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结冰汽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3-03-25 06:06: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除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一种防结冰汽化器。


背景技术:

2.空温式汽化器在工作时,底部周围空气中水汽液化附着在汽化器上,持续工作换热导致汽化器底部结冰,影响汽化效率,造成汽化器出口汽体温度降低、流量减少;目前常用的方式是采用人工采用金属工具铲除附着在汽化器管路上的冰层,但人工铲除时对设备管道带来伤害更有甚者将设备管道损坏,带来不可预估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结冰汽化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防结冰汽化器,包括进液管与汽化管,汽化管与进液管连接,还包括第一加热模块与第二加热模块,
6.第一加热模块包括光射板与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摆臂与动力机,摆臂一端可转动的设于进液管上,另一端与光射板连接,光射板能够接收日光光照并将光照反射至进液管上,动力机与摆臂连接,能够带动摆臂在进液管上摆动;
7.第二加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侧板与多个加热器;
8.各侧板沿竖直方向连接设置,包括多个可拆卸的连接板,各连接板首尾依次连接后形成一个闭合的安装框,安装框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上设置多组安装孔,用于为加热器提供安装环境;
9.多个加热器设于安装孔内,各加热器均位于空温式汽化器相邻设置的汽化管之间。
10.优选的,所述摆臂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三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一端均套设于进液管上,光射板两端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架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另一端铰接,动力机与第三支架另一端连接;
11.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沿进液管长度方向设于进液管两端部,光射板为弧状与进液管的外周相匹配,光射板的弧度不超过二分之一圆。
12.优选的,所述动力机包括齿轮、齿条、滑槽与电机,齿轮中心与电机输出轴连接,齿轮外周与齿条啮合,齿条可滑动的设于滑槽内,齿条的一端还与第三支架连接;
13.所述光射板采用不锈钢材质或铝材质;
14.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通过滚动轴承设于进液管上;所述进液管、光射板的中心轴共线设置。
15.优选的,所述光射板在进液管上的正投影能够覆盖进液管;所述齿条位于第三支架的中心位置。
16.优选的,所述防结冰汽化器还包括:
17.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沿竖直方向设于侧板的两端,各固定板由多个可拆卸的第一板相邻设置组成,第一板沿其长度方向两侧均设置多个半圆槽,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板上的半圆槽能够匹配形成一圆形槽,该圆形槽用于与汽化器的汽化管配合并将汽化管固定设于圆形槽内;
18.所述侧板的各连接板通过插接的方式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相互连接的位置设有凸台和凹槽,通过凸台和凹槽的配合实现插接;
19.所述侧板的设置数量根据空温式汽化器汽化管的高度确定,所述侧板设置有个,相邻设置的两个侧板上分别设置销柱与销孔,通过销柱与销孔实现相邻设置的两个侧板的竖向连接。
20.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个,分别为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上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设于安装框内部,靠近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的第一板能够插设于第一安装槽内,第二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上设有第二安装槽,剩余位于安装框中间的第一板能够设于第二安装槽内。
21.优选的,所述各固定板与侧板上均设置保温层;所述加热器为金属加热棒。
22.优选的,各所述第一板由第一连板与第二连板组成,沿第一连板与第二连板长度方向上均设置螺孔,通过螺栓实现第一连板与第二连板的可拆卸连接。
23.优选的,所述防结冰汽化器还包括:
24.光伏发电模块、逆变器、储能模块与控制模块,
25.光伏发电模块分别与逆变器与储能模块连接,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后供给逆变器、储能模块;
26.逆变器还与储能模块、第二加热模块连接,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流向第二加热模块向加热器供电;
27.储能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换的电能进行储存备用;
28.控制模块,分别与光伏发电模块、逆变器、储能模块、第二加热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光伏发电模块的电能流向储能模块,控制通过逆变器的电能流向储能模块,控制储能模块电能流向逆变器,控制逆变器向第二加热模块供电。
29.优选的,所述防结冰汽化器还包括指示灯与底座;
30.控制模块包括显示器与控制器,指示灯的数量与侧板的数量一致,各指示灯与对应侧板上的加热器串联,显示器、指示灯分别与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加热模块设于底座上。
3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2.(ⅰ)本实用新型的防结冰汽化器,通通过第一加热模块的光热聚热模块对汽化器进液管直管段的介质进行初步升温,避免流入汽化器的液体温度过低,再结合第二加热模块加热将汽化管上的冰层融化,在第一加热模块与第二加热模块的协同作用下实现防结的目的。
33.(ⅱ)本实用新型的防结冰汽化器,通过在进液管上设置光射板,光射版能够接收日光光照并将光照反射至进液管,进液管受到光射后温度升高,对进液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提升进液温度,通过设置光射板转动的设于进液管上,可根据日照方向调整光射板的照
射面,并能够保证反射光始终能到进液管上,实现了本进液管内液体的温度上升,升温后的液体进入汽化翅片内与低温液体换热,使管道内汽体汽化,从排汽管流出,能够防止进入汽化器的过低温液体造成汽化器进液管口附近结冰问题的出现,从而避免汽化器工作效率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空温式汽化器结构简洁,保证提升进液温度的同时还实现了节能目的,为环境友好型结构,符合国家绿色节能的标准。
34.(ⅲ)本实用新型的防结冰汽化器,通过连接板首尾依次连接形成一闭合的安装框,并在连接板上设置多个安装孔,为加热器的设置提供安装环境,将加热器设于相邻两汽化管之间,能够产生热量并散发热至汽化管内,对汽化管外部附着的冰层加热并将其融化,且不会对汽化管自身带来损伤,提升了除冰效率。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结冰汽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加热模块的主视图;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加热模块的侧视图;
3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与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加热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41.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板的结构示意图;
43.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与侧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44.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温式汽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5.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与控制器、指示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6.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结冰汽化器的模块分布连接图。
47.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
48.1-进液管,2-汽化管,4-光射板,5-摆臂,6-齿轮,7-齿条,8-滑槽,9-电机,10-滚动轴承,501-第一支架,502-第二支架,503-第三支架,11-第一加热模块,12-第二加热模块;
49.13-侧板,15-安装框,16-安装孔,14-加热器,18-固定板,223-控制器,23-指示灯,24-底座,131-销柱,132-第一连接板,133-第二连接板,134-第三连接板,135-第四连接板,181-第一板,182-半圆槽,183-圆形槽,1811-第一连板,1821-第二连板,222-显示器。
5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51.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2.本文中所提及到的方向性术语,如“长度”、“竖向”、“竖直方向”均与说明书附图中纸面上的具体方向或附图中所示空间的相应方向一致。
53.实施例:
54.一种防结冰汽化器,如图1-12所示,包括进液管1、汽化管2与排汽管3,汽化管2两端分别进液管1、排汽管3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热模块11与第二加热模块12,
55.第一加热模块包括光射板4与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摆臂5与动力机,摆臂5一端可转动的设于进液管1上,另一端与光射板4连接,光射板4能够接收日光光照并将光照反射至进液管1上,动力机与摆臂5连接,能够带动摆臂5在进液管1上摆动;
56.第二加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侧板与多个加热器14;
57.各侧板沿竖直方向连接设置,各侧板包括多个可拆卸的连接板,各连接板首尾依次连接后形成一个闭合的安装框15,安装框15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上设置多个安装孔16,用于为加热器14提供安装环境;
58.多个加热器14设于安装孔16内,各加热器1416均位于空温式汽化器相邻设置的汽化管2之间。
59.本实施例的防结冰汽化器,通过在进液管上设置第一加热模块,具体的,光射板,光射版能够接收日光光照并将光照反射至进液管,进液管受到光射后温度升高,对进液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提升进液温度,通过设置光射板转动的设于进液管上,可根据日照方向调整光射板的照射面,并能够保证反射光始终能到进液管上,实现了本进液管内液体的温度上升,升温后的液体进入汽化翅片内与低温液体换热,使管道内汽体汽化,从排汽管流出,能够防止进入汽化器的过低温液体造成汽化器进液管口附近结冰问题的出现,从而避免汽化器工作效率降低。
60.通过设置第二加热模块,具体的,通过连接板首尾依次连接形成一闭合的安装框,并在连接板上设置多个安装孔,为加热器的设置提供安装环境,将加热器设于相邻两汽化管2之间,能够产生热量并散发热至汽化管2内,对汽化管2外部附着的冰层加热并将其融化,且不会对汽化管2自身带来损伤,提升了除冰效率。
61.本实施例的防结冰汽化器,在第一加热模块11与第二加热模块的协同作用下共同防止汽化器结冰,12保证提升进液温度的同时还实现了节能目的,为环境友好型结构,符合国家绿色节能的标准。
6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摆臂5包括第一支架501、第二支架502与第三支架503,第一支架501、第二支架502一端均套设于进液管1上,光射板4两端与第一支架501、第二支架502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架503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架501、第二支架502另一端铰接,动力机与第三支架503另一端连接;
63.第一支架501、第二支架502一端均套设于进液管1上保证与进液管的可转动连接,将光射板4两端与第一支架501、第二支架502另一端连接实现光射板4与进液管保持相对距离设置并绕着进液管转动,第三支架503与第一支架501、第二支架502铰接,构成连杆机构,在动力机带动第三支架一端运动时,通过连杆机构实现带动光射版运动的目的。
64.所述第一支架501、第二支架502沿进液管1长度方向设于进液管1两端部,光射板4为弧状与进液管1的外周相匹配,光射板4的弧度不超过二分之一圆。
65.其中,第一支架501、第二支架502沿进液管1长度方向设于进液管1两端部能够使光射版接收并反射至进液管上的日光达到最大,提升本实施例对进液管中液体加热的最大化,光射板4的弧度不超过二分之一圆,保证光射板4在转动的任意角度时都能接收到日光照射并将其反射至进液管内。
66.所述动力机包括齿轮6、齿条7、滑槽8与电机9,齿轮6中心与电机9输出轴连接,齿轮6外周与齿条7啮合,齿条7可滑动的设于滑槽8内,齿条7的一端还与第三支架503连接;
67.其中,设置电机提供动力带动齿条沿着滑槽上下运动,齿条在上下运动时带动第三支架运动,实现动力传递的目的。
68.所述光射板4采用不锈钢材质或铝材质;
69.其中,不锈钢材质或铝材质这种材料易吸收光并反射光能力强,提升本实施例的工作效率。
70.所述第一支架501、第二支架502通过滚动轴10承设于进液管1上;其中,通过设置滚动轴10协助第一支架501、第二支架502在进液管上的转动,提升本实施例的工作连续性以及提升工作效率。
71.所述进液管1、光射板4的中心轴共线设置。其中,设置进液管1、光射板4的中心轴共线设置能够提升本实施例中进液管1与光射板4的连接稳定性。
7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射板4在进液管1上的正投影能够覆盖进液管1;其中,设置光射板4在进液管1上的正投影能够覆盖进液管1,时光射板4接受日光反射至进液管1上的反射光最大。
73.所述齿条7位于第三支架503的中心位置。其中,设置齿条7位于第三支架503的中心位置进一步提升本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74.第一加热模块的工作过程
75.液氩从进液管一端流入后,将光射板在进液管上转动至光射板能够接收日光照射并将日光反射至进液管上,进液管表面受光照升温,使进液管内液体温度升高后进入汽化翅片内与内部的低温液体换热后汽化从排汽管排出。
76.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结冰汽化器还包括:
77.两个固定板18,两个固定板18沿竖直方向设于侧板13的两端,各固定板18由多个可拆卸的第一板181相邻设置组成,第一板181沿其长度方向两侧均设置多个半圆槽182,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板181上的半圆槽能够匹配形成一圆形槽183,该圆形槽183用于与汽化器的汽化管2配合并将汽化管2固定设于圆形槽183内;
78.其中,设置固定板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与汽化管的安装稳定性,具体的,通过多个可拆卸的第一板相邻设置组成,便于在汽化管复杂的排布方式下应用时安装更便捷,提升本实施例的使用效率,通过圆形槽与汽化器的汽化管2配合并将汽化管2固定设于圆形槽内。
79.所述侧板的各连接板通过插接的方式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相互连接的位置设有凸台和凹槽,通过凸台和凹槽的配合实现插接。
80.其中,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各连接板的连接,不仅仅能使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安装更便捷,凸台和凹槽的连接方式更牢固,进一步提升本实施例的安装便捷性与使用稳定性。
81.所述侧板的设置数量根据空温式汽化器汽化管的高度确定,所述侧板设置有5个,相邻设置的两个侧板上分别设置销柱131与销孔,通过销柱131与销孔实现相邻设置的两个侧板的竖向连接。
82.其中,实施例的温式汽化器汽化管的高度为3000mm~7000mm,侧板1的高度设置为汽化管的高度的1/3~1/2,因此,侧板1的整体高度参考温式汽化器汽化管的高度为3000mm,设置为1/3的本实施例的汽化管高度,侧板的设置数量为5个,单个侧板高度设置为
200mm。
83.销柱131为圆柱状,设置数量为4个分布于侧板围合形成的安装框的四周。
8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第一连接板132、第二连接板133、第三连接板134与第四连接板135,第一连接板132与第三连接板134上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设于安装框15内部,靠近第一连接板132与第三连接板134的第一板能够插设于第一安装槽内,第二连接板133与第四连接板135上设有第二安装槽,剩余位于安装框15中间的第一板能够设于第二安装槽内。
85.其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能够使靠近第一连接板132与第三连接板134的第一板与侧板稳固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安装槽能够使第二连接板133与第四连接板135与侧板稳固连接,提升本实施例装置的安装稳定性,通过第一连接板132、第二连接板133、第三连接板134与第四连接板135围合形成矩形框与汽化管的分布结构相同,便于本实施例加热装置的安装,也能提升加热效率。
86.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各固定板与侧板上均设置保温层。
87.其中,通过设置保温层能够提升本实施例加热装置的使用效率。
88.所述加热器14为金属加热棒。
89.其中,金属加热棒为常见的易获取的加热工具,使用简洁方便,提升加热效率且经济实用。
90.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各所述第一板由第一连板1811与第二连板1821组成,沿第一连板1811与第二连板1821长度方向上均设置螺孔,通过螺栓实现第一连板1811与第二连板1821的可拆卸连接。
91.其中,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一连板1811与第二连板1821的连接,不仅仅能使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安装更便捷,螺栓连接方式更牢固,进一步提升本实施例的安装便捷性与使用稳定性。
9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结冰汽化器还包括:
93.光伏发电模块19、逆变器20、储能模块21与控制模块22,
94.光伏发电模块19分别与逆变器20与储能模块21连接,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后供给逆变器20、储能模块21;
95.逆变器20还与储能模块21、第二加热模块12连接,逆变器20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流向第二加热模块12向加热器供电;
96.储能模块21用于将太阳能转换的电能进行储存备用;
97.控制模块22,分别与光伏发电模块19、逆变器20、储能模块21、第二加热模块12连接,控制模块22用于控制光伏发电模块的电能流向储能模块,控制通过逆变器的电能流向储能模块,控制储能模块电能流向逆变器,控制逆变器向第二加热模块供电。
98.其中,通过光伏发电模块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流入第二加热模块,对汽化器底部进行加热,避免汽化器持续换热造成结冰现象的发生。通过光伏发电模块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流入储能模块存储起来。在天气不晴朗时,将存储的电能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流向电加热模块对汽化器底部进行加热,本实施例的储能模块为蓄电池。
99.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结冰汽化器还包括指示灯23与底座24;
100.控制模块22包括显示器222与控制器223,指示灯23的数量与侧板的数量一致,各指示灯23与对应侧板上的加热器14串联,显示器222、指示灯23分别与与控制器223连接,所述第二加热模12块设于底座24上。
101.其中,控制器与加热器14用于控制加热器14的工作状态,进一步通过指示灯23与加热器14串联,当加热器14出现故障时,能够通过指示灯23的工作状态判断加热器14是否在正常,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从显示器上获取故障信息并对其进行维护,本时实施例中提及的串联与连接均为电连接。
102.本实施例的控制器为现有装置,型号为:西门子300系列plc。
103.通过设置底座24便于第二加热装置在汽化器上的安装与设置。
104.本实施例第二加热模块的使用过程:
105.首先,将连接板收尾相连形成侧板,侧板围绕汽化管设置,保证汽化管设于安装框内,且保证各安装孔位于相邻两汽化管之间,将加热器设置安装孔上,使加热器位于相邻两汽化管之间,使加热器工作产生热量实现除冰工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