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色谱柱后衍生高效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28 03:47: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柱后衍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色谱柱后衍生高效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柱后衍生技术是液相色谱的补充,某些物质是无法被检测器检出,需要添加特定的衍生试剂衍生化后才能检测到。添加衍生试剂的过程需要考虑混合与脉动的问题,色谱柱后衍生三通混合器,用在液相色谱仪与柱后衍生系统的连接上,可以实现流动相与衍生液的高效混合,避免混合不匀造成的基线波动,以及混合体积过大造成的死体积增大,三通是连接液相色谱仪和柱后衍生系统的关键部件,由液相色谱仪出来的流动相和衍生系统出来的衍生液在这里汇合,然后经过衍生管路到达检测器。
3.现有的用色谱柱后衍生三通混合器采用的是普通的三通连接,死体积虽然没有增加太多,但是基线会有波动,基线波动会造成样品检出限降低,含量非常低的物质检测不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色谱柱后衍生高效混合装置,解决了基线波动会造成样品检出限降低,含量非常低的物质检测不出来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色谱柱后衍生高效混合装置,包括混合三通和前连接板,所述混合三通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流动相进液孔,所述混合三通顶部的另一侧开设有衍生液进液孔所述混合三通顶部的中间处开设有出液孔,所述流动相进液孔和衍生液进液孔的底部均连通有汇流腔,所述汇流腔的另一端连通有导流腔,所述导流腔远离汇流腔的一端连通有注入腔,所述出液孔的底部连通有扩充腔,所述扩充腔的底部连通有引导腔,所述引导腔远离扩充腔的一端连通有混合腔,所述前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热板,所述电热板远离前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连接板,所述前连接板远离电热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通电插座。
6.优选的,所述流动相进液孔和衍生液进液孔的内部均设置有防逆流环,所述防逆流环的内环呈倾斜状。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的防逆流环一方面是对由流动相进液孔和衍生液进液孔注入的液体进行初步的引导,另外可简单的防止流动相进液孔和衍生液进液孔内部出现回流的现象。
8.优选的,所述注入腔远离导流腔的一端与混合腔相连通。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通过注入腔进入的液体会在混合腔的内部进行汇聚混合,然后进入引导腔的内部,在通过扩充腔导流到出液孔的内部,再从出液孔排出。
10.优选的,所述混合三通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通孔的作用是方便对混合三通进行安装。
12.优选的,所述后连接板和前连接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混合三通的背面和正面。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后连接板和前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混合三通的正面和背面是将前连接板和混合三通组装在一起。
14.优选的,所述混合三通的一侧还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有多个,且多个安装槽分别位于流动相进液孔、衍生液进液孔、汇流腔、导流腔、注入腔、混合腔、引导腔、扩充腔和出液孔的外侧,所述电热板的数量与安装槽的数量相同,且电热板分别安装在安装槽的内部。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的电热板可对流动相进液孔、衍生液进液孔、汇流腔、导流腔、注入腔、混合腔、引导腔、扩充腔和出液孔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提升流动相进液孔、衍生液进液孔、汇流腔、导流腔、注入腔、混合腔、引导腔、扩充腔和出液孔内部的液体分子的活跃性,提升混合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通过不断优化三通中流动相与衍生液两个进口的角度,在没有增大死体积的情况下,达到了高效混合的目的,使流动相与衍生液达到了高效混合,大大降低了后端检测器的基线波动,使样品的检出限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通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混合三通;2、后连接板;3、通孔;4、流动相进液孔;5、衍生液进液孔;6、防逆流环;7、出液孔;8、前连接板;9、通电插座;10、安装槽;11、混合腔;12、注入腔;13、导流腔;14、电热板;15、汇流腔;16、引导腔;17、扩充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案,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图4所示,一种色谱柱后衍生高效混合装置,包括混合三通1和前连接板8,混合三通1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流动相进液孔4,混合三通1顶部的另一侧开设有衍生液进液孔5混合三通1顶部的中间处开设有出液孔7,流动相进液孔4和衍生液进液孔5的底部均连通有汇流腔15,汇流腔15的另一端连通有导流腔13,导流腔13远离汇流腔15的一端连通有注入腔12,出液孔7的底部连通有扩充腔17,扩充腔17的底部连通有引导腔16,引导腔16远离扩充腔17的一端连通有混合腔11,前连接板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热板14,电热板14远离前连接板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连接板2,前连接板8远离电热板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通电插座9。
2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26.可通过流动相进液孔4和衍生液进液孔5分别注入流动相和衍生液,流动相和衍生
液会进入汇流腔15的内部,然后进入导流腔13的内部,最终进入注入腔12的内部,通过注入腔12进入的液体会在混合腔11的内部进行汇聚混合,然后进入引导腔16的内部,在通过扩充腔17导流到出液孔7的内部,再从出液孔7排出,另外通过设置的电热板14可对流动相进液孔4、衍生液进液孔5、汇流腔15、导流腔13、注入腔12、混合腔11、引导腔16、扩充腔17和出液孔7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提升流动相进液孔4、衍生液进液孔5、汇流腔15、导流腔13、注入腔12、混合腔11、引导腔16、扩充腔17和出液孔7内部的液体分子的活跃性,提升混合效果,通过不断优化三通中流动相进液孔4与衍生液进液孔5两个进口的角度,在没有增大死体积的情况下,达到了高效混合的目的,使流动相与衍生液达到了高效混合,大大降低了后端检测器的基线波动,使样品的检出限得到了提高。
27.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4所示,流动相进液孔4和衍生液进液孔5的内部均设置有防逆流环6,防逆流环6的内环呈倾斜状,注入腔12远离导流腔13的一端与混合腔11相连通。
28.通过设置的防逆流环6一方面是对由流动相进液孔4和衍生液进液孔5注入的液体进行初步的引导,另外可简单的防止流动相进液孔4和衍生液进液孔5内部出现回流的现象,通过注入腔12进入的液体会在混合腔11的内部进行汇聚混合,然后进入引导腔16的内部,在通过扩充腔17导流到出液孔7的内部,再从出液孔7排出。
29.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4所示,混合三通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3。
30.通孔3的作用是方便对混合三通1进行安装。
31.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4所示,后连接板2和前连接板8分别固定安装在混合三通1的背面和正面,混合三通1的一侧还开设有安装槽10,安装槽10有多个,且多个安装槽10分别位于流动相进液孔4、衍生液进液孔5、汇流腔15、导流腔13、注入腔12、混合腔11、引导腔16、扩充腔17和出液孔7的外侧,电热板14的数量与安装槽10的数量相同,且电热板14分别安装在安装槽10的内部。
32.后连接板2和前连接板8固定安装在混合三通1的正面和背面是将前连接板8和混合三通1组装在一起,通过设置的电热板14可对流动相进液孔4、衍生液进液孔5、汇流腔15、导流腔13、注入腔12、混合腔11、引导腔16、扩充腔17和出液孔7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提升流动相进液孔4、衍生液进液孔5、汇流腔15、导流腔13、注入腔12、混合腔11、引导腔16、扩充腔17和出液孔7内部的液体分子的活跃性,提升混合效果。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可通过流动相进液孔4和衍生液进液孔5分别注入流动相和衍生液,流动相和衍生液会进入汇流腔15的内部,然后进入导流腔13的内部,最终进入注入腔12的内部,通过注入腔12进入的液体会在混合腔11的内部进行汇聚混合,然后进入引导腔16的内部,在通过扩充腔17导流到出液孔7的内部,再从出液孔7排出,另外通过设置的电热板14可对流动相进液孔4、衍生液进液孔5、汇流腔15、导流腔13、注入腔12、混合腔11、引导腔16、扩充腔17和出液孔7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提升流动相进液孔4、衍生液进液孔5、汇流腔15、导流腔13、注入腔12、混合腔11、引导腔16、扩充腔17和出液孔7内部的液体分子的活跃性,提升混合效果,通过不断优化三通中流动相进液孔4与衍生液进液孔5两个进口的角度,在没有增大死体积的情况下,达到了高效混合的目的,使流动相与衍生液达到了高效混合,大大降低了后端检测器的基线波动,使样品的检出限得到了提高。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案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