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农林业用水肥灌溉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1: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农林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农林业用水肥灌溉设备。


背景技术:

2.对灌溉行业来说,水肥也被理解为水肥一体化,狭义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通常与灌溉同时进行的施肥,是在压力作用下,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输水管道而实现的。溶有肥料的灌溉水,通过灌水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入根区;广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用,包含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用等。
3.根据实用新型(申请号:201721005136.7)所公开“一种林业用灌溉装置”,包括固定底板、储水罐体、伸缩气缸、活动齿条、增压水泵、灌溉喷头、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上顶端表面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储水罐体,所述固定底板上顶端表面左右边缘前方处各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每个所述伸缩气缸后顶端表面各固定连接有活动齿条,所述储水罐体左右侧顶端表面下方边缘处各固定连接有增压水泵,每个所述增压水泵外侧顶端表面中间处横排平均分布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灌溉喷头,所述固定底板上顶端表面左右边缘处对称各平均分布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活动支架,工作人员可以使灌溉器普通匀速的进行转动,并且工作人员可以将若干个灌溉器普通同时匀速转动。
4.但上述的灌溉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喷洒的位置较低,不能对树叶位置进行喷洒,功能单一,具有局限性,并且灌溉区域小,需要安装很多个灌溉装置,不经济。
5.根据实用新型(申请号:201821302288.8)所公开“一种林业用灌溉装置”,包括进料口、储液仓和动力仓,所述动力仓外表面右下角设置有传感器组,所述动力仓内部设置有水泵,水泵左侧连接输液管a,输液管a端点之间连接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水泵上端连接输液管,所述输液管右端连接有输液管b,当水资源充足时,关闭止水阀,使橡胶塞连接滴灌孔,所述水泵抽水提供给灌溉管,水通过喷灌头喷灌出来,当水资源不足时,先关闭止水阀打开止水阀a,通过水泵和进料口将储液仓装满后,此时通过把手使橡胶塞和滴灌孔分离,螺母装置进行限位,这样储液仓内的水会以滴灌的形式作用于苗木,本灌溉装置结构合理,节能环保,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灌溉方式,适合社会广泛使用。
6.但上述灌溉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灌溉管不能进行移动,导致灌溉不均匀,需要土地完全渗透,但是渗透过程缓慢,效率较低,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农林业用水肥灌溉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提供一种农林业用水肥灌溉设备,以改善上述问题。
8.本技术具体是这样的:
9.包括水肥箱,所述水肥箱的顶端两侧固定设有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设有两个角度控制结构,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均设有两个一号灌溉管,所述出水管的端
部设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的端部设有二号灌溉管,所述水肥箱内部的底端固定设有隔水罩,所述隔水罩的内部设有驱动结构,水肥箱的中部设有输水机构,所述水肥箱的底端设有两个移动结构。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水机构包括连接于水肥箱中部的隔水管,所述隔水管的内部设有升降结构,所述隔水管的后端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设有软水管,所述软水管的端部与一号输水管连通,所述移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水肥箱底部的两个安装板以及穿过两个安装板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行走轮,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轴中部的圆周侧固定设有驱动齿轮。
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角度控制结构包括受力板,所述两个受力板之间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受力板顶部的两端铰接设有两个铰接杆,两个所述铰接杆的端部铰接设有拉块。
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灌溉管包括铰接于支撑块顶部的一号输水管,所述一号输水管的一端与拉块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输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设有两个外夹板,所述外夹板远离一号输水管的一侧为斜面,两个所述外夹板的顶端均开设有大卡孔,所述大卡孔内部的圆周侧开设有若干个小卡孔,两个所述外夹板的外侧螺纹连接设有位于大卡孔远离一号输水管一侧的手拧螺丝,所述一号输水管的端部连通设有位于两个外夹板之间的两个出水管。
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灌溉管包括二号输水管,所述二号输水管的另一端与一号灌溉管的端部结构相同,所述二号输水管靠近一号灌溉管的端部固定设有两个内板,所述两个内板之间设有与二号输水管连通的进水管,两个所述内板相向的一侧固定设有限位罩,所述限位罩与内板之间设有内筒以及位于内筒内部的大弹簧,所述内筒的端部穿过内板,所述内筒的圆周侧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部设有小弹簧以及位于小弹簧端部的凸扣,所述凸扣的端部穿过内筒,所述内板顶部靠近二号输水管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的结构相同,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圆周侧均套设有一号密封圈,所述二号输水管和一号输水管的底部均设有若干个喷头。
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两端均套设有管套,所述管套的一侧固定设有套设于出水管上的进水套管,所述进水套管套设于出水管的端部,所述管套的一侧开设有位于进水套管内部的进水口,所述管套的内部设有位于内管端部的水量控制块,所述水量控制块靠近内管的一端开设有l形孔,所述l形孔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内管的一侧穿插设有套设于进水管上的出水套管,所述出水套管的圆周侧固定设有位于两个管套之间的限制板,所述出水套管一端的顶部以及底部均开设有位于内管内部的通水孔。
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位于隔水管内部的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的顶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筒内部螺纹连接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端穿过水肥箱固定设有从动斜齿轮。
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位于隔水罩内部且与水肥箱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穿过水肥箱固定设有一号锥齿轮,所述一号锥齿轮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设有内部轴承,所述内部轴承的圆周侧固定设有二号锥齿轮,所述一号锥齿轮和二号锥齿轮相向的一侧均固定设有齿盘,
两个所述齿盘之间啮合设有两个转向齿轮,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固定穿插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穿过转向齿轮并分别套设有一号从动锥齿轮和二号从动锥齿轮,所述一号从动锥齿轮远离转向齿轮的一侧固定设有一号延伸杆,所述一号延伸杆的端部固定设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一号传动齿轮,所述一号延伸杆的边侧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轴位于通孔内部,所述二号从动锥齿轮远离转向齿轮的一侧固定设有二号延伸杆,所述二号延伸杆的端部固定设有二号传动齿轮。
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水量控制块的端部固定设有传动螺纹短杆,所述传动螺纹短杆的端部穿过管套并固定设有手拧旋钮,所述内管的两端以及传动螺纹短杆的圆周侧均套设有二号密封圈。
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延伸杆和二号延伸杆的圆周侧均套设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边侧固定设有c形控制杆,所述水肥箱的底端固定设有位于升降结构边侧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推杆与c形控制杆固定连接。
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1.通过设置的一号灌溉管和二号灌溉管的配合使用,实现了一号灌溉管和二号灌溉管之间的旋转,方便调整灌溉管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灌溉管不能进行移动,导致灌溉不均匀的问题;
21.2.通过设置的连接接头,实现了对每个灌溉管中水流速的控制,能够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情况以及树木生长情况调节灌溉的水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各区域情况控制每一个灌溉管中水流速的问题;
22.3.通过设置的角度控制结构与升降结构的配合使用,实现了控制灌溉管的抬升角度,能够将灌溉管竖起对树叶进行喷洒,从而还可以实现对树叶喷药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喷洒的位置较低,不能对树叶位置进行喷洒,功能单一,具有局限性的问题;
23.4.通过设置的移动结构与驱动结构的配合使用,实现了灌溉设备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移动,能够喷洒更多的区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灌溉区域小,需要安装很多个灌溉装置,不经济的问题;
24.5.通过设置的驱动结构和c形控制杆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利用驱动电机对移动结构和升降结构的驱动,分别控制灌溉管的角度抬升和设备的移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5.6.通过设置的转向齿轮和二号锥齿轮的配合使用,实现了一号锥齿轮和二号锥齿轮同时对一号从动锥齿轮和二号从动锥齿轮进行传动,避免单个一号锥齿轮在传动时受力较大,导致磨损严重,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26.7.通过设有的隔水罩和隔水管,能够将驱动电机和升降结构与水肥箱的内部环境分开,避免驱动电机和升降结构与水接触,降低了对升降结构和驱动电机的要求,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农林业用水肥灌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农林业用水肥灌溉设备中角度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农林业用水肥灌溉设备中一号灌溉管和二号灌溉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农林业用水肥灌溉设备中连接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农林业用水肥灌溉设备中移动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农林业用水肥灌溉设备中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图7中b的放大示意图;
36.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农林业用水肥灌溉设备中齿盘的结构示意图。
37.图标:1、水肥箱;2、支撑块;3、一号灌溉管;31、一号输水管;32、外夹板;33、大卡孔;34、手拧螺丝;35、小卡孔;36、出水管;4、二号灌溉管;41、二号输水管;42、进水管;43、内板;44、固定孔;45、限位罩;46、内筒;47、凸扣;48、大弹簧;49、小弹簧;5、角度控制结构;51、受力板;52、铰接杆;53、拉块;6、移动结构;61、安装板;62、连接轴;63、行走轮;64、驱动齿轮;7、连接接头;71、内管;72、出水套管;73、通水孔;74、管套;75、限制板;76、水量控制块;77、传动螺纹短杆;78、手拧旋钮;79、进水口;710、进水套管;8、驱动结构;81、驱动电机;82、一号锥齿轮;83、内部轴承;84、二号锥齿轮;85、齿盘;86、转向齿轮;87、一号从动锥齿轮;88、一号延伸杆;89、一号传动齿轮;810、二号从动锥齿轮;811、二号延伸杆;812、二号传动齿轮;9、c形控制杆;10、电动伸缩杆;11、水泵;12、软水管;13、隔水罩;14、升降结构;141、从动斜齿轮;142、传动杆;143、螺纹杆;144、内螺纹套筒;15、隔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实施例:
45.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包括水肥箱1,水肥箱1的顶端两侧固定设有支撑块2,两个支撑块2之间设有两个角度控制结构5,位于两个支撑块2的顶部均设有两个一号灌溉管3,出水管3的端部设有连接接头7,连接接头7的端部设有二号灌溉管4,实现一号灌溉管3和二号灌溉管4之间的拆装和转动,水肥箱1内部的底端固定设有隔水罩13,隔水罩13的内部设有驱动结构8,水肥箱1的中部设有输水机构,水肥箱1的底端设有两个移动结构6,根据土地实际情况调整灌溉管位置,实现灌溉管角度抬升对树叶进行喷洒,还能实现设备移动。
46.其中,输水机构包括连接于水肥箱1中部的隔水管15,隔水管15的内部设有升降结构14,隔水管15的后端设有水泵11,水泵11的出水口连通设有软水管12,软水管12的端部与一号输水管31连通,实现水肥的输送,移动结构6包括固定连接于水肥箱1底部的两个安装板61以及穿过两个安装板61的连接轴62,连接轴62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行走轮63,其中一个连接轴62中部的圆周侧固定设有驱动齿轮64,还能实现设备移动。
47.其中,角度控制结构5包括受力板51,两个受力板51之间固定设有连接板,受力板51顶部的两端铰接设有两个铰接杆52,两个铰接杆52的端部铰接设有拉块53,实现升降结构对3的传动。
48.其中,一号灌溉管3包括铰接于支撑块2顶部的一号输水管31,一号输水管31的一端与拉块53固定连接,一号输水管31的另一端固定设有两个外夹板32,外夹板32远离一号输水管31的一侧为斜面,两个外夹板32的顶端均开设有大卡孔33,大卡孔33内部的圆周侧开设有若干个小卡孔35,两个外夹板32的外侧螺纹连接设有位于大卡孔33远离一号输水管31一侧的手拧螺丝34,一号输水管31的端部连通设有位于两个外夹板32之间的两个出水管36,实现近距离灌溉。
49.其中,二号灌溉管4包括二号输水管41,二号输水管41的另一端与一号灌溉管3的端部结构相同,二号输水管41靠近一号灌溉管3的端部固定设有两个内板43,两个内板43之间设有与二号输水管41连通的进水管42,两个内板43相向的一侧固定设有限位罩45,限位罩45与内板43之间设有内筒46以及位于内筒46内部的大弹簧48,内筒46的端部穿过内板43,内筒46的圆周侧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的内部设有小弹簧49以及位于小弹簧49端部的凸扣47,凸扣47的端部穿过内筒46,内板43顶部靠近二号输水管41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44,进水管42与出水管36的结构相同,进水管42和出水管36的圆周侧均套设有一号密封圈,二号输水管41和一号输水管31的底部均设有若干个喷头,实现远距离灌溉。
50.其中,连接接头7包括内管71,内管71的两端均套设有管套74,管套74的一侧固定设有套设于出水管36上的进水套管710,进水套管710套设于出水管36的端部,管套74的一侧开设有位于进水套管710内部的进水口79,管套74的内部设有位于内管71端部的水量控制块76,水量控制块76靠近内管71的一端开设有l形孔,l形孔与进水口79连通,内管71的一
侧穿插设有套设于进水管42上的出水套管72,出水套管72的圆周侧固定设有位于两个管套74之间的限制板75,出水套管72一端的顶部以及底部均开设有位于内管71内部的通水孔73,实现了对每个灌溉管中水流速的控制,能够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情况以及树木生长情况调节灌溉的水量。
51.其中,升降结构14包括位于隔水管15内部的内螺纹套筒144,内螺纹套筒144的顶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内螺纹套筒144内部螺纹连接设有螺纹杆143,螺纹杆143的底端固定设有传动杆142,传动杆142的底端穿过水肥箱1固定设有从动斜齿轮141,控制对灌溉管的角度抬升。
52.其中,驱动结构8包括位于隔水罩13内部且与水肥箱1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81,驱动电机81的转轴穿过水肥箱1固定设有一号锥齿轮82,一号锥齿轮82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设有内部轴承83,内部轴承83的圆周侧固定设有二号锥齿轮84,一号锥齿轮82和二号锥齿轮84相向的一侧均固定设有齿盘85,两个齿盘85之间啮合设有两个转向齿轮86,连接杆的中部固定穿插设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两端穿过转向齿轮86并分别套设有一号从动锥齿轮87和二号从动锥齿轮810,一号从动锥齿轮87远离转向齿轮86的一侧固定设有一号延伸杆88,一号延伸杆88的端部固定设有与驱动齿轮64啮合的一号传动齿轮89,一号延伸杆88的边侧开设有通孔,连接轴62位于通孔内部,二号从动锥齿轮810远离转向齿轮86的一侧固定设有二号延伸杆811,二号延伸杆811的端部固定设有二号传动齿轮812,实现对移动结构6和升降结构14的驱动。
53.其中,两个水量控制块76的端部固定设有传动螺纹短杆77,传动螺纹短杆77的端部穿过管套74并固定设有手拧旋钮78,内管71的两端以及传动螺纹短杆77的圆周侧均套设有二号密封圈,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
54.其中,一号延伸杆88和二号延伸杆811的圆周侧均套设有轴承,两个轴承的边侧固定设有c形控制杆9,水肥箱1的底端固定设有位于升降结构14边侧的电动伸缩杆10,电动伸缩杆10的推杆与c形控制杆9固定连接,实现对移动结构6和升降结构14驱动的控制。
55.工作时,向水肥箱1中装入水肥,将二号灌溉管4从一号灌溉管3上拆下,拆卸的过程中,按下内筒46时内筒46收入内板43内部,凸扣47被内板43挤压缩入弹簧槽中,然后取下二号灌溉管4即可,方便在树林中移动,利用电动伸缩杆10控制c形控制杆9移动,使一号传动齿轮89与驱动齿轮64相啮合,一号从动锥齿轮87与一号锥齿轮82和二号锥齿轮84相啮合,驱动电机81带动一号锥齿轮82转动,一号锥齿轮82通过带动齿盘85带动转向齿轮86转动,转向齿轮86带动二号锥齿轮84转动,二号锥齿轮84和一号锥齿轮82转动方向相反,一号锥齿轮82和二号锥齿轮84带动一号从动锥齿轮87转动,一号从动锥齿轮87通过一号延伸杆88和一号传动齿轮89带动驱动齿轮64转动,从而使行走轮63转动,让灌溉设备移动,移动到需要灌溉的区域后,关闭驱动电机81使灌溉设备停止移动,然后安装二号灌溉管4,安装过程中,将内板43对着外夹板32之间的位置插入,外夹板32的斜面挤压内筒46使内筒46缩回,内筒46移动至大卡孔33的位置时弹出,卡入到大卡孔33中,转动二号灌溉管4将灌溉管展开,展开的过程中,内筒46在出水管36中转动,转动过程中凸扣47不断卡入到小卡孔35中,能够在二号灌溉管4转动时进行一定的限位,方便二号灌溉管4和一号灌溉管3之间的角度控制,同时进水管42带动出水套管72使内管71转动,从而控制好方向后二号灌溉管4不易轻易移动,然后根据灌溉的位置改变灌溉管的形状,当灌溉管不够长时,可以进行拼接,拼接
过程与一号灌溉管3与二号灌溉管4之间拼接过程一致,需要喷洒水肥或者对树叶进行喷洒时,转动二号灌溉管4与一号灌溉管3保持一条直线上,拧动手拧螺丝34使手拧螺丝34插入内板43中,避免二号灌溉管4转动,然后利用电动伸缩杆10推动c形控制杆9使二号从动锥齿轮810与一号锥齿轮82啮合,二号传动齿轮812与从动斜齿轮141啮合,同时一号从动锥齿轮87与二号锥齿轮84分开,一号传动齿轮89与驱动齿轮64分开,打开驱动电机81,驱动电机81带动一号锥齿轮82转动,一号锥齿轮82和二号锥齿轮84带动提供二号从动锥齿轮810转动,二号从动锥齿轮810通过二号传动齿轮812带动从动斜齿轮141转动,从而使传动杆142和螺纹杆143转动,螺纹杆143转动时通过螺纹使内螺纹套筒144向下移动,内螺纹套筒144将受力板51向下拉,受力板51通过铰接杆52向下拉动拉块53,使一号灌溉管3转动竖直起来,从而能够喷洒树叶,喷洒过程中,水泵11抽取水肥箱1内部的水通过软水管12输出到一号灌溉管3中,然后通过一号灌溉管3底端的喷头喷出,一号灌溉管3中的水通过出水管36输入到进水套管710中,然后通过进水口79和l形孔后进入到内管71中,然后经过出水套管72输送到二号灌溉管4中,然后通过二号灌溉管4底部的喷头喷出,需要控制水流大小时,可以拧动手拧旋钮78带动水量控制块76转动,使l形孔与进水口79错开,从而可以根据各区域土地情况控制水流大小。
5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