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道路排水用暗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4-01 11:31: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排水用暗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道路排水是结合道路工程排除路面与地面雨雪水、城市废水、地下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设施,它是道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及排水系统或防洪时,也是排水或防洪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道路排水方式有明式、暗式及混合式,明式由街沟、边沟、排水沟等组成明沟或明渠排水;暗式用暗管排水,包括街沟、雨水口、连管、干支管、各种检查井及出水口等部分;混合式是明暗结合的排水方式。一般情况,大中城市尤其是中心区,多采用暗式的排水结构。
3.相关技术中,暗排水结构包括若干个间隔开设于道路上的排水口以及预埋于地下的排污管,排污管的一端套接于排水口,另一端延伸至附近的江河湖海。从而将路面上的雨水引至地下,进而引入江河湖海进行排放。
4.然而,干净的雨水对灌溉农作物来说是良好的水源,若雨水直接引入江河湖海,使得雨水不能被良好利用,以导致雨水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现有的雨水的利用率较低的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道路排水用暗排水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道路排水用暗排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道路排水用暗排水结构,包括若干个沿道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排水口以及设置于地下的排污管,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对雨水与污水进行分流的雨污分流器,所述雨污分流器包括中空的方形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将所述箱体内分隔形成上空腔以及下空腔,所述上空腔中滑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可相对所述箱体沿所述横板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移动板将所述上空腔分隔形成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排水口相对应的连通槽,所述第一空腔底部连接于所述排污管,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输送雨水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储存雨水的蓄水池。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的降雨量较小时,通过雨水冲刷地面,使得雨水变污水,进而雨水流入第一空腔后,雨水可排入排污管,进而排向外部的污水处理厂;当雨水的降雨量逐渐增大时,第一空腔内积聚的雨水越来越多,路面越来越干净,从而减少了雨水的污染,进而第一空腔的水压推动移动板朝远离连通槽的方向移动,同时移动板通过连接杆带动封盖移动,以封堵通孔,从而当第一空腔与排水管连通时,雨水流入排水管,进而通过排水管引流至蓄水池进行收集,从而根据需求将蓄水池中的水进行抽取使用,以解决了雨水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9.优选的,所述下空腔中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将所述下空腔分隔形成污水腔以及
用于对流量大的雨水进行缓冲的雨水腔,所述排污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污水腔的腔底,所述排水管固定连接于所述雨水腔的腔底,所述横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污水腔的通孔,所述横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雨水腔的通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的降雨量较小时,雨水流入第一空腔后,雨水可经通孔排向污水腔,进而经排污管排向外部的污水处理厂;当雨水的降雨量逐渐增大时,第一空腔的水压推动移动板朝远离连通槽的方向移动,当第一空腔与通槽连通时,雨水从通槽流向雨水腔,从而雨水进入排水管,雨水腔用于当水量变化时,对雨水的流通进行缓冲,以减少当箱体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时箱体内积水的情况。
11.优选的,所述连通槽处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连通槽,以对雨水中的杂物通过所述连通槽时进行过滤的过滤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流过连通槽时,会附带大量的垃圾,若不进行过滤,则容易存积在雨污分流器内,从而使得雨污分流器损坏。从而通过设置过滤板,以对垃圾进行过滤,且通过人为拆卸过滤板,可对过滤板上的杂物进行清理。
13.优选的,所述第二空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移动板的复位提供弹性复位力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的腔壁的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板的插杆以及套设于所述插杆外弹性件,所述插杆与所述套筒插接配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空腔的水压推动移动板朝远离连通槽的方向移动时,插杆相对套筒移动,从而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当雨水的降雨量减少时,雨水对移动板的水压减小,从而移动板在弹性件的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复位。
15.优选的,所述套筒远离所述箱体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移动板的移动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沿,所述插杆靠近所述箱体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沿进行配合的凸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沿与凸沿配合用于对拉簧进行支撑,且对移动板的移动位置进行限位,使得当第一空腔的水压推动移动板朝远离连通槽的方向移动时,限位沿对移动板进行限位,以减少弹性件过度拉长而被损坏的情况。
17.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沿与所述凸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空腔的水压推动移动板朝远离连通槽的方向移动时,拉簧被拉长以产生弹性形变;当雨水降水量减小时,雨水对移动板的水压减小,从而移动板在拉簧的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复位。
19.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移动板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连通槽朝向第二空腔的一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降水量减小时,雨水对移动板的水压减小,从而移动板在拉簧的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复位,通过限位板的限位,防止了连通槽直接与第二空腔连通,以导致污水容易流入第二空腔,从而与雨水混合。
21.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的腔底滑动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通孔的封盖,所述封盖设置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移动板的一侧,所述封盖与所述移动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封盖进行移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封盖与所述移动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板向第二空腔的方向移动时,通过连接杆带动封
盖移动,从而对通孔进行封堵,从而减少雨水从通孔流入污水腔。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雨水的降雨量的大小来作为雨水的纯净程度,从而将雨水经过雨污分流器后分离出污水与雨水,从而雨水通过排水管引至蓄水池进行收集,从而根据需求将蓄水池中的水进行抽取使用,以解决了雨水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25.2.当移动板向第二空腔的方向移动时,通过连接杆带动封盖移动,从而对通孔进行封堵,从而减少雨水从通孔流入污水腔。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雨污分流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口;2、排污管;3、箱体;4、横板;5、移动板;6、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8、过滤板;9、竖板;10、污水腔;11、雨水腔;12、通孔;13、通槽;14、排水管;151、套筒;152、插杆;153、拉簧;16、限位沿;17、凸沿;18、限位板;19、封盖;20、连接杆;21、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一种道路排水用暗排水结构,参照图1与图2,包括若干个沿道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排水口1、设置于地下的雨污分流器以及与雨污分流器的底部连接的排污管2。具体的,雨污分流器包括中空的方形箱体3,箱体3内设置有横板4,横板4将箱体3内分隔形成上空腔以及下空腔。
31.参照图2,上空腔中竖直设置有移动板5,移动板5可相对箱体3沿横板4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板5将上空腔分隔形成第一空腔6以及第二空腔7。箱体3的顶部开设有与排水口1相对应的连通槽13,连通槽13用于连通排水口1与第一空腔6,以使得雨水可通过排水口1以及连通槽13进入第一空腔6。连通槽13处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封堵,以对雨水中的杂物通过连通槽13时进行过滤的过滤板8,通过人为拆卸过滤板8,可对过滤板8上的杂物进行清理。
32.参照图2,下空腔固定设置有竖板9,竖板9与移动板5相互平行,竖板9将下空腔分隔形成用于排出污水的污水腔10以及用于排出雨水的雨水腔11。
33.参照图2,横板4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空腔6与污水腔10的通孔12,横板4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二空腔7与雨水腔11的通槽13,通槽13沿横板4的长度方向开设。污水腔10的腔底固定连接于排污管2,雨水腔11的腔底固定连接有用于输送雨水,以对雨水进行收集的排水管14。以通过雨水冲刷地面,使得雨水变污水,进而雨水流入第一空腔6时,雨水可经通孔12排向污水腔10,进而经排污管2排向外部的污水处理厂;当雨水的降雨量逐渐增大时,第一空腔6内积聚的雨水越来越多,路面越来越干净,进而减少了雨水的污染,进而第一空腔6的水压推动移动板5向通槽13的方向移动,从而当第一空腔6与通槽13连通时,雨水从通槽13流向雨水腔11,从而雨水进入排水管14。
34.参照图2,第二空腔7的腔壁上设置有用于为移动板5的复位提供弹性复位力的弹性组件。具体的,弹性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二空腔7的腔壁的套筒151、固定连接于移动板5的插杆152以及套设于插杆152外拉簧153,插杆152与套筒151插接配合。套筒151远离箱体
3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对移动板5的移动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沿16,插杆152靠近箱体3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限位沿16进行配合的凸沿17。拉簧15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限位沿16与凸沿17,从而当第一空腔6的水压推动移动板5向通槽13的方向移动,移动板5带动插杆152相对套筒151移动,以使得拉簧153被挤压,且通过限位沿16与凸沿17的限制,以使得移动板5的移动位置被限制。当雨水减少时,第一空腔6内雨水对移动板5的水压减小,以通过拉簧153的弹性复位力带动移动板5复位。
35.参照图2,第一空腔6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移动板5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的限位板18,限位板18设置于连通槽13朝向第二空腔7的一侧,以使得通过限位板18的限位,防止了连通槽13直接与第二空腔7连通,以导致污水容易流入第二空腔7,从而与雨水混合。
36.参照图2,第一空腔6的腔底滑动设置有用于封堵通孔12的封盖19,封盖19沿横板4的长度方向设置,封盖19设置于通孔12远离移动板5的一侧。封盖19与移动板5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封盖19进行移动的连接杆20,连接杆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封盖19与移动板5,从而当移动板5向第二空腔7的方向移动时,通过连接杆20带动封盖19移动,从而对通孔12进行封堵,从而减少雨水从通孔12流入污水腔1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0的数量为两根,两根连接杆20分别位于封盖19的两侧。
37.参照图1与图2,排水管14远离雨污分流器的一端连接有蓄水池21,通过多根排水管14将雨水输送到蓄水池21,以对雨水进行收集,从而根据需求将蓄水池21中的水进行抽取使用,以使得雨水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38.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雨水的降雨量较小时,通过雨水冲刷地面,使得雨水变污水,进而雨水流入第一空腔6后,雨水可经通孔12排向污水腔10,进而经排污管2排向外部的污水处理厂;当雨水的降雨量逐渐增大时,第一空腔6内积聚的雨水越来越多,路面越来越干净,从而减少了雨水的污染,进而第一空腔6的水压推动移动板5朝远离连通槽13的方向移动,同时移动板5通过连接杆20带动封盖19移动,以封堵通孔12,从而当第一空腔6与通槽13连通时,雨水从通槽13流向雨水腔11,从而雨水进入排水管14,进而通过排水管14引流至蓄水池21进行收集,从而根据需求将蓄水池21中的水进行抽取使用,以解决了雨水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3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