭端;
7.所述燃气喷头包括有喷头外壳、封堵块、封堵球、滑柱、透气隔片和弹簧,所述封堵块和透气隔片上下依次固定安装于喷头外壳的内腔壁,所述滑柱活动套设于透气隔片,且封堵球固定连接于滑柱的顶端,所述弹簧套设于滑柱的外部且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弹性支撑于封堵球和透气隔片,所述封堵球自然状态下将封堵块的底部开口封堵,初始无压力状态下,封堵球会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顶住封堵块的开口,由于燃气进给管中通气后内部燃气气压会增大,然后气压会逐渐将封堵球向下推开,将燃气进给管内腔中的燃气从燃气喷头的喷口处释放至燃烧炉的内腔中。
8.其中,所述燃气喷头的喷口朝向与其所穿过的燃烧炉表面部分的切平面垂直,所述燃气喷头的喷口朝向指向燃烧炉的中轴线,这是为了保证喷头都能朝向格栅支架上放置的牲畜尸体,以保证牲畜尸体在各个方向均受到火焰的炙烤,加快燃烧和炙烤的速度。
9.其中,所述封堵块的底部开口的切面为一个弧面,所述封堵块的底部开口切面与封堵球的表面适配贴合,封堵球的球面可以正好卡入到封堵块的底部弧形切面,贴合的更
加紧密,已达到闭合时完全密封效果,当受到来自燃气进给管内腔中的气压时,燃气喷头受到气压的压力会被动下行,并且压缩弹簧,而封堵块会受到气压压力而开口张开,燃气喷头会以为燃气进给管泄压的形成将燃气进给管内部的燃气排放出去。
10.其中,所述燃烧炉的外部还固定连通有三个进风管和一个排风管,所述进风管与燃烧炉的表面相切,所述进风管的管道朝向与水平面呈现八十度夹角,这样的结构,进风管会对送风气流进行导向,气流方向会在燃烧炉的内腔中出现两种特征,气流首先向下并且切着燃烧炉的内壁,于是气流会在沿着燃烧炉的内壁呈环状流动,并且由于进风管的管道朝向与水平面呈八十度夹角,也就是说,其向燃烧炉中的送风方向并非是垂直朝下的,而是呈现一个偏斜的夹角,于是,气流可以沿着燃烧炉的内腔壁呈现出螺旋方向流动,直接将沉积于燃烧炉内腔中的灰烬卷起,且排风管处在不断向外抽气,可以将被掀起其的含尘气体送出过滤,排放。
11.其中,所述进风管的顶端开口固定连通有外设风管,所述外设风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气阀,两个所述气阀同时刻有且仅有一端保持导通状态,外设风管需要负责输送富氧气体和普通的外环境气流,当燃烧炉中正在燃烧时,那么此时需要对燃烧炉中输送富氧气体进行供氧,燃烧结束后需要对燃烧炉内腔进行清理时,就需要向燃烧炉中通入气流,两股气流从外设风管的两端分别输入,通入其中一组的时候需要将另一端的通路截止,保证气流会总会沿着进风管流走。
12.其中,两个所述气阀分别与外设的增氧装置和送风机相连接,所述排风管与外设的抽气风机相连接,燃烧产生废气可以通过排风管直接排走,并且抽风机会与外设的过滤装置相连接,对废气进行处理,令其达到排放标准,以上关于燃烧供氧、送风和废气处理均为现有技术内容,图中未示出,不多赘述。
13.其中,所述燃烧炉的内腔壁还设有两列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架设有外支架,所述外支架包括有设在内侧的格栅支架,所述格栅支架整体呈现水平状态,将牲畜的尸体直接码放到格栅支架的顶部,码放时注意不要过多堆积,需要有一定间隔保证气流通畅,格栅支架即可以承接住牲畜尸体,也具备很好的气流流通性,并且动物燃烧的产生灰烬会穿过格栅支架落下,比起同类的实心板式,不会出现灰烬的堆积现象,便于后续清理。
14.其中,所述外支架的外形为其外周呈环形等距排布的格栅状,所述外支架的前后两端均导通,所述外支架的中轴线与燃烧炉的中轴线重合,外支架的外周做格栅状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火势可以穿过外支架,并且可以直接喷到牲畜的尸体上,从而达到明火直接燃烧的目的,且并格栅状的外支架也可以保证燃烧后的牲畜,表皮的毛或者部分皮肤组织生成的灰烬穿过外支架落到燃烧炉的底部,还不会阻碍内部的气流和温度的扩散。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发明通过将利用呈现螺旋状的燃气进给管包覆在燃烧炉的外壁上,而燃气进给管上又设置有沿着燃气进给管螺旋方向等距分布的燃气喷头,当向燃气进给管中进气时,由于各个燃气喷头的规格一样,故而打开条件也是一样,当燃气进给管中的气压上升时,各个燃气喷头会由于所受到的气压大小相同而同步打开向燃烧炉中喷出燃气,实现了一个同步进气的效果,并且各个进气口速率一致,气流量一致,可控性很高,同步性高。
17.2、本发明通过利用呈现螺旋状的燃气进给管包覆在燃烧炉的外壁,且燃气喷头在燃气进给管的表面沿着螺旋方向等距分布,于是其在燃烧炉的轴向各个方向均有燃气喷头
的设置,并沿着燃烧炉的长度方向也为等距设置,这就令防止在外支架中的畜禽尸体在会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焚烧火势,且由于外支架和格栅支架均为格栅状,火势可以顺利穿过直接燃烧到尸体的各个部分,令其身体各个部位都能高效受热,且受热后,尸体的内外均会受到长达十分钟左右的高温炙烤,可将疫病病毒全部杀死,且不需要将尸体稍烧成灰烬,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18.3、本发明通过进风管对送风气流进行导向,在清理环节,进风管通入的是送风机送来的高速气流,进风管会对气流进行导向,由于进风管与燃烧炉的外周面相切,并且与水平方向呈现倾斜,进风管中气流进入到燃烧炉中的瞬间,水平分量朝向排风管所在方向,且气流会沿着燃烧炉的内壁做向着排风管所在方向做螺旋运动,故而燃烧后沉积在燃烧炉内腔底部的灰烬或被卷起,且向着排风管处吹送,排风管连接的抽气风机会将内部含尘气流排出,无需工作人员自行对灰烬进行掏除,处理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设备轴侧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设备安装气阀后俯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燃烧炉的内部和外部正视图;
22.图4为本发明燃气进给管的在燃烧炉表面包覆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进风管的倾斜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燃气进给管整体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燃气喷头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26.图8为本发明外支架和格栅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燃烧炉;101、进风管;102、排风管;103、支撑块;2、燃气进给管;21、管道接头;3、燃气喷头;31、喷头外壳;32、封堵块;33、封堵球;34、滑柱;35、透气隔片;36、弹簧;4、外支架;41、格栅支架;5、气阀;6、外设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病死畜禽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包括燃烧炉1,燃烧炉1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燃气进给管2,燃气进给管2的表面沿着螺旋方向等距离安装有燃气喷头3,燃气喷头3的内端喷口端穿过并延伸至燃烧炉1的内腔中,燃气进给管2一端设有管道接头21,燃烧炉1的另一端为封闭端;
30.燃气喷头3包括有喷头外壳31、封堵块32、封堵球33、滑柱34、透气隔片35和弹簧36,封堵块32和透气隔片35上下依次固定安装于喷头外壳31的内腔壁,滑柱34活动套设于透气隔片35,且封堵球33固定连接于滑柱34的顶端,弹簧36套设于滑柱34的外部且弹簧36的上下两端分别弹性支撑于封堵球33和透气隔片35,封堵球33自然状态下将封堵块32的底部开口封堵,初始无压力状态下,封堵球33会在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顶住封堵块32的开口,
由于燃气进给管2中通气后内部燃气气压会增大,然后气压会逐渐将封堵球33向下推开,将燃气进给管2内腔中的燃气从燃气喷头3的喷口处释放至燃烧炉1的内腔中。
31.其中,燃气喷头3的喷口朝向与其所穿过的燃烧炉1表面部分的切平面垂直,燃气喷头3的喷口朝向指向燃烧炉1的中轴线,这是为了保证喷头都能朝向格栅支架41上放置的牲畜尸体,以保证牲畜尸体在各个方向均受到火焰的炙烤,加快燃烧和炙烤的速度。
32.其中,封堵块32的底部开口的切面为一个弧面,封堵块32的底部开口切面与封堵球33的表面适配贴合,封堵球33的球面可以正好卡入到封堵块32的底部弧形切面,贴合的更加紧密,已达到闭合时完全密封效果,当受到来自燃气进给管2内腔中的气压时,燃气喷头3受到气压的压力会被动下行,并且压缩弹簧36,而封堵块32会受到气压压力而开口张开,燃气喷头3会以为燃气进给管2泄压的形成将燃气进给管2内部的燃气排放出去。
33.其中,燃烧炉1的外部还固定连通有三个进风管101和一个排风管102,进风管101与燃烧炉1的表面相切,进风管101的管道朝向与水平面呈现八十度夹角,这样的结构,进风管101会对送风气流进行导向,气流方向会在燃烧炉1的内腔中出现两种特征,气流首先向下并且切着燃烧炉1的内壁,于是气流会在沿着燃烧炉1的内壁呈环状流动,并且由于进风管101的管道朝向与水平面呈八十度夹角,也就是说,其向燃烧炉1中的送风方向并非是垂直朝下的,而是呈现一个偏斜的夹角,于是,气流可以沿着燃烧炉1的内腔壁呈现出螺旋方向流动,直接将沉积于燃烧炉1内腔中的灰烬卷起,且排风管102处在不断向外抽气,可以将被掀起其的含尘气体送出过滤,排放。
34.其中,进风管101的顶端开口固定连通有外设风管6,外设风管6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气阀5,两个气阀5同时刻有且仅有一端保持导通状态,外设风管6需要负责输送富氧气体和普通的外环境气流,当燃烧炉1中正在燃烧时,那么此时需要对燃烧炉1中输送富氧气体进行供氧,燃烧结束后需要对燃烧炉1内腔进行清理时,就需要向燃烧炉1中通入气流,两股气流从外设风管6的两端分别输入,通入其中一组的时候需要将另一端的通路截止,保证气流会总会沿着进风管101流走。
35.其中,两个气阀5分别与外设的增氧装置和送风机相连接,排风管102与外设的抽气风机相连接,燃烧产生废气可以通过排风管102直接排走,并且抽风机会与外设的过滤装置相连接,对废气进行处理,令其达到排放标准,以上关于燃烧供氧、送风和废气处理均为现有技术内容,图中未示出,不多赘述。
36.其中,燃烧炉1的内腔壁还设有两列支撑块103,支撑块103的顶部架设有外支架4,外支架4包括有设在内侧的格栅支架41,格栅支架41整体呈现水平状态,将牲畜的尸体直接码放到格栅支架41的顶部,码放时注意不要过多堆积,需要有一定间隔保证气流通畅,格栅支架41即可以承接住牲畜尸体,也具备很好的气流流通性,并且动物燃烧的产生灰烬会穿过格栅支架41落下,比起同类的实心板式,不会出现灰烬的堆积现象,便于后续清理。
37.其中,外支架4的外形为其外周呈环形等距排布的格栅状,外支架4的前后两端均导通,外支架4的中轴线与燃烧炉1的中轴线重合,外支架4的外周做格栅状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火势可以穿过外支架4,并且可以直接喷到牲畜的尸体上,从而达到明火直接燃烧的目的,且并格栅状的外支架4也可以保证燃烧后的牲畜,表皮的毛或者部分皮肤组织生成的灰烬穿过外支架4落到燃烧炉1的底部,还不会阻碍内部的气流和温度的扩散。
38.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39.第一步:将已被宰杀放血后的牲畜批量放入到燃烧炉1中的格栅支架41上,关闭设备的门,将两个气阀5分别与外设增氧装置和送风机相连接,并且将与增氧装置连接的气阀5导通,将与送风机相连接的气阀5截止,将管道接头21与外设的燃气进气装置相连接;
40.第二步:向燃气进给管2中正常通入燃气,增氧装置向外设风管6中持续供氧,氧气进入到通过外设风管6和进风管101进入到燃烧炉1中,初始状态下燃气喷头3是截止的,故而燃气进给管2中的气压增大直至将所有的燃气喷头3同步打开,燃气进入到燃烧炉1的内腔中并被点火,此后燃气喷头3出气与燃气进给管2进气达到平衡,燃气喷头3持续向燃烧炉1中进气,燃烧炉1中燃气点燃后燃烧,燃烧持续十分钟后停止供氧和供燃气;
41.第三步:带燃烧炉1中温度冷却后将设备打开,使用工具将经过焚烧后的牲畜遗体取出统一填埋,后续关闭设备门,将与增氧装置连接的气阀5截止,将与送风机相连接的气阀5导通,送风机向燃烧炉1的内腔送风,气流在燃烧炉1的内腔卷起位于沉积与燃烧炉1底部和各部分的燃烧灰烬,并通过连接于排风管102的抽气风机将被卷起的灰烬抽走。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