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碱溶胀增稠剂的反应釜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1: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碱溶胀增稠剂的反应釜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增稠剂又称胶凝剂,是一种能增加胶乳、液体黏度的物质,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增稠剂可以提高物系黏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的稳定的悬浮状态或乳浊状态,或形成凝胶;大多数增稠剂兼具乳化作用。
3.然而,现有的搅拌装置,搅拌不均匀,产出的增稠剂产品粘度低、产量低,反应效率低,搅拌过程中,只对其进行局部加热和冷却,影响搅拌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碱溶胀增稠剂的反应釜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碱溶胀增稠剂的反应釜搅拌装置,通过设置搅拌机构、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能够对增稠剂进行快速充分搅拌、均匀加热和冷却,提高反应效率,增加增稠剂产品的粘度,提高了搅拌装置使用时的实用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碱溶胀增稠剂的反应釜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反应釜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套接有主搅拌轴,所述主搅拌轴上套接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通过齿轮带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二齿轮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轴,所述主搅拌轴、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安装在安装架内部,所述顶盖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主搅拌轴、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底部贯穿第二轴承延伸至反应釜内部,所述主搅拌轴、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外壁均设置有搅拌杆,所述主搅拌轴底部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主搅拌轴底端固定安装有搅拌叉。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应釜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顶盖内部开设有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部设置有螺栓,所述反应釜外侧壁固定安装有进料管、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进料管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加热装置内部设置有电热块,所述反应釜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底部螺纹连接有阀盖。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侧壁设置有手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杆设置有多个,且交叉分布。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口顶部设置有阀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栓设置有四个,且环形分布在顶盖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内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
栓通过螺纹槽与第一通孔形成螺纹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均设置有多组,且间隔分布在反应釜外壁四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置有电机、转轴、主搅拌轴、主齿轮、齿轮带、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搅拌杆、螺旋叶片和搅拌叉,电机带动转轴、主搅拌轴和主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杆转动,实现搅拌杆对增稠剂进行搅拌,提高搅拌效率,主搅拌轴带动螺旋叶片和搅拌叉转动,便于对出料口附近的物料进行搅拌,避免增稠剂在出料口处堵塞。
15.2、通过设置有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电热块,便于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和冷却,反应釜外壁设置有多组间隔分布的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使反应釜受热和冷却更均匀,提高了加热效率和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盖的俯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21.其中:1、反应釜;2、支撑腿;3、顶盖;4、安装架;5、电机;7、转轴;8、主搅拌轴;9、主齿轮;10、齿轮带;11、第一齿轮; 12、第二齿轮;13、第一搅拌轴;14、第二搅拌轴;15、第一轴承; 16、第二轴承;17、搅拌杆;18、螺旋叶片;19、搅拌叉;20、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螺栓;23、进料管;24、加热装置;25、冷却装置;26、进料口;27、电热块;28、出料口;29、阀盖。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3.实施例:
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碱溶胀增稠剂的反应釜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1,反应釜1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反应釜1顶部设置有顶盖3,顶盖3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4,安装架4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5,电机5底部转动连接有转轴7,转轴7套接有主搅拌轴8,主搅拌轴8上套接有主齿轮9,主齿轮9通过齿轮带10连接有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第一齿轮11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13,第二齿轮12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轴14,主搅拌轴8、第一搅拌轴13和第二搅拌轴14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5,第一轴承15 固定安装在安装架4内部,顶盖3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16,主搅拌轴8、第一搅拌轴13和第二搅拌轴14底部贯穿
第二轴承16延伸至反应釜1内部,主搅拌轴8、第一搅拌轴13和第二搅拌轴14外壁均设置有搅拌杆17,主搅拌轴8底部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18,主搅拌轴8底端固定安装有搅拌叉19;
25.使用时,首先加入增稠剂,然后启动电机5,通过电机5带动转轴7和主搅拌轴8转动,从而带动主齿轮9转动,主齿轮9通过齿轮带10带动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搅拌轴13 和第二搅拌轴14转动,进而实现搅拌杆17对增稠剂进行搅拌,设置有多个交叉分布的搅拌杆17,便于对增稠剂充分搅拌,使其融合更充分,主搅拌轴8、第一搅拌轴13和第二搅拌轴14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16,减小搅拌轴与安装架4和顶盖3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搅拌轴的使用寿命,也可对搅拌轴进行限位,避免搅拌轴掉落,导致搅拌装置损坏,影响搅拌工作的进行,提高了搅拌效率,通过主搅拌轴8底部设置的螺旋叶片18和搅拌叉19,避免增稠剂在出料口28处堵塞,通过打开出料口28底部阀盖29,便于增稠剂从反应釜1内部流出。
26.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辅助设备的安装位置,如图1、图2所示,反应釜1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0,顶盖3内部开设有对应的第二通孔21,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1内部设置有螺栓22,反应釜1外侧壁固定安装有进料管23、加热装置24和冷却装置25,进料管23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6,加热装置24内部设置有电热块27,反应釜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28,出料口28底部螺纹连接有阀盖29;
27.通过螺栓22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0,可将顶盖3和反应釜1 进行固定,避免进行搅拌时产生震动使顶盖3从反应釜1上脱离,造成搅拌装置损坏,从而影响搅拌的效果,通过进料管23和进料口26,可将增稠剂加入到反应釜1内部,加热装置24内部设置有电热块27,可对反应釜1进行加热,通过在反应釜1外壁设置有多组加热装置 24和冷却装置25,使反应釜1受热和冷却更均匀,加热和冷却效果更好,通过将阀盖29打开,可将反应釜1内部的混合料从出料口28 排出。
28.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手把的安装位置,如图2、图 3所示,顶盖3侧壁设置有手把;
29.通过设置有手把,便于工作人员将顶盖3提起,对反应釜1内部进行清洗。
30.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搅拌杆17的安装位置,如图 1所示,搅拌杆17设置有多个,且交叉分布;
31.通过设置有多个交叉分布的搅拌杆17,便于对反应釜1内部增稠剂进行搅拌,使其充分融合。
32.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阀门的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进料口26底部设置有阀门;
33.通过在进料口26底部设置有阀门,避免在搅拌时外界空气灰尘从进料口26进入反应釜1内部,影响搅拌效果。
34.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螺栓22的安装位置,如图1、图3所示,螺栓22设置有四个,且环形分布在顶盖3上;
35.通过设置有螺栓22,对顶盖3和反应釜1固定更牢固。
36.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螺纹槽的安装位置,如图1、图4所示,第一通孔20内部开设有螺纹槽,螺栓22通过螺纹槽与第一通孔20形成螺纹连接;
37.通过设置有螺纹槽,螺栓22通过第一通孔20内部的螺纹槽与反应釜1形成螺纹连
接,更好的对顶盖3和反应釜1进行固定。
38.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加热装置24和冷却装置25的安装位置,如图1、图2所示,加热装置24和冷却装置25均设置有多组,且间隔分布在反应釜1外壁四周;
39.通过在反应釜1外壁设置有多组间隔分布的加热装置24和冷却装置25,使反应釜1在加热和冷却时,受热和冷却更均匀,提高了加热和冷却效率。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