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滑座式攀爬机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3-03-18 05:18: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双滑座的攀爬机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具有精简的单一支架、稳定滑动的双滑座与交错连接的双把手,可以同时训练四肢,整体构造简单且具有操作协调性的攀爬机构造。


背景技术:

2.由于受到户外场地及气候的限制,并且为了能提升室内运动健身的风气,利用可以仿真攀岩及登山动态的攀爬机,借以能有效的练习攀岩及登山时手、脚同步协调性动作,以达到运动健身的作用。
3.美国公告的发明专利us10792536b2号「攀岩机」专利案,提供一种可以同时训练四肢的构造,其是揭露:包含阻力装置、驱动装置、两个攀爬装置。驱动装置包含上轮组,轴心轮组、下轮组。轴心轮组包含第一轴心轮与第二轴心轮。通过多个连接件,攀爬装置的上下运动带动上轮组与下轮组做第一方向的转动,上轮组带动第一轴心轮做第二方向的转动,下轮组带动第二轴心轮做第一方向的转动。
4.该专利前案的攀爬机包含做左右并列的二个立柱,较占空间,整体的体积庞大、重量较重,不易摆放及移动,且依赖多组的传动件及炼轮进行把手及踏板传动,因此构造也显得较为复杂。尤其,使用该攀爬机时,操作者的左手与左脚是同上同下,操作者的右手与右脚也是同上同下,这种操作模式不符合身体四肢的自然律动方式。
5.另外,pct国际专利申请wo2021164384a1的「攀爬机」,揭露一种攀爬机,包括可转动的转轴、若干个能够单向传动的单向部件、若干个传动单元及若干个攀爬点,单向部件套接在转轴上,每个传动单元上连接一攀爬点,每个传动单元通过连接一个单向部件而与转轴形成单向传动;在一个转动方向上,转轴与传动单元之间能够传动,且传动时攀爬点下降;在与该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轴与传动单元之间不能传动,攀爬机使得使用者能够感受到逼真的向上攀爬的感觉,提高了攀爬体验。
6.由pct国际专利申请wo2021164384a1的图5观之,该案设有四个攀爬点,分别供使用者的双脚踩踏与双手握持以模拟攀爬,但该案利用四组闭合的传动件分别带动四个滑块,四个滑块分别固定上述四个攀爬点,构造颇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7.因此,为解决习知攀爬机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双滑座式攀爬机构造。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滑座式攀爬机构造,供一操作者以立姿操作,该操作者在操作状态时的肩宽延伸方向定义为一横向,该双滑座式攀爬机构造包含:一底座;一支架,立置于该底座,该支架位于该底座在该横向上的中间位置,该支架在该横向上区隔出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一第一滑轨,在该第一侧沿着该支架的立置方向固定于该支架;一第一滑座,是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滑轨;一第二滑轨,在该第二侧沿着该支架的立置方向固定于
该支架;一第二滑座,是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滑轨;一传动单元,是设置于该支架,该第一滑座与该第二滑座分别连接该传动单元而互相反向滑动;一第一把手,包含一第一握把,该第一握把位于该第一侧,该第一把手固接于该第二滑座;一第一踏板,在该第一侧固接于该第一滑座;一第二把手,包含一第二握把,该第二握把位于该第二侧,该第二把手固接于该第一滑座;一第二踏板,在该第二侧固接于该第二滑座;一阻力单元,是设置于该底座或该支架,该阻力单元连接该传动单元,对该传动单元提供一阻力。
9.上述传动单元包含一上传动轮、一下传动轮与一传动件,该上传动轮设置于该支架的一端,该下传动轮设置于该支架的另一端,该传动件套设于该上传动轮与该下传动轮之间,该第一滑座及该第二滑座分别连接于该传动件,该下传动轮通过该传动件同步带动该上传动轮有限度的来回旋转,借以带动该第一滑座与该第二滑座滑动。
10.上述上传动轮借由一上轴设置于该支架的一端,该下传动轮借由一下轴设置于该支架的另一端。
11.上述上轴的一上轴轴心与该下轴的一下轴轴心之间的一轴心连线,将该传动件区隔为位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一区段,以及位于该第二侧的一第二区段,该第一滑座连接于该第一区段,该第二滑座连接于该第二区段。
12.上述底座另立设有一副支架,该阻力单元设置于该支架与该副支架之间,该阻力单元包含一主动轮、一皮带、一阻力轮及一磁阻件,该主动轮是固定于该下轴,随该下轴同步来回旋转,该主动轮及该阻力轮可旋转地设置于该支架与该副支架之间,该皮带套合于该主动轮及及该阻力轮之间,该磁阻件可旋动地设置于该副支架,使该阻力轮获得可变化的该阻力,该阻力轮通过该皮带及该主动轮传递该阻力,该阻力并通过该传动件、该第一滑座与该第二滑座而传递到该第一把手、该第一踏板、该第二把手及该第二踏板。
13.上述第一滑座相对设有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三固定部,该第二滑座相对设有一第二固定部及一第四固定部,该传动件包含一第一传动件及一第二传动件,该第一传动件套设于该上传动轮,该第一传动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固定端及一第二固定端,该第一固定端是与该第一固定部连接,该第二固定端则与该第二固定部连接,该第二传动件套设于该下传动轮,该第二传动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固定端及一第四固定端,该第三固定端是与该第三固定部连接,该第四固定端则与该第四固定部连接。
14.上述上传动轮及该下传动轮为一时规皮带轮、一齿轮、一皮带轮或一索轮。
15.上述第一传动件及该第二传动件为一时规皮带、一链条、一皮带或一索件。
16.上述第一把手的一端借由一第一连杆固接于该第二滑座,该第一握把是可上、下移动调整地固定于该第一把手的另一端,该第二把手的一端借由一第二连杆固接于该第二滑座,该第二握把是可上、下移动调整地固定于该第二把手的另一端。
17.上述支架远离该底座的一端设有一辅助架,该辅助架远离该操作者的位置设有一显示单元,于该横向上,该第一把手与该第二把手之间的距离大于该显示单元的宽度。
18.上述第一滑座及该第二滑座的内缘,分别设有至少一滚轮,借由该滚轮而分别对应滑移于该第一滑轨及该第二滑轨。
19.上述第一滑座及该第二滑座的内缘,分别设有至少一衬套,借由该衬套而分别对应滑移于该第一滑轨及该第二滑轨。
20.上述技术特征具有下列的优点:
21.1.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固定于单一的支架上,体积精简,不占空间。本实用新型只设置单一支架,且支架、第一滑轨、第一滑座、第二滑轨、第二滑座与传动单元等组件都位于操作者直立躯干的中心线位置,可以大幅减少攀爬机的体积,节省所占用的空间。
22.2.第一滑座与第二滑座分别滑移于专属的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上,滑移稳定,不易晃摇,操作的稳定效果良好。尤其,第一滑座、第一滑轨、支架、第二滑轨、第二滑座等组件,在横向(即操作者操作时的肩宽方向)上所占的宽幅极小,完全不会妨碍操作者双脚与双手的正常摆动。
23.3.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采用x型的连接方式分别跨侧连接于异侧的第二滑座与第一滑座,而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则连接于同侧的第一滑座与第二滑座,使得操作者在操作时,左手与左脚始终相互接近与相互远离,右手与右脚也是始终相互接近与相互远离,避免了左手左脚同上同下、右手右脚同上同下的操作方式,本实用新型利用精简的构造提供了操作者四肢自然律动的操作方式。
附图说明
24.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25.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支架、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滑座、第二滑座及传动单元的构造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的侧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的另一侧视图。
28.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力单元的构造示意图。
29.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力单元的另一构造(拿掉图4a的第一滑轨、第一滑座、第二滑轨及第一踏板)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传动件固接第二滑座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传动轮、下传动轮与传动件的立体组合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轴心连线将传动件区隔为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的示意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滑座、第二滑座分别单独固接第一把手、第一踏板、第二把手及第二踏板的立体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滑座滑动于第一滑轨的示意图。
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滑座滑动于第二滑轨的示意图。
3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滑座带动第二把手及第一踏板同步向上滑移的示意图。
3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滑座带动第一把手及第二踏板同步向下滑移的示意图。
3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a的xiii-xiii剖视图。
39.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40.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41.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第一支杆;12-第二支杆;2-支架;21-第一侧;22-第二侧;23-辅助架;24-副支架;25-显示单元;3-第一滑轨;4-第一滑座;41-第一固定部;42-第
三固定部;5-第二滑轨;6-第二滑座;61-第二固定部;62-第四固定部;7-传动单元;71-上传动轮;711-上轴;72-下传动轮;721-下轴;73-传动件;731-第一区段;732-第二区段;74-第一传动件;741-第一固定端;742-第二固定端;75-第二传动件;751-第三固定端;752-第四固定端;8-第一把手;81-第一连杆;82-第一握把;9-第一踏板;10-第二把手;101-第二连杆;102-第二握把;20-第二踏板;30-阻力单元;301-主动轮;302-皮带;303-阻力轮;304-磁阻件;40-滚轮;3a-第一滑轨;4a-第一滑座;40a-衬套;f-操作者;g-轴心连线;l-距离;w-宽度;x-横向。
具体实施方式
42.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如有提及前、后、左、右、上、下、中间等方向用语,均是以操作者采取立姿操作本实用新型且视线正视时,当时操作者所感受的方位,该等方向用语仅为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间位置,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43.请参阅图1a、图1b、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滑座式攀爬机构造,供一操作者f以立姿操作,该操作者f在操作状态时的肩宽延伸方向定义为一横向x。该双滑座式攀爬机构造包含:底座1、支架2、第一滑轨3、第一滑座4、第二滑轨5、第二滑座6、传动单元7、第一把手8、第一踏板9、第二把手10、第二踏板20及阻力单元30,其中:
44.底座1,具有前后相对设置的一第一支杆11及一第二支杆12,以供可以稳固的撑抵于一平面上,例如地面。但底座1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45.支架2,立置于该底座1,该支架2位于该底座1在该横向x上的中间位置,该支架2在该横向x上区隔出一第一侧21及一第二侧22,如图2与图3所示,该第一侧21位于操作者f操作时的左侧,该第二侧22位于操作者f操作时的右侧。该支架2远离该底座1的一端设有一辅助架23,该支架2的前方另立设有副支架24,该副支架24用以固定阻力单元30;上述辅助架23远离该操作者f的前方位置设有一显示单元25,该显示单元25可供显示一运动信息、娱乐信息、教学信息或网络信息等。
46.第一滑轨3,在该第一侧21沿着该支架2的立置方向固定于该支架2。该第一滑轨3位于该操作者f的左侧位置。
47.第一滑座4,是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滑轨3。该第一滑座4相对设有一第一固定部41及一第三固定部42。
48.第二滑轨5,在该第二侧22沿着该支架2的立置方向固定于该支架2。该第二滑轨5位于该操作者f的右侧位置。
49.第二滑座6,是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滑轨5。该第二滑座6相对设有一第二固定部61及一第四固定部62。
50.传动单元7,是设置于该支架2的前侧。如图4a、图5、图6及图7所示,该传动单元7包含一上传动轮71、一下传动轮72与一传动件73,该上传动轮71借由一上轴711设置于该支架2的一端。该下传动轮72借由一下轴721设置于该支架2的另一端。该传动件73包含一第一传动件74及第二传动件75。该第一传动件74套设于该上传动轮71,该第一传动件74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固定端741及一第二固定端742,该第一固定端741是与该第一滑座4的该第一固定部41连接,该第二固定端742则与该第二滑座6的该第二固定部61连接。该第二传动件75套设于该下传动轮72,该第二传动件75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固定端751及一第四固定
端752,该第三固定端751是与该第一滑座6的该第三固定部42连接,该第四固定端752则与该第二滑座6的该第四固定部62连接。该上传动轮71及该下传动轮72为一时规皮带轮、一齿轮、一皮带轮或一索轮。该第一传动件74及该第二传动件75为一时规皮带、一链条、一皮带或一索件。
51.请参阅图6及图7,本实施例的该上传动轮71为一索轮,该第一传动件74则为对应的一索件,该下传动轮72为一时规皮带轮,该第二传动件75则为对应的一时规皮带。该上轴711的一上轴轴心与该下轴721的一下轴轴心之间的一轴心连线g将该传动件73区隔为位于该第一侧21的一第一区段731,以及位于该第二侧22的一第二区段732。该第一滑座4连接于该第一区段731,该第二滑座6连接于该第二区段732。该下传动轮72通过该传动件73同步带动该上传动轮71有限度的来回旋转,借以带动该第一滑座4与该第二滑座6分别于该第一滑轨3与该第二滑轨5上互相反向滑动。
52.请参阅图1a、图8、图9及图10,第一把手8,其一端借由一第一连杆81固接于该第二滑座6,又该第一把手8的另一端设有可上、下移动调整地一第一握把82,该第一握把82位于该第一侧21,该第一把手8是供操作者f左手握持。
53.第一踏板9,在该第一侧21固接于该第一滑座4。该第一踏板9是供操作者f左脚踩踏。
54.第二把手10,其一端借由一第二连杆101固接于该第一滑座4,该第二连杆101是与该第一连杆81互相交错,且在滑移的过程中不会互相干涉。又该第二把手10的另一端设有可上、下移动调整地一第二握把102,该第二握把102位于该第二侧22。该第二把手10是供操作者f右手握持。如图1a所示,于该横向x上,前述第一把手8与该第二把手10之间的距离l大于该显示单元25的宽度w,可以避免遮住观看该显示单元25的视线。
55.第二踏板20,在该第二侧22固接于该第二滑座6。该第二踏板20是供操作者f右脚踩踏。
56.请参阅图1a、图4a、图4b与图6所示,阻力单元30设置于该支架2与副支架24之间的空间,阻力单元30连接于该传动单元7,借以对该传动单元7提供一阻力。该阻力单元30包含一主动轮301、一皮带302、一阻力轮303及一磁阻件304。其中主动轮301及该阻力轮303可旋转地设置于该支架2与该副支架24之间,该主动轮301是固定于该下轴721,随该下轴721有限度地同步来回旋转。该皮带302套合于该主动轮301及该阻力轮303之间。该磁阻件304枢接于该副支架24,该磁阻件304可以相对于阻力轮303进行有限角度的旋动,改变磁阻件304与阻力轮303之间的相对位置,借以改变该阻力轮303的阻力。该阻力轮303通过该皮带302及该主动轮301传递该阻力,该阻力并通过该传动件73、该第一滑座4与该第二滑座6而传递到该第一把手8、该第一踏板9、该第二把手10及该第二踏板20。本实用新型的阻力轮303可以是下列之一:磁性阻力件、摩擦力阻力件、空气阻力件、液体阻力件、马达、电磁煞车阻力件等。
57.使用时,如图1a、图11及图12所示,该使用者f的左脚踏置于该第一踏板9上施力,右脚则踏置于该第二踏板20上施力,左手则握持于第一握把82,右手则握持于第二握把102。操作时,操作者f的左脚与右脚连续交替踩踏,由于前述上传动轮71、下传动轮72与传动件73是构成一个循环连接,该上传动轮71与下传动轮72是会同步来回旋转,该同步来回旋转是有限度的持续来回往复旋动,而非连续地朝同一方向持续旋转,因此连接于该传动
件73的第一区段731的该第一滑座4与连接于第二区段732的第二滑座6,彼此会同步互相反向滑动。当操作者f的左脚与右脚连续交替踩踏时,第一踏板9的来回行程将带动传动件73有限度的来回旋转;第二踏板20的来回行程也会带动传动件73有限度的来回旋转。
58.请参阅图1a、图7、图11与图12,由于该第二滑座6结合于该传动件73的该第二区段732,该第二踏板20及该第一把手8是共同固接于该第二滑座6。当操作者f右脚向下踩踏时,该第二区段732将带动第二滑座6于该第二滑轨5向下移动,且带动该第二踏板20及该第一把手8同步向下移动,亦即操作者f的右脚与左手是同步的向下移动。此时第二区段732带动第一区段731向上移动,由于该第一滑座4结合于该传动件73的该第一区段731,该第一踏板9及该第二把手10是共同固接于该第一滑座4。因此当该第一滑座4向上移动,且带动第一踏板9及该第二把手10同步向上移动,操作者f的左脚与右手会同步的向上移动。如此,操作者f右脚向下踩踏时,操作者f的左手将同步向下移动,操作者f的左脚及右手则会向上移动。借由左脚及右脚轮流向下踩踏,即可使左脚与右手、右脚与左手分别的上下移动进行训练,上述右脚与左手同步上下的动作,左脚与右手同步上下的动作,符合四肢的自然律动。
59.请参阅图2、图3、图6及图7,借由该第一滑座4位于该支架2的第一侧21,以及该第二滑座6位于该支架2的第二侧22。操作者f的左脚施力于该第一滑座4,操作者f的右脚施力于该第二滑座6,使得施力在该第一侧21与第二侧22可以获得平衡,具有稳定操作的效果。又该第一滑座4固定于该传动件73的第一区段731,该第二滑座6固定于该第二区段732,第一踏板9固接于该第一滑座4,第一把手8固接于该第二滑座6,使得操作者f的左脚与左手在操作时永远呈现互相远离与互相接近的移动效果。该第二踏板20固接于该第二滑座6,第二把手10固接于该第一滑座4,使得操作者f的右脚与右手在操作时也永远呈现互相远离与互相接近的移动效果。因此,可以使操作者f的左脚、右手同步向上与同步向下滑移,以及右脚、左手同步向上与同步向下滑移,符合攀爬时的肢体动作。本实用新型的该支架2、该第一滑轨3、该第一滑座4、该第二滑轨5、该第二滑座6与该传动单元7等组件,都是位于该操作者f直立躯干的中心线两侧位置,所占宽幅不大,该等组件位于操作者f的双腿之间,不会妨碍操作,且可以大幅减少攀爬机的体积。
60.如图6及图7所示,该第一传动件74及该第二传动件75可选用时规皮带,该上传动轮71及该下传动轮72则可选用时规皮带轮,通过时规皮带及时规皮带轮的啮合传动形态,可以达到传动精确,而且运转过程平稳,不会打滑及产生震动,且安静低噪音,具有准确的传动效果,传递动力效能较佳。
61.如图13所示,该第一滑座4与第二滑座6的内缘系设分别设有三滚轮40,借由该等滚轮40而分别滑移于该第一滑轨3及该第二滑轨5,借以稳定滑移。
62.如图14及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该第一滑座4a与第二滑座的内缘设有至少一衬套40a,是以衬套40a取代前述滚轮40,并将该第一滑轨3a及该第二滑轨对应该衬套40a的形状设置,使该衬套40a套合于该第一滑轨3a及该第二滑轨上滑移,借以减少滑移时的噪音。
63.图13所示的滚轮40、第一滑轨3与第二滑轨5的『滚轮式滑轨』型态,与图14及图15所示的衬套40a、第一滑轨3a、与第二滑轨〔图中未示〕的『滑移式滑轨』型态,皆属本实用新型可行的实施例。当然,混合使用上述的『滚轮式滑轨』与『滑移式滑轨』也是本实用新型可行的实施例。
64.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