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转辙机多触点接点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3-03-19 11:21: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其涉及转辙机接点工作可靠性提升的一种转辙机多触点接点组件,可用于铁路转辙机信号电路。


背景技术:

2.转辙机是道岔的转换设备,而接点作为表示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即是表示电路通断的开关也是给出表示信号的关键环节,因此,转辙机接点通断的可靠性对列车行车安全有重要作用。
3.转辙机接点常见故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接点的缓动/卡阻,另一个是接点接触不良,接点的缓动/卡阻主要是接点转动机构因动静动接点接触区域摩擦系数增加导致滑动摩擦阻力变大造成的;另一个是接点接触不良,主要是转辙机的动静接点接触区域夹杂弱导电异物、接点环两侧压力不稳定、接点表面拉弧氧化、外部振动等因素造成的。
4.目前对转辙机接点的维护主要是在定期维修时间进行清洁,方法是维护人员将转辙机机盖打开,断开转辙机电路,用清洁布进行擦拭,由于现场维护时间短任务重,人工清洁转辙机接点给维护人员造成巨大的工作量,而且无法根本性解决接点接触不良的问题,因此,涉及一种具多接触点、恒压力、减小拉弧、防振动的接点孕育而生,其特点是安装和拆卸方便,调试简单、易于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多点接触、触电压力恒定、调试方便、减少拉弧、防振动、接点电路接通可靠,可以大幅降低维护人员对转辙机接点的维护与保养工作量的转辙机接点组件。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涉及一种转辙机多触点接点组件,其特征是:包括:静接点组件、动接点组、动接点柱、动接点环和静接点片,其中静接点片由多触电触头组成,利用静接点片的多触电触头分别接触动接点环,增加接触点,提高静接点组件和动接点组接点电路接通可靠性。
7.所述的动接点环与动接点柱有间隙,间隙用于使动接点组极限安装位置状态和振动状态下动接点环均不与动接点柱接触,且动接点柱处于接点环中心附近,保持静接点片压力恒定。
8.所述的静接点片顶部有触头绝缘层,静接点组件和动接点组在接触或接点转换过程中,利用静接点片顶部触头绝缘层快速灭弧减小拉弧对接点接触电阻的影响。
9.所述的静接点片表面采用镀银防腐,减小磨损颗粒形成再次降低接点接触电阻。
10.所述的静接点组件包括静接点绝缘座、第一静接点柱、第二静接点柱、第三静接点柱、第四静接点柱、第五静接点柱、第六静接点柱、第一静接点片、第一静接点补强片、第二静接点片、第二静接点补强片、第三静接点片、第三静接点补强片、第四静接点片、第四静接点补强片、第五静接点片、第五静接点补强片、第六静接点片、第六静接点补强片、第一静接
点定位孔、第二静接点定位孔,其中第一静接点片包括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第三触头、第一触头绝缘、第二触头绝缘、第三触头绝缘、第一结构过渡圆弧、第二结构过渡圆弧;其中,静接点座通过第一静接点定位孔和第二静接点定位孔固定其相对位置,且固定螺栓与第一静接点定位孔和第二静接点定位孔的定位孔间隙小于0.2mm;第一静接点柱、第二静接点柱、第三静接点柱、第四静接点柱、第五静接点柱、第六静接点柱分别预埋在静接点座上;第一静接点片和第一静接点补强片、第二静接点片和第二静接点补强片分别构成两组相互配合接触的接点片组并对称布置,第三静接点片和第三静接点补强片、第四静接点片和第四静接点补强片、第五静接点片和第五静接点补强片、第六静接点片和第六静接点补强片也如上述形式安装后组成静接点片组;其中第一静接点片的内侧一端固定在静接点螺柱上,中间嵌入静接点座中,第一静接点补强片在第一静接点片的外侧起到对第一静接点片的保护作用。
11.所述的动接点组包括:动接点支架、动接点座、第一动接点座定位孔、第二动接点座定位孔、第一动接点柱包含绝缘层和钢芯(2412)、第二动接点柱、第三动接点柱、第一动接点环、第一分体动接点环、第二分体动接点环、第三分体动接点环、第二动接点环、第三动接点环、第一接点环止挡螺母、第二接点环止挡螺母第三接点环止挡螺母组成;动接点座通过第一动接点座定位孔和第二动接点座定位孔固定在动接点支架上;第一动接点柱、第二动接点柱、第三动接点柱为通过钢芯预埋件固定在动接点座上,如第一动接点柱外部由绝缘材层包裹,内部为预埋钢芯,第一接点环、第二动接点环、第三动接点环分别套在第一动接点柱、第二动接点柱、第三动接点柱上,并保持较大的间隙;第一动接点柱、第二动接点柱、第三动接点柱的顶部分别由平垫及第一接点环止挡螺母、第二接点环止挡螺母、第三接点环止挡螺母止挡。
12.所述的第一静接点片由第一静接点片包括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第三触头组成,触点端部有第一触头绝缘、第二触头绝缘、第三触头绝缘,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第二触头与第三触头之间均有一定长度缝隙,且端部有第一结构过渡圆弧、第二结构过渡圆弧,下缝隙长于上缝隙。
13.所述的动接点支架向右侧转动10~15
°
角度时,第一动接点柱、第二动接点柱、第三动接点柱分别带动第一动接点环、第二动接点环、第三动接点环打入右侧由第一静接点片和第一静接点补强片及第二静接点片和第二静接点补强片接点片组,由第三静接点片和第三静接点补强片及第四静接点片和第四静接点补强片的接点片组,由第五静接点片和第五静接点补强片及第六静接点片和第六静接点补强片的接点片组组成的u型接点槽内,此时动接点环分别与两侧的多处点接点的触头接触,第一静接点柱和第二静接点柱、第三静接点柱和第四静接点柱、第五静接点柱和第六静接点柱接通;由于第一动接点环与第一静接点片和第二静接点片、第二动接点环与第三静接点片和第四静接点片、第三动接点环与第五静接点片和处多点静接点片接触时,动接点环仍与第一动接点柱之间的间隙大于恒压力临界间隙,所以二者并不接触,第一动接点环在第一静接点片和第二静接点片的夹持下,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因此,第一动接点环上的受力均匀恒定压力,其它第二动接点环、动接点环压力也如此。
14.所述的动接点支架向左侧转动10~15
°
角度过程中,第一动接点环在第一静接点片和第二静接点片的接触区内滑动、第二动接点环在第三静接点片和第四静接点片的接触区
内滑动、第三动接点环在第五静接点片和处多点静接点片的接触区内滑动;其次第一动接点环脱离第一静接点片和第二静接点片的接触区,进入灭弧区;由于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第三触头端部分别有第一触头绝缘、第二触头绝缘、第三触头绝缘,因此动接点环进入灭弧区后静接点片之间的拉弧会迅速消失;由于第二触头长度最长,其第二触头绝缘的灭弧区是最后脱离的,第二触头主要承担吸收电弧的作用。
15.所述的动接点支架向左侧转动10~15
°
角度后,动接点组处于中间状态,l1是第二触头与第一分体动接点环的电气间隙距离、l2第一触头与第二分体动接点环的电气间隙距离、l3是第三触头与第三分体动接点环的电气间隙距离,因此该接点的断电距离为l1、l2、l3中最短的一个。
16.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首先利用静接点片的多触电触头分别接触动接点环的分体环,增加接触点,同时利用多自由度动接点环适应静接点片的制造和装配误差,保证接点线性接触均匀;其次利用利用动接点环与动接点柱的间隙使动接点组极限安装位置状态和振动状态下动接点环均不与动接点柱接触,且动接点柱处于接点环中心附近,保持静接点片压力恒定;再次,在接点转换过程中,利用静接点片顶部触头绝缘层快速灭弧减小拉弧对接点接触电阻的影响;最后在静接点片表面采用镀银防腐,减小磨损颗粒形成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接点接触电阻,提高接点接触的可靠性,主要解决目前铁路转辙机因动接点环与静接点环接触区域的磨损、污染物、电拉弧等引起的接点电阻大、动接点转动阻力大、接点接触不良闪断的问题。
17.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种转辙机多触点接点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转辙机多触点接点结构组成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动接点组件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多触点静接点片示意图;图5接点组件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多触点静接点片功能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动接点断电距离示意图。
19.图中,1、静接点组件;静接点绝缘座11、第一静接点柱121、第二静接点柱122、第三静接点柱123、第四静接点柱124、第五静接点柱125、第六静接点柱126、第一静接点片131、第一静接点补强片141、第二静接点片132、第二静接点补强片142、第三静接点片133、第三静接点补强片143、第四静接点片134、第四静接点补强片144、第五静接点片135、第五静接点补强片145、第六静接点片136、第六静接点补强片146、第一静接点定位孔151、第二静接点定位孔152、其中第一静接点片131包括第一触头1311、第二触头1312、第三触头1313、第一触头绝缘1314、第二触头绝缘1315、第三触头绝缘1316、第一结构过渡圆弧1317、第二结构过渡圆弧1318;动接点组件2;动接点支架21、动接点座22、第一动接点座定位孔231、第二动接点座定位孔232、第一动接点柱241包含绝缘层2411、钢芯2412、第二动接点柱242、第三动接点柱243、第一动接点环251、第二动接点环252、第三动接点环253、第一接点环止挡螺母261、第二接点环止挡螺母262、第三接点环止挡螺母263。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方法,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方法,详细说明如下。
21.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转辙机多触点接点组件,包括:静接点组件1、动接点组2、动接点柱、动接点环和静接点片,其中静接点片由多触电触头组成,利用静接点片的多触电触头分别接触动接点环,增加接触点,提高静接点组件1和动接点组2接点电路接通可靠性。
22.动接点环与动接点柱有间隙,间隙用于使动接点组极限安装位置状态和振动状态下动接点环均不与动接点柱接触,且动接点柱处于接点环中心附近,保持静接点片压力恒定。
23.静接点片顶部有触头绝缘层,静接点组件1和动接点组2在接触或接点转换过程中,利用静接点片顶部触头绝缘层快速灭弧减小拉弧对接点接触电阻的影响。
24.静接点片表面采用镀银防腐,减小磨损颗粒形成再次降低接点接触电阻。
25.所述的静接点组件1包括静接点绝缘座11、六个静接点柱(第一静接点柱121、第二静接点柱122、第三静接点柱123、第四静接点柱124、第五静接点柱125、第六静接点柱126)、第一静接点片131、第一静接点补强片141、第二静接点片132、第二静接点补强片142、第三静接点片133、第三静接点补强片143、第四静接点片134、第四静接点补强片144、第五静接点片135、第五静接点补强片145、第六静接点片136、第六静接点补强片146、第一静接点定位孔151、第二静接点定位孔152组成,其中第一静接点片131包括第一触头1311、第二触头1312、第三触头1313、第一触头绝缘1314、第二触头绝缘1315、第三触头绝缘1316、第一结构过渡圆弧1317、第二结构过渡圆弧1318;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其中,静接点座11通过第一静接点定位孔151和第二静接点定位孔152固定其相对位置,且固定螺栓与第一静接点定位孔151和第二静接点定位孔152定位孔的间隙小于0.2mm;第一静接点柱121、第二静接点柱122、第三静接点柱123、第四静接点柱124、第五静接点柱125、第六静接点柱126分别预埋在静接点座11上;第一静接点片131和第一静接点补强片141、第二静接点片132和第二静接点补强片142分别构成两组相互配合接触的接点片组并对称布置,第三静接点片133和第三静接点补强片143、第四静接点片134和第四静接点补强片144、第五静接点片135和第五静接点补强片145、第六静接点片136和第六静接点补强片146也如上述形式安装后组成静接点片组;其中第一静接点片131的内侧一端固定在静接点螺柱121上,中间嵌入静接点座11中,第一静接点补强片141在第一静接点片131的外侧起到对第一静接点片131的保护作用。
26.动接点组2包括:动接点支架21、动接点座22、第一动接点座定位孔231、第二动接点座定位孔232、第一动接点柱241包含绝缘层2411和钢芯2412、第二动接点柱242、第三动接点柱243、第一动接点环251、第二动接点环252、第三动接点环253、第一接点环止挡螺母261、第二接点环止挡螺母262、第三接点环止挡螺母263组成。
27.动接点座22通过第一动接点座定位孔231和第二动接点座定位孔232固定在动接点支架21上;第一动接点柱241、第二动接点柱242、第三动接点柱243为通过钢芯预埋件固定在动接点座22上,如第一动接点柱241外部由绝缘材层2411包裹,内部为预埋钢芯2412,接点环251包含:第一分体动接点环2511、第二分体动接点环2512、第三分体动接点环2513,第二动接点环252、第三动接点环253分别套在第一动接点柱241、第二动接点柱242、第三动
接点柱243上,并保持合适的间隙;第一动接点柱241、第二动接点柱242、第三动接点柱243顶部分别由平垫及第一接点环止挡螺母261、第二接点环止挡螺母262、第三接点环止挡螺母263止挡。
28.静接点片表面均采用镀银防腐工艺,减小磨损颗粒形成再次降低接点接触电阻。
29.第一静接点片131由第一静接点片131包括第一触头1311、第二触头1312、第三触头1313组成,触点端部有第一触头绝缘1314、第二触头绝缘1315、第三触头绝缘1316,第一触头1311与第二触头1312、第二触头1312与第三触头1313之间均有一定长度缝隙,且端部有第一结构过渡圆弧1317、第二结构过渡圆弧1318,下缝隙长于上缝隙。
30.当动接点支架21向图3所示右侧转动10~15
°
角度时,第一动接点柱241、第二动接点柱242、第三动接点柱243分别带动第一动接点环251、第二动接点环252、第三动接点环253,打入右侧由第一静接点片131和第一静接点补强片141及第二静接点片132和第二静接点补强片142接点片组,由第三静接点片133和第三静接点补强片143及第四静接点片134和第四静接点补强片144的接点片组,由第五静接点片135和第五静接点补强片145及第六静接点片136和第六静接点补强片146的接点片组组成的u型接点槽内,此时动接点环分别与两侧的多处点接点的触头接触,第一静接点柱121和第二静接点柱122、第三静接点柱123和第四静接点柱124、第五静接点柱125和第六静接点柱126接通。由于第一动接点环251包含的第一分体动接点环2511、第二分体动接点环2512、第三分体动接点环2513与第一静接点片131包含的第一触头1311、第二触头1312、第三触头1313和第二静接点片132、动接点环252与第三静接点片133和第四静接点片134、动接点环253与第五静接点片135和多点静接点片136接触时,第一动接点环251仍与第一动接点柱241之间的间隙大于恒压力临界间隙,所以二者并不接触,第一动接点环251在第一静接点片131和第二静接点片132的夹持下,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因此,第一动接点环251上的受力均匀恒定压力,其它第二动接点环252、第三动接点环253压力也是如此。
31.当动接点支架21向图3示左侧转动10~15
°
角度过程中,第一动接点环251在第一静接点片131和第二静接点片132的接触区内滑动、第二动接点环252在第三静接点片133和第四静接点片134的接触区内滑动、第三动接点环253在第五静接点片135和处多点静接点片136的接触区内滑动;其次第一动接点环251的第一分体动接点环2511、第二分体动接点环2512、第三分体动接点环2513分别脱离第一静接点片131的第一触头1311、第二触头1312、第三触头1313和第二静接点片132的接触区,进入灭弧区;由于第一触头1311、第二触头1312、第三触头1313端部分别有第一触头绝缘1314、第二触头绝缘1315、第三触头绝缘1316,因此动接点环进入灭弧区后静接点片之间的拉弧会迅速消失;由于第二触头1312长度最长,其第二触头绝缘1315的灭弧区是最后脱离的,因此,第二触头1312主要承担吸收电弧的作用。
32.如图7所示,当动接点支架21向图示左侧转动10~15
°
角度后,动接点组2处于中间状态,l1是第二触头1312与第二分体动接点环2512的电气间隙距离、l2第一触头1311与第一分体动接点环2511的电气间隙距离、l3是第三触头1313与第三分体动接点环2513的电气间隙距离,因此该接点的断电距离为l1、l2、l3中最短的一个。
3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