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3-06-05 06:02: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车辆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车辆对重量和前期投次的要求,因此高度集成的车门模块成为越来越多的电动车辆的选择。其中,集成方案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物料的精简,即可节省装配时间,又可降低物料成本。
3.电动车辆的车门模块经常需要集成并固定线束插头,相关技术中,线束插头通常需要先在插头上装配一个卡扣,然后再通过该卡扣将线束插头固定在车门模块的车门基板上,增加零件成本及装配成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及车辆,该固定结构无需增加新的零件即可将线束插头固定在车板基板上,安装简单方便,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包括:
6.第一插接部,形成于车门基板;
7.第二插接部,形成于线束插头的侧壁,所述第二插接部能够插接配合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使得所述线束插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车门基板。
8.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构造为t型凸起和t型凹槽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插接部构造为所述t型凸起和所述t型凹槽中的另一者,所述t型凸起与所述t型凹槽滑动配合以实现两者的插接和脱离。
9.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构造为t型凸起,所述第二插接部构造为t型凹槽;
10.所述t型凸起与所述t型凹槽的相接处设有用于避免所述t型凹槽滑出的限位组件;
11.和/或,所述t型凸起和/或所述t型凹槽设有限位部,用于限定所述t型凹槽在插接方向上相对于所述t型凸起的滑动位置。
12.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t型凸起远离所述车门基板一侧的卡钩,以及形成于所述t型凹槽内的且与所述卡钩相对应的止挡块,所述卡钩与所述止挡块配合,用以避免所述t型凹槽相对于所述t型凸起滑出。
13.可选地,所述t型凸起的至少部分侧壁与所述t型凹槽的内侧壁抵接,以限定所述线束插头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平面内的移动。
14.可选地,所述t型凸起远离所述车门基板的侧面设有朝向所述车门基板方向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卡钩设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
15.可选地,所述止挡块包括第一导向面,沿所述t型凸起的滑入方向,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t型凹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
16.可选地,所述t型凹槽远离其开口的一端形成有开孔;
17.所述卡钩包括第二导向面,沿朝向所述开孔方向,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t型凹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
18.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车门基板一体成型;
19.和/或,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线束插头一体成型。
20.本公开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线束插头的第二插接部能够直接插装入车门基板的第一插接部中,无需增加新的零件即可将线束插头固定在车板基板上,安装简单方便,且能够节省零件成本和装配成本。
22.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的拆解图;
25.图2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的第一插接部的结构图;
26.图3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在垂直于滑入方向的截面图;
27.图4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
28.图5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的第二插接部的结构图;
29.图6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在平行于滑入方向的截面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车门基板;20-线束插头;100-第一插接部;110-t型凸起;111-连接部;112-抵接部;113-凹陷部;120-卡钩;121-第二导向面;130-限位部;200-第二插接部;210-t型凹槽;211-凹槽部;220-止挡块;221-第一导向面;230-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33.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对应附图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对应轮廓的内、外;另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34.如图1至图6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插接部100,形成于车门基板10;第二插接部200,形成于线束插头20的侧壁,第二插接部200能够插接配合于第一插接部100,使得线束插头20可拆卸连接于车门基板10。
3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线束插头20的第二插接部
200能够直接插装入车门基板10的第一插接部100中,无需增加新的零件即可将线束插头20固定在车板基板上,安装简单方便,且能够节省零件成本和装配成本。
36.相关技术中,为了装配于线束插头20的卡扣实现配合连接,通常会在车门基板10上设置卡扣安装孔,通过将卡扣卡接在该卡扣安装孔内以实现线束插头20的固定,因此,卡扣安装孔会带来密封不良的风险。而本公开中,仅仅需要在车门基板10上设置与第二插接部200配合的第一插接部100,无需设置卡扣安装孔,还可以避免密封不良的风险,提高车门车体的密封性能。
37.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该固定结构应用在车辆的车门模块集成技术,当然,也可应用于其它模块集成需求上。
38.可选地,第一插接部100可以构造为t型凸起110和t型凹槽210中的一者,第二插接部200可以构造为t型凸起110和t型凹槽210中的另一者,t型凸起110与t型凹槽210滑动配合以实现两者的插接和脱离。将t型凸起110与t型凹槽210对齐,然后推动其中的一者以使得t型凸起110滑入t型凹槽210中,以实现第一插接部100与第二插接部200的插接,从而将线束插头20固定在车门基板10上,当然将该线束插头20拆下时,可以将t型凸起110由t型凹槽210中滑出,以实现二者的脱离,以便于更换线束插头20或者维修车门。
39.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接部100构造为t型凸起110,第二插接部200构造为t型凹槽210。将线束插头20上的t型凹槽210在侧向上与车门基板10的t型凸起110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侧对齐,然后推动线束插头20以使得t型凹槽210能够与t型凸起110相接,并沿t型凸起110的延伸方向不断滑入,从而将该线束插头20固定在车门基板10上。
40.可选地,t型凸起110与t型凹槽210的相接处设有用于避免t型凹槽210滑出的限位组件;和/或,t型凸起110和/或t型凹槽210设有限位部130,用于限定t型凹槽210在插接方向上相对于t型凸起110的滑动位置。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型凹槽210与t型凸起110插接在一起后,可以在两者的相接处设有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具有防退位功能,用于避免插接在一起的t型凹槽210由t型凸起110上滑脱,影响插接的可靠性。
42.限位组件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方式进行构造,如图2、图5及图6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包括形成于t型凸起110远离车门基板10一侧的卡钩120,以及形成于t型凹槽210内的且与卡钩120相对应的止挡块220,卡钩120与止挡块220配合,用以避免t型凹槽210相对于t型凸起110滑出。也即,t型凸起110远离车门基板10的侧面形成有卡钩120,t型凹槽210内形成有与卡钩120相对应的止挡块220,在t型凹槽210滑动连接于t型凸起110后,卡钩120与止挡块220相配合,用以在滑动方向上避免t型凹槽210由t型凸起110滑出。
43.可选地,t型凸起110的至少部分侧壁与t型凹槽210的内侧壁抵接,以限定线束插头20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平面内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t型凸起110可以包括抵接部112以及垂直连接于抵接部112的连接部111,连接部111远离抵接部112的一端连接于车门基板10,t型凹槽210包括用于与抵接部112和至少部分连接部111配合的凹槽部211,其中,抵接部112的至少部分侧壁能够抵接于凹槽部211的内侧壁,从而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平面内的两个方向上将抵接部112的移动锁止,避免t型凸起110相对于t型凹槽210的晃动,提高两者
连接的稳定、可靠性。
44.如图3及图4所示,抵接部112可以与t型凹槽210的凹槽部211的槽深方向的两侧壁相抵接形成第一抵接面,用于对线束插头20与t型凸起110在正向分离方向(即相对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抵接部112还可以与t型凹槽210的凹槽部211的槽宽方向的两侧壁相抵接形成第二抵接面,用于对线束插头20与t型凸起110在滑动方向的横向方向(即垂直于正向分离方向和滑动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从而保障线束插头20连接牢固性。
45.为了方便布置上述的卡钩120,避免其与凹槽发生干涉而影响t型凹槽210与t型凸起110的插接,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t型凸起110远离车门基板10的侧面设有朝向车门基板10方向凹陷的凹陷部113,卡钩120设于凹陷部113的底面。其中,该凹陷部113可以与t型凸起110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卡钩120设于该凹陷部113的底面,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在t型凹槽210的槽底设有与该卡钩120相对应的止挡块220,在线束插头20的t型凹槽210相对于t型凸起110滑动至卡钩120与止挡块220相接时,卡钩120能够发生弹性形变,随着滑动的进行而越过该止挡块220后发生弹性回复,卡钩120与止挡块220配合,用于防止线束插头20由该t型凸起110上脱离。
46.为了方便卡钩120能够更好地越过止挡块220,避免卡死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块220包括第一导向面221,沿t型凸起110的滑入方向,即t型凹槽210相对于t型凸起110的滑动方向,第一导向面221与t型凹槽210的底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其中,在卡钩120与止挡块220相接触的过程中,第一导向面221用于引导卡钩120逐渐变形,直至越过该止挡块220,第一导向面221的存在,可以对卡钩120进行引导,减少线束插头20插接时的推动力,还能够避免插接过程中卡钩120的卡死或者损坏。
47.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t型凹槽210远离其开口的一端形成有开孔230;卡钩120包括第二导向面121,沿朝向开孔230方向,第二导向面121与t型凹槽210的底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其中,t型凹槽210的开口是指在插接时供t型凸起110插入的一端形成的开口,该开孔230设于t型凹槽210的与开口相的另一端,开孔230可以是单独设置或者加工的孔,在线束插头20的壳体为注塑件时,该开孔230也可以是注塑工艺孔构造,在需要将线束插头20由车门基板10上拆下时,可以通过工具穿过该开孔230后将卡钩120顶起,并沿与滑入时相反的方向敲击线束插头20,使得线束插头20由车门基板10上脱离。进一步地,卡钩120包括第二导向面121,该第二导向面121在朝向开孔230方向上与t型凹槽210的底面之间的距离是逐渐增加的,也即,在需要拆下线束插头20时,在沿工具的插入方向,第二导向面121能够起到引导作用,方便工具的插入,同时还能够逐渐将卡钩120顶起,从而解锁卡钩120与止挡块220的卡接关系,以方便线束插头20脱离。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t型凸起110上设置限位部130,且该限位部130设于t型凸起110的后端,当线束插头20沿t型凸起110滑动至线束插头20的前端与该限位部130抵接时,线束插头20的滑动被阻挡,从而在滑动方向上定位线束插头20。当然,也可以在t型凹槽210的后端设置限位部130,在线束插头20沿t型凸起110滑动至该限位部130与t型凸起110的前端相抵接时,也可以限定线束插头20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便于t型凸起110和t型凹槽210分别设置一限位部130,当两个限位部130相抵接时,同样可以起到限定线束插头20的滑动位置。t型凸起110的前端为在插接时首先与t型凹槽210相接触的一端,t型凸起110的后端为相对的另一端;t型凹槽210的前端为在插接时首先与t型凸起110相接触的
一端,即t型凹槽210设有开口的一端,t型凹槽210的后端为相对的另一端。
49.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13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进行构造,例如,可以为形成于t型凸起110的后端的向外侧凸起的止挡板,该止挡板可以连接于t型凸起110的抵接部112。也可以为形成于线束插头20的t型凹槽210的远离开口一端的挡板,能够满足限位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50.可选地,第一插接部100与车门基板10一体成型;和/或,第二插接部200与线束插头20一体成型。其中,第一插接部100可以采用与车门基板10相同的材质,例如pp(聚丙烯)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p lgf30。第二插接部200也可以与线束插头20一体成型,具体材料和尺寸不限定,以满足使用要求为目的可进行设计更新即可。
51.本公开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因此,该车辆也具备该固定结构的所有优点,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52.综上所述,本公开的线束插头的固定结构及车辆,可以减少至少一枚卡扣相关的成本,包括物料成本、装配成本、质量和管理成本。并能够减少由于车门基板10增加卡扣安装孔而带来的密封不良的风险。
5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5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55.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