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浇煲的多点控制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3-03-08 21:20: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态金属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浇煲的多点控制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2.在铝、铅、铜等小坯有色金属铸造过程中,浇煲系统位于熔化炉与连铸机之间,浇煲系统包括上浇煲和下浇煲,熔化炉中高温炼化的液态金属经过过滤注入到上浇煲中,上浇煲容量大,在浇铸过程中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上浇煲与下浇煲连通,下浇煲与连铸机相连,上浇煲中的液态金属通过上浇煲上的开口流入到下浇煲,再通过下浇煲的开口流入到连铸机中,待液态金属冷却即形成板材、锭材和杆材等产品。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621398083.5公开了一种用于铝连铸连轧机组的浇注装置,包括上浇煲、下浇煲、调流机构、旋转支座和稳流器;上浇煲与下浇煲连通,下浇煲与旋转支座活动连接并可绕旋转支座的转轴上下转动;上浇煲通过水嘴与流槽连通,稳流器设置在水嘴上方;稳流器包括手柄和与手柄连接的塞头,通过调节手柄可控制塞头与水嘴之间的闭合度,水嘴下方放置浮子,浮子可随上浇煲内的液面起伏;调流机构设置在下浇煲上,调流机构为杠杆调流机构,杠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浮子锥面塞和滑块螺母,浮子锥面塞设在下浇煲与上浇煲连通处的出水口中,通过调节滑块螺母在杠杆上的位置来调节浮子锥面塞的高度。
4.虽然通过上述装置可以铝铸件的制造,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5.在生产完成时,若上浇煲中还残留有液态金属,液态金属冷却凝固以后,会使下一次浇铸时上浇煲的容量减小,还有可能堵塞上浇煲与下浇煲的连通处,因此需要将上浇煲中的剩余液态金属倾倒出来,上述装置需要工人用手抓住上浇煲后端的把手,驱动上浇煲绕转轴转动,使上浇煲内剩余的液态金属通过上浇煲前端的溢流口流出,不仅操作难度大,操作时间较长,工人靠近高温液态金属,工人有被烫伤的风险;
6.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例如上浇煲和下浇煲的连通处损坏时,导致上浇煲中的液态金属不能流入下浇煲,造成上浇煲中的液态金属的液位上升,需要将上浇煲中的液态金属从上浇煲前端的溢流口流到收集液态金属的钢包中,而且当从稳流器流入上浇煲的液态金属的量较大时,还需将上浇煲倾斜增大溢流口的流速。目前常规的上浇煲倾斜方式是采用人工抓住上浇煲后端的把手,驱动上浇煲绕转轴转动,使上浇煲内的液态金属通过上浇煲前端的溢流口流出,不仅操作难度大,操作时间较长,并且如果倾倒不及时,可能导致液态金属外溢,外溢的高温液态金属,可能损伤车间设备,严重情况下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为了减少人工操作的不便和提高安全性,还有采用机械顶升或液气动顶升的结构,但由于连铸生产处于高温、粉尘甚至金属液飞溅等恶劣环境,容易造成顶升机构损坏和失效。如果采用两种顶升机构简单组合来实现上浇煲的顶升,按照目前两种顶升机构的安装和工作方式,例如第一种顶升机构为液压缸,第二种顶升机构为电动推杆,液压缸的上端与上浇煲的下表面铰接,下端与底座铰接,电动推杆的上端与上浇煲的下表面铰接,下端与底座铰接,
这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又会存在干涉的问题,即液压缸顶升时,电动推杆会限制液压缸的顶升,当电动推杆顶升时,液压缸也会限制电动推杆的顶升,不能实现单一顶升机构的有效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浇煲的多点控制翻转机构,解决采用两种顶升机构在顶升过程中会发生干涉的问题,提高对上浇煲中的液态金属进行倾倒的可靠性。
8.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浇煲的多点控制翻转机构,包括底座和上浇煲;上浇煲与底座之间通过铰接座旋转连接;
9.上浇煲的下方设置有驱动上浇煲绕铰接座旋转的电动顶升机构和气液顶升机构;
10.电动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套筒和电动驱动机构;
11.所述第一套筒具有一个下端开口的空腔,第一套筒的上端与上浇煲的下表面铰接;
12.电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在第一传动机构输出轴的上方,第一传动机构可驱动第一伸缩杆上下移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上端伸入第一套筒的空腔中,并与第一套筒空腔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可相对于底座摆动;
13.气液顶升机构包括第二套筒以及气液驱动机构;
14.所述第二套筒具有一个下端开口的空腔,第二套筒的上端与上浇煲的下表面铰接;
15.气液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机构以及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设置在第二传动机构输出轴的上方,第二传动机构可驱动第二伸缩杆上下移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上端伸入第二套筒的空腔中,并与第二套筒空腔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二伸缩杆可相对于底座摆动。
16.进一步,所述电动驱动机构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下端与底座铰接;
17.所述气液驱动机构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气缸或者液压缸的缸座与底座铰接。
18.进一步,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与第一伸缩杆铰接,所述气缸或者液压缸的上端与第二伸缩杆铰接。
19.进一步,所述电动驱动机构为丝杆升降机,所述丝杠升降机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升降机包括电机、丝杆箱和丝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箱的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丝杆竖向设置在丝杆箱之中,丝杆的上端与第一伸缩杆铰接;
20.所述气液驱动机构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气缸或者液压缸的缸座与底座铰接,气缸或者液压缸的输出端与第二伸缩杆铰接。
21.进一步,所述电机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机分别设置在丝杆箱转轴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电机为直流电机,另一个所述电机为交流电机。
22.进一步,所述电动顶升机构设置在气液顶升机构和铰接座之间。
23.进一步,所述上浇煲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下端与底座连接,上端与上浇煲的下表面抵接。
24.进一步,所述电动顶升机构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浇煲下表面的两侧,所述气液顶升机构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浇煲下表面的两侧。
25.进一步,所述上浇煲远离铰接座的后端设置有把手。
26.进一步,所述上浇煲的内壁设置有耐热内衬。
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电动顶升机构和气液顶升机构,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电动顶升机构和气液顶升机构的动力源不同,当其中一个顶升机构失效,另一个顶升机构也能够实现上浇煲的顶升,将上浇煲中的液态金属倾倒出来,提高了安全性;并且电动顶升机构的第一套筒与第一伸缩杆为分体结构,气液顶升机构的第二套筒与第二伸缩杆为分体结构,在电动顶升机构顶升时,气液顶升机构不会对电动顶升机构产生干涉;在气液顶升机构顶升时,电动顶升机构也不会对气液顶升机构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剖视图;
30.图3是图1中上浇煲倾倒过程中的示意图;
31.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剖视图;
32.图5是图1中上浇煲倾倒过程中的另一种示意图;
33.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剖视图;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35.图8是图7中上浇煲倾倒过程中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1-上浇煲;2-底座;3-铰接座;4-电动顶升机构;401-第一套筒;402-电动驱动机构;403-第一传动机构;404-第一伸缩杆;5-气液顶升机构;501-第二套筒;502-气液驱动机构;503-第二传动机构;504-第二伸缩杆;6-耐热内衬;7-支撑块;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煲的多点控制翻转机构,包括底座2和上浇煲1;上浇煲1与底座2之间通过铰接座3旋转连接;上浇煲1的下方设置有驱动上浇煲1绕铰接座3旋转的电动顶升机构4和气液顶升机构5。
39.其中,上浇煲1具有一个向下凹陷的凹槽,用于盛放液态金属,上浇煲1的前端具有溢流口,需要倾倒的液态金属通过溢流口流入到收集液态金属的钢包中;底座2作为安装基础,用于安装上浇煲1以及电动顶升机构4和气液顶升机构5,底座2可以安装在地面上也可以安装在设置在地面上的安装平台上,安装位置根据实际工况进行合理设置;上浇煲1与底座2之间通过铰接座3旋转连接,方便将液态金属从溢流口中倒出。电动顶升机构4和气液顶升机构5用于驱动上浇煲1绕铰接座3旋转。
40.电动顶升机构4包括第一套筒401以及电动驱动机构402。
41.第一套筒401具有一个下端开口的空腔,第一套筒401的上端与上浇煲1的下表面铰接;第一套筒401为圆柱状,第一套筒401的空腔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套筒401的上端与上浇煲1的下表面铰接,保证在顶升上浇煲1的过程中,第一套筒401能够相对于上浇煲1旋转。
42.所述电动驱动机构402安装在底座2上,电动驱动机构402包括第一传动机构403以及第一伸缩杆404,所述第一伸缩杆404设置在第一传动机构403输出轴的上方,第一传动机构403可驱动第一伸缩杆404上下移动,所述第一伸缩杆404的上端伸入第一套筒401的空腔中,并与第一套筒401空腔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一伸缩杆404可相对于底座2摆动。
43.电动驱动机构402利用电力来驱动,第一传动机构403可以将电机产生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伸缩运动进而从第一传动机构403的输出轴输出,第一传动机构403输出轴与第一伸缩杆404连接,这样第一传动机构403可驱动第一伸缩杆404上下移动,第一伸缩杆404的上端伸入第一套筒401的空腔之中,第一伸缩杆404的横截面与第一套筒401空腔的横截面相似,皆为圆形,第一伸缩杆404的尺寸小于第一套筒401空腔的尺寸;第一伸缩杆404在初始状态时应保证第一伸缩杆404的上端与第一套筒401空腔的顶部抵接,当第一伸缩杆404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一伸缩杆404的顶端会逐渐给第一套筒401内腔的顶部施加压力,第一伸缩杆404继续向上移动就可以驱动第一套筒401向上移动,进而使上浇煲1绕着铰接座3旋转,最终实现上浇煲1中液态金属的倾倒,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浇煲1会在第一传动机构403的作用下绕着铰接座3旋转,这就导致了上浇煲1与第一传动机构403之间的位置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第一伸缩杆404相对于底座2摆动,来保证第一伸缩杆404能够始终处于第一套筒401的空腔之中,并且不与第一套筒401发生干涉,例如第一伸缩杆404与第一传动机构403的输出轴之间采用铰接连接。
44.气液顶升机构5包括第二套筒501以及气液驱动机构502。
45.第二套筒501具有一个下端开口的空腔,第二套筒501的上端与上浇煲1的下表面铰接;第二套筒501为圆柱状,第二套筒501空腔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套筒501的上端与上浇煲1的下表面铰接,保证在顶升上浇煲1的过程中,第二套筒501能够相对于上浇煲1旋转。
46.所述气液驱动机构502安装在底座2上,气液驱动机构502包括第二传动机构503以及第二伸缩杆504,所述第二伸缩杆504设置在第二传动机构503输出轴的上方,第二传动机构503可驱动第二伸缩杆504上下移动,所述第二伸缩杆504的上端伸入第二套筒501的空腔中,并与第二套筒501空腔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二伸缩杆504可相对于底座2摆动。
47.气液驱动机构502利用气缸或者液压缸来提供顶升的动力,第二传动机构503可以将液压油或者气体提供的动力从第二传动机构503的输出轴输出,第二传动机构503输出轴与第二伸缩杆504连接,这样第二传动机构503可驱动第二伸缩杆504上下移动,第二伸缩杆504的上端伸入第二套筒501的空腔之中,第二伸缩杆504的横截面与第二套筒501空腔的横截面相似,皆为圆形,第二伸缩杆504的尺寸小于第二套筒501空腔的尺寸;第二伸缩杆504在初始状态时应保证第二伸缩杆504的上端与第二套筒501空腔的顶部抵接,当第二伸缩杆504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伸缩杆504的顶端会逐渐给第二套筒501内腔的顶部施加压力,第二伸缩杆504继续向上移动就可以驱动第二套筒501向上移动,进而使上浇煲1绕着铰接座3旋转,最终实现上浇煲1中液态金属的倾倒,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浇煲1会在第二传动机构503的作用下绕着铰接座3旋转,这就导致了上浇煲1与第二传动机构503之间的位
置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第二伸缩杆504相对于底座2摆动,来保证第二伸缩杆504能够始终处于第二套筒501的空腔之中,并且不与第二套筒501发生干涉,例如第二伸缩杆504与第二传动机构503的输出轴之间采用铰接连接。
48.需要说明的是,电动顶升机构4和气液顶升机构5以择一的方式进行上浇煲1的顶升;由于第一套筒401和第一伸缩杆404之间是活动的,第二套筒501和第二伸缩杆504之间也是活动的,在电动顶升机构4顶升的过程中,气液顶升机构5不会对电动顶升机构4的顶升造成干涉;同样,在气液顶升机构5顶升的过程中,电动顶升机构4不会对气液顶升机构5的顶升造成干涉;并且电动顶升机构4和气液顶升机构5还起到一个支撑上浇煲1的作用,在电动顶升机构4和气液顶升机构5和铰接座3的作用下,上浇煲1能够保证稳定性。
49.参见图1-图8,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如下:这里以电动顶升机构4顶升上浇煲1的运动过程为例,第一传动机构403驱动第一伸缩杆404向上移动,第一伸缩杆404向上移动以驱动第一套筒401向上移动,进而使上浇煲1绕着铰接座3旋转;此时,第二套筒501相对于第二伸缩杆504向上移动,第二伸缩杆504的上端与第二套筒501内腔的顶部的距离变大,当上浇煲1旋转到合适位置时,第二伸缩杆504的上端与第二套筒501内腔的顶部的距离最大;在将上浇煲1中的液态金属倾倒完成以后,第一传动机构403驱动第一伸缩杆404向下移动,第一套筒401在重力的作用下也向下移动,直到电动顶升机构4回到初始状态;此时,第二套筒501向下移动,第二伸缩杆504为第二套筒501向下移动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保证第二套筒501在下移的过程中始终顺着第二伸缩杆504向下移动,直到气液顶升机构5也处于初始状态。气液顶升机构5顶升上浇煲1的运动过程与电动顶升机构4顶升上浇煲1的运动过程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5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浇煲的多点控制翻转机构,通过设置电动顶升机构4和气液顶升机构5,当其中一个顶升机构失效,另一个顶升机构也能够实现上浇煲1的顶升,将上浇煲1中的液态金属倾倒出来,提高了安全性;并且电动顶升机构4的第一套筒401与第一伸缩杆404为分体结构,气液顶升机构5的第二套筒501与第二伸缩杆504为分体结构,在电动顶升机构4顶升时,气液顶升机构5不会对电动顶升机构4产生干涉;在气液顶升机构5顶升时,电动顶升机构4也不会对气液顶升机构5产生干涉。
51.进一步,参见图7和图8,所述电动驱动机构402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下端与底座2铰接;所述气液驱动机构502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气缸或者液压缸的缸座与底座2铰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推杆的下端与底座2铰接能够使第一伸缩杆404相对于底座2摆动,保证第一套筒401与第一伸缩杆404之间不会发生干涉;同样的气缸或者液压缸的缸座与底座2铰接,能够保证第二套筒501与第二伸缩杆504之间不会发生干涉。
52.进一步,参见图7和图8,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与第一伸缩杆404铰接,能够使第一伸缩杆404相对于底座2摆动,保证第一套筒401与第一伸缩杆404之间不会发生干涉;气缸或者液压缸的上端与第二伸缩杆504铰接能够保证第二套筒501与第二伸缩杆504之间不会发生干涉。
53.进一步,参见图1-图6,所述电动驱动机构402为丝杆升降机,所述丝杆升降机包括电机、丝杆箱和丝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箱的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丝杆竖向设置在丝杆箱之中,丝杆的上端与第一伸缩杆404铰接;气液驱动机构502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气缸或者液压缸的缸座与底座2铰接,气缸或者液压缸的输出端与第二伸缩杆504铰接。丝杆升
降机可以采用德州启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的cs丝杆升降机。
54.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动顶升机构4的可靠性,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进一步,所述电机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机分别设置在丝杆箱转轴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电机为直流电机,另一个所述电机为交流电机。其中,交流电机连接工厂的工业电,直流电机外接蓄电池,在工厂停电的情况下,直流电机也可以驱动丝杠上下移动,进而驱动上浇煲1绕铰接座3旋转。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同轴设置,并且可以同轴旋转;比如,当直流电机未通电交流电机通电时,交流电机驱动丝杆箱转轴旋转,此时直流电机的输出端也随着丝杆箱的转轴旋转;交流电机未通电直流电机通电时,直流电机驱动丝杆箱转轴旋转,此时交流电机的输出端也随着丝杆箱的转轴旋转。
55.当电动顶升机构4的电动驱动机构402为电动推杆或者丝杆升降机时,由于电动推杆或者丝杆升降机的顶升速度相对于液压缸或气缸要慢。进一步,所述电动顶升机构4设置在气液顶升机构5和铰接座3之间。
56.进一步,参见图1-图8,为了提升上浇煲1的稳定性,所述上浇煲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块7,支撑块7的下端与底座2连接,上端与上浇煲1的下表面抵接。支撑块7为方形块,支撑块7与底座2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支撑块7为上浇煲1提供支撑,与铰接座3一起形成稳定的结构,保证了上浇煲1的稳定性。
57.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浇煲1的稳定性,所述电动顶升机构4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上浇煲1下表面的两侧,所述气液顶升机构5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上浇煲1下表面的两侧。
58.其中,上浇煲1下表面的两侧指的是上浇煲1下表面中心线的两侧,这样设置,铰接座3与两个电动顶升机构4形成三点支撑,同样,铰接座3与两个气液顶升机构5也形成三点支撑,够提升上浇煲1的稳定性。
59.在电动顶升机构4和气液顶升机构5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上浇煲1的倾翻,进一步,所述上浇煲1远离铰接座3的后端设置有把手8。把手8为圆柱状,把手8与上浇煲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或者一体成型,在电动顶升机构4和气液顶升机构5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工人可以抓住把手8将上浇煲1中的液态金属倾倒出来。
60.为了避免上浇煲1本身的材质对上浇煲1中的液态金属造成污染,进一步,参见图1,所述上浇煲1的内壁设置有耐热内衬6。
6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