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装置及其应用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方法与流程

2023-02-19 12:31: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通过管线依次连通的超临界处理单元、干燥单元和分离单元,所述干燥单元中含有并联设置的3-12个干燥釜;所述超临界处理单元用于将冷凝后的二氧化碳进行超临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二氧化碳;所述干燥单元用于将所述处理后的二氧化碳与待干燥的物料接触以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流出物i;所述分离单元用于将所述流出物i进行分离,得到能够循环使用的二氧化碳和流出物ii;所述干燥单元中的管线的设置使得所述处理后的二氧化碳能够从各个所述干燥釜的上部引入,并从各个所述干燥釜的下部引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干燥单元中含有并联设置的干燥釜的个数为3个;优选地,所述超临界处理单元中含有依次连通的加压泵和换热器i;优选地,所述分离单元中含有依次连通的换热器ii和分离釜,所述换热器ii与所述干燥釜连通;优选地,所述换热器ii的个数至少为2个,所述分离釜的个数至少为2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回收单元i和回收单元ii,所述回收单元i设置于所述分离单元的下游并与所述分离釜连通,所述回收单元ii与所述分离单元并联设置于所述干燥单元的下游,所述回收单元i用于回收所述流出物ii,所述回收单元ii用于回收一部分所述能够循环使用的二氧化碳。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超临界处理单元上游的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能够存储二氧化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存储单元和所述超临界处理单元之间的冷凝单元i,所述冷凝单元i用于冷凝所述存储单元中引出的所述二氧化碳;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存储单元和所述回收单元ii之间的冷凝单元ii,所述冷凝单元ii用于冷凝剩余部分所述能够循环使用的二氧化碳。6.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装置在制备气凝胶中的应用。7.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装置中进行,包括:(1)将冷凝后的二氧化碳引入至超临界处理单元中进行超临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二氧化碳;(2)将所述处理后的二氧化碳引入至干燥单元中并联设置的各个干燥釜中与待干燥的物料接触以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流出物i;(3)将所述流出物i引入至分离单元中进行分离,得到能够循环使用的二氧化碳和流出物ii。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进行所述步骤(1)之前,先将存储单元中的二氧化碳原料引入至冷凝单元i中进行冷凝处理i,以得到所述冷凝后的二氧化
碳;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进行所述步骤(3)之后,将所述流出物ii引入至回收单元i中以进行回收处理、将一部分所述能够循环使用的二氧化碳引入至回收单元ii中以及将剩余部分所述能够循环使用的二氧化碳循环回冷凝单元ii中进行冷凝处理ii,并将进行所述冷凝处理ii后得到的物料引入至所述存储单元。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各个所述干燥釜中的所述干燥处理的条件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至少满足:控制所述处理后的二氧化碳的流量为800-1500l/h。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各个所述干燥釜中的所述干燥处理的条件各自独立地至少满足:在所述干燥处理进行0-2h时,控制所述处理后的二氧化碳流量为1200-1500l/h;在所述干燥处理进行2-4h时,控制所述处理后的二氧化碳流量为1000-1200l/h;在所述干燥处理进行4-6h时,控制所述处理后的二氧化碳流量为800-1000l/h。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干燥领域,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装置及其应用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方法,该装置包括通过管线依次连通的超临界处理单元、干燥单元和分离单元,所述干燥单元中含有并联设置的3-12个干燥釜;所述超临界处理单元用于将冷凝后的二氧化碳进行超临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二氧化碳;所述干燥单元用于将所述处理后的二氧化碳与待干燥的物料接触以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流出物I;所述分离单元用于将所述流出物I进行分离,得到能够循环使用的二氧化碳和流出物II。本发明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装置和干燥方法具有较高的干燥效率和较低的能耗。干燥效率和较低的能耗。干燥效率和较低的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王蕴宏 温广河 杜泉岭 李琴 钱向华 晁华鑫 田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0
技术公布日:2023/2/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