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3-02-27 13:5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矫平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时的矫正机装载待矫平工件时,首先通过转动手轮将上辊压组件升起,装载好待矫平工件后,再通过反方向转动手轮使上辊压组件下降至指定的高度,然后再进行后续的辊压矫平工序,通过手轮机械方式升降上辊压组件,一方面升降速度较慢,进而印象待矫平工件的装载效率,另一方面,因为是通过人手操作,精度欠佳,影响矫平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包括下辊压组件、水平放置的下安装板、上辊压组件、水平放置的上安装板、四个油缸、四个轴套筒及四个伺服比例阀,所述下辊压组件包括前后走向的下左辊轮安装板、前后走向的下右辊轮安装板及若干下辊压轮,所述下左辊轮安装板及所述下右辊轮安装板相间的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板的顶部,所述下左辊轮安装板的上部自前而后相间的开设有若干下左辊轮安装孔,所述下右辊轮安装板的上部自前而后相间的开设有若干下右辊轮安装孔,所述下右辊轮安装孔正对所述下左辊轮安装板上对应的所述下左辊轮安装孔,所述下辊压轮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穿过所述下左辊轮安装孔及所述下右辊轮安装孔,若干所述下辊压轮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轴套筒的下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下安装板的顶部,且四个所述轴套筒分别位于所述下辊压组件的左后侧、左前侧、右后侧及右前侧,所述上辊压组件包括前后走向的上左辊轮安装板、前后走向的上右辊轮安装板及若干上辊压轮,所述上左辊轮安装板及所述上右辊轮安装板相间的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板的底部,所述上左辊轮安装板的下部自前而后相间的开设有若干上左辊轮安装孔,所述上右辊轮安装板的下部自前而后相间的开设有若干上右辊轮安装孔,所述上右辊轮安装孔正对所述上左辊轮安装板上对应的所述上左辊轮安装孔,所述上辊压轮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穿过所述上左辊轮安装孔及所述上右辊轮安装孔,若干所述上辊压轮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安装板于所述上辊压组件的左后侧、左前侧、右后侧及右前侧分别开设有油缸安装孔,四个所述油缸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板的顶部的四个角落,且所述油缸的输出端往下穿过所述油缸安装孔并插设于对应的所述轴套筒内,四个所述伺服比例阀分别安装于相应的所述油缸上,用于控制所述油缸的开关、伸缩量及冲压力,所述上辊压轮位于所述下辊压轮的正上方。
5.较佳地,所述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还包括上支撑辊轮组件及下支撑辊轮组件,所述上支撑辊轮组件包括上支撑支架及若干上支撑辊轮,所述上支撑支架的顶
部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板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上左辊轮安装板与所述上右辊轮安装板之间,所述上支撑辊轮旋转连接于所述上支撑支架上,且所述上支撑辊轮的下端与所述上辊压轮的上端相抵接,所述上支撑辊轮的中轴线与所述上辊压轮的中轴线互相平行,所述下支撑辊轮组件包括下支撑支架及若干下支撑辊轮,所述下支撑支架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板的顶部且位于所述下左辊轮安装板与所述下右辊轮安装板之间,所述下支撑辊轮旋转连接于所述下支撑支架上,且所述下支撑辊轮的上端与所述下辊压轮的下端相抵接,所述下支撑辊轮的中轴线与所述下辊压轮的中轴线互相平行。
6.较佳地,所述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还包括输入导向架及输出导向架,所述输入导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板的顶部于所述下辊压组件的后侧,所述输入导向架的顶部设置自后而前往上倾斜的输入导向板,所述输入导向板的前端与所述下辊压轮的上端相齐平或者高于所述下辊压轮的上端。所述输出导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板的顶部于所述下辊压组件的前侧,所述输出导向架的顶部设置自后而前往下倾斜的输出导向板,所述输出导向板的后端与所述下辊压轮的上端相齐平或者低于所述下辊压轮的上端。
7.较佳地,所述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还包括辊压轮驱动模块,所述辊压轮驱动模块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板上且位于所述上辊压组件的左侧或者右侧,用于驱动所述下辊压轮往前向下转动及驱动所述上辊压轮往前向上转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结合四个伺服比例阀及四个油缸实现对上辊压组件的升降,一方面升降速度大大加快,提高了进料的效率,同时,升降时精度更高,矫平的质量更好。
9.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一个角度的结构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100包括下辊压组件10、水平放置的下安装板20、上辊压组件30、水平放置的上安装板40、四个油缸50、四个轴套筒60、四个伺服比例阀70及辊轮驱动模块75。
14.所述下辊压组件10包括前后走向的下左辊轮安装板11、前后走向的下右辊轮安装板12及若干下辊压轮13。所述下左辊轮安装板11及所述下右辊轮安装板12相间的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板20的顶部。所述下左辊轮安装板11的上部自前而后相间的开设有若干下左辊轮安装孔(图未示),所述下右辊轮安装板12的上部自前而后相间的开设有若干下右辊轮安装孔121,所述下右辊轮安装孔121正对所述下左辊轮安装板11上对应的所述下左辊轮安装孔,所述下辊压轮13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穿过所述下左辊轮安装孔及所述下右辊轮安装孔121,若干所述下辊压轮13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轴套筒60的下端垂直固定
于所述下安装板20的顶部,且四个所述轴套筒60分别位于所述下辊压组件10的左后侧、左前侧、右后侧及右前侧,所述上辊压组件30包括前后走向的上左辊轮安装板31、前后走向的上右辊轮安装板32及若干上辊压轮33,所述上左辊轮安装板31及所述上右辊轮安装板32相间的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板40的底部,所述上左辊轮安装板31的下部自前而后相间的开设有若干上左辊轮安装孔,所述上右辊轮安装板32的下部自前而后相间的开设有若干上右辊轮安装孔,所述上右辊轮安装孔正对所述上左辊轮安装板31上对应的所述上左辊轮安装孔,所述上辊压轮33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穿过所述上左辊轮安装孔及所述上右辊轮安装孔,若干所述上辊压轮33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安装板40于所述上辊压组件30的左后侧、左前侧、右后侧及右前侧分别开设有油缸50安装孔,四个所述油缸50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板40的顶部的四个角落,且所述油缸50的输出端往下穿过所述油缸50安装孔并插设于对应的所述轴套筒60内,四个所述伺服比例阀70分别安装于相应的所述油缸50上,用于控制所述油缸50的开关、伸缩量及冲压力,四个所述伺服比例阀70与外部控制模块电性相接。所述上辊压轮33位于所述下辊压轮13的正上方,所述辊压轮驱动模块75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板20上且位于所述上辊压组件30的左侧或者右侧,用于驱动所述下辊压轮13往前向下转动及驱动所述上辊压轮33往前向上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辊压轮驱动模块75正对上辊压组件30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自前而后间隔排列的上辊压轮驱动输出轴及若干自前而后间隔排列且位于上辊压轮驱动输出轴正下方的下辊压轮驱动输出轴,上辊压轮驱动输出轴通过万向连杆带动上辊压轮33转动,下辊压轮驱动输出轴亦通过万向连杆带动下辊压轮13转动。
15.所述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还包括上支撑辊轮组件80及下支撑辊轮组件85。所述上支撑辊轮组件80包括上支撑支架801及若干上支撑辊轮802,所述上支撑支架801的顶部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板40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上左辊轮安装板31与所述上右辊轮安装板32之间,所述上支撑辊轮802旋转连接于所述上支撑支架801上,且所述上支撑辊轮802的下端与所述上辊压轮33的上端相抵接,所述上支撑辊轮802的中轴线与所述上辊压轮33的中轴线互相平行,所述下支撑辊轮组件85包括下支撑支架851及若干下支撑辊轮852,所述下支撑支架851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板20的顶部且位于所述下左辊轮安装板11与所述下右辊轮安装板12之间,所述下支撑辊轮852旋转连接于所述下支撑支架851上,且所述下支撑辊轮852的上端与所述下辊压轮13的下端相抵接,所述下支撑辊轮852的中轴线与所述下辊压轮13的中轴线互相平行。
16.较佳地,所述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100还包括输入导向架90及输出导向架95,所述输入导向架90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板20的顶部于所述下辊压组件10的后侧,所述输入导向架90的顶部设置自后而前往上倾斜的输入导向板901,所述输入导向板90的前端与所述下辊压轮13的上端相齐平或者高于所述下辊压轮13的上端。所述输出导向架95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板20的顶部于所述下辊压组件10的前侧,所述输出导向架95的顶部设置自后而前往下倾斜的输出导向板951,所述输出导向板951的后端与所述下辊压轮13的上端相齐平或者低于所述下辊压轮13的上端。
17.本实用新型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100使用时,首先启动四个伺服比例阀70,带动四个油缸50上行,然后放入待矫平的工件,之后再通过伺服比例阀70及四个油缸50带动上辊压组件30快速(0.5秒内)下行压紧待矫平的工件,继而启动辊压轮驱动模块
75带动下辊压轮13往前向下转动,进而进行对工件的矫平。同时,油缸50的下压力能浮动设置,可根据待压工件所需的压力灵活设置。
18.本实用新型液压精密矫平机瞬间复位控制机构结合四个伺服比例阀及四个油缸实现对上辊压组件的升降,一方面升降速度大大加快,提高了进料的效率,同时,升降时精度更高,矫平的质量更好。
19.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施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