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止端部堆叠的恒速恒张力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02 18:57: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端部堆叠的恒速恒张力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收线机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当线辊上的其中一侧或两侧产生堆叠时,无法提示工作人员进行修正,只能任由堆叠现象发生,直至线绕满。线辊端部的堆叠现象,一方面可能导致卡丝,使得产品报废;另一方面导致成品的美观度较差,影响产品的整体品质。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防止端部堆叠的恒速恒张力收线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端部堆叠的恒速恒张力收线装置。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防止端部堆叠的恒速恒张力收线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上安装有用于转动收卷丝线的若干组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
7.所述机箱上安装有用于监测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的端部堆叠的若干组厚度偏差测量组件;
8.所述机箱上安装用于对丝线进行导向的往复导丝组件;
9.所述厚度偏差测量组件包括横板、第一电子测距仪、第二电子测距仪和位置感应器;横板固定连接在机箱上,横板位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的一侧,横板靠近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的一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子测距仪和第二电子测距仪,第一电子测距仪和第一电子测距仪分别位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的收卷部的两个端部的一侧;第一电子测距仪位于第二电子测距仪的前方;所述机箱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位置感应器。
10.更进一步的,所述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与厚度偏差测量组件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11.更进一步的,所述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包括收卷部、收卷轴和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机箱的内壁上,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收卷轴,收卷轴穿过机箱并于机箱转动连接,收卷轴上固定连接有收卷部,收卷部位于机箱的外部;所述收卷部为收卷筒。
12.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子测距仪和第一电子测距仪分别位于收卷筒前、后端部的一侧。
13.更进一步的,所述往复导丝组件包括同步驱动结构、若干组横滑板和若干组导丝座;同步驱动结构与横滑板的一端连接,横滑板穿过机箱上开设的横滑槽并滑动连接在机箱上,横滑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导丝的导丝座。
14.更进一步的,所述同步驱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转动板、推动杆和直板;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机箱的内壁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推动杆活动插接在直板上开设的直槽内,直板与若干组横滑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
15.更进一步的,所述直槽呈竖直方向设置。
1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子测距仪、第二电子测距仪、位置感应器、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和伺服电机均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在导丝座移动至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的中部上方位置处时,位置感应器正好位于的正上方。
17.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第一电子测距仪、第二电子测距仪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的收卷部的两个端部处丝线的距离差值,可判断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端部是否发生堆叠现象,可及时监测出堆叠现象,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修正,避免卡丝产品报废以及成品美观度差等问题,保证了产品的整体品质。
19.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子测距仪和第二电子测距仪分别检测与收卷筒两个端部处丝线的距离,并将信息传送至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计算第一电子测距仪、第二电子测距仪与收卷筒前、后端处丝线的距离差值,若不等于d,则外部控制器控制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和伺服电机停止运行,提醒工作人员进行修正,避免堆叠现象继续发生。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端部堆叠的恒速恒张力收线装置主体结构立体图一;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端部堆叠的恒速恒张力收线装置结构正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端部堆叠的恒速恒张力收线装置主体结构立体图二;
25.图5为沿着图2的a-a方向剖视图。
26.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27.1.机箱 2.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 21.收卷筒 22.收卷轴 23.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 3.厚度偏差测量组件 31.横板 32.第一电子测距仪 33.第二电子测距仪 34.位置感应器 4.往复导丝组件 41.导丝座 42.横滑板 43.横滑槽 44.伺服电机 45.转动板 46.推动杆 47.直板 48.直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30.实施例1
31.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5,一种防止端部堆叠的恒速恒张力收线装置,包括机箱1,机箱1上安装有用于转动收卷丝线的若干组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
32.机箱1上安装有用于监测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端部堆叠的若干组厚度偏差测量组件3;
33.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与厚度偏差测量组件3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34.机箱1上安装用于对丝线进行导向的往复导丝组件4;
35.厚度偏差测量组件3包括横板31、第一电子测距仪32、第二电子测距仪33和位置感应器34;横板31固定连接在机箱1上,横板31位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一侧,横板31靠近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一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子测距仪32和第二电子测距仪33,第一电子测距仪32和第一电子测距仪32分别位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的两个端部的一侧;第一电子测距仪32位于第二电子测距仪33的前方;第一电子测距仪32、第二电子测距仪33均采用现有技术结构;
36.通过第一电子测距仪32和第二电子测距仪33分别检测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的两个端部处丝线的距离;正常情况下,若往复导丝组件4由前向后导丝时,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前端处丝线比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后端处丝线要厚,第一电子测距仪32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前端处丝线的距离-第二电子测距仪33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后端处丝线的距离=丝线的直径d;若往复导丝组件4由后向前导丝时,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后端处丝线比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前端处丝线要厚,第二电子测距仪33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后端处丝线的距离-第一电子测距仪32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前端处丝线的距离=丝线的直径d;若发生端部的堆叠,则第一电子测距仪32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前端处丝线的距离-第二电子测距仪33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后端处丝线的距离则不等于d或者-d;
37.由于在端部堆叠特别时透明丝线的端部堆叠时,仅靠肉眼根本难以发现,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第一电子测距仪32、第二电子测距仪33与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收卷部的两个端部处丝线的距离差值,可判断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端部是否发生堆叠现象,可及时监测出堆叠现象,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修正,避免卡丝产品报废以及成品美观度差等问题,保证了产品的整体品质;
38.机箱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位置感应器34,位置感应器34用于在往复导丝组件4的导丝端移动至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中部上方位置处时,将感应信号传输至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子测距仪32和第二电子测距仪33开启检测;
39.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包括收卷部、收卷轴22和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23;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23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内壁上,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收卷轴22,收卷轴22穿过机箱1并于机箱1转动连接,收卷轴22上固定连接有收卷部,收卷部位
于机箱1的外部,优选的,收卷部为收卷筒21;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23采用现有技术结构;
40.第一电子测距仪32和第一电子测距仪32分别位于收卷筒21前、后端部的一侧;
41.通过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23带动收卷轴22转动,收卷轴22带动收卷筒21转动,收卷筒21进行丝线收卷;
42.往复导丝组件4包括同步驱动结构、若干组横滑板42和若干组导丝座41;同步驱动结构与横滑板42的一端连接,横滑板42穿过机箱1上开设的横滑槽43并滑动连接在机箱1上,横滑板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导丝的导丝座41;
43.在导丝座41移动至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中部上方位置处时,位置感应器34正好位于37的正上方,位置感应器34将感应信号传输至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子测距仪32和第二电子测距仪33开启检测;可实现在导丝座41往复移动过程中,只有当移动至恒速恒张力收线组件2的中部上方位置处时,才开启第一电子测距仪32和第二电子测距仪33进行检测;
44.同步驱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44、转动板45、推动杆46和直板47;伺服电机44固定连接在机箱1的内壁上,伺服电机44的输出端与转动板45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板4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46,推动杆46活动插接在直板47上开设的直槽48内,直槽48呈竖直方向设置,直板47与若干组横滑板4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
45.启动伺服电机44,伺服电机44带动转动板45以伺服电机44的输出轴心为圆心转动,转动板45带动推动杆46沿着直槽48滑动并带动直板47往复移动,直板47带动各组横滑板42及导丝座41往复移动,导丝座41对丝线进行往复的导丝;
46.通过第一电子测距仪32和第二电子测距仪33分别检测与收卷筒21两个端部处丝线的距离;正常情况下,若往复导丝组件4由前向后导丝时,收卷筒21前端处丝线比收卷筒21后端处丝线要厚,第一电子测距仪32与收卷筒21前端处丝线的距离-第二电子测距仪33与收卷筒21后端处丝线的距离=丝线的直径d;若往复导丝组件4由后向前导丝时,收卷筒21后端处丝线比收卷筒21前端处丝线要厚,第二电子测距仪33与收卷筒21后端处丝线的距离-第一电子测距仪32与收卷筒21前端处丝线的距离=丝线的直径d;若发生端部的堆叠,则第一电子测距仪32、第二电子测距仪33与收卷筒21前、后端处丝线的距离差值则不等于d;
47.第一电子测距仪32、第二电子测距仪33、位置感应器34、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23和伺服电机44均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48.通过第一电子测距仪32和第二电子测距仪33分别检测与收卷筒21两个端部处丝线的距离,并将信息传送至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计算第一电子测距仪32、第二电子测距仪33与收卷筒21前、后端处丝线的距离差值,若不等于d,则外部控制器控制恒速恒张力驱动组件23和伺服电机44停止运行,提醒工作人员进行修正,避免堆叠现象继续发生,可避免卡丝产品报废以及成品美观度差等问题,保证了产品的整体品质。
4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