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三味火锅的制作方法

2023-02-27 13:01: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领域,尤其是一种三味火锅。


背景技术:

2.火锅一般而言,是用锅为器具,配合热源将锅内水或汤烧开进行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也指进行这种烹调方式过程中使用的锅具。授权公告号cn202941923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三味火锅它是由锅体(1)、直阳板(2)、弧形阳板(3)组成:可以为人们提供三种口味的汤液涮煮食物,满足人们对多种口味的需要,在进餐时,也可以每个人用一个火锅的分割区,或者在火锅的不同区域加入不同食品。但是现有的锅具为保证加热效率,进行快速加热,锅底采用厚度较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火锅店常常采用电磁炉对于锅具进行加热,锅底受热容易变形造成部分锅底不规则翘起,造成锅底受热不均,且翘起在中部圆柱锅内时降低内部受热效率,降低内部菌汤的加热效率,影响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味火锅,用于解决现有的锅具锅底较薄,在实际使用电磁炉加热的过程中,锅底受热容易变形造成部分锅底不规则翘起,造成锅底受热不均,影响加热效率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味火锅,方形锅体的中心设有圆柱形的菌汤锅体,所述方形锅体与所述菌汤锅体之间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所述方形锅体与所述菌汤锅体之间的区域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述方形锅体的底板上还设有多个位于所述菌汤锅体外侧且向上凸起的凸沿,相邻的所述凸沿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凸沿内外的径向间隙,所述凸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凸沿内外的径向间隙;所述菌汤锅体内侧的底板上设有向上凸出且呈圆环状的凸环。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味火锅.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6.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的上沿与所述方形锅体的顶部平齐;所述菌汤锅体 的上沿顶高于所述分隔板顶部1cm-1.5cm。
7.进一步地,所述凸沿数量为4个,且绕所述菌汤锅体圆周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凸沿侧边均为倒角设计;所述凸沿形状为l状;所述凸沿包括平行于所述方形锅体侧壁设置的横边、垂直于所述横边设置的竖边、连接所述横边与所述竖边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靠近所述菌汤锅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菌汤锅体同轴心的圆弧段。
8.进一步地,所述凸沿边侧与相邻所述凸沿 的径向间隙长度为1cm~1.5cm。
9.进一步地,所述凸沿为冲压所述方形锅体底板向上突出成型;所述凸环为冲压所述菌汤锅体底板向上突出成型。
10.进一步地,所述方形锅体侧壁顶部设有向外悬伸的侧沿;两个对向设置的所述侧沿上分别设有两个把手。
11.进一步地,所述凸环内径为所述菌汤锅体内径的1/2~3/5。
12.进一步地,所述菌汤锅体内径为所述方形锅体内边长的1/2~3/5。
13.进一步地,所述横边宽度为0.8 cm~1.5cm;所述横边与所述竖边的宽度与长度均一致。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在锅体底板上冲压形成间隔设置的凸沿,在不更改原有锅体耗材的情况下,有效的加强了锅体底板的强度,间隔设置的凸沿配合凸沿之间的径向间隙形成加强筋,降低了底板在受热后不规则形变的风险,保证了底板受热位置稳定持续,便于锅体底板持续稳定受热加热区域稳定;通过在凸沿之间设计径向间隙,对底板上经过凸沿分隔的多个区域进行连通,保证汤液在底板上能够连通流动,便于锅体内汤液的均匀传热,保证锅体汤液的均匀受热,保证锅体加热环境稳定,食物口感统一。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方形锅体,11-侧沿,12-把手,2-菌汤锅体,3-分隔板,4-凸沿,41-横边,42-竖边,43-连接段,5-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如图1至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三味火锅的一个实施例中,三味火锅,方形锅体1的中心设有圆柱形的菌汤锅体2,方形锅体1与菌汤锅体2之间设有分隔板3,分隔板3将方形锅体1与菌汤锅体2之间的区域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方形锅体1的底板上还设有多个位于菌汤锅体2外侧且向上凸起的凸沿4,相邻的凸沿4之间形成有连通凸沿4内外的径向间隙,凸沿4与分隔板3之间形成有连通凸沿4内外的径向间隙;菌汤锅体2内侧的底板上设有向上凸出且呈圆环状的凸环5。
21.具体而言,分隔板3的上沿与方形锅体1的顶部平齐;菌汤锅体2 的上沿顶高于分隔板3顶部1cm-1.5cm。通过设计侧壁高于分隔板的菌汤锅侧壁,对菌汤锅体内汤汁进行保护,降低其他汤液沸腾飞溅进入菌汤锅体从而影响菌汤口感的风险,配合设置在菌汤锅体底板上的凸环,对于菌汤锅体底板进行加强防护,降低底板不规则变形影响受热面积的风险。
22.具体而言,凸沿4数量为4个,且绕菌汤锅体2圆周均匀间隔设置;凸沿4侧边均为倒角设计;凸沿4形状为l状;凸沿4包括平行于方形锅体1侧壁设置的横边41、垂直于横边41设置的竖边42、连接横边41与竖边42的连接段43;连接段43靠近菌汤锅体2的一侧设有与菌汤锅体2同轴心的圆弧段。通过将凸沿设置成l状与方形锅体侧壁部分平齐,将方形锅体底板的空间经过凸沿分隔成两个区域,实现对于锅体底板的加强,降低锅体底板受热变形的风险。
23.具体而言,凸沿4边侧与相邻凸沿4 的径向间隙长度为1cm~1.5cm。通过限定两个
凸沿的间隙,在凸沿对底板进行区域分隔的同时,保证底部区域相互连通,保证汤汁在底板上的顺利连通,对底板上的汤汁进行均匀传热,保证汤液加热均匀,降低温度对于食材的影响。
24.具体而言,凸沿4为冲压方形锅体1底板向上突出成型;凸环5为冲压菌汤锅体2底板向上突出成型。
25.具体而言,方形锅体1侧壁上沿设有向外悬伸的侧沿11;两个对向设置的侧沿11上分别设有两个把手12。
26.具体而言,凸环5内径为菌汤锅体2内径的1/2~3/5。
27.具体而言,菌汤锅体2内径为方形锅体1内边长的1/2~3/5。
28.具体而言,横边41宽度为0.8 cm~1.5cm;横边41与竖边42的宽度与长度均一致。
29.工作原理:使用者对三味火锅使用时,通常将两种不同味道的汤料盛放在被分隔板3与菌汤锅体2外壁隔离形成的两个腔室内,在菌汤锅体2内盛放用于客人饮用的菌汤,采用电磁炉加热时,方形锅体1底板上向其内腔凸起的凸沿4在方形锅体1与菌汤锅体2侧壁围成的腔室内形成底板的加强筋作用,保证底板与电磁炉的充分接触,且对底板起到加强作用,对底板进行区域分隔,降低锅体受热形变的风险,菌汤锅体1底板上向其内腔凸起的凸环5在菌汤锅体2围成的腔室内形成底板的加强筋作用,保证底板与电磁炉的充分接触,且对底板起到加强作用,保证对于菌汤锅体1内汤汁的充分加热,降低菌汤锅体1底板变形减小菌汤锅体1加热面影响菌汤锅体1加热效率的风险;通过将凸沿4设置成l形,配合连接段43将内嵌底板进行分隔,保证凸沿处于菌汤锅体2与方形锅体1间隙的中部,且通过配合两个凸沿4之间未被冲压的间隙,保证对于底板的加强,降低底板受热形变的风险;通过设置侧壁高于分隔板3的菌汤锅体2,有效的对于菌汤锅体2内汤汁进行防护,降低外部汤料沸腾后汤汁飞溅污染菌汤的风险。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