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利用马铃薯块茎蛾卵繁殖赤眼蜂的方法与流程

2021-10-19 23: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赤眼蜂 块茎 生物防治 害虫 马铃薯


1.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马铃薯块茎蛾卵繁殖赤眼蜂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赤眼蜂(trichogramma westwood)属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赤眼蜂属,是一种卵寄生蜂;其分布遍及全球,种类繁多,目前全世界共记录赤眼蜂属180多个种,我国记录了29种。赤眼蜂已成为现代农林害虫生物防控上研究历史最久、应用范围最广、防治面积最大、治虫效果最好的一类重要卵寄生蜂;利用赤眼蜂成功防控的农林害虫达28种之多,每年放蜂治虫面积达3
×
107hm2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目前,在国内外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寄主卵有麦蛾卵、米蛾卵、柞蚕卵等寄主,我国已成功地规模化利用麦蛾卵或米蛾卵(小卵)、柞蚕卵(大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与工艺流程。但麦蛾、米蛾、柞蚕的饲养历期较长,均在50d以上,给赤眼蜂的大量快速繁殖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因赤眼蜂的羽化时间与获得中间寄主卵的时间不一致,要低温保存中间寄主卵以满足赤眼蜂的寄生,这样大大降低了赤眼蜂的寄生率。卵的需求量与生产计划密切联系,当需求量较大时,则需要饲养几代寄主后,方可满足,特别是在冬季保种后,翌年开始扩繁时期,经常受此因素限制,需求量越大,其弊端体现的越突出。为此,费时、费工、成本较高。同时,年初计划生产量一旦确定,若中途临时增加用量,常因米蛾和麦蛾的发育历期过长而无法满足。以上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赤眼蜂的大面积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马铃薯块茎蛾卵繁殖赤眼蜂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赤眼蜂繁殖费时且数量少、寄生率低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马铃薯块茎蛾卵繁殖赤眼蜂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7.将赤眼蜂与马铃薯块茎蛾卵以1:5~15的蜂卵比进行接种,接种后培养23~26h。
8.优选的,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4~26℃,湿度为70%~80%,光周期为12~16l:8~12d。
9.优选的,所述赤眼蜂中雄峰与雌蜂的数量比为1:2~4。
10.优选的,所述培养采用蜂蜜水作为食源,所述蜂蜜水浓度为40~60%。
11.优选的,所述的马铃薯块茎蛾卵由包含如下步骤的饲养方法得到:
12.s1、幼虫饲养:将初乳幼虫接种到马铃薯块茎上,培养得到老熟幼虫;
13.s2、化蛹:将所得老熟幼虫进行培养,得到蛹;
14.s3、羽化:将所得蛹进一步培养,得到成虫;
15.s4、产卵:继续培养所得成虫至产卵期,得到马铃薯块茎蛾卵。
16.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培养的温度为25~28℃,湿度为70~80%。
17.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接种的虫口密度为每千克马铃薯块茎接种20~260个初乳幼虫。
18.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接种的虫口密度为每千克马铃薯块茎接种20、80、120、200或260个初乳幼虫。
19.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培养所用培养基质为河沙。
20.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培养的温度为25~28℃,湿度为70~80%。
21.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2.本发明的马铃薯块茎蛾卵繁殖赤眼蜂的方法历时短且接种数量多,通过本发明繁殖方法得到的赤眼蜂寄生率和羽化率均在90%以上,培养总过程平均在30天左右,总历期显著短于现有技术中的繁殖方法,能快速提高翌年赤眼蜂的种群数量,为赤眼蜂的大面积应用推广做好准备,解决因中间寄主卵的供应不足而不能满足赤眼蜂市场的临时需求的问题。为赤眼蜂的繁殖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将进一步推动赤眼蜂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马铃薯块茎蛾卵繁殖赤眼蜂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24.将赤眼蜂与马铃薯块茎蛾卵以1:5~15的蜂卵比进行接种,接种后培养23~26h。
25.本发明将赤眼蜂与马铃薯块茎蛾卵以1:5~15的蜂卵比进行接种,优选为以1:7~12的蜂卵比进行接种,进一步优选为以1:9~11的蜂卵比进行接种。
26.本发明中所述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4~26℃,进一步优选为25℃;培养湿度优选为70%~80%,进一步优选为74~77%,还优选为75~76%;培养光周期优选为12~16l:8~12d,进一步优选为13~15l:9~11d。
27.在本发明中,所述赤眼蜂中雄峰与雌蜂的数量比优选为1:2~4,进一步优选为1:3。所述培养优选采用蜂蜜水作为食源,所述蜂蜜水浓度优选为40~60%,进一步优选为42~48%,还优选为44~46%。
28.在本发明中,所述的马铃薯块茎蛾卵优选由包含如下步骤的饲养方法得到:
29.s1、幼虫饲养:将马铃薯块茎蛾卵接种到马铃薯块茎上,培养得到老熟幼虫;
30.s2、化蛹:将所得老熟幼虫进行培养,得到蛹;
31.s3、羽化:将所得蛹进一步培养,得到成虫;
32.s4、产卵:继续培养所得成虫至产卵期,得到马铃薯块茎蛾卵。
33.在本发明中,步骤s1中所述接种之前还优选包括将马铃薯块茎在水中浸泡4~6min,所述浸泡后还优选包括风干,风干后优选在马铃薯块茎表面刺穿小孔。本发明所述步骤s1中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5~28℃,进一步优选为26~27℃;所述步骤s1中培养的湿度优选为70~80%,进一步优选为72~78%,还优选为74~75%。本发明所述步骤s1中接种的虫口密度优选为每千克马铃薯块茎接种20~260粒马铃薯块茎蛾卵,进一步优选为千克马铃薯块茎接种40~200粒马铃薯块茎蛾卵,还优选为千克马铃薯块茎接种70~100粒马铃薯块茎蛾卵。
34.本发明所述步骤s2中培养所用培养基质优选为河沙。
35.本发明所述步骤s3中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5~28℃,进一步优选为26~27℃;所述
步骤s3中培养的湿度优选为70~80%,进一步优选为72~78%,还优选为74~75%。
3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37.实施例1
38.将马铃薯块茎放入水里浸泡5min,在室温下自然风干,利用昆虫解剖针在块茎表面刺穿小孔,将马铃薯块茎置于养虫箱中的隔离网上,把100粒马铃薯块茎蛾卵接种到5kg马铃薯块茎上,在温度25℃,湿度70%的条件下饲养;发育为老熟幼虫时便钻出块茎落入河沙中化蛹;定期将河沙更换集中收取,利用分样筛把蛹和河沙分开,将得到的蛹转入蛹羽化盒,在温度26℃,湿度76%的条件下环境下发育;当成虫羽化后,转移至卵收集箱中产卵,收集马铃薯块茎蛾卵。
39.将粘有马铃薯块茎蛾卵的双面胶带置于大试管中,按1:10的蜂卵比转入新羽化的成蜂,雄峰与雌蜂的数量比为1:2,用黑布封住试管口,以50%的蜂蜜水为食源。在温度为24℃,湿度为75%,光周期为12l:12d的光照培养箱中寄生24h。
40.实施例2
41.将马铃薯块茎放入水里浸泡5min,在室温下自然风干,利用昆虫解剖针在块茎表面刺穿小孔,将马铃薯块茎置于养虫箱中的隔离网上,把400粒马铃薯块茎蛾卵接种到5kg马铃薯块茎上,在温度24℃,湿度75%的条件下饲养;发育为老熟幼虫时便钻出块茎落入河沙中化蛹;定期将河沙更换集中收取,利用分样筛把蛹和河沙分开,将得到的蛹转入蛹羽化盒,在温度25℃,湿度78%的条件下环境下发育;当成虫羽化后,转移至卵收集箱中产卵,收集马铃薯块茎蛾卵。
42.将粘有马铃薯块茎蛾卵的双面胶带置于大试管中,按1:7的蜂卵比转入新羽化的成蜂,雄峰与雌蜂的数量比为1:4,用黑布封住试管口,以55%的蜂蜜水为食源。在温度为26℃,湿度为70%,光周期为14l:10d的光照培养箱中寄生24h。
43.实施例3
44.将马铃薯块茎放入水里浸泡5min,在室温下自然风干,利用昆虫解剖针在块茎表面刺穿小孔,将马铃薯块茎置于养虫箱中的隔离网上,把700粒马铃薯块茎蛾卵接种到5kg马铃薯块茎上,在温度26℃,湿度80%的条件下饲养;发育为老熟幼虫时便钻出块茎落入河沙中化蛹;定期将河沙更换集中收取,利用分样筛把蛹和河沙分开,将得到的蛹转入蛹羽化盒,在温度27℃,湿度77%的条件下环境下发育;当成虫羽化后,转移至卵收集箱中产卵,收集马铃薯块茎蛾卵。
45.将粘有马铃薯块茎蛾卵的双面胶带置于大试管中,按1:12的蜂卵比转入新羽化的成蜂,雄峰与雌蜂的数量比为1:3,用黑布封住试管口,以50%的蜂蜜水为食源。在温度为25℃,湿度为75%,光周期为13l:11d的光照培养箱中寄生24h。
46.实施例4
47.将马铃薯块茎放入水里浸泡5min,在室温下自然风干,利用昆虫解剖针在块茎表面刺穿小孔,将马铃薯块茎置于养虫箱中的隔离网上,把1000粒马铃薯块茎蛾卵接种到5kg马铃薯块茎上,在温度26℃,湿度70%的条件下饲养;发育为老熟幼虫时便钻出块茎落入河沙中化蛹;定期将河沙更换集中收取,利用分样筛把蛹和河沙分开,将得到的蛹转入蛹羽化盒,在温度25℃,湿度80%的条件下环境下发育;当成虫羽化后,转移至卵收集箱中产卵,收
集马铃薯块茎蛾卵。
48.将粘有马铃薯块茎蛾卵的双面胶带置于大试管中,按1:10的蜂卵比转入新羽化的成蜂,雄峰与雌蜂的数量比为1:2,用黑布封住试管口,以45%的蜂蜜水为食源。在温度为24℃,湿度为75%,光周期为15l:9d的光照培养箱中寄生24h。
49.实施例5
50.将马铃薯块茎放入水里浸泡5min,在室温下自然风干,利用昆虫解剖针在块茎表面刺穿小孔,将马铃薯块茎置于养虫箱中的隔离网上,把1300粒马铃薯块茎蛾卵接种到5kg马铃薯块茎上,在温度26℃,湿度70%的条件下饲养;发育为老熟幼虫时便钻出块茎落入河沙中化蛹;定期将河沙更换集中收取,利用分样筛把蛹和河沙分开,将得到的蛹转入蛹羽化盒,在温度26℃,湿度71%的条件下环境下发育;当成虫羽化后,转移至卵收集箱中产卵,收集马铃薯块茎蛾卵。
51.将粘有马铃薯块茎蛾卵的双面胶带置于大试管中,按1:14的蜂卵比转入新羽化的成蜂,雄峰与雌蜂的数量比为1:2,用黑布封住试管口,以55%的蜂蜜水为食源。在温度为24℃,湿度为80%,光周期为16l:8d的光照培养箱中寄生24h。
52.实验例1
53.将实施例1~5记为实验组a、b、c、d、e五组,对实施过程中下列指标进行测定记录,步骤如下:
54.在幼虫饲养箱中饲养10d时,随机抽取30块马铃薯块茎,剖开块茎查看是否有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如有蛀孔或幼虫,则示为蛀食块茎,否则示为未蛀食块茎。当老熟幼虫化蛹时,观察记录河沙中蛹的总数量计算幼虫存活率。观察记录成虫羽化的总数量计算成虫羽化率。每个处理重复3次。计算公式如下:
[0055][0056][0057][0058]
分别随机取30粒置于滤纸上,观察记录卵的孵化情况。计算卵发育历期及孵化率。
[0059][0060]
收集、记录雌雄成虫数量,计算雌雄比例。通过净化装置收集记录产卵量。从收集的卵中随机抽取30粒块茎蛾卵,置于昆虫解剖镜下,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卵的长度及宽度。重复3次。
[0061]
寄生率:寄生卵发育7天后,取出带卵双面胶带置于解剖镜视野(目镜
×
物镜=10
×
5)下,检查记录黑色(寄生卵)、白色及皱缩(未寄生卵)卵的数量,计算其寄生率。重复3次。
[0062][0063]
羽化率:赤眼蜂羽化后,取出双面胶带置于解剖镜视野(目镜
×
物镜=10
×
5)下,
记录黑色卵粒数,并检查其上是否有羽化孔,如果没有明显羽化孔的卵,则用大头针将其挑开,查看其中是否有寄生蜂的残留物或不存在羽化的成蜂,若有则示为羽化,如果有液体从卵中涌出,则示为未羽化。计算其羽化率。重复3次。
[0064][0065]
雌蜂比:随机抽取30只成蜂,置于解剖镜视野(目镜
×
物镜=10
×
5)下,检查记录雌蜂(触角末节呈棒状)和雄蜂(呈棒状,并着生长毛)的数量,计算雌蜂比。
[0066][0067]
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0068]
表1
[0069][0070][0071]
可见,通过本技术实施例培养的马铃薯块茎蛾卵孵化率高且发育历时短,实验组a
~e组中得到的马铃薯块茎蛾卵用于繁殖赤眼蜂时寄生率和羽化率均在90%以上。但是各组情况呈现出一定差异,以发育历期为例,其中最长发育历期的是e组中的马铃薯块茎蛾,与其它4组的马铃薯块茎蛾均有差异,其次是c组和d组的马铃薯块茎蛾发育历期,并且两者无差异性,但与其它3组的马铃薯块茎蛾发育历期有差异性。最短的是a组的马铃薯块茎蛾发育历期,与其它4组均有差异性。综合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产雌蛾数量、产卵数量、性别比例和卵的大小因素,选择实验组b组和c组条件下饲养马铃薯块茎蛾,可获取数量最多且质量可靠的马铃薯块茎蛾卵,能最大限度的繁殖赤眼蜂。
[0072]
实验例2
[0073]
以常规技术手段中用米蛾卵繁殖赤眼蜂作为对照组,与实施例3共同进行效能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米蛾卵的平均时间为50天,获得马铃薯块茎蛾卵的平均时间为24天。饲养一代米蛾,每公斤饲料获得33.6万粒米蛾卵,而相同时间内,实施例3中的马铃薯块茎蛾可繁殖2代,获得马铃薯块茎蛾卵9929.67万粒卵,是米蛾卵的295.25倍。
[0074]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马铃薯块茎蛾卵繁殖赤眼蜂的方法,历时短且接种数量多。通过本发明繁殖方法得到的赤眼蜂寄生率和羽化率均在90%以上,培养总过程平均在30天左右,总历期显著短于现有技术中的繁殖方法,能快速提高翌年赤眼蜂的种群数量,为赤眼蜂的大面积应用推广做好准备,解决因中间寄主卵的供应不足而不能满足赤眼蜂市场的临时需求的问题。为赤眼蜂的繁殖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将进一步推动赤眼蜂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007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