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热泵型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2023-04-07 06:26: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泵型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空调系统,一般是通过节流阀来控制整个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循环,进而间接控制各个组件的工作情况,但是上述控制方式无法精准控制室外机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储液器等组件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尤其是在低温制冷模式时,现有的空调系统容易出现系统内压力过低,室内换热器的压力降低,引发室内换热器结霜的问题,导致制冷量下降,从而降低制冷效果。高温制热模式时,现有的空调系统容易出现系统内压力过高,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较高,压缩机持续处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3.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够使整个循环系统在低温制冷模式和高温制热模式稳定运行的空调机组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热泵型空调机组。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热泵型空调机组,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和压力调节管路,其中,冷媒循环回路包括相互连接的压缩机和多个工作部件;压力调节管路并联在至少一个工作部件的两侧;压力调节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调节阀用于控制压力调节管路的打开和关闭。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型空调机组,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和压力调节管路,其中,冷媒循环回路就是整个空调循环系统的循环回路,比如:现有技术中的空调一般都包含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等。本方案中的工作部件可以是: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储液器等。冷媒循环回路是指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储液器以及压缩机等各个零件之间的循环,完成对室内的制冷或制热。此外,本方案还设置有压力调节管路,压力调节管路并联在至少一个工作部件的两侧,并且在压力调节管路上设置调节阀,压力调节管路能对冷媒循环回路中的某一段进行分流,避免制冷剂流进某个工作部件中,让制冷剂通过额外设置的压力调节管路回流至压缩机内,尤其是空调机组在低温制冷或高温制热模式时,一部分制冷剂通过压力调节管路不参与整个回路的循环,更迅速回流至压缩机内,及时补充压缩机的进气量,进而提高压缩机的排气量,使整个冷媒循环回路更流畅,避免室内换热器会出现结霜的问题,同时,也能提升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采用压力调节管路调节冷媒循环回路的循环,结构简单,也能够保证空调机组在低温制冷模式和高温制热的模式稳定运行。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压缩机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多个工作部件包括:换向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换向阀的第一口与出气口连接;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换向阀的第二口连接;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
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换向阀的第三口连接,换向阀的第四口与进气口连通;压力调节管路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调节阀包括: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的第一阀体,第一阀体用于控制第一管路的打开和关闭。
9.在该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包括:换向阀(具体可以为四通换向阀,四通换向阀有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和第四口),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压缩机的出气口和室外换热器的一端通过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口和第二口连接或第一口和第三口连接,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连通,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的进气口通过四通换向阀的第三口和第四口连接或第二口和第四口连接。其中,制冷模式时,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口和第二口连通,第三口和第四口连通;制热模式时,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口和第三口连通,第二口和第四口连通。例如:在制冷模式时,压缩机出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口流经第二口,然后流向室外换热器,此时,室外换热器也是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液化成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流向室内换热器,此时,室内换热器也是蒸发器,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汽化,转变为常温常压的气态制冷剂,同时,由于制冷剂相变吸热,吹出冷风,最后常温常压的由室内换热器流向压缩机,完成整个循环。此外,本技术的压力调节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其中,第一管路连接在室外换热器的两侧,第一管路上带有第一阀体,第一阀体能够控制第一管路的导通,也就是说,第一管路是额外设置在冷媒循环回路的,可以理解为,冷媒循环回路是主循环,第一管路是辅助循环。在低温制冷模式时,需要的制冷量比较大,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会降低,整个系统的循环流速变慢,导致室内换热器的液体流动比较慢,从而导致结霜,降低压缩机的制冷量。采用本技术的方案,在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低于某一数值时,第一阀体打开,第一管路导通,一部分的制冷剂不通过室外换热器,直接流向室内换热器,进而更快完成循环,使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内部,进而提高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以提高整个循环的压力,提高室内换热器中制冷剂的流速,防止室内换热器结霜,能够增强空调机组在低温制冷时的制冷效率。
10.在另一技术方案中,压力调节管路还包括: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一端连接至进气口,另一端连接至出气口;调节阀包括: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的第二阀体,第二阀体用于控制第二管路的打开和关闭。
11.在该技术方案中,压力调节管路还包括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至压缩机的进气口,另一端连接至压缩机的出气口,也就是说,第二管路是并联在压缩机两侧的,在一些情况中,压缩机两端也可以设置气液分离器和油分装置,气液分离器用于将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离,油分装置用来分离润滑油,并将分离后的润滑油回流至压缩机内部。此外,调节阀还包括第二管路上设置的第二阀体,通过第二阀体控制第二管路的导通。也就是说,在冷媒循环回路中增设第二管路,在压缩机排气压力过低的情况下,打开第二阀体(打开第二阀体的排气压力小于打开第一阀体的排气压力),从压缩机内输出的一部分气体直接通过第二管路直接回到压缩机内,而不参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整体循环,第二管路能够缩短制冷剂的循环距离,及时补充压缩机内的气体,以提高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在低温制冷模式时能够防止室内机结霜,提高压缩机的制冷效率。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出气口处,用于检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数值;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根据排气压力数值调节开
度。
13.在该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处,用于检测排气压力的数值,进一步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可以根据排气压力的数值来调节阀体的开度,比如:在排气压力小于2.6mpa时,打开第一阀体,且开度为100%;在排气压力小于2.4mpa时,打开第二阀体,且开度为100%。其中,第一阀体可以是电动球阀,第二阀体可以是电磁阀,同时,设置多个压力阈值,多个压力阈值对应不同的阀体开度,以此精准控制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14.在另一技术方案中,压力调节管路还包括:第三管路,第三管路一端连接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另一端连接至进气口;调节阀包括: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的第三阀体,第三阀体用于控制第三管路的打开和关闭。
15.在该技术方案中,压力调节管路还包括第三管路,第三管路设置在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两侧,也就是说,第三管路的一端设置在压缩机的进气口处,另一端设置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此外,调节阀还包括第三管路上设置的第三阀体,第三阀体用于第三管路的导通。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高的时候,打开第三阀体,将室外换热器流出的一部分液态制冷剂流向至压缩机方向,而不流向室内换热器,即不参与室内机的循环。此外,在压缩机之前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也就是说,从室外换热器出来的一部分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三管路流向气液分离器,液态的制冷剂在气液分离器中会汽化,汽化吸热,从而降低气液分离器中制冷剂的温度,同时也就降低了流向压缩机内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而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保护压缩机的使用安全性,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还包括:储液器,储液器的进口连接至室外换热器,储液器的出口连接至室内换热器;第三管路一端连接在储液器的进液口,另一端连接至进气口。
17.在该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还包括储液器,储液器连接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也就是说,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在储液器的进液口,另一端连接在压缩机的进气口。相比于连接在储液器的出液口和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本方案能够调节进入到储液器中的液态制冷剂的量,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储液器中的制冷剂含量异常大的时候,可以通过打开第三阀体,将一部分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中,降低储液器的储液压力,同时当储液器中的出液量比较大时,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循环制冷剂含量就相对较少,将第三管路设置在储液器的进液口也能够补充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循环制冷剂,从而有利于空调机组中制冷剂的主循环。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处,用于检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第三阀体根据排气温度调节开度。
19.在该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能够实时检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在制冷或制热时,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会由于制冷量或制热量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当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高于90℃时,也就说明压缩机内部的气体温度高于90℃,设置比排气温度更高,此时无论是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都会严重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第三阀体能够根据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调整第三阀体的开度,当检测到排气温度高于90℃时,打开第三阀体,从室外换热器出来的液态制冷剂一部分通过第三管路流向气液分离器,液态的制冷剂在气液分离器中会汽化,汽化吸热,从而降低制冷剂的温
度,低温的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中,通过降低压缩机的进气温度,进而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从而保护压缩机的使用安全性,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还包括:过滤器和节流阀,过滤器连接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节流阀设置在过滤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压力调节管路还包括:第四管路,第四管路一端连接至储液器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室内换热器;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体,第四阀体用于控制第四管路的打开和关闭。
21.在该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还包括:过滤器和节流阀,其中,过滤器连接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节流阀设置在过滤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过滤器会过滤掉管道中的污物,氧化物以及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铁屑,通过过滤器过滤清除掉这些杂质,保证制冷剂能够顺利循环,从过滤器中流出到节流阀,通过节流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而节流阀存在最大开度,也就使得在节流阀处存在制冷剂的流量上限。尤其是当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不足或过大时,即使将节流阀调整到最大开度也无法调整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为此,本技术还设置了第四管路,通过第四管路的一端连接在室内换热器和过滤器之间,另一端直接连接到室内换热器和过滤器之间,第四管路上还设置有第四阀体,第四阀体用于控制第四管路的导通。在制冷模式时,当压缩机的进气压力不足时,会影响整个循环的畅通性,而节流阀的制冷剂流量有上限,可以通过打开第四阀体,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四管路流向室内换热器,提高了流向室内换热器的流量上限,通过提高流向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进一步提高压缩机的进气压力,保证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整体循环。在制热模式时,当排气压力过大时,也就是说,从压缩机中输出的气体流通过室内换热器流向储液器,储液器中会存有大量的液体,而节流阀有流量上限,此时打开第四阀体,能够将节流阀之前的液体疏通至室外换热器,以此平均整个循环统中的压力。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进气口处,用于检测压缩机的进气压力数值;第四阀体根据压缩机的进气压力数值调节开度。
23.在该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进气口处,用来实时检测压缩机的进气压力,同时,第四阀体可以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数值来调整第四阀体的开度。在室外换热器和过滤器之间还设置有储液器。在制冷模式时,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缩机的进气压力小于0.7mpa时,打开第四阀体,让一部分的制冷剂通过第四管路直接流向室内换热器,进而提高压缩机的进气压力。在制热模式时,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排气压力大于3.8mpa时,大部分的制冷剂会由于节流阀的存在,而堆积在储液器中,不利于整个系统的循环,此时打开第四阀体,额外多一条管路流向室外换热器,通过第四阀体和第四管路能够提高储液器的排液能力,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突破节流阀的流量限制,进而调整整个循环中的压力,保证空调机组在不同的工况下能够正常运行。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一单向阀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储液器之间,用于在制冷模式时,使室外换热器与储液器连通;第二单向阀设置在储液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用于在制冷模式时,使储液器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三单向阀设置在储液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用于在制热模式时,使储液器与室外换热器连通;第四单向阀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用于在制热模式
时,使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连通。
25.在该技术方案中,工作部件还包括四个单向阀,即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根据四个换向阀的使用情况完成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切换,具体来说,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用于制冷模式,制冷模式时,整体系统中的流路为:压缩机输出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油分装置至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口,经过四通换向阀的第二口留至室外换热器,制冷剂再通过第一换向阀流向储液器,再到过滤器以及节流阀,经过第二单向阀然后流至室内换热器,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由液态转为气态,相变吸热,从而完成制冷的需求,经过室内换热器流至四通换向阀的第三口,经过四通换向阀的第四口流向气液分离器,最后回流至压缩机内,以此形成整个循环。在制热模式时,压缩机输出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油分装置经过换向阀第一口,通过换向阀的第三口流向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换热器中,高温高压的气体液化成液态制冷剂,通过相变放热,完成制热的需求,然后制冷剂通过第三单向阀流向储液器,经过过滤器以及节流阀,再通过第四单向阀流向室外换热器,依次通过换向阀的第二口、第四口回流至气液分离器以及压缩机。即通过单向阀和四向换向阀的合理使用,完成用户制冷和制热的需求,该种控制方式简单便捷,且成本低。
2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热泵型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热泵型空调机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0.其中,图1和图2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1.10压缩机,101进气口,102出气口,1021第一压力传感器,11室外换热器,12换向阀,13室内换热器,14储液器,15温度传感器,16过滤器,17节流阀,18第二压力传感器,191第一单向阀,192第二单向阀,193第三单向阀,194第四单向阀,100冷媒循环回路,200压力调节管路,2001调节阀,210第一管路,2101第一阀体,220第二管路,2201第二阀体,230第三管路,2301第三阀体,240第四管路,2401第四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下面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泵型空调机组。
35.实施例一
3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型空调机组,如图1所示,包括:冷媒循环回路100和压
力调节管路200,其中,冷媒循环回路100就是整个空调循环系统的循环回路,比如:现有技术中的空调一般都包含室内换热器13,室外换热器11,压缩机10等。本实施例中的工作部件可以是:室内换热器13,室外换热器11,储液器14等。冷媒循环回路100是指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13,室外换热器11,储液器14以及压缩机10等多个工作部件之间的循环,完成对室内的制冷或制热。此外,本方案还设置有压力调节管路200,压力调节管路200并联在至少一个工作部件的两侧,并且在压力调节管路200上设置调节阀2001,压力调节管路200能对冷媒循环回路100中的某一段进行分流,避免制冷剂流进某个工作部件中,让制冷剂通过额外设置的压力调节管路200回流至压缩机10内,尤其是空调机组在低温制冷或高温制热模式时,一部分制冷剂通过压力调节管路200不参与整个回路的循环,更迅速回流至压缩机10内,及时补充压缩机10的进气量,进而提高压缩机10的排气量,使整个冷媒循环回路100更流畅,避免室内换热器13会出现结霜的问题,同时,也能提升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采用压力调节管路200调节冷媒循环回路100的循环,结构简单,也能够保证空调机组在低温制冷模式和高温制热的模式稳定运行。
37.实施例二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工作部件包括:换向阀12(具体可以为四通换向阀12,四通换向阀12有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和第四口),室外换热器11,和室内换热器13。压缩机10包括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压缩机10的出气口102和室外换热器11的一端通过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口和第二口连接或第一口和第三口连接,室外换热器11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3连通,室内换热器13和压缩机10的进气口101通过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三口和第四口连接或第二口和第四口连接。其中,制冷模式时,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口和第二口连通,第三口和第四口连通;制热模式时,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口和第三口连通,第二口和第四口连通。例如:在制冷模式时,压缩机10出气口102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口流经第二口,然后流向室外换热器11,此时,室外换热器11也是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液化成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流向室内换热器13,此时,室内换热器13也是蒸发器,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汽化,转变为常温常压的气态制冷剂,同时,由于制冷剂相变吸热,吹出冷风,最后常温常压的由室内换热器13流向压缩机10,完成整个循环。此外,本技术的压力调节管路200包括第一管路210,其中,第一管路210连接在室外换热器11的两侧,第一管路210上带有第一阀体2101,第一阀体2101能够控制第一管路210的导通,也就是说,第一管路210是额外设置在冷媒循环回路100的,可以理解为,冷媒循环回路100是主循环,第一管路210是辅助循环。在低温制冷模式时,需要的制冷量比较大,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会降低,整个系统的循环流速变慢,导致室内换热器13的液体流动比较慢,从而导致结霜,降低压缩机10的制冷量。采用本技术的方案,在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低于某一数值时,第一阀体2101打开,第一管路210导通,一部分的制冷剂不通过室外换热器11,直接流向室内换热器13,进而更快完成循环,使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10内部,进而提高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以提高整个循环的压力,提高室内换热器13中制冷剂的流速,防止室内换热器13结霜,能够增强空调机组在低温制冷时的制冷效率。
39.实施例三
40.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压力调节管路200还包括第二管路220,第二管路220的一端连接至压缩机10的进气口101,另一端连接至压缩机10的出气口102,也就是说,第二
管路220是并联在压缩机10两侧的,在一些情况中,压缩机10两端也可以设置气液分离器和油分装置,气液分离器用于将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离,油分装置用来分离润滑油,并将分离后的润滑油回流至压缩机10内部。此外,调节阀2001还包括第二管路220上设置的第二阀体2201,通过第二阀体2201控制第二管路220的导通。也就是说,在冷媒循环回路100中增设第二管路220,在压缩机10排气压力过低的情况下,打开第二阀体2201(打开第二阀体2201的排气压力小于打开第一阀体2101的排气压力),从压缩机10内输出的一部分气体直接通过第二管路220直接回到压缩机10内,而不参与室内换热器13和室外换热器11的整体循环,第二管路220能够缩短制冷剂的循环距离,及时补充压缩机10内的气体,以提高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在低温制冷模式时能够防止室内机结霜,提高压缩机10的制冷效率。
41.工作部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021,第一压力传感器1021设置在压缩机10的排气口处,用于检测排气压力的数值,进一步的,第一阀体2101和第二阀体2201可以根据排气压力的数值来调节阀2001体的开度,比如:在排气压力小于2.6mpa时,打开第一阀体2101,且开度为100%;在排气压力小于2.4mpa时,打开第二阀体2201,且开度为100%。其中,第一阀体2101可以是电动球阀,第二阀体2201可以是电磁阀,同时,设置多个压力阈值,多个压力阈值对应不同的阀体开度,以此精准控制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
42.实施例四
43.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压力调节管路200还包括第三管路230,第三管路230设置在压缩机10和室外换热器11的两侧,也就是说,第三管路230的一端设置在压缩机10的进气口101处,另一端设置室外换热器11和室内换热器13之间,此外,调节阀2001还包括第三管路230上设置的第三阀体2301,第三阀体2301用于第三管路230的导通。在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高的时候,打开第三阀体2301,将室外换热器11流出的一部分液态制冷剂流向至压缩机10方向,而不流向室内换热器13,即不参与室内机的循环。此外,在压缩机10之前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也就是说,从室外换热器11出来的一部分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三管路230流向气液分离器,液态的制冷剂在气液分离器中会汽化,汽化吸热,从而降低气液分离器中制冷剂的温度,同时也就降低了流向压缩机10内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而降低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保护压缩机10的使用安全性,提高压缩机10的使用寿命。
44.工作部件还包括储液器14,储液器14连接在室外换热器11和室内换热器13之间,也就是说,第三管路230的一端连接在储液器14的进液口,另一端连接在压缩机10的进气口101。相比于连接在储液器14的出液口和压缩机10的进气口101之间,本方案能够调节进入到储液器14中的液态制冷剂的量,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储液器14中的制冷剂含量异常大的时候,可以通过打开第三阀体2301,将一部分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10中,降低储液器14的储液压力,同时当储液器14中的出液量比较大时,冷媒循环回路100中的循环制冷剂含量就相对较少,将第三管路230设置在储液器14的进液口也能够补充冷媒循环回路100中的循环制冷剂,从而有利于空调机组中制冷剂的主循环。
45.工作部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5,温度传感器15设置在压缩机10的排气口,能够实时检测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在制冷或制热时,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会由于制冷量或制热量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当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高于90℃时,也就说明压缩机10内部的气体温度高于90℃,设置比排气温度更高,此时无论是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都会严重影响压缩机10的使用寿命。第三阀体2301能够根据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调整第三阀体2301的开
度,当检测到排气温度高于90℃时,打开第三阀体2301,从室外换热器11出来的液态制冷剂一部分通过第三管路230流向气液分离器,液态的制冷剂在气液分离器中会汽化,汽化吸热,从而降低制冷剂的温度,低温的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10中,通过降低压缩机10的进气温度,进而降低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从而保护压缩机10的使用安全性,提高压缩机10的使用寿命。
46.实施例五
47.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工作部件还包括:过滤器16和节流阀17,其中,过滤器16连接在室内换热器13和室外换热器11之间,节流阀17设置在过滤器16和室内换热器13之间,过滤器16会过滤掉管道中的污物,氧化物以及压缩机10运行时产生的铁屑,通过过滤器16过滤清除掉这些杂质,保证制冷剂能够顺利循环,从过滤器16中流出到节流阀17,通过节流阀17控制制冷剂的流量,而节流阀17存在最大开度,也就使得在节流阀17处存在制冷剂的流量上限。尤其是当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不足或过大时,即使将节流阀17调整到最大开度也无法调整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为此,本技术还设置了第四管路240,通过第四管路240的一端连接在室内换热器13和过滤器16之间,另一端直接连接到室内换热器13和过滤器16之间,第四管路240上还设置有第四阀体2401,第四阀体2401用于控制第四管路240的导通。在制冷模式时,当压缩机10的进气压力不足时,会影响整个循环的畅通性,而节流阀17的制冷剂流量有上限,可以通过打开第四阀体2401,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四管路240流向室内换热器13,提高了流向室内换热器13的流量上限,通过提高流向室内换热器13的制冷剂流量,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0的进气压力,保证室内换热器13和室外换热器11的整体循环。在制热模式时,当排气压力过大时,也就是说,从压缩机10中输出的气体流通过室内换热器13流向储液器14,储液器14中会存有大量的液体,而节流阀17有流量上限,此时打开第四阀体2401,能够将节流阀17之前的液体疏通至室外换热器11,以此平均整个循环统中的压力。
48.同时,工作部件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18,第二压力传感器18设置在压缩机10的进气口101处,用来实时检测压缩机10的进气压力,同时,第四阀体2401可以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18检测的数值来调整第四阀体2401的开度。在室外换热器11和过滤器16之间还设置有储液器14。在制冷模式时,第二压力传感器18检测到压缩机10的进气压力小于0.7mpa时,打开第四阀体2401,让一部分的制冷剂通过第四管路240直接流向室内换热器13,进而提高压缩机10的进气压力。在制热模式时,当第一压力传感器1021检测到的排气压力大于3.8mpa时,大部分的制冷剂会由于节流阀17的存在,而堆积在储液器14中,不利于整个系统的循环,此时打开第四阀体2401,额外多一条管路流向室外换热器11,通过第四阀体2401和第四管路240能够提高储液器14的排液能力,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突破节流阀17的流量限制,进而调整整个循环中的压力,保证空调机组在不同的工况下能够正常运行。
49.实施例六
5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泵型空调机组,如图2所示,包括:冷媒循环回路100和压力调节管路200,其中,冷媒循环回路100就是整个空调循环系统的循环回路,比如:现有技术中的空调一般都包含室内换热器13,室外换热器11,压缩机10等。本方案中的工作部件可以是: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储液器等。冷媒循环回路100是指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13,室外换热器11,储液器14以及压缩机10等各个零件之间的循环,完成对室内的制冷或制热。此外,本方案还设置有压力调节管路200,压力调节管路200并联在至少一个工作部件的
两侧,并且在压力调节管路200上设置调节阀2001,压力调节管路200能对冷媒循环回路100中的某一段进行分流,避免制冷剂流进某个工作部件中,让制冷剂通过额外设置的压力调节管路200回流至压缩机10内,尤其是空调机组在低温制冷或高温制热模式时,一部分制冷剂通过压力调节管路200不参与整个回路的循环,更迅速回流至压缩机10内,及时补充压缩机10的进气量,进而提高压缩机10的排气量,使整个冷媒循环回路100更流畅,避免室内换热器13会出现结霜的问题,同时,也能提升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采用压力调节管路200调节冷媒循环回路100的循环,结构简单,也能够保证空调机组在低温制冷模式和高温制热的模式稳定运行。
51.在该实施例中,工作部件包括:换向阀12(具体可以为四通换向阀12,四通换向阀12有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和第四口),室外换热器11,和室内换热器13。压缩机10包括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压缩机10的出气口102和室外换热器11的一端通过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口和第二口连接或第一口和第三口连接,室外换热器11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3连通,室内换热器13和压缩机10的进气口101通过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三口和第四口连接或第二口和第四口连接。其中,制冷模式时,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口和第二口连通,第三口和第四口连通;制热模式时,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口和第三口连通,第二口和第四口连通。例如:在制冷模式时,压缩机10出气口102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口流经第二口,然后流向室外换热器11,此时,室外换热器11也是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液化成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流向室内换热器13,此时,室内换热器13也是蒸发器,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汽化,转变为常温常压的气态制冷剂,同时,由于制冷剂相变吸热,吹出冷风,最后常温常压的由室内换热器13流向压缩机10,完成整个循环。此外,本技术的压力调节管路200包括第一管路210,其中,第一管路210连接在室外换热器11的两侧,第一管路210上带有第一阀体2101,第一阀体2101能够控制第一管路210的导通,也就是说,第一管路210是额外设置在冷媒循环回路100的,可以理解为,冷媒循环回路100是主循环,第一管路210是辅助循环。在低温制冷模式时,需要的制冷量比较大,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会降低,整个系统的循环流速变慢,导致室内换热器13的液体流动比较慢,从而导致结霜,降低压缩机10的制冷量。采用本技术的方案,在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低于某一数值时,第一阀体2101打开,第一管路210导通,一部分的制冷剂不通过室外换热器11,直接流向室内换热器13,进而更快完成循环,使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10内部,进而提高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以提高整个循环的压力,提高室内换热器13中制冷剂的流速,防止室内换热器13结霜,能够增强空调机组在低温制冷时的制冷效率。
52.在该实施例中,压力调节管路200还包括第二管路220,第二管路220的一端连接至压缩机10的进气口101,另一端连接至压缩机10的出气口102,也就是说,第二管路220是并联在压缩机10两侧的,在一些情况中,压缩机10两端也可以设置气液分离器和油分装置,气液分离器用于将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离,油分装置用来分离润滑油,并将分离后的润滑油回流至压缩机10内部。此外,调节阀2001还包括第二管路220上设置的第二阀体2201,通过第二阀体2201控制第二管路220的导通。也就是说,在冷媒循环回路100中增设第二管路220,在压缩机10排气压力过低的情况下,打开第二阀体2201(打开第二阀体2201的排气压力小于打开第一阀体2101的排气压力),从压缩机10内输出的一部分气体直接通过第二管路220直接回到压缩机10内,而不参与室内换热器13和室外换热器11的整体循环,第
二管路220能够缩短制冷剂的循环距离,及时补充压缩机10内的气体,以提高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在低温制冷模式时能够防止室内机结霜,提高压缩机10的制冷效率。
53.在该实施例中,工作部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021,第一压力传感器1021设置在压缩机10的排气口处,用于检测排气压力的数值,进一步的,第一阀体2101和第二阀体2201可以根据排气压力的数值来调节阀2001体的开度,比如:在排气压力小于2.6mpa时,打开第一阀体2101,且开度为100%;在排气压力小于2.4mpa时,打开第二阀体2201,且开度为100%。其中,第一阀体2101可以是电动球阀,第二阀体2201可以是电磁阀,同时,设置多个压力阈值,多个压力阈值对应不同的阀体开度,以此精准控制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
54.在该实施例中,压力调节管路200还包括第三管路230,第三管路230设置在压缩机10和室外换热器11的两侧,也就是说,第三管路230的一端设置在压缩机10的进气口101处,另一端设置室外换热器11和室内换热器13之间,此外,调节阀2001还包括第三管路230上设置的第三阀体2301,第三阀体2301用于第三管路230的导通。在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高的时候,打开第三阀体2301,将室外换热器11流出的一部分液态制冷剂流向至压缩机10方向,而不流向室内换热器13,即不参与室内机的循环。此外,在压缩机10之前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也就是说,从室外换热器11出来的一部分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三管路230流向气液分离器,液态的制冷剂在气液分离器中会汽化,汽化吸热,从而降低气液分离器中制冷剂的温度,同时也就降低了流向压缩机10内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而降低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保护压缩机10的使用安全性,提高压缩机10的使用寿命。
55.在该实施例中,工作部件还包括储液器14,储液器14连接在室外换热器11和室内换热器13之间,也就是说,第三管路230的一端连接在储液器14的进液口,另一端连接在压缩机10的进气口101。相比于连接在储液器14的出液口和压缩机10的进气口101之间,本方案能够调节进入到储液器14中的液态制冷剂的量,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储液器14中的制冷剂含量异常大的时候,可以通过打开第三阀体2301,将一部分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10中,降低储液器14的储液压力,同时当储液器14中的出液量比较大时,冷媒循环回路100中的循环制冷剂含量就相对较少,将第三管路230设置在储液器14的进液口也能够补充冷媒循环回路100中的循环制冷剂,从而有利于空调机组中制冷剂的主循环。
56.在该实施例中,工作部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5,温度传感器15设置在压缩机10的排气口,能够实时检测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在制冷或制热时,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会由于制冷量或制热量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当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高于90℃时,也就说明压缩机10内部的气体温度高于90℃,设置比排气温度更高,此时无论是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都会严重影响压缩机10的使用寿命。第三阀体2301能够根据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调整第三阀体2301的开度,当检测到排气温度高于90℃时,打开第三阀体2301,从室外换热器11出来的液态制冷剂一部分通过第三管路230流向气液分离器,液态的制冷剂在气液分离器中会汽化,汽化吸热,从而降低制冷剂的温度,低温的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10中,通过降低压缩机10的进气温度,进而降低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从而保护压缩机10的使用安全性,提高压缩机10的使用寿命。
57.在该实施例中,工作部件还包括:过滤器16和节流阀17,其中,过滤器16连接在室内换热器13和室外换热器11之间,节流阀17设置在过滤器16和室内换热器13之间,过滤器16会过滤掉管道中的污物,氧化物以及压缩机10运行时产生的铁屑,通过过滤器16过滤清
除掉这些杂质,保证制冷剂能够顺利循环,从过滤器16中流出到节流阀17,通过节流阀17控制制冷剂的流量,而节流阀17存在最大开度,也就使得在节流阀17处存在制冷剂的流量上限。尤其是当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不足或过大时,即使将节流阀17调整到最大开度也无法调整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为此,本技术还设置了第四管路240,通过第四管路240的一端连接在室内换热器13和过滤器16之间,另一端直接连接到室内换热器13和过滤器16之间,第四管路240上还设置有第四阀体2401,第四阀体2401用于控制第四管路240的导通。在制冷模式时,当压缩机10的进气压力不足时,会影响整个循环的畅通性,而节流阀17的制冷剂流量有上限,可以通过打开第四阀体2401,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四管路240流向室内换热器13,提高了流向室内换热器13的流量上限,通过提高流向室内换热器13的制冷剂流量,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0的进气压力,保证室内换热器13和室外换热器11的整体循环。在制热模式时,当排气压力过大时,也就是说,从压缩机10中输出的气体流通过室内换热器13流向储液器14,储液器14中会存有大量的液体,而节流阀17有流量上限,此时打开第四阀体2401,能够将节流阀17之前的液体疏通至室外换热器11,以此平均整个循环统中的压力。
58.在该实施例中,工作部件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18,第二压力传感器18设置在压缩机10的进气口101处,用来实时检测压缩机10的进气压力,同时,第四阀体2401可以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18检测的数值来调整第四阀体2401的开度。在室外换热器11和过滤器16之间还设置有储液器14。在制冷模式时,第二压力传感器18检测到压缩机10的进气压力小于0.7mpa时,打开第四阀体2401,让一部分的制冷剂通过第四管路240直接流向室内换热器13,进而提高压缩机10的进气压力。在制热模式时,当第一压力传感器1021检测到的排气压力大于3.8mpa时,大部分的制冷剂会由于节流阀17的存在,而堆积在储液器14中,不利于整个系统的循环,此时打开第四阀体2401,额外多一条管路流向室外换热器11,通过第四阀体2401和第四管路240能够提高储液器14的排液能力,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突破节流阀17的流量限制,进而调整整个循环中的压力,保证空调机组在不同的工况下能够正常运行。
59.在该实施例中,工作部件还包括四个单向阀,即第一单向阀191,第二单向阀192,第三单向阀193,第四单向阀194,根据四个换向阀12的使用情况完成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切换,具体来说,第一单向阀191和第二单向阀192用于制冷模式,制冷模式时,整体系统中的流路为:压缩机10输出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油分装置至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口,经过四通换向阀12的第二口留至室外换热器11,制冷剂再通过第一换向阀12流向储液器14,再到过滤器16以及节流阀17,经过第二单向阀192然后流至室内换热器13,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13由液态转为气态,相变吸热,从而完成制冷的需求,经过室内换热器13流至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三口,经过四通换向阀12的第四口流向气液分离器,最后回流至压缩机10内,以此形成整个循环。在制热模式时,压缩机10输出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油分装置经过换向阀12第一口,通过换向阀12的第三口流向室内换热器13,在室内换热器13中,高温高压的气体液化成液态制冷剂,通过相变放热,完成制热的需求,然后制冷剂通过第三单向阀193流向储液器14,经过过滤器16以及节流阀17,再通过第四单向阀194流向室外换热器11,依次通过换向阀12的第二口、第四口回流至气液分离器以及压缩机10。即通过单向阀和四向换向阀12的合理使用,完成用户制冷和制热的需求,该种控制方式简单便捷,且成本低。
60.实施例七
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如图2所示,对常规的空调系统进行改进,在室外换
热器11的两端设置旁通,即冷凝处的旁通,在压缩机10的两端设置旁通,即排气处的旁通,在过滤器16和节流阀17的两端设置旁通,即节流储液器14后的旁通,在节流储液器14前和气液分离器之间设置旁通,即节流储液器14前的旁通,增加排气、冷凝、节流处的旁通,保证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能够正常运行。
6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膨机全年制冷、制热的方案,具体优势如下:
63.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常规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排气、冷凝、节流处的旁通,就能使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正常运行,结构简单。
64.该实施例在原理上采用主循环和排气、冷凝、节流处的旁通循环,控制方案简单,可保证系统各个不同工况下的运行。
65.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低温制冷系统压力过低和高温制热下系统压力过高的问题。
66.制冷模式时,排气压力《2.6mpa,冷凝处旁通打开;排气压力《2.4mpa,排气处旁通打开;回气压力《0.7mpa,节流处储液器14后旁通打开;排气温度>90℃,节流处储液器14前旁通打开。
67.制热模式时,排气压力>3.8mpa,节流处储液器14后旁通打开;排气压力《2.4mpa,排气处旁通打开;排气温度>90℃,节流处储液器14前旁通打开。
6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