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圆形承重柱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4-02 16:48: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柱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圆形承重柱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建筑物中常常需要建造高大的圆柱体作为承重柱,现有技术的承重柱大多是由混凝土浇捣的柱子,并起到承载荷载的作用。承重柱在需要承重墙的建筑结构中,与承重墙、柱、板、梁、基础等结构共同形成一个承载荷载的体系。随着建筑结构的楼层增高,在设计承重柱时,对其承重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混凝土承重柱的承重能力有限,已经无法满足大型建筑结构的荷载承载需求了,影响了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形。
3.目前,一些建筑结构中采用加大承重柱截面积的方式提高其承载能力,但大大增加了承重柱的体积,占用了建筑结构中的大量空间,其浇筑成本也大大提高。因此,需要一种承重柱,能在不增加承重柱体积的同时,提升其稳固性和承重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形承重柱的加固结构,能提高承重柱主体的稳固性和承重能力,从而提高了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圆形承重柱的加固结构,包括承重柱主体、钢骨柱、顶板、基础杆、加强筋和斜撑杆;钢骨柱设置在承重柱主体内,斜撑杆倾斜设置在承重柱主体内,且斜撑杆与钢骨柱固定连接;顶板罩盖在钢骨柱的顶部,顶板位于承重柱主体的顶面上;承重柱主体的下端插入在基础内,基础杆的一端垂直连接在钢骨柱的下部,基础杆的另一端贯穿承重柱主体的侧壁,使基础杆浇筑于承重柱主体和基础内;每根基础杆上间隔设有多根加强筋,且多根加强筋均浇筑于基础内。
7.所述的斜撑杆包括上斜撑杆和下斜撑杆;上斜撑杆倾斜连接在钢骨柱的中部与顶板之间,上斜撑杆的上端延伸至承重柱主体的侧壁边缘处;下斜撑杆倾斜连接在钢骨柱的中部与基础杆之间,下斜撑杆的下端延伸至承重柱主体的侧壁边缘处。
8.若干根所述的上斜撑杆均匀分布在钢骨柱的四周,若干根下斜撑杆均匀分布在钢骨柱的四周,且若干根上斜撑杆与若干根下斜撑杆对称布置。
9.所述的钢骨柱与承重柱主体同轴设置,钢骨柱与承重柱主体通长。
10.若干根所述的基础杆均匀分布在钢骨柱的四周,若干根基础杆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若干根基础杆位于基础的顶面下方。
11.所述的加强筋呈不规则弯曲状结构,多根加强筋分布在基础杆的上方和下方。
12.所述的加强筋的端部设有渗透球,渗透球内填充有水泥稳定剂。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上斜撑杆和下斜撑杆,上斜撑杆与钢骨柱和顶板形成倒三角形骨架结构,下斜撑杆与钢骨柱和基础杆构成三角形骨架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结
构能够有效提高承重柱主体的强度,从而提高承重柱主体的承重能力。
15.2、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基础杆和加强筋,基础杆延伸至基础内,加强筋不规则分布在基础内,能大大提高承重柱主体底部与基础之间的拉结强度,从而提高承重柱主体与基础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承重柱主体倾倒。
16.3、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渗透球,渗透球内的水泥稳定剂在基础浇筑时渗出,提高水泥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开裂,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承重柱主体的底部设置稳固性。
17.4、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提高承重柱主体的稳固性,提高承重柱的承重能力,延长了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性,适用于各种高大型圆形承重柱的加固施工。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圆形承重柱的加固结构的剖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圆形承重柱的加固结构的主视图。
20.图中,1承重柱主体,2钢骨柱,3顶板,4基础杆,5加强筋,6上斜撑杆,7下斜撑杆,8渗透球,9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圆形承重柱的加固结构,包括承重柱主体1、钢骨柱2、顶板3、基础杆4、加强筋5和斜撑杆;钢骨柱2设置在承重柱主体1内,斜撑杆倾斜设置在承重柱主体1内,且斜撑杆与钢骨柱2固定连接;顶板3罩盖在钢骨柱2的顶部,顶板3位于承重柱主体1的顶面上;承重柱主体1的下端插入在基础9内,基础杆4的一端垂直连接在钢骨柱2的下部,基础杆4的另一端贯穿承重柱主体1的侧壁,使基础杆4浇筑于承重柱主体1和基础9内;每根基础杆4上间隔设有多根加强筋5,且多根加强筋5均浇筑于基础9内。
23.承重柱主体1为混凝土柱,造价低,易于成型且坚固耐用。在浇筑承重柱主体1时,通过钢骨柱2、顶板3和斜撑杆提高承重柱主体1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基础杆4和加强筋5提高承重柱主体1与基础9之间的拉结能力,防止承重柱主体1倾倒,从而加强承重柱主体1的承载能力。优选的,钢骨柱2可采用结构钢制造,钢骨柱2的规格可根据承重柱主体1的尺寸选择,顶板3可采用钢板制成,基础杆4、顶板3和斜撑杆焊接在钢骨柱2上,加强筋5可采用钢筋制成,加强筋5焊接在基础杆4上。整个钢结构体系成本低,韧性良好,坚固耐用。
24.所述的斜撑杆包括上斜撑杆6和下斜撑杆7;上斜撑杆6倾斜连接在钢骨柱2的中部与顶板3之间,上斜撑杆6的上端延伸至承重柱主体1的侧壁边缘处;下斜撑杆7倾斜连接在钢骨柱2的中部与基础杆4之间,下斜撑杆7的下端延伸至承重柱主体1的侧壁边缘处。
25.通过上斜撑杆6和下斜撑杆7有效加强承重柱主体1的承重能力,使承重柱主体能将顶部荷载通过钢骨柱2、上斜撑杆6和下斜撑杆7传递至基础9内,提高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26.若干根所述的上斜撑杆6均匀分布在钢骨柱2的四周,若干根下斜撑杆7均匀分布在钢骨柱2的四周,且若干根上斜撑杆6与若干根下斜撑杆7对称布置。
27.上斜撑杆6和下斜撑杆7的数量可根据承重柱主体1的承重要求和截面积适应性调
整,上斜撑杆6和下斜撑杆7可采用结构钢制成,受力均匀、稳定、合理。上斜撑杆6与钢骨柱2和顶板3构成倒三角形骨架结构,下斜撑杆7与钢骨柱2和基础杆4构成三角形骨架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承重柱主体1的强度,从而提高承重柱主体1的承重能力。若干根上斜撑杆6关于钢骨柱2对称布置,若干根下斜撑杆7关于钢骨柱2对称布置,上斜撑杆6与下斜撑杆7上下对称布置,结构合理,受力均匀。
28.所述的钢骨柱2与承重柱主体1同轴设置,钢骨柱2与承重柱主体1通长,钢骨柱2作为整个承重柱主体1的中心,承载主要的荷载。
29.若干根所述的基础杆4均匀分布在钢骨柱2的四周,若干根基础杆4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若干根基础杆4位于基础9的顶面下方。
30.基础杆4的数量可根据承重柱主体1的截面积确定,拉结受力均匀,有效提升承重柱主体1底部与基础9之间的连接强度。
31.所述的加强筋5呈不规则弯曲状结构,多根加强筋5分布在基础杆4的上方和下方。
32.优选的,加强筋5可由钢筋弯曲制成,加强筋5的长度、弯曲程度、弯曲形状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制作,通过加强筋大大增加与基础9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承重柱主体1的底部稳定性。
33.所述的加强筋5的端部设有渗透球8,渗透球8内填充有水泥稳定剂。
34.优选的,渗透球8可采用塑料丝编织而成,水泥稳定剂可通过塑料丝的缝隙渗出,在基础9浇筑时提高水泥的稳定性,防止基础9开裂,从而保证承重柱主体1的底部稳定性。
35.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是:
36.通过定位放线,将钢骨柱2竖向设置在承重柱主体1的中心处,钢骨柱2的下端固定在基础9内,可与基础9内的钢筋绑扎,临时固定。
37.在钢骨柱2的下部焊接多根基础杆4,基础杆4插入至基础9内。在基础杆4的上方和下方焊接多根加强筋5,加强筋5的端部设置渗透球8,确保加强筋5和渗透球8均不高于基础9的顶面。
38.在钢骨柱2的顶部焊接顶板3,顶板3的形状和尺寸与承重柱主体1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在钢骨柱2的中部与顶板3的边缘处之间倾斜焊接若干根上斜撑杆6,构成倒三角形骨架结构,在钢骨柱2的中部与基础杆4和承重柱主体1侧壁交点之间倾斜焊接若干根下斜撑杆7,构成三角形骨架结构。整个钢结构采用对称结构,结构合理,受力均匀,承载性能好。
39.在渗透球8内填充水泥稳定剂,浇筑承重柱主体1和基础9,将承重柱主体1的底部与基础9可靠连接。承重柱主体1和基础9可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同步浇筑或分开浇筑,承重柱主体1和基础9可采用现有工艺进行支模、浇筑、养护、拆模,此处不再赘述。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