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甲状腺术后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3: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甲状腺 术后 康复 器械 装置


1.本发明涉及甲状腺术后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甲状腺术后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容易产生组织瘢痕挛缩,对颈部肌群功能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肩臂综合征是甲状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针对颈侧区淋巴清扫的病人,研究表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颈部功能锻炼,有利于缓解颈部僵硬,减少瘢痕挛缩的发生。
3.术后早期锻炼步骤为交替进行仰头、点头、及正反转动颈部,对颈部肌肉充分刺激,防止挛缩,但大部分患者由于害怕疼痛或缺乏相关知识,早期行颈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差,且锻炼时由于害怕疼痛扭动角度不准确,锻炼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甲状腺术后康复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甲状腺患者术后锻炼效果差的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开口朝左的矩形壳,矩形壳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圆柱,两个圆柱垂直分布且前侧的圆柱为前后轴向,两个圆柱的相对端分别同轴套装有转动筒,转动筒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螺旋槽,两个圆柱上分别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螺旋槽内的插柱,两个转动筒的相对端分别设有倒l形的摆杆,两个摆杆可组成一个矩形,后侧的摆杆上经前后轴向的连柱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个摆杆之间的转动球,转动球左端设有左右轴向且与前侧的摆杆转动连接的摆柱,摆柱左端伸出矩形壳开口且设有开口朝上的u形块,u形块上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夹块,两个夹块可相对或相背滑动;
6.所述的两个圆柱的相背端分别同轴套装有动力筒,动力筒上开设有开口朝内且左高右低的环形槽,两个圆柱上分别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环形槽内的导向柱,矩形壳内滑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可正反转的套管,套管内同轴滑动连接有左端伸出套管且与矩形壳螺纹连接的螺杆,螺杆可带动动力筒转动。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可以使患者循环进行仰头、点头、向左扭头、向右扭头的动作,促进颈部血液流通,充分锻炼颈部肌肉神经,防止瘢痕挛缩的发生,防止患者由于害怕疼痛或缺乏相关知识,导致颈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差。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轴测图。
9.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左视轴测图。
10.图3是本发明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11.图4是本发明的全剖后视轴测图。
12.图5是本发明的剖切右视轴测图。
13.图6是本发明中转动筒的后视轴测图。
14.图7是本发明中动力筒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15.图8是本发明中动力筒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16.图9是本发明图3中a的放大图。
17.图10是本发明图3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9.由图1至图10给出,包括开口朝左的矩形壳1,矩形壳1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圆柱2,两个圆柱2垂直分布且前侧的圆柱2为前后轴向,两个圆柱2的相对端分别同轴套装有转动筒3,转动筒3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螺旋槽4,两个圆柱2上分别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螺旋槽4内的插柱5,两个转动筒3的相对端分别设有倒l形的摆杆6,两个摆杆6可组成一个矩形,后侧的摆杆6上经前后轴向的连柱7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个摆杆6之间的转动球8,转动球8左端设有左右轴向且与前侧的摆杆6转动连接的摆柱9,摆柱9左端伸出矩形壳1开口且设有开口朝上的u形块10,u形块10上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夹块11,两个夹块11可相对或相背滑动;
20.所述的两个圆柱2的相背端分别同轴套装有动力筒12,动力筒12上开设有开口朝内且左高右低的环形槽13,两个圆柱2上分别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环形槽13内的导向柱14,矩形壳1内滑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可正反转的套管15,套管15内同轴滑动连接有左端伸出套管15且与矩形壳1螺纹连接的螺杆16,螺杆16可带动动力筒12转动。
21.为了使两个夹块11相对或向背滑动,所述的u形块10内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17,滑板17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斜槽18,两个斜槽18左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右端之间的距离,夹块11下端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斜槽18内的推柱19。
22.为了带动滑板17滑动,所述的滑板17左端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与u形块10螺纹连接的螺柱,螺柱左端贯穿u形块10且设有转盘。
23.为了便于夹块11滑动,所述的u形块10内开设有开口朝上且与斜槽18连通的横槽,推柱19位于横槽内且可在横槽内滑动。
24.为了使螺杆16可带动动力筒12转动,所述的前侧的动力筒12前端同轴设有主锥齿轮20,螺杆16左端同轴设有可与主锥齿轮20啮合的副锥齿轮21,后侧的动力筒12右端同轴设有主带轮22,矩形壳1内经左右轴向的转柱同轴转动连接有位于螺杆16与主带轮22之间的副带轮23,副带轮23与主带轮22经皮带24连接,转轴左端同轴设有主齿轮25,螺杆16上同轴设有可与主齿轮25啮合的副齿轮26。
25.为了使套管15转动,所述的矩形壳1内固定有电机27,电机27输出端设有左右轴向的不完全内啮合齿轮28,套管15右端同轴设有可与不完全内啮合齿轮28啮合的主动齿轮29,矩形壳1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从动齿轮30,从动齿轮30可与主动齿轮29啮合且可与不完全内啮合齿轮28啮合。
26.为了对u形块10进行限位,所述的矩形壳1内设有与动力筒12转动连接的限位板,限位板经弹簧31与其对应侧的圆柱2连接。
27.为了增加患者舒适度,所述的矩形壳1上端设有护颈垫。
28.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使患者平躺于矩形壳1上,使头部位于u形块10内并位于两个夹块11之间,转动转盘,转盘经螺柱带动滑板17在滑动槽内向右滑动,滑板17经斜槽18带动两个推柱19相对滑动,两个推柱19带动两个夹块11相对滑动,两个夹块11相对滑动一段距离后与患者头部两侧接触并挤压患者头部,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固定限位,当患者头部完全固定后停止转动转盘;
29.启动电机27,电机27顺时针转动,电机27带动不完全内啮合齿轮28顺时针转动,不完全内啮合齿轮28带动主动齿轮29顺时针转动,主动齿轮29带动从动齿轮30逆时针转动,主动齿轮29经套管15带动螺杆16顺时针转动,螺杆16带动副锥齿轮21顺时针转动,由于螺杆16与矩形壳1螺纹连接,因此螺杆16带动副锥齿轮21转动的同时在矩形壳1内向左移动,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副锥齿轮21与主锥齿轮20啮合并带动主锥齿轮20逆时针转动,主锥齿轮20带动前侧的动力筒12逆时针转动,前侧的动力筒12逆时针转动带动前侧的导向柱14在前侧的环形槽13内向后滑动,前侧的导向柱14带动前侧的圆柱2向后滑动,前侧的圆柱2带动前侧的插柱5在前侧的螺旋槽4内向后滑动,进而带动前侧的转动筒3逆时针转动,前侧的转动筒3经前侧的摆杆6与摆柱9带动u形块10与转动球8绕连柱7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患者头部向下摆动从而实现仰头的动作;
30.不完全内啮合齿轮28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前侧的导向柱14滑动至前侧的环形槽13的最后端,此时前侧的圆柱2向后滑动至最大距离,且带动前侧的转动筒3逆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从而经u形块10带动患者头部向后仰头至最大角度,继续转动,前侧的导向柱14在环形槽13内开始向前滑动,并带动前侧的圆柱2向前滑动,前侧的圆柱2带动前侧的插柱5在螺旋槽4内向前滑动并带动前侧的转动筒3顺时针转动,进而经摆柱9与摆杆6带动患者头部顺时针转动从仰头的状态逐渐恢复,转动一定角度后u形块10带动患者头部顺时针转动至水平初始位置,此时前侧的圆柱2也向前移动至初始位置,电机27继续转动,前侧的导向柱14在环形槽13内向前滑动并带动前侧的圆柱2向前滑动,前侧的圆柱2带动插柱5在螺旋槽4内向前滑动并带动前侧的转动筒3顺时针转动,前侧的转动筒3带动前侧的摆杆6顺时针转动,前侧的摆杆6经摆柱9带动u形块10与转动球8绕连柱7顺时针转动,使患者头部顺时针转动,使患者实现点头的动作,使患者下巴尽量靠近胸部实现锻炼的目的;
31.转动一定角度后前侧的导向柱14位于前侧的环形槽13最前方,此时患者点头角度也转动至最大,继续转动,前侧的导向柱14又带动前侧的圆柱2重新向后滑动,使u形块10再次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患者头部再次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患者恢复初始状态,当前侧的圆柱2及转动筒3再次恢复至初始位置时,此时患者头部也再次恢复初始位置,从而实现了向后仰头、恢复水平、向前点头、再次恢复水平的过程,实现了对患者脖颈肌肉的锻炼;
32.此时不完全内啮合齿轮28与主动齿轮29脱离啮合,与主动齿轮29脱离啮合后与从动齿轮30啮合并带动从动齿轮30顺时针转动,从动齿轮30带动主动齿轮29逆时针转动,主动齿轮29经套管15带动螺杆16逆时针转动,螺杆16带动副齿轮26逆时针转动的同时向右滑动,主锥齿轮20与副锥齿轮21脱离啮合,向右滑动一段距离后副齿轮26与主齿轮25啮合并带动主齿轮25顺时针转动,主齿轮25经副带轮23、皮带24与主带轮22带动后侧的动力筒12顺时针转动,后侧的动力筒12顺时针转动并经导向柱14及环形槽13带动后侧的圆柱2向右滑动,后侧的圆柱2经插柱5与螺旋槽4带动后侧的转动筒3顺时针转动,并带动后侧的摆杆6顺时针转动,摆杆6经连柱7带动转动球8绕摆柱9转动,转动球8经摆柱9带动u形块10顺时针
转动,从而带动患者头部向左扭转,当患者头部向左扭转至最大角度时,此时后侧的导向柱14位于环形槽13的最右方,同时插柱5位于螺旋槽4的最右方;
33.继续转动,后侧的导向柱14开始在环形槽13内向左滑动,同时后侧的圆柱2向左滑动,带动后侧的转动筒3逆时针转动,并经u形块10带动患者头部逐渐恢复水平位置,转动一定角度后患者头部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后侧的导向柱14及后侧的圆柱2回到初始位置,此时电机27继续转动,后侧的导向柱14在环形槽13内向左滑动,并经圆柱2带动插柱5在螺旋槽4内向左滑动,带动后侧的转动筒3逆时针转动,并经u形块10带动患者头部向右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带动患者头部向右扭动至最大角度,此时导向柱14位于环形槽13内最左方,继续转动,导向柱14回到初始位置并经u形块10带动患者头部回到初始位置,从而实现了患者头部的向左扭动、恢复水平、向右扭动、恢复水平的过程;
34.当患者头部从向右扭头的状态恢复至水平时,此时不完全内啮合齿轮28与从动齿轮30脱离接触,并再次与主动齿轮29接触并再次带动主动齿轮29转动,从而再次带动螺杆16向左滑动,实现主锥齿轮20与副锥齿轮21的啮合并再次使患者进行点头、仰头动作,周而复始,使患者进行仰头、点头、向左扭头、向右扭头的动作,促进颈部血液流通,充分锻炼颈部肌肉神经,防止瘢痕挛缩的发生,当锻炼完成后,关闭电机27即可,弹簧31可以在不使用时限制圆柱2滑动,从而限制了u形块10的转动,防止在不锻炼时u形块10带动患者头部晃动。
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设有的矩形壳、u形块、圆柱等,可以使患者重复进行仰头、点头、向左扭头、向右扭头的动作,促进颈部血液流通,充分锻炼颈部肌肉神经,防止瘢痕挛缩的发生,防止患者由于害怕疼痛或缺乏相关知识,导致颈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差,设有的夹块、滑板等,可以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夹紧,防止在锻炼过程中患者头部从u形块内滑脱,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使用性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