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腻子粉包装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3-01 20:53: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包装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腻子粉包装袋结构。


背景技术:

2.腻子粉是建筑装饰材料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滑石粉和胶水。是用于墙面修补找平的一种基材,为墙面的下一步装饰打下良好的基础。
3.腻子粉在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袋装处理,袋装包括装袋和封袋两个步骤,为提高效率,通常采用自动装袋装置完成装袋后对装满腻子粉的包装袋进行封袋。
4.但在将装满物料的包装袋从自动装袋装置转移至封袋区域的过程中,现有包装袋的开口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包装袋中的物料易从包装袋中撒漏,造成物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包装袋转移过程中物料的撒漏,本技术提供一种腻子粉包装袋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腻子粉包装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腻子粉包装袋结构,包括袋子本体,所述袋子本体设置有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袋子本体之间设置有进料缝,当物料通过所述进料缝完成装袋后,所述活动部将所述进料缝盖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进料缝完成物料的装袋后,利用活动部将进料缝盖合,从而减少包装袋在移动过程中物料的撒漏,减少物料浪费。
9.可选的,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袋子本体内部,所述活动部为条形结构的片,所述活动部与所述进料缝相邻的两侧均固定于所述袋子本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袋时,首先将包装袋放置为使活动部表面与重力方向相互垂直的状态,然后进行装袋;在装袋过程中,物料逐渐增多并逐渐靠近活动部,最终物料抵接于活动部,并使活动部抵接于袋子本体,从而在完成装袋的同时利用活动部完成封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物料浪费,降低袋装成本。
11.可选的,所述袋子本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进料缝设置于所述袋子本体的端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料缝设置于长方体状袋子本体的端部,便于装料,同时,长方体状的袋子本体在装满物料后各表面相对平整,有利于活动部的盖合。
13.可选的,所述活动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褶皱,所述袋子本体用于供所述活动部抵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第二褶皱,多个所述第一褶皱和多个所述第二褶皱均沿垂直于所述进料缝的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所述第一褶皱与所述第二褶皱交错排布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部与袋子本体抵接时,第一褶皱和第二褶皱之间相互抵接,降低活动部与袋子本体发生滑动摩擦的可能,同时利用第一褶皱和第二褶皱的配合,增加袋子本体位于进料缝位置处的密封性。
15.可选的,将所述袋子本体设有所述活动部的端面定义为封装面,所述进料缝沿所述封装面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进料缝将所述封装面分隔为固定部和启闭部,所述活
动部由所述固定部沿垂直于所述进料缝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启闭部相邻于所述进料缝的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袋子本体相互背离的两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袋时,使启闭部相互远离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袋子本体。需要将物料倒出时,将启闭部相互远离的两侧与袋子本体分离,此时,启闭部只有远离进料缝的一端与袋子本体相连,进料缝处形成开口,可将物料通过开口倒出,从而无需通过损坏袋子本体的方式将物料倒出,使得包装袋可以循环利用,节能环保。
17.可选的,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袋子本体的外部,所述活动部的表面固定有第一母魔术贴,所述袋子本体的表面固定有第一子魔术贴,所述第一子魔术贴与所述第一母魔术贴相互配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袋完成后,利用第一子魔术贴与第一母魔术贴之间的配合,将活动部固定于袋子本体的表面,增加袋子本体位于进料缝处的密封性,降低物料撒漏的风险。
19.可选的,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袋子本体的外部,所述活动部的表面固定有弹性绳,所述袋子本体的表面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弹性绳远离所述活动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弹性绳远离所述活动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时,所述弹性绳处于拉伸状态且沿垂直于所述进料缝的方向延伸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袋完成后,将弹性绳远离活动部的一端连接于固定件,此时由于弹性绳处于拉伸状态,因而对活动部具有拉力作用,使得活动部抵接于袋子本体,进一步增加活动部对于进料缝的盖合效果,从而利用活动部直接对袋子本体进行封装,无需另行转移封装,减少物料撒漏的同时提高袋装效率。
21.可选的,所述活动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活动部之间的进料缝连通,多个所述活动部沿所述进料缝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当所述活动部抵接于所述袋子本体时,相邻所述活动部的边缘相互抵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活动部和进料缝均设有多个,使得倒料时包装袋的开口大小可调,将物料倒出时,施工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打开的活动部的多少。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袋子本体设置活动部及进料缝,在完成装袋时,利用活动部将进料缝盖合,减少包装袋转移过程中物料撒漏的风险;
25.2.将活动部设置于袋子本体内部,在完成装袋的同时也完成封装,减少袋装工序,提高袋装效率;
26.3.启闭部相互远离的两侧与袋子本体相互背离的两面可拆卸连接。倒料时,可将启闭部相互远离的两侧与袋子本体分离,无需破坏袋子本体,使得袋子本体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袋子本体;11、封装面;111、固定部;112、启闭部;1121、第二子魔术贴;1122、绳环;1123、第二褶皱;113、第一母魔术贴;12、第二母魔术贴;13、挂扣;14、固定
件;2、活动部;21、第一褶皱;22、第一子魔术贴;23、弹性绳;3、进料缝。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腻子粉包装袋结构。
33.实施例1
34.参照图1,腻子粉包装袋结构包括袋子本体1,袋子本体1为长方体形状,袋子本体1的一端面设置有活动部2,活动部2与袋子本体1之间开设有进料缝3,当物料通过进料缝3完成装袋后,活动部2将进料缝3盖合。
35.参照图1,将袋子本体1设有活动部2的端面定义为封装面11,进料缝3沿封装面1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进料缝3位于封装面11的端部,以方便装袋。
36.参照图1,活动部2位于袋子本体1的内部,活动部2为矩形结构的片,活动部2相远离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袋子本体1相互背离的两面。
37.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装袋时,将物料通过进料缝3装入袋子本体1,随之袋子本体1中的物料增多,物料逐渐抵接于活动部2,从而使活动部2抵接于袋子本体1的封装面11,进而将进料缝3盖合,减少物料在转运过程中的撒漏,同时无需后续另行封装,减少袋装工序,提高袋装效率。
38.实施例2
39.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进料缝3将封装面11分割为固定部111和启闭部112,活动部2由固定部111沿垂直于进料缝3的方向延伸形成。启闭部112为矩形结构的片,启闭部112相互远离的两侧分别与袋子本体1相互背离的两面可拆卸连接。
40.参照图2,启闭部112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子魔术贴1121,袋子本体1相互背离的两面均固定有第二母魔术贴12,第二母魔术贴12与第二子魔术贴1121配合,实现启闭部112与袋子本体1的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利用软磁铁代替魔术贴。
41.参照图2,启闭部112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有多个绳环1122,袋子本体1相互背离的两面均固定有多个挂扣13,多个绳环1122和多个挂扣13均沿启闭部112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排布设置,绳环1122与挂扣13配合,以增加启闭部112与袋子本体1的连接强度。
42.参照图2,活动部2面向启闭部112的表面压设形成有多个第一褶皱21,启闭部112面向活动部2的表面压设形成有多个第二褶皱1123,多个第一褶皱21和多个第二褶皱1123均沿垂直于进料缝3的方向等距间隔排布设置,第一褶皱21和第二褶皱1123交错排布设置。在活动部2与启闭部112抵接时,利用第一褶皱21与第二褶皱1123的交错抵接增加袋子本体1位于进料缝3处的封闭性。
43.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需要倒料时,将绳环1122与挂扣13分离,将第一子魔术贴22与第二母魔术贴12分离,使袋装本体在进料缝3处形成出料口,从而无需通过损坏袋子本体1的方式将物料倒出,使得包装袋可重复利用,体现节能环保的理念。
44.实施例3
45.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动部2位于袋子本体1的外部,活动部2相互远离的两侧与袋子本体1相互背离的两面之间留有间隙,可理解为活动部2相互远离的两侧与袋子本体1相互背离的两面并未直接连接。
46.参照图3,活动部2的表面固定有第一子魔术贴22,封装面11的表面固定有第一母魔术贴113,第一母魔术贴113与第一子魔术贴22相互配合。
47.参照图3,活动部2背离第一子魔术贴22的表面固定有弹性绳23,袋子本体1的表面固定有固定件14,弹性绳23远离活动部2的一端与固定件14可拆卸连接,当弹性绳23连接于固定件14时,弹性绳23处于拉伸状态并沿垂直于进料缝3的方向延伸设置。
48.值得注意的是,固定件14可以是纽扣,当固定件14为纽扣时,弹性绳23为环状结构;固定件14也可以是调节扣、卡扣等,根据固定件14的不同,弹性绳23远离活动部2的一端对应设置不同的与固定件14配合的配合件。
49.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部2可设置有多个,多个活动部2之间的进料缝3连接筒,多个活动部2沿进料缝3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当活动部2抵接于袋子本体1时,相邻活动部2的边缘相互抵接。借此设计,倒料时,操作人员可根据需求选择需要打开的活动部2的数量,从而实现倒料口的大小可调节的效果。
50.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完成装袋后,首先通过第一子魔术贴22与第一母魔术贴113的配合,使活动部2将进料缝3盖合的同时固定于袋子本体1,从而完成封装,无需转移后另行封装;然后将弹性绳23与固定件14连接,进一步加强活动部2与袋子本体1之间的连接,降低运输过程中第一子魔术贴22与第一母魔术贴113分离的风险。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