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辆外门锁及特种车的制作方法

2023-03-25 22:56: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外门锁及特种车。


背景技术:

2.汽车车门外开手柄是实现汽车车门开启和关闭的重要零部件,在汽车日常使用中具有高频次开合的特点;目前广泛使用的外开门手柄结构有上掀式和推拉式,汽车在打开车门时,无论是上掀式还是推拉式,都需要拉动外开手柄,外开手柄带动连接件打开锁体,从而打开车门。
3.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主要应用不同场景的各类车辆,其中特种车辆相较于私家车而言,使用单位会对特种车辆进行严格的管控,一般不会出现被盗的风险,所以在外门把手的设计以实现门的开合或者关门的舒适性为主,往往忽略外门的锁止,然而如果外门把手因意外情况被拉开,导致车门打开,不利于车内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外门把手因意外情况被拉开,不利于车内安全的缺陷。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外门锁,包括:
6.门锁主体;
7.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门锁主体转动连接;
8.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手柄和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门锁主体滑动连接,所述手柄件的一端贯穿所述门锁主体与所述移动件连接;
9.所述限位件具有在外力作用下转动以抵接所述移动件,从而限位手柄位置的锁止状态。
10.可选地,上述的车辆外门锁,所述门锁主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转轴,所述手柄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所述手柄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11.可选地,上述的车辆外门锁,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门锁主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移动板抵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手柄伸出所述门锁主体的一端铰接。
12.可选地,上述的车辆外门锁,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
13.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
14.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与所述安装槽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导向座套设在所述导向杆的外周上。
15.可选地,上述的车辆外门锁,还包括偏压件,所述偏压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外,所述偏压件一端与所述移动板抵接,所述偏压件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座抵接,所述移动件具有在偏压力作用下移动以带动所述连杆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手柄移动的复位状态。
16.可选地,上述的车辆外门锁,还包括:
17.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调整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贯穿所述调整孔与所述安装槽外侧壁固定连接;
18.压板,所述压板固定在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压板限位所述移动板与所述门锁主体之间的最远距离。
19.可选地,上述的车辆外门锁,所述锁止组件还包括:
20.锁壳,所述锁壳与所述安装槽底壁固定连接,且所述锁壳上开设有锁孔;
21.锁芯,所述锁芯设置在所述锁壳内,所述锁芯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第一安装端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端依次贯穿所述锁壳以及所述安装槽,且伸出所述安装槽外,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安装端伸出所述安装槽外的部分固定连接。
22.可选地,上述的车辆外门锁,所述手柄上开设有中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套设在所述锁壳外。
23.可选地,上述的车辆外门锁,还包括多个安装螺柱,所述安装螺柱设置在所述门锁主体靠近安装槽侧壁的一侧。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特种车,包括上述的车辆外门锁以及车门,安装螺柱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外门锁,包括门锁主体、锁止组件以及联动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门锁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手柄和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门锁主体滑动连接,所述手柄的一端贯穿所述门锁主体与所述移动件连接,所述手柄另一端与所述门锁主体铰接,所述限位件具有在外力作用下转动以抵接所述移动件,从而限位手柄位置的锁止状态。
27.此结构的车辆外门锁,通过转动限位件,使得限位件与所述移动件抵接,从而实现对移动件位置的限位,由于移动件与所述手柄连接,进而对手柄的位置进行限位,即通过限位件实现对手柄位置的限制,防止手柄被意外拉动导致的车门打开,从而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2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特种车,包括上述的车辆外门锁以及车门,安装螺柱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
29.此结构的的特种车,只需将安装螺柱与车门固定连接即可安装该车辆外门锁,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外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去掉手柄的车辆外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外门锁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34.图4为图3去掉压板的车辆外门锁的示意图;
35.图5为图4中圈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去掉门锁主体的车辆外门锁的示意图;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外门锁的爆炸图;
38.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门锁主体;11-安装槽;111-转轴;
41.21-限位件;22-锁壳;221-锁孔;23-锁芯;
42.31-手柄;311-容纳腔;32-移动件;321-调整孔;33-连杆;331-第一连接端;332-第二连接端;333-第三连接端;34-导向杆;35-导向座;36-偏压件;37-挡板;
43.4-连接件;
44.5-压板;
45.6-安装螺柱;
46.7-拉杆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51.实施例1
5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外门锁,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门锁主体1、锁止组件以及联动组件,锁止组件包括限位件21,其与锁门主体转动连接,联动组件包括手柄31和移动件32,移动件32与门锁主体1滑动连接,手柄31的一端贯穿门锁主体1与移动件32连接,手柄31另一端与门锁主体1铰接,限位件21具有在外力作用下主动以抵接移动件32的,从而限位手柄31位置的锁止状态。
53.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外门锁,通过转动限位件21,使得限位件21与移动件32抵接,从而实现对移动件32位置的限位,由于移动件32与手柄31连接,进而对手柄31的位置进行
限位,即通过限位件21实现对手柄31位置的限制,防止手柄31被意外拉动导致的车门打开,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
5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外门锁,门锁主体1为梭形,门锁主体1正面朝向车体外界,门锁主体1的背面朝向车体内,门锁主体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安装槽11,开设安装槽11的为门锁主体1的正面,该安装槽11截面图形为圆角矩形,且该安装槽11朝向车体内部凹陷,门锁主体1整体由防弹材料拼焊而成,使得门锁部位具有防弹性能,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根据需要,对门锁主体1的形状以及安装槽11的形状进行调整。
55.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外门锁,安装槽11的左侧设置有转轴111,转轴111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11的侧壁焊接,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转轴111的两端也可采用螺栓连接等固定连接方式。手柄31靠近转轴111的一端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的直径大于转轴111的直径,在转轴111未固定在安装槽11前,将该转轴111穿过该通孔,其转轴111两端均伸出通孔,即手柄31套设在该转轴111外,手柄31可绕转轴111的轴线转动。手柄31整体可放置在该安装槽11内,当手柄31复位时,手柄31与门锁主体1的正面齐平,使得手柄31隐藏在该安装槽11内,减少手柄31部分收到的风阻,进而减少车体受到的阻力。
56.如图3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外门锁,联动组件还包括连杆33、导向杆34、导向座35以及偏压件36,连杆33为摆臂,连杆33具有第一连接端331、第二连接端332以及第三连接端333,手柄31远离转轴111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方形杆,该方形杆依次穿过门锁本体的正面以及背面,并伸出门锁主体1的背面,方形杆伸出背面部分的端部开设有矩形孔,该矩形孔套设在连杆33的第三连接端333,圆柱形销贯穿该矩形孔的上部,且该圆柱形销位于第三连接端333的上部,该圆柱形销与第三连接端333抵接,用于使得方形杆与连杆33第三连接端333的连接更平顺,在安装槽11的外侧壁上设置铰链支座,铰链支座上设置有轴,连杆33的第一连接端331为圆孔,该圆孔套设在铰链支座的轴上,使得连杆33可绕该轴转动,连杆33的第二端为具有一定倾角的斜面,移动件32上具有相同倾角的凸块,连杆33的第二端与移动件32上的凸块抵接。当手柄31绕转轴111朝向远离门锁主体1方向转动时,带动连杆33绕铰链支座上的轴转动,从而推动凸块移动,凸块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件32为梭形的板件,移动件32的中央开设有长条形的孔,导向杆34为圆柱形杆件,偏压件36为弹簧,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偏压件36也可为其他弹性件,偏压件36套设在该导向件上,该长条形孔的左侧焊接有挡板37,导向杆34的一端穿过该挡板37,且与长条形孔的侧壁焊接,导向座35焊接在安装槽11的外侧壁上,导向杆34的另一端贯穿该导向座35,且导向杆34可沿导向座35滑动,偏压件36的两端分别抵接挡板37和导向座35。移动件32具有在偏压力作用下移动以带动所述连杆33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手柄31移动的复位状态。
57.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外门锁,还包括四个连接件4以及压板5,移动件32上开设有调节孔,调节孔为长条形孔,连接件4为铆钉,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连接件4也可为螺栓,连接件4的一端与安装槽11外侧壁固定连接,连接端的另一端与压板5铆接,压板5盖在移动件32外,压板5用于防止移动件32脱落。
58.如图2、图4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外门锁,锁止组件还包括锁壳22和锁芯23,锁壳22为圆柱形,锁壳22内设有开口的容腔,锁壳22焊接在安装槽11内,锁壳22的开口朝向安装槽11的底壁,在安装槽11底壁对应开口的位置开有贯通的圆孔,手柄31上开设有中空的容纳腔311,该容纳腔311套设在锁壳22外,锁芯23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
锁芯23的第一安装端设置在锁壳22的开口容纳腔311内,且第一安装端可在锁壳22内转动,锁芯23的第二安装端穿过安装槽11上的圆孔,伸出门锁本体的背面,第二安装端的顶部通过销将限位件21固定在其上,限位件21为异形锁片,锁片为圆形片,在圆形片的一侧设有凸起,且该凸起具有一定的长度,当用钥匙转动锁芯23,锁芯23带动限位件21转动,使得限位件21上的凸起朝向移动件32,并抵接移动件32,由于限位件21凸起限位,使得移动件32不能移动。
59.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外门锁,还包括四个安装螺柱6,四个螺柱分别焊接在门锁本体的四个角,安装螺柱6用于将车辆外门锁固定在车门上。
60.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外门锁,其工作过程如下:
61.当车门关闭时,通过钥匙转动锁芯23,锁芯23带动限位件21转动,使得限位件21上的凸起朝向移动件32,即限位件21抵接移动件32,使得移动件32不能移动,由于移动件32不能移动,使得连杆33无法绕铰链支座上的轴转动,连杆33与手柄31铰接,手柄31也无法拉动,即无法打开车门,保护车内的安全。
62.当需要打开车门时,通过钥匙转动锁芯23,锁芯23带动限位件21转动,使得限位件21上的凸起朝向远离移动件32的方向,即限位件21上的凸起与移动件32相背,由于凸起移开,留下一定的空间,拉动手柄31,手柄31绕转轴111转动,手柄31上的方形杆拉动连杆33转动,连杆33绕铰链支座上的轴转动,连杆33的第三端推动移动件32上的凸块,凸块带动移动件32移动,移动件32带动导向杆34在导向座35上滑动,此时偏压件36两端相互靠近,产生偏压力。当松开手柄31后,挡板37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朝向远离导向座35的方向移动,挡板37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推动连杆33的第二端,使得连杆33的第一端绕铰链支座上的轴转动,连杆33的第三端拉动手柄31上的方形杆,使得手柄31复位。
63.实施例2
6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特种车,包括实施例1中的车辆外门锁以及车门,安装螺柱6与车门焊接。
65.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特种车,还包括拉杆安装座7、拉杆以及门边锁,拉杆一端通过螺栓与拉杆安装座固定连接,拉杆另一端与门边锁固定连接,门边锁设置在车门上,移动板32带动拉杆移动,以驱动门边锁的开合。
66.本实施例提供的特种车,只需将安装螺柱6与车门固定连接即可安装该车辆外门锁,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67.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