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

2023-03-27 20:53: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


背景技术:

2.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在植物组织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培养罐或者培养瓶。
3.现有技术中,如cn202220471407.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瓶,上述专利中的组培瓶具有具有可补充营养液、通气量可调的功能,该现有技术存在这样一个缺陷,就是在补充营养液的过程中,需要打开瓶盖,这会容易导致培养瓶中的组织遭到微生物污染,影响植物组织发育,为此提出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端为开口结构,且开口处设置有与其适配的罐盖,所述罐盖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注水孔,所述注水孔内固定安装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的顶端设置与其连通的注射筒,所述注射筒顶端为敞口结构,所述注射筒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推杆,所述注射筒的底端一侧固定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吸水管,所述加水管和吸水管的外部均设置有阀门。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注射筒为透明材质构成,且注射筒的外部设置有刻度线。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罐盖的顶端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内部设置有透气膜。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罐盖的外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通过连接杆固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底端和罐盖的顶端相贴合。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罐体的外部上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罐盖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相匹配。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罐体的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呈圆环形结构。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罐体的外部设置有与蓄水槽连通的漏水
孔,所述漏水孔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塞。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用于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通过设置有注射筒,在需要加入营养液时,通过吸水管吸入所需的营养液,然后通过加水管往罐内加入即可,简单方便,无需打开罐盖,大大减少了培养罐遭到污染的风险。
15.2、该用于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通过设置有刻度线,注射筒为透明的,这样可以对加入的营养液进行精确量取,实现定量加入。
16.3、该用于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通过设置有蓄水槽,其可以对培养基冷却时产生冷凝水进行收集,防止培养基的再次污染。
1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的注射筒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的蓄水槽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罐体;2、弧形板;3、透气孔;4、注射筒;5、加水管;6、吸水管;7、刻度线;8、环形槽;9、外螺纹;10、罐盖;11、滑块;12、阀门;13、活塞;14、推杆;15、蓄水槽;16、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6.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罐,包括罐体1,罐体1优选采用透明玻璃材质,这样可以随时观察内部的培养情况,罐体1的顶端为开口结构,且开口处设置有与其适配的罐盖10,为了提高罐盖10连接的稳定性,在罐体1的外部上端设置有外螺纹9,罐盖10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外螺纹9和内螺纹相匹配,即罐盖10和罐体1螺纹连接,罐盖10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注水孔,注水孔内粘贴固定安装有加水管5,加水管5的顶端一体化成型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注射筒4,注射筒4顶端为敞口结构,注射筒4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13,活塞13的顶端粘贴固定设置有推杆14,注射筒4的底端一侧粘贴固定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吸水管6,加水管5和吸水管6的外部均设置有阀门12,如图3所示,在加入营养液时,打开吸水管6的阀门12,关闭加水管5的阀门12,将吸水管6伸入到营养液水源内部(此时活塞13位于注射筒4的最下方),然后通过推杆14往上移动活塞13,这样即可将营养液吸入到注射筒4内,然后关闭吸水管6的阀门12,打开加水管5的阀门12,将活塞13向下移动,即可将注射筒4内的营养液注入罐体1内,这样无需打开罐盖10,大大减少了培养罐遭到污染的风险。
29.本实用新型中,注射筒4为透明材质构成,比如透明的塑料,且注射筒4的外部设置有刻度线7,这样可以对加入的营养液进行精确量取,实现定量加入。
30.本实用新型中,罐盖10的顶端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透气孔3,透气孔3的内部设置有透气膜,保持罐体1内外的大气相同,但是又阻止外部的细菌进入其中。
31.本实用新型中,罐盖10的外部设置有环形槽8,环形槽8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11,滑块11的顶端通过连接杆粘贴固定安装有弧形板2,弧形板2的底端和罐盖10的顶端相贴合,如图1所示,弧形板2移动时可以对多个透气孔3进行封闭或者盖合,这样通过透气孔3打开的数量,即可对透气量进行调节。
32.本实用新型中,罐体1的内部上端粘贴固定设置有蓄水槽15,蓄水槽15呈圆环形结构,其可以对培养基冷却时产生冷凝水进行收集,防止培养基的再次污染。
33.本实用新型中,罐体1的外部设置有与蓄水槽15连通的漏水孔,漏水孔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塞16,这样可以排出蓄水槽15内水,在漏水孔出可以设置有无纺布过滤层,防止排水时外部的细菌从漏水孔进入。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5.首先从罐体1的开口处倒入适量的培养基,然后盖合罐盖10,即进行植物组织的培养,培养过程中,蓄水槽15可以对培养基冷却时产生冷凝水进行收集,防止培养基的再次污染,当我们需要加入营养液时,如图3所示,首先打开吸水管6的阀门12,关闭加水管5的阀门12,将吸水管6伸入到营养液水源内部(此时活塞13位于注射筒4的最下方),然后通过推杆14往上移动活塞13,这样即可将营养液吸入到注射筒4内,然后关闭吸水管6的阀门12,打开加水管5的阀门12,将活塞13向下移动,即可将注射筒4内的营养液注入罐体1内,这样无需打开罐盖10,大大减少了培养罐遭到污染的风险,再如图1所示,弧形板2移动时可以对多个透气孔3进行封闭或者盖合,这样通过透气孔3打开的数量,即可对透气量进行调节。
3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