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标准漏孔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18 21:16: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漏孔校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标准漏孔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2.通道式标准漏孔是一种在规定条件下,向大气端或真空(负压)系统内部提供已知气体流量的标准器具,主要用来校准气密检漏仪并检验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其被广泛应用于制冷、机械、汽车制造等诸多行业之中。现有的标准漏孔校准装置,通常只能校准正压或负压漏孔,不能兼容正、负压漏孔的校准,校准过程大部分操作需要人工完成,其中压力调节环节人为误差较大,微小漏率校准消耗的人力时间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较大,不利于提高校准结果的可靠性,且操作繁琐,不利于提高校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标准漏孔校准装置,其实现了兼容正负压力模式下的标准漏孔校准,使用便捷性和灵活性好。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标准漏孔校准装置,包括:校准组件、正压发生组件、负压发生组件和切换组件;所述校准组件具有正压夹具、负压夹具和电子皂膜流量计;所述正压发生组件用于为所述正压夹具提供正压;所述负压发生组件用于为所述负压夹具提供负压;所述校准组件、正压发生组件和负压发生组件均配置为与所述切换组件连接;所述电子皂膜流量计连接在所述正压夹具和负压夹具之间;所述切换组件被配置为可选择性地将所述校准组件与正压发生组件或负压发生组件连接,以构造成具有正压型标准漏孔校准模式和负压型标准漏孔校准模式的可切换结构。
6.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准漏孔校准装置中,所述正压发生组件包含有:正压供气源、过滤器和气源稳压模块;其中,所述正压供气源、过滤器和气源稳压模块依次连接。
7.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准漏孔校准装置中,所述切换组件包含有:压力控制器、切换器和探测管路;所述探测管路具有探测器;其中,所述压力控制器和切换器通过所述探测管路连接;所述正压夹具和负压夹具均与切换器连接;所述正压发生组件和负压发生组件均与所述压力控制器连接。
8.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准漏孔校准装置中,所述校准组件和/或正压发生组件和/或负压发生组件具有缓冲器。
9.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准漏孔校准装置中,所述气源稳压模块包含有:第一调压阀和电气比例阀;其中,所述第一调压阀和电气比例阀串连。
10.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准漏孔校准装置中,所述探测器包含有露点仪、温度传感器和压力计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准漏孔校准装置中,所述缓冲器依次连有第二调
压阀和气控截止机构。
12.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准漏孔校准装置中,还包括:
13.控制终端,所述校准组件、正压发生组件、负压发生组件和切换组件配置为与所述控制终端电性连接。
14.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准漏孔校准装置中,所述负压夹具还被配置为用于释放在正压型标准漏孔校准模式时进入到校准组件和/或切换组件和/或正压发生组件的气体。
15.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准漏孔校准装置中,在所述负压型标准漏孔校准模式后,所述正压夹具还被配置为用于供外界气体进入,以至于所述校准组件和/或切换组件和/或负压发生组件恢复到大气压状态。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了标准漏孔的自动化校准以及实现了简单的气路兼容正负压力模式下的标准漏孔校准,操作简单,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小,校准效率高,使用便捷性和灵活性好,兼容性强,能随时调整测试模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标准漏孔校准装置的部件连接框图。
19.图中:
20.1、正压供气源;2、过滤器;3、气源稳压模块;4、缓冲器;5、第二调压阀;6、气控截止机构;7、真空泵;10、压力控制器;12、压力计;13、露点仪;14、温度传感器;15、切换器;16、正压夹具;17、负压夹具;18、电子皂膜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在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23.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连接和相连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标准漏孔校准装置,包括校准组件、正压发生组件、负压发生组件、切换组件和控制终端;所述校准组件具有正压夹具、负压夹具和电子皂膜流量计;所述正压发生组件用于为所述正压夹具提供正压;所述负压发生组件用于为所述负压夹具提供负压;所述校准组件、正压发生组件和负压发生组件均配置为与所述切换组件连接;所述电子皂膜流量计连接在所述正压夹具和负压夹具之间;所述切换组件被配置为可选择性地将所述校准组件与正压发生组件或负压发生组件连接,以构造成具有正压型标准漏孔校准模式和负压型标准漏孔校准模式的可切换结构。
25.进一步的,所述正压发生组件包含有:正压供气源、过滤器和气源稳压模块;其中,所述正压供气源、过滤器和气源稳压模块依次连接。
26.进一步的,所述切换组件包含有:压力控制器、切换器和探测管路;所述探测管路具有探测器;其中,所述压力控制器和切换器通过所述探测管路连接;所述正压夹具和负压夹具均与切换器连接;所述正压发生组件和负压发生组件均与所述压力控制器连接。切换器采用切换阀。
27.进一步的,所述校准组件和/或正压发生组件和/或负压发生组件具有缓冲器。
28.进一步的,所述气源稳压模块包含有:第一调压阀和电气比例阀;其中,所述第一调压阀和电气比例阀串连。
29.进一步的,所述探测器包含有露点仪、温度传感器和压力计中的一种或多种。
30.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器依次连有第二调压阀和气控截止机构。
31.进一步的,所述校准组件、正压发生组件、负压发生组件和切换组件配置为与所述控制终端电性连接。
32.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夹具还被配置为用于释放在正压型标准漏孔校准模式时进入到校准组件、切换组件和正压发生组件的气体。
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标准漏孔校准装置进行总体介绍。
34.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标准漏孔校准装置包括校准组件、正压发生组件、负压发生组件、切换组件和控制终端(未图示)。
35.校准组件具有正压夹具16、负压夹具17和电子皂膜流量计18;正压夹具16、负压夹具17和电子皂膜流量计18通过管道连接,且电子皂膜流量计18连接在正压夹具16和负压夹具17之间。采用的电子皂膜流量计,不仅精度高,且能实现自动读数,减少人工操作。
36.正压发生组件用于为正压夹具16提供正压;正压发生组件包含有正压供气源1、过滤器2和气源稳压模块3;其中,正压供气源1、过滤器2和气源稳压模块3依次采用管道连接。气源稳压模块3包含有第一调压阀和电气比例阀;其中,第一调压阀和电气比例阀采用管道串连。
37.负压发生组件用于为负压夹具17提供负压;进一步的负压发生组件采用真空泵7。
38.校准组件、正压发生组件和负压发生组件均配置为与切换组件连接;切换组件被配置为可选择性地将校准组件与正压发生组件或负压发生组件连接,以构造成具有正压型标准漏孔校准模式和负压型标准漏孔校准模式的可切换结构。切换组件包含有压力控制器10、切换器15和探测管路;探测管路具有探测器;其中,压力控制器10和切换器15通过探测
管路连接;正压夹具16和负压夹具17均与切换器15连接;正压发生组件和负压发生组件均与压力控制器10连接。探测器包含有露点仪13、温度传感器14和压力计12。切换器采用切换阀。
39.校准组件、正压发生组件、负压发生组件和切换组件配置为与控制终端电性连接。示例性地,控制装置采用plc,可通过编程和探测器控制各个设备工作,能够提升自动化程度,有利于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和减少人为误差。
40.气源稳压模块3具有两级稳压,第一调压阀可以限制进入设备的最大压力,不仅能起到稳压作用,还能保证输入设备的压力不会超过所有部件的耐压要求,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电气比例阀可以根据压力控制器输出压力的大小,合理调整输入压力控制器的压力大小,有利于减少气源波动对压力控制调压能力的影响,提高压力控制调压精度。
41.在本实施例中,校准组件、正压发生组件和负压发生组件均具有缓冲罐4,且正压发生组件的缓冲罐依次连有第二调压阀5和气控截止机构6,气控截止机构6配置为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气控截止机构6包含有供气气源和气控截止阀。
42.第二调压阀5用于控制进入气控截止机构6的气源压力,避免压力过高损坏气控截止机构6,气控截止结构6与切换器15气控连接,通过控制气控截止结构6的通断,实现了对切换器切换气路的控制。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正压发生组件和负压发生组件同样具有压力计,可以便于检测正压发生组件和负压发生组件工作时的压力情况。
44.压力控制器有两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切换正负压输出。可兼容校准正压型标准漏孔和负压型标准漏孔。
45.工作过程:
46.正压型标准漏孔校准过程:将标准漏孔安装到正压夹具16上,启动校准,首先,正压供气源1先经过过滤器2,将气源中包含的杂质过滤干净,防止气源杂质影响测试结果,然后气体经过气源稳压模块3,气体经过气源稳压模块3时,气体压力被调整到合适的范围,该范围可通过调节第一调压阀限制进入设备最大压力,还可以通过电气比例阀调整输入压力控制器10的压力,气体经过气源稳压模块3调整后,进入缓冲罐,缓冲罐可以储存一定容积的气体,当气源压力出现波动时,缓冲罐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气源压力波动对输入压力控制器10气体压力的影响,缓冲罐出来的气体直接进入压力控制器10,压力控制器10进气口处安装了压力计,可以监控输入压力控制器10的气体压力,气体进入压力控制器10,压力控制器10按照设定的值准确输出对应的压力,压力控制器10输出的压力输入到缓冲罐,以确保校准过程气路压力的稳定性,气体经过缓冲罐后经过温度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4用来监测校准过程气体的温度和温度波动,当温度波动超过设定值或范围后控制装置立即停止校准,气体经过温度传感器14后流经露点仪13,露点仪13用来监测使用空气介质校准时校准气体的露点温度,当露点温度超过设定值后控制装置立即停止校准,使用其他介质时,露点仪关闭,气体经过露点仪13后流经压力计12,压力计12用来监控流过标准漏孔的实际压力,气体经过压力计12后流经切换器15,切换器15与正压夹具16为连通状态,与负压夹具17为断开状态,气体经过正压夹具16后流经电子皂膜流量计18,正压夹具16与电子皂膜流量计18的进气口连接,当气体进入电子皂膜流量计18进气口时,电子皂膜流量计18按照设
定的次数自动读取流经被校标准漏孔在压力计12监控的气路压力下的漏率,数据读取完毕后,压力控制器10输出关闭,切换器15上电与正压夹具16气路断开切换到与负压夹具17连通的状态,缓冲罐中的气体通过负压夹具17和压力控制器10排气口排放到大气,至此,标准漏孔的校准完成,系统中所有部件恢复到原始状态。在控制终端的作用下,实现了标准漏孔的自动化校准。
47.负压型标准漏孔校准过程:切换负压校准模式时,真空泵7启动,切换器15上电切换气路使切换阀15与负压夹具17连通。将标准漏孔安装到负压夹具17上,启动校准;首先,真空泵7工作一段时间,真空泵与缓冲罐连接,通过压力计监测,当压力达到设定范围时,压力控制器10按照设定的值准确输出对应的压力,压力控制器10输出负压,经过缓冲罐时将其内部的空气抽出,可以确保校准过程负压气路的稳定性,压力计12用来监控流过标准漏孔的实际负压值,露点仪13用来监测校准时空气的露点温度,当露点温度超过设定值后控制装置立即停止校准,温度传感器14用来监测校准过程气体的温度和温度波动,当温度波动超过设定值或范围后控制装置立即停止校准,切换器15与负压夹具17为连通状态,与正压夹具16为断开状态,负压夹具17与电子皂膜流量计18的出气口连接,当气体进入电子皂膜流量计18进气口时,电子皂膜流量计18按照设定的次数自动读取流经被校标准漏孔在压力计12监控的负压气路下的漏率,数据读取完毕后,压力控制器10输出关闭,切换阀15断电与负压夹具17气路断开切换到与正压夹具16连通的状态,缓冲罐的负压状态通过正压夹具16和压力控制器10排气口吸气,恢复到大气压状态,至此,标准漏孔的校准完成,系统中所有部件恢复到原始状态。在控制终端的作用下,实现了标准漏孔的自动化校准。
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除非明确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任何元件、动作或指令都不应解释为关键或必要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