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激光雷达前端综合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18 22:49: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激光雷达前端综合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激光雷达为实现检测功能,一般需要至少需要两个设备构成:激光雷达传感器(产生探测数据)和高性能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检测结果),传统的做法是将激光雷达传感器安装于检测位置,然后通过电缆、网线将检测数据传递到安装位置附近或者远程计算机上进行处理,这样导致设备安装在墙体或立杆上时体积较大,不能将以上的两个设备进行模块一体化,导致后期在安装部署时极为繁琐,降低了后期的安装效率;
3.所以,根据上述的使用缺陷,本方案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前端综合探测装置,使其能够将激光雷达传感器和高性能计算模块进行一体化,仅用一个设备(前端综合探测装置)就实现了原来需要2个以上设备(激光雷达传感器和高性能计算机)才能实现的功能,简化了检测系统安装设备的数量,方便设备的快速安装部署。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前端综合探测装置,其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激光雷达前端综合探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包括有雷达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雷达模块与智能控制模块之间通过雷达综合线和环控综合线连接,雷达模块内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设置有激光雷达,智能控制模块内设置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安装有嵌入式板和电源板,电源板为雷达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中的设备进行供电,雷达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底板,安装底板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节,万向节的下端面安装有安装支架和背板,设备主体用安装支架和背板与外界的墙面或立杆进行安装固定。
6.优选的:第一腔体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加热片和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加热片和风扇均与环控综合线相连。
7.优选的:第二腔体内安装有温控及通信控制板,温控及通信控制板与环控综合线连接,温控及通信控制板与嵌入式板和电源板相连。
8.优选的:雷达模块靠近第一腔体的顶部外壁和智能控制模块靠近第二腔体的顶部外壁均设置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呈齿条设置。
9.优选的:智能控制模块靠近雷达模块的端面处开设有插接槽,雷达模块靠近智能控制模块的端面处设置有插接端,插接端与插接槽对应设置,雷达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用插接端卡入插接槽后组成整体。
10.优选的:安装底板的上下表面开设有多组安装孔,安装孔处设置有挂钉,挂钉的一
端穿过安装孔后与雷达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的下表面螺纹相连。
11.优选的:万向节由三个支撑件组成,包括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安装支架转动连接,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的内端面转动连接,第三支撑件上端与安装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与第二支撑件转动相连,安装底板用万向节实现方向的调整。
12.优选的:安装支架为l形结构,安装支架远离万向节的一端连接有背板,背板为l形结构,背板的内端面开设有夹槽,夹槽呈半圆状结构,夹槽与外界立杆的外表面适配设置,安装支架用夹槽与外界立杆进行连接安装。
13.优选的:安装支架和背板的内外端面处均对应开设有穿孔和开口槽。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的雷达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采用一体化设计,使得仅使用一个设备就可以让激光雷达具备检测功能,这样简化了检测系统安装设备的数量,方便设备的快速安装部署,并且多个设备在一体化后,结合智能控制模块上的检测设备,还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自检和软件升级,使其能够对整个模块上的设备进行精准监控。
16.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有安装支架和背板,使得整个设备在安装时,具备壁挂或抱杆两种安装方式,当设备需要安装在墙面上时,安装支架和背板的平面端可以满足墙面的固定需求,而当设备需要安装在外界的立杆处时,背板上的夹槽就可以为安装支架提供连接点,从而也就可以很好的将设备固定在立杆上。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前端综合探测装置侧面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雷达模块与智能控制模块安装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底板与模块安装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前端综合探测装置图3中的a处连接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与背板连接示意图。
22.图1-图5中:1-设备主体;2-雷达模块;201-第一腔体;3-智能控制模块; 301-第二腔体;302-插接槽;4-安装底板;401-安装孔;402-挂钉;5-安装支架;501-背板;502-夹槽;6-万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
25.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激光雷达前端综合探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包括有雷达模块2和智能控制模块3,雷达模块2与智能控制模块 3之间通过雷达综合线和环控综合线连接,雷达模块2和智能控制模块3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底板4,安装底板4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节6,万向节6的下端面安装有安装支架5和背板501,设备主体1通过安装支架5
和背板501与外界的墙面或立杆进行安装固定。
26.实施例2
2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雷达模块2内设置有第一腔体201,第一腔体201内设置有激光雷达,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并接收环境反射回来的激光,生成3d激光点云,雷达与智能控制模块3之间的通信数据通过雷达综合线传递,综合线同时也为雷达提供工作电流;
28.第一腔体201内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加热片和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通过环控综合线将雷达模块2内腔体的温度上报给智能模块,智能模块依据设定值,通过环控综合线启动/停止加热片工作,启动/停止风扇工作,从而达到将雷达模块腔体内的工作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29.雷达模块2靠近第一腔体201的顶部外壁形成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呈齿条设置,这样可以增加雷达模块2的散热效率,同时散热结构的底部及侧壁开设有孔洞结构,这样能够进一步改善模块的整体散热效率。
30.实施例3
31.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智能控制模块3内设置有第二腔体301,第二腔体301内安装有安装高性能工业级嵌入式板和电源板,嵌入式板设置有相应的探测软件,探测软件在嵌入式板上运行,雷达产生的点云数据在这里得到加工处理,得到雷达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可以通过嵌入式板上的rj45接口传输到指定的网络ip地址,电源板为雷达模块2和智能控制模块3中的电器装置进行供电;
32.第二腔体301内还安装温控及通信控制板,控制板与环控综合线连接,控制板可通过软件设定加热片启动工作温度、加热片停止工作温度、风扇启动工作温度、风扇停止工作温度,并且在传感器到达指定温度时启动/停止加热片工作,启动/停止风扇工作。
33.温控及通信控制板通过配置ip地址后支持网络控制,温控及通信控制板同时控制电源板的工作状态,因此也具有了网络继电器的功能,即通过网络远程实现对前端综合探测装置的上电、下电管理;
34.智能控制模块3整体呈封闭式结构,智能控制模块3内部的设备通过与第二腔体301内壁接触实现散热,其次智能控制模块3的封闭式设计,使其可以保持整体的ip56防护等级;
35.智能控制模块3靠近第二腔体301的顶部外壁形成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呈齿条设置;
36.在使用时,综合探测装置运行过程中,周期性(可定义周期间隔)实时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包括:雷达蒙尘、激光头损坏、雷达无数据、雷达数据异常、雷达模式异常、雷达温度、cpu过载、存储过载、智能控制模块 cpu温度等、网络连接状态,通过远程控制,可以对综合探测装置进行开机、关机、重启、设置维修等操作,其次综合探测装置支持通过网络远程升级,通过系统中心服务器配置,综合探测装置可以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对指定版本的自动升级。
37.实施例4
3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控制模块3靠近雷达模块2的端面处开设有插接槽,雷达模块2靠近智能控制模块3的端面处设置有插接端,插接端与插接槽
对应设置,雷达模块2和智能控制模块3通过插接端卡入插接槽后组成一个整体结构。
39.实施例5
4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底板4的上下表面开设有多组安装孔401,安装孔401优选为钥匙形结构,安装孔401处设置有挂钉402,挂钉402的一端穿过安装孔401后与雷达模块2和智能控制模块3的下表面螺纹相连。
41.实施例6
4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万向节6由三个支撑件组成,分别为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安装支架5 转动连接,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的内端面转动连接,第三支撑件上端与安装底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与第二支撑件转动相连,安装底板4通过万向节6能够实现多方向的调整。
43.实施例7
4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5所示,安装支架5优选为l形结构,安装支架5远离万向节6的一端连接有背板501,背板501优选为l形结构,背板501的内端面开设有半圆状夹槽502,夹槽502与外界立杆的外表面适配设置,安装支架5通过夹槽502与外界立杆进行连接安装;
45.安装支架5和背板501的内外端面处均对应开设有穿孔和开口槽,开口槽优选为长方形结构,安装支架5和背板501的穿孔处可通过安装螺栓将其固定在墙面上,安装支架5和背板501的开口槽可通过扎带将其固定在外界的立杆上。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