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相机模块、影像模块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19 10:16: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成像镜头,包含:一塑胶光学元件,一遮光膜层设置于该塑胶光学元件的一透光表面,且该塑胶光学元件包含一光学有效区,该遮光膜层的一边缘区在该光学有效区周围形成一特定形状,使该遮光膜层用以定义一通光区域,该通光区域对应该光学有效区,其中该边缘区包含:一主体部,与该透光表面实体接触;及一补偿部,设置于该主体部毗邻该光学有效区的边缘,该补偿部较该主体部靠近该光学有效区,该补偿部向靠近该光学有效区的方向延伸,且该补偿部较该主体部具有较低的光学浓度;以及一影像感测器,设置于该成像镜头的一像侧,该影像感测器用以定义一最大像高,该成像镜头对应该最大像高用以定义一相对照度;其中,该透光表面的粗糙度为ro,其等于或小于1.2um;其中,该透光表面包含一环状标记结构,该环状标记结构具有一角度端,且该角度端环绕该光学有效区;其中,该成像镜头的该相对照度为ri,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该主体部的一厚度为t,该补偿部的一延伸距离为l,其满足下列条件:-log(ri)/dm≤1.2;3度≤tan-1
(t/l)≤89.5度;0.7um-1
≤dm/t≤7.2um-1
;以及0um<l≤32u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对应该最大像高用以定义一半视角,该半视角为hfov,该成像镜头的该相对照度为ri,其满足下列条件:0.04≤ri
×
sin(hfov)≤0.3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0.14um≤t≤9.85u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0.28um≤t≤4.95u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0.48um≤t≤1.95u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补偿部的该延伸距离为l,其满足下列条件:0um<l≤16um。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补偿部的该延伸距离为l,其满足下列条件:0um<l≤7u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该主体部的
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1.6um-1
≤dm/t≤1.95um-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表面的粗糙度为ro,该主体部的粗糙度为rm,其满足下列条件:0≤|1-ro/rm|≤0.6。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光学元件为一塑胶透镜,该塑胶透镜包含一非球面,且该非球面对应该光学有效区。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光学元件为一塑胶反射元件,该塑胶反射元件包含至少一反射面,且该至少一反射面与该光学有效区设置于同一光路上。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13.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成像镜头,包含:一塑胶光学元件,一遮光膜层设置于该塑胶光学元件的一透光表面,且该塑胶光学元件包含一光学有效区,该遮光膜层的一边缘区在该光学有效区周围形成一特定形状,使该遮光膜层用以定义一通光区域,该通光区域对应该光学有效区,其中该边缘区包含:一主体部,与该透光表面实体接触;及一补偿部,设置于该主体部毗邻该光学有效区的边缘,该补偿部较该主体部靠近该光学有效区,该补偿部向靠近该光学有效区的方向延伸,且该补偿部较该主体部具有较低的光学浓度;以及一影像感测器,设置于该成像镜头的一像侧,该影像感测器用以定义一最大像高,该成像镜头对应该最大像高用以定义一相对照度;其中,该透光表面的粗糙度为ro,其等于或小于1.2um;其中,该透光表面包含一环状标记结构,该环状标记结构具有一角度端,且该角度端环绕该光学有效区;其中,该成像镜头的该相对照度为ri,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该主体部的一厚度为t,该补偿部的一最大延伸距离为lmax,该补偿部的一面积为a,其满足下列条件:-log(ri)/dm≤1.2;0.7um-1
≤dm/t≤7.2um-1
;0um<lmax≤32um;以及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对应该最大像高用以定义一半视角,该半视角为hfov,该成像镜头的该相对照度为ri,其满足下列条件:0.04≤ri
×
sin(hfov)≤0.35。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该补偿部的该最大延伸距离为lmax,其满足下列条件:3度≤tan-1
(t/lmax)≤89.5度。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补偿部的该最大延伸距离为l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0um<lmax≤16um。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补偿部的该最大延伸距离为lmax,其满足下列条件:0um<lmax≤7um。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0.14um≤t≤9.85um。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0.28um≤t≤4.95um。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0.48um≤t≤1.95um。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1.6um-1
≤dm/t≤1.95um-1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表面的粗糙度为ro,该主体部的粗糙度为rm,其满足下列条件:0≤|1-ro/rm|≤0.6。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光学元件为一塑胶透镜,该塑胶透镜包含一非球面,且该非球面对应该光学有效区。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光学元件为一塑胶反射元件,该塑胶反射元件包含至少一反射面,且该至少一反射面与该光学有效区设置于同一光路上。2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26.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成像镜头,包含:一塑胶光学元件,一遮光膜层设置于该塑胶光学元件的一透光表面,且该塑胶光学元件包含一光学有效区,该遮光膜层的一边缘区在该光学有效区周围形成一特定形状,使该遮光膜层用以定义一通光区域,该通光区域对应该光学有效区,其中该边缘区包含:一主体部,与该透光表面实体接触;及一补偿部,设置于该主体部毗邻该光学有效区的边缘,该补偿部较该主体部靠近该光学有效区,该补偿部向靠近该光学有效区的方向延伸,该补偿部较该主体部具有较低的光学浓度,且该补偿部包含:一尖端,设置于远离该主体部的一端;及一反斜面,面向该透光表面,该反斜面自该尖端向靠近该主体部的方向向该透光表面靠近,且一空气夹层形成于该反斜面与该透光表面之间;以及一影像感测器,设置于该成像镜头的一像侧,该影像感测器用以定义一最大像高,该成
像镜头对应该最大像高用以定义一相对照度;其中,该透光表面的粗糙度为ro,其等于或小于1.2um;其中,该透光表面包含一环状标记结构,该环状标记结构具有一角度端,且该角度端环绕该光学有效区;其中,该成像镜头的该相对照度为ri,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该主体部的一厚度为t,该补偿部的一延伸距离为l,其满足下列条件:-log(ri)/dm≤1.2;3度≤tan-1
(t/l)≤89.5度;以及0um<l≤32um。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对应该最大像高用以定义一半视角,该半视角为hfov,该成像镜头的该相对照度为ri,其满足下列条件:0.04≤ri
×
sin(hfov)≤0.35。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0.7um-1
≤dm/t≤7.2um-1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1.6um-1
≤dm/t≤1.95um-1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补偿部的该延伸距离为l,其满足下列条件:0um<l≤16um。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补偿部的该延伸距离为l,其满足下列条件:0um<l≤7um。32.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0.14um≤t≤9.85um。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0.28um≤t≤4.95um。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0.48um≤t≤1.95um。35.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表面的粗糙度为ro,该主体部的粗糙度为rm,其满足下列条件:0≤|1-ro/rm|≤0.6。36.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光学元件为一塑胶透镜,该塑胶透镜包含一非球面,且该非球面对应该光学有效区。3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光学元件为一塑胶反射元件,
该塑胶反射元件包含至少一反射面,且该至少一反射面与该光学有效区设置于同一光路上。38.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相机模块。39.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成像镜头,包含:一塑胶光学元件,一遮光膜层设置于该塑胶光学元件的一透光表面,且该塑胶光学元件包含一光学有效区,该遮光膜层的一边缘区在该光学有效区周围形成一特定形状,使该遮光膜层用以定义一通光区域,该通光区域对应该光学有效区,其中该边缘区包含:一主体部,形成该特定形状;以及一影像感测器,设置于该成像镜头的一像侧,该影像感测器用以定义一最大像高,该成像镜头对应该最大像高用以定义一相对照度与一半视角;其中,该透光表面的粗糙度为ro,其等于或小于1.2um;其中,该透光表面包含一环状标记结构,该环状标记结构具有一角度端,且该角度端环绕该光学有效区;其中,该主体部的一厚度为t,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该成像镜头的该相对照度为ri,该半视角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log(ri)/dm≤1.2;0.14um≤t≤9.85um;0.7um-1
≤dm/t≤7.2um-1
;以及0.04≤ri
×
sin(hfov)≤0.35。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1.6um-1
≤dm/t≤1.95um-1
。41.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表面的粗糙度为ro,该主体部的粗糙度为rm,其满足下列条件:0≤|1-ro/rm|≤0.6。42.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光学元件为一塑胶透镜,该塑胶透镜包含一非球面,且该非球面对应该光学有效区。43.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光学元件为一塑胶反射元件,该塑胶反射元件包含至少一反射面,且该至少一反射面与该光学有效区设置于同一光路上。4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相机模块。45.一种影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镜头,包含一玻璃透镜与一塑胶透镜;以及一影像源,设置于该镜头的一入光侧;其中,该玻璃透镜较该塑胶透镜靠近该影像源;其中,一遮光膜层设置于该塑胶透镜的一透光表面,且该塑胶透镜包含一光学有效区;
其中,该遮光膜层的一边缘区在该光学有效区周围形成一特定形状,使该遮光膜层用以定义一通光区域,该通光区域对应该光学有效区;其中,该透光表面的粗糙度为ro,其等于或小于1.2um;其中,该透光表面包含一环状标记结构,该环状标记结构具有一角度端,且该角度端环绕该光学有效区;其中,该边缘区包含一主体部,形成该特定形状;其中,该主体部的一厚度为t,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其满足下列条件:0.14um≤t≤9.85um;以及0.7um-1
≤dm/t≤7.2um-1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影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1.6um-1
≤dm/t≤1.95um-1
。4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影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表面的粗糙度为ro,该主体部的粗糙度为rm,其满足下列条件:0≤|1-ro/rm|≤0.6。48.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影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表面的该光学有效区为一非球面,该非球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4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影像模块。50.一种影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镜头,自一入光侧到一出光侧依序包含一反射元件及一塑胶透镜;以及一影像源,设置于该镜头的该入光侧;其中,一遮光膜层设置于该塑胶透镜的一透光表面,且该塑胶透镜包含一光学有效区;其中,该遮光膜层的一边缘区在该光学有效区周围形成一特定形状,使该遮光膜层用以定义一通光区域,该通光区域对应该光学有效区;其中,该透光表面的粗糙度为ro,其等于或小于1.2um;其中,该透光表面包含一环状标记结构,该环状标记结构具有一角度端,且该角度端环绕该光学有效区;其中,该边缘区包含一主体部,形成该特定形状;其中,该主体部的一厚度为t,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其满足下列条件:0.14um≤t≤9.85um;以及0.7um-1
≤dm/t≤7.2um-1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影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光学浓度为dm,该主体部的该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1.6um-1
≤dm/t≤1.95um-1
。52.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影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表面的粗糙度为ro,该主体部的粗糙度为rm,其满足下列条件:0≤|1-ro/rm|≤0.6。53.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影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表面的该光学有效区为一非球
面,该非球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5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影像模块。

技术总结
一种相机模块、影像模块及电子装置,相机模块包含一成像镜头与一影像感测器。成像镜头包含一塑胶光学元件。一遮光膜层设置于塑胶光学元件的一透光表面,塑胶光学元件包含一光学有效区,遮光膜层的一边缘区在光学有效区周围形成一特定形状,使遮光膜层用以定义一通光区域,通光区域对应光学有效区,其中边缘区包含一主体部与一补偿部。补偿部设置于主体部毗邻光学有效区的边缘,补偿部较主体部靠近光学有效区,补偿部向靠近光学有效区的方向延伸,且补偿部较主体部具有较低的光学浓度。影像感测器设置于成像镜头的像侧。借此,可提升光学品质。质。质。


技术研发人员:程俊嘉 赖昱辰 周明达 黄澄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7
技术公布日:2023/2/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