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4-03 13:53: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岩盐混合加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岩盐抑菌液生产中,抑菌液浆料混合中需要再加入不同粒径规格的岩盐细颗粒,细粉状原料(如岩盐)加入到液态浆料中需要经过加料、注入、充分混合。
3.现有技术中的岩盐细颗粒在混合加料过程中不便于对加料的量度进行控制,导致混合比例所需误差较大,同时对于传统的混合加料均采用人工操作,效率低且速度慢,如采用设备混合加料会出现出料后较多残留问题,不便于操作,对于该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通过转动旋钮操作能够达到所需物料的量度控制。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上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凹槽块,所述凹槽块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口,一端所述通口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口,另一端所述通口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的内部底端均转动配合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进料辊;
5.所述固定轴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后侧设置有减速器,且第一齿轮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旋钮。
6.根据所述的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管。
7.根据所述的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设置有电机轴,且电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
8.根据所述的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杆。
9.根据所述的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透视窗,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上方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
10.根据所述的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11.根据所述的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所述搅拌杆的一端和加热管外壳贴合。
12.有益效果:
1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转动旋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进料辊,通过根据转动旋钮转动操作,达到对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转动后使其第二齿轮转
动,在进料辊上表面的物料进行转动后流通至进料辊的底端随后通过通口掉落至装置主体的内部,通过转动旋钮操作能够达到所需物料的量度控制。
1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加热管和搅拌杆,对于特殊需要混合材质时可通过加热管实现温度加热,对于达到充分均匀混合操作,实现温度控制,同时通过搅拌杆与加热管贴合,有利于刮除作用,防止出现残留。
1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凹槽块和支撑板,通过凹槽块和支撑板实现插接配合,有利于对内部进行拆卸和检修操作。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的剖面正视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的第一进料口剖面正视结构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的第一齿轮侧视结构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的正视结构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的立体示意结构图。
23.图例说明:
24.1、装置主体;2、加热管;3、凹槽块;4、第一进料口;5、驱动电机;6、第二进料口;7、支撑板;8、转轴;9、搅拌杆;10、支撑腿;11、固定轴;12、进料辊;13、第一齿轮;14、减速器;15、透视窗;16、转动旋钮;17、控制面板;18、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6.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内部上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凹槽块3,凹槽块3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板7,通过凹槽块3和支撑板7插接配合,便于实现拆卸和安装,支撑板7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口,一端通口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口4,另一端通口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料口6,通过将需要混合的物料进行倾倒在第一进料口4和第二进料口6,第一进料口4和第二进料口6的内部底端均转动配合有固定轴11,通过固定轴11带动进料辊12进行转动操作,固定轴1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进料辊12,物料在进料辊12上表面的物料进行转动后流通至进料辊12的底端随后通过通口掉落至装置主体1的内部,通过转动操作能够达到所需物料的量度控制,支撑板7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通过驱动电机5进行带动转轴8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杆9搅拌,驱动电机5的驱动端设置有电机轴,且电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8,转轴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杆9,搅拌杆9的一端和加热管2外壳贴合;
27.固定轴1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8,第二齿轮18的一侧啮合有第一齿轮13,
通过第一齿轮13转动后使其第二齿轮18转动,随后通过第二齿轮18带动固定轴11转动,第一齿轮13后侧设置有减速器14,通过减速器14便于限位固定,防止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8受到重力自转问题,且第一齿轮1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旋钮16,通过根据转动旋钮16转动操作,达到对第一齿轮13转动,装置主体1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管2,对于特殊细颗粒需要混合时可通过加热管2实现温度加热,达到混合作用,装置主体1的前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透视窗15,通过透视窗15可查看内部混合搅拌程度,装置主体1的前侧上方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7,装置主体1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0。
28.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将需要混合的物料进行倾倒在第一进料口4和第二进料口6,通过根据转动旋钮16转动操作,达到对第一齿轮13转动,通过第一齿轮13转动后使其第二齿轮18转动,随后通过第二齿轮18带动固定轴11转动,且转动后使其进料辊12达到转动,物料在进料辊12上表面的物料进行转动后流通至进料辊12的底端随后通过通口掉落至装置主体1的内部,通过转动操作能够达到所需物料的量度控制,同时对于特殊细颗粒需要混合时可通过加热管2实现温度加热,达到混合作用。
2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上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凹槽块(3),所述凹槽块(3)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口,一端所述通口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口(4),另一端所述通口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料口(6),所述第一进料口(4)和第二进料口(6)的内部底端均转动配合有固定轴(11),所述固定轴(1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进料辊(12);所述固定轴(1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8),所述第二齿轮(18)的一侧啮合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后侧设置有减速器(14),且第一齿轮(1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旋钮(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管(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驱动端设置有电机轴,且电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杆(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透视窗(15),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侧上方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0)。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9)的一端和加热管(2)外壳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其中,一种岩盐细颗粒混合加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上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凹槽块,所述凹槽块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口,一端所述通口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口,另一端所述通口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的内部底端均转动配合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进料辊;所述固定轴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通过上述结构,设对于特殊需要混合材质时可通过加热管实现温度加热,对于达到充分均匀混合操作,实现温度控制,同时通过搅拌杆与加热管贴合,有利于刮除作用,防止出现残留。防止出现残留。防止出现残留。


技术研发人员:徐延中 马少敏 张坤阳 赵亚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天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6
技术公布日:2023/3/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