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19 09:25: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成像镜头和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2.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手机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3.近年来,电子产品朝向轻薄化发展,然传统的光学镜头已难以同时满足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质的需求。现今的取像装置多具有自动对焦、光学防手震及变焦等功能,然为了实现所述各种功能,取像装置的结构变得相对复杂且其尺寸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得电子装置的体积增大。一般在光学镜头的工艺中,透镜元件组装于镜筒时具有组装公差,容易有组装翘曲的问题,从而透镜元件的组装不平整而有歪斜的情形,降低了光学镜头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揭露一种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有助于防止元件歪斜翘曲,从而减少光学像差,借以提供较高的光学规格。
5.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一镜筒元件以及一成像透镜组。成像透镜组设置于镜筒元件,且成像透镜组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成像透镜元件、一间隔元件以及一第二成像透镜元件。第一成像透镜元件具有一第一像侧承靠面。间隔元件具有一第二物侧承靠面以及一第二像侧承靠面,其中第二物侧承靠面对应于第一像侧承靠面。第二成像透镜元件具有一第三物侧承靠面,且第三物侧承靠面对应于第二像侧承靠面。第二成像透镜元件包含一标记结构,标记结构为一环形尖端凸起并环绕成像镜头的光轴,且标记结构较第三物侧承靠面靠近光轴。镜筒元件与间隔元件共同形成一缓冲结构,且缓冲结构较第一像侧承靠面远离光轴。缓冲结构包含一第一间隙以及一第二间隙,其中第一间隙与第三物侧承靠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有至少一部分重叠,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之间具有一阶差,且第二间隙较第一间隙靠近光轴。第一间隙的宽度为g1,第二间隙的宽度为g2,其满足下列条件:0.01≤g1/g2≤0.9。
6.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包含一镜筒元件以及一成像透镜组。成像透镜组设置于镜筒元件,且成像透镜组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成像透镜元件、一间隔元件以及一第二成像透镜元件。第一成像透镜元件具有一第一像侧承靠面。间隔元件具有一第二物侧承靠面以及一第二像侧承靠面,其中第二物侧承靠面对应于第一像侧承靠面。第二成像透镜元件具有一第三物侧承靠面,且第三物侧承靠面对应于第二像侧承靠面。第二成像透镜元件包含一标记结构,标记结构为一环形尖端凸起并环绕成像镜头的光轴,且标记结构较第三物侧承靠面靠近光轴。镜筒元件与间隔元件共同形成一缓冲结构,且缓冲结构
较第一像侧承靠面远离光轴。缓冲结构包含一第一间隙以及一第二间隙,其中第一间隙与第三物侧承靠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有至少一部分重叠,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之间具有一阶差,且第二间隙较第一间隙靠近光轴。第一间隙的内径为φg1,第一像侧承靠面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的外径为φo2,其满足下列条件:0.3《(φg1-φo1)/(φo2-φo1)《0.9。
7.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包含一镜筒元件以及一成像透镜组。成像透镜组设置于镜筒元件,且成像透镜组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成像透镜元件、一间隔元件以及一第二成像透镜元件。第一成像透镜元件具有一第一像侧承靠面。间隔元件为一塑胶间隔元件,且间隔元件由射出成型一体制成。间隔元件具有一第二物侧承靠面以及一第二像侧承靠面,其中第二物侧承靠面对应于第一像侧承靠面。第二成像透镜元件具有一第三物侧承靠面,且第三物侧承靠面对应于第二像侧承靠面。镜筒元件与间隔元件共同形成一缓冲结构,且缓冲结构较第一像侧承靠面远离成像镜头的光轴,缓冲结构包含一第一间隙以及一第二间隙,其中第一间隙与第三物侧承靠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有至少一部分重叠,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之间具有一阶差,且第二间隙较第一间隙靠近光轴。第一间隙的宽度为g1,其满足下列条件:g1≤8微米。
8.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
9.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相机模块。
10.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通过缓冲结构搭配成像透镜元件以及间隔元件的组装配置,可防止元件歪斜翘曲,并保持各成像透镜元件之间的间距,借以减少光学像差,使成像镜头实际的成像品质较贴近设计值,从而提供较高的光学规格。
11.以上的关于本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12.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13.图2绘示图1的区域el1的放大示意图。
14.图3绘示图2的区域el2的放大示意图。
15.图4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16.图5绘示图1的区域el3的放大示意图。
17.图6绘示图5的区域el4的放大示意图。
18.图7绘示图5的区域el5的放大示意图。
19.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20.图9绘示图8的区域el6的放大示意图。
21.图10绘示图8中箭头pa处的间隔元件及其条状沟槽结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22.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23.图12绘示图11的区域el7的放大示意图。
24.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25.图14绘示图13的区域el8的放大示意图。
26.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27.图16绘示图15的区域el9的放大示意图。
28.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29.图18绘示图17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30.图19绘示以超广角相机模块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31.图20绘示以高像素相机模块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32.图21绘示以摄远相机模块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33.图22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34.图2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35.图24绘示图23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36.图25绘示图23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37.图26绘示图23的电子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38.【符号说明】
39.1,1b,1c,1d,1e:成像镜头
40.10,10b,10c,10d,10e:镜筒元件
41.20,20b,20c,20d,20e:成像透镜组
42.21,21b,21c,21d,21e:第一成像透镜元件
43.211,211b,211c,211d,211e:第一像侧承靠面
44.23,23b,23c,23d,23e:间隔元件
45.231,231b,231c,231d,231e:第二物侧承靠面
46.233,233b,233c,233d,233e:第二像侧承靠面
47.235b:条状沟槽结构
48.25,25b,25c,25d,25e:第二成像透镜元件
49.251,251b,251c,251d,251e:第三物侧承靠面
50.255,255b,255c,255d,255e:标记结构
51.30,30b,30c,30d,30e:缓冲结构
52.31,31b,31c,31d,31e:第一间隙
53.32,32b,32c,32d,32e:第二间隙
54.6,7,8:电子装置
55.60a,60b,60c,70z,70a,70b,70c,70d,70e,70f,70g,70h,80:相机模块
56.61,71:闪光灯模块
57.62:对焦辅助模块
58.63:影像信号处理器
59.64:显示模块
60.lal1,lal2:光线吸收涂层
61.vg:v型凹槽
62.ss:遮光片
63.ol:光轴
64.g1:第一间隙的宽度
65.g2:第二间隙的宽度
66.φg1:第一间隙的内径
67.φo1:第一像侧承靠面的外径
68.φo2:第二像侧承靠面的外径
69.φi1:第一像侧承靠面的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70.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71.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包含一镜筒元件以及一成像透镜组。成像透镜组设置于镜筒元件,且成像透镜组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成像透镜元件、一间隔元件以及一第二成像透镜元件。第一成像透镜元件具有一第一像侧承靠面。间隔元件具有一第二物侧承靠面以及一第二像侧承靠面,其中间隔元件的第二物侧承靠面对应于第一成像透镜元件的第一像侧承靠面。第二成像透镜元件具有一第三物侧承靠面,且第三物侧承靠面对应于间隔元件的第二像侧承靠面。
72.镜筒元件与间隔元件共同形成一缓冲结构,且缓冲结构较第一成像透镜元件的第一像侧承靠面远离成像镜头的光轴。缓冲结构包含一第一间隙以及一第二间隙,其中第一间隙与第二成像透镜元件的第三物侧承靠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有至少一部分重叠,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之间具有一阶差,且第二间隙较第一间隙靠近光轴。
73.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镜头通过缓冲结构搭配成像透镜元件以及间隔元件的组装配置,可防止元件歪斜翘曲,并保持各成像透镜元件之间的间距,借以减少光学像差,使成像镜头实际的成像品质较贴近设计值,从而提供较高的光学规格。
74.在部分实施态样中,间隔元件可以是由射出成型一体制成的塑胶间隔元件,其具有较佳的弹性且质地较轻,可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量产性。其中,塑胶间隔元件可具有至少一注料痕。其中,塑胶间隔元件也可具有至少两个注料痕;借此,可提供塑胶间隔元件较高的尺寸精度。其中,塑胶间隔元件也可包含液晶聚合物,利用液晶聚合物可使间隔元件具有较佳的弹性;借此,可具有较高的成型效率。其中,塑胶间隔元件也可包含玻璃纤维,从而可通过调整玻璃纤维的材料参杂比例,来控制间隔元件的弹性;借此,可使塑胶间隔元件具有较佳的机械强度,不易产生永久变形。其中,玻璃纤维的参杂占比约在5%至45%之间为较适用的比例范围,并且玻璃纤维可依不同成型需求选用长纤的玻璃纤维或是短纤的玻璃纤维。其中,塑胶间隔元件可进一步具有多个条状沟槽结构,所述条状沟槽结构是由第二物侧承靠面往第二像侧承靠面延伸,且所述条状沟槽结构环绕光轴规则排列;借此,可提高消除杂散光的效率。
75.在部分实施态样中,间隔元件可以是金属间隔元件,其具有较佳的刚性,可提升组装精度控制。其中,金属间隔元件可具有沿远离光轴方向凹陷的一v型凹槽;借此,可减少产生非成像光线的机率。
76.间隔元件的第二物侧承靠面与第二像侧承靠面其中至少一面上可设置有一遮光片。借此,可依遮光需求于承靠面设置遮光片。
77.第二成像透镜元件可包含一标记结构。所述标记结构为环绕光轴的一环形尖端凸起,且标记结构较第二成像透镜元件的第三物侧承靠面靠近光轴;借此,标记结构可用于辨识第三物侧承靠面的区域。其中,标记结构可为用于制造第二成像透镜元件的成型模具在拆模后于第二成像透镜元件上形成的拆模结构;借此,可有效控制第三物侧承靠面的面精度,以平衡组装时施加于承靠面上的压力。其中,标记结构于横截面上具有一夹角,且所述夹角的角度可介于80度至100度之间。举例而言,在实际制造的情况下以90度的夹角进行生产,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78.第一间隙的宽度为g1,第二间隙的宽度为g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1≤g1/g2≤0.9。借此,可降低镜筒元件与间隔元件之间发生干涉的机率。请参照图6,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参数g1和g2的示意图。
79.第一间隙的内径为φg1,第一像侧承靠面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的外径为φo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3《(φg1-φo1)/(φo2-φo1)《0.9。借此,可提升间隔元件的支撑力。请参照图4,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参数φg1、φo1和φo2的示意图。
80.第一间隙的宽度为g1,其可满足下列条件:g1≤12微米(μm);借此,镜筒元件与间隔元件通过窄间隙的设置,可增加元件组装力道的可容许范围。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g1≤8μm;借此,可防止间隔元件因组装力道过大而产生变形。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g1≤4.5μm;借此,可于成型可控制的精度下,提供较佳的缓冲效果。其中,第一间隙可为一等宽度的间隙,而第二间隙可为非等宽的结构,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81.第一像侧承靠面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的外径为φo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0《φo1/φo2《0.90。借此,可提升产品组装合格率。
82.第一间隙的宽度为g1,第一像侧承靠面的内径为φi1,第一间隙的内径为φg1,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1000
×
g1/(φg1-φi1)≤15。借此,可进一步提高组装结构强度。请参照图4,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参数φi1的示意图。
83.第一成像透镜元件的第一像侧承靠面可设置有一光线吸收涂层,且光线吸收涂层与间隔元件有实体接触。借此,可兼顾组装精度并且避免于第一像侧承靠面产生大角度的反射光。
84.第二成像透镜元件的第三物侧承靠面可设置有一光线吸收涂层,且光线吸收涂层与间隔元件有实体接触。借此,可兼顾组装精度并且避免于第三物侧承靠面产生大角度的反射光。
85.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其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上。
86.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相机模块。
87.上述本发明成像镜头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88.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89.《第一实施例》
90.请参照图1至图7,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立体剖切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区域el1的放大示意图,图3绘示图2的区域el2的放大示意图,图4绘示
图1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图5绘示图1的区域el3的放大示意图,图6绘示图5的区域el4的放大示意图,且图7绘示图5的区域el5的放大示意图。
91.成像镜头1包含一镜筒元件10以及一成像透镜组20,其中成像透镜组20设置于镜筒元件10,且成像透镜组20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一间隔元件23以及一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
92.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具有一第一像侧承靠面211。间隔元件23具有一第二物侧承靠面231以及一第二像侧承靠面233,其中间隔元件23的第二物侧承靠面231对应于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的第一像侧承靠面211。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具有一第三物侧承靠面251,且第三物侧承靠面251对应于间隔元件23的第二像侧承靠面233。
93.镜筒元件10与间隔元件23共同形成一缓冲结构30,且缓冲结构30较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的第一像侧承靠面211远离成像镜头1的光轴ol。缓冲结构30包含一第一间隙31以及一第二间隙32,其中第一间隙31与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的第三物侧承靠面251在平行于光轴ol的方向上有至少一部分重叠,第一间隙31与第二间隙32之间具有一阶差,且第二间隙32较第一间隙31靠近光轴ol。
94.间隔元件23为一塑胶间隔元件,其可由射出成型一体制成,且可具有至少一注料痕。此外,塑胶间隔元件可例如包含液晶聚合物或玻璃纤维。
95.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包含一标记结构255,其可为用于制造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的成型模具在拆模后于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上形成的拆模结构。标记结构255为环绕光轴ol的一环形尖端凸起,且标记结构255较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的第三物侧承靠面251靠近光轴ol。
96.第一间隙31的宽度为g1,第二间隙32的宽度为g2,其满足下列条件:g1=0.005毫米(mm);g2=0.03mm;以及g1/g2=0.167。
97.第一间隙31的内径为φg1,第一像侧承靠面211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233的外径为φo2,其满足下列条件:φg1=8.89mm;φo1=7.321mm;φo2=9.66mm;以及(φg1-φo1)/(φo2-φo1)=0.671。
98.第一间隙31的宽度为g1,其满足下列条件:g1=5μm。
99.第一像侧承靠面211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233的外径为φo2,其满足下列条件:φo1=7.321mm;φo2=9.66mm;以及φo1/φo2=0.758。
100.第一间隙31的宽度为g1,第一像侧承靠面211的内径为φi1,第一间隙31的内径为φg1,其满足下列条件:g1=0.005mm;φg1=8.89mm;φi1=6.712mm;以及1000
×
g1/(φg1-φi1)=2.3。
101.《第二实施例》
102.请参照图8至图10,其中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图9绘示图8的区域el6的放大示意图,且图10绘示图8中箭头pa处的间隔元件及其条状沟槽结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103.成像镜头1b包含一镜筒元件10b以及一成像透镜组20b,其中成像透镜组20b设置于镜筒元件10b,且成像透镜组20b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b、一间隔元件23b以及一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b。
104.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b具有一第一像侧承靠面211b。间隔元件23b具有一第二物侧
承靠面231b以及一第二像侧承靠面233b,其中间隔元件23b的第二物侧承靠面231b对应于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b的第一像侧承靠面211b。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b具有一第三物侧承靠面251b,且第三物侧承靠面251b对应于间隔元件23b的第二像侧承靠面233b。
105.镜筒元件10b与间隔元件23b共同形成一缓冲结构30b,且缓冲结构30b较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b的第一像侧承靠面211b远离成像镜头1b的光轴ol。缓冲结构30b包含一第一间隙31b以及一第二间隙32b,其中第一间隙31b与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b的第三物侧承靠面251b在平行于光轴ol的方向上有至少一部分重叠,第一间隙31b与第二间隙32b之间具有一阶差,且第二间隙32b较第一间隙31b靠近光轴ol。
106.间隔元件23b为一塑胶间隔元件,其可由射出成型一体制成,且可具有至少一注料痕。此外,塑胶间隔元件可例如包含液晶聚合物或玻璃纤维。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元件23b具有多个条状沟槽结构235b,其是由第二物侧承靠面231b往第二像侧承靠面233b延伸,且条状沟槽结构235b环绕光轴ol规则排列。
107.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b包含一标记结构255b,其可为用于制造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b的成型模具在拆模后于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b上形成的拆模结构。标记结构255b为环绕光轴ol的一环形尖端凸起,且标记结构255b较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b的第三物侧承靠面251b靠近光轴ol。
108.第一间隙31b的宽度为g1,第二间隙32b的宽度为g2,其满足下列条件:g1=0.003mm;g2=0.162mm;以及g1/g2=0.01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间隙32b为非等宽的结构。
109.第一间隙31b的内径为φg1,第一像侧承靠面211b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233b的外径为φo2,其满足下列条件:φg1=8.894mm;φo1=7.321mm;φo2=9.66mm;以及(φg1-φo1)/(φo2-φo1)=0.673。
110.第一间隙31b的宽度为g1,其满足下列条件:g1=3μm。
111.第一像侧承靠面211b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233b的外径为φo2,其满足下列条件:φo1=7.321mm;φo2=9.66mm;以及φo1/φo2=0.758。
112.第一间隙31b的宽度为g1,第一像侧承靠面211b的内径为φi1,第一间隙31b的内径为φg1,其满足下列条件:g1=0.003mm;φg1=8.894mm;φi1=6.712mm;以及1000
×
g1/(φg1-φi1)=1.4。
113.《第三实施例》
114.请参照图11和图12,其中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且图12绘示图11的区域el7的放大示意图。
115.成像镜头1c包含一镜筒元件10c以及一成像透镜组20c,其中成像透镜组20c设置于镜筒元件10c,且成像透镜组20c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c、一间隔元件23c以及一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c。
116.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c具有一第一像侧承靠面211c。间隔元件23c具有一第二物侧承靠面231c以及一第二像侧承靠面233c,其中间隔元件23c的第二物侧承靠面231c对应于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c的第一像侧承靠面211c。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c具有一第三物侧承靠面251c,且第三物侧承靠面251c对应于间隔元件23c的第二像侧承靠面233c。
117.镜筒元件10c与间隔元件23c共同形成一缓冲结构30c,且缓冲结构30c较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c的第一像侧承靠面211c远离成像镜头1c的光轴ol。缓冲结构30c包含一第一间
隙31c以及一第二间隙32c,其中第一间隙31c与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c的第三物侧承靠面251c在平行于光轴ol的方向上有至少一部分重叠,第一间隙31c与第二间隙32c之间具有一阶差,且第二间隙32c较第一间隙31c靠近光轴ol。
118.间隔元件23c为一塑胶间隔元件,其可由射出成型一体制成,且可具有至少一注料痕。此外,塑胶间隔元件可例如包含液晶聚合物或玻璃纤维。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元件23c的第二物侧承靠面231c上设置有一遮光片ss。
119.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c包含一标记结构255c,其可为用于制造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c的成型模具在拆模后于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c上形成的拆模结构。标记结构255c为环绕光轴ol的一环形尖端凸起,且标记结构255c较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c的第三物侧承靠面251c靠近光轴ol。
120.第一间隙31c的宽度为g1,第二间隙32c的宽度为g2,其满足下列条件:g1=0.01mm;g2=0.047mm;以及g1/g2=0.213。
121.第一间隙31c的内径为φg1,第一像侧承靠面211c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233c的外径为φo2,其满足下列条件:φg1=8.88mm;φo1=7.321mm;φo2=9.66mm;以及(φg1-φo1)/(φo2-φo1)=0.667。
122.第一间隙31c的宽度为g1,其满足下列条件:g1=10μm。
123.第一像侧承靠面211c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233c的外径为φo2,其满足下列条件:φo1=7.321mm;φo2=9.66mm;以及φo1/φo2=0.758。
124.第一间隙31c的宽度为g1,第一像侧承靠面211c的内径为φi1,第一间隙31c的内径为φg1,其满足下列条件:g1=0.01mm;φg1=8.88mm;φi1=6.712mm;以及1000
×
g1/(φg1-φi1)=4.6。
125.《第四实施例》
126.请参照图13和图14,其中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且图14绘示图13的区域el8的放大示意图。
127.成像镜头1d包含一镜筒元件10d以及一成像透镜组20d,其中成像透镜组20d设置于镜筒元件10d,且成像透镜组20d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d、一间隔元件23d以及一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d。
128.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d具有一第一像侧承靠面211d。间隔元件23d具有一第二物侧承靠面231d以及一第二像侧承靠面233d,其中间隔元件23d的第二物侧承靠面231d对应于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d的第一像侧承靠面211d。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d具有一第三物侧承靠面251d,且第三物侧承靠面251d对应于间隔元件23d的第二像侧承靠面233d。
129.镜筒元件10d与间隔元件23d共同形成一缓冲结构30d,且缓冲结构30d较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d的第一像侧承靠面211d远离成像镜头1d的光轴ol。缓冲结构30d包含一第一间隙31d以及一第二间隙32d,其中第一间隙31d与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d的第三物侧承靠面251d在平行于光轴ol的方向上有至少一部分重叠,第一间隙31d与第二间隙32d之间具有一阶差,且第二间隙32d较第一间隙31d靠近光轴ol。
130.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元件23d为一金属间隔元件。另外,间隔元件23d的第二物侧承靠面231d上设置有一遮光片ss。
131.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d包含一标记结构255d,其可为用于制造第二成像透镜元件
25d的成型模具在拆模后于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d上形成的拆模结构。标记结构255d为环绕光轴ol的一环形尖端凸起,且标记结构255d较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d的第三物侧承靠面251d靠近光轴ol。
132.第一间隙31d的宽度为g1,第二间隙32d的宽度为g2,其满足下列条件:g1=0.01mm;g2=0.045mm;以及g1/g2=0.222。
133.第一间隙31d的内径为φg1,第一像侧承靠面211d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233d的外径为φo2,其满足下列条件:φg1=8.88mm;φo1=7.321mm;φo2=9.66mm;以及(φg1-φo1)/(φo2-φo1)=0.667。
134.第一间隙31d的宽度为g1,其满足下列条件:g1=10μm。
135.第一像侧承靠面211d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233d的外径为φo2,其满足下列条件:φo1=7.321mm;φo2=9.66mm;以及φo1/φo2=0.758。
136.第一间隙31d的宽度为g1,第一像侧承靠面211d的内径为φi1,第一间隙31d的内径为φg1,其满足下列条件:g1=0.01mm;φg1=8.88mm;φi1=6.712mm;以及1000
×
g1/(φg1-φi1)=4.6。
137.《第五实施例》
138.请参照图15和图16,其中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且图16绘示图15的区域el9的放大示意图。
139.成像镜头1e包含一镜筒元件10e以及一成像透镜组20e,其中成像透镜组20e设置于镜筒元件10e,且成像透镜组20e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e、一间隔元件23e以及一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e。
140.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e具有一第一像侧承靠面211e。间隔元件23e具有一第二物侧承靠面231e以及一第二像侧承靠面233e,其中间隔元件23e的第二物侧承靠面231e对应于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e的第一像侧承靠面211e。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e具有一第三物侧承靠面251e,且第三物侧承靠面251e对应于间隔元件23e的第二像侧承靠面233e。
141.镜筒元件10e与间隔元件23e共同形成一缓冲结构30e,且缓冲结构30e较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e的第一像侧承靠面211e远离成像镜头1e的光轴ol。缓冲结构30e包含一第一间隙31e以及一第二间隙32e,其中第一间隙31e与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e的第三物侧承靠面251e在平行于光轴ol的方向上有至少一部分重叠,第一间隙31e与第二间隙32e之间具有一阶差,且第二间隙32e较第一间隙31e靠近光轴ol。
142.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元件23e为一金属间隔元件,且间隔元件23e具有沿远离光轴ol方向凹陷的一v型凹槽vg。
143.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e包含一标记结构255e,其可为用于制造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e的成型模具在拆模后于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e上形成的拆模结构。标记结构255e为环绕光轴ol的一环形尖端凸起,且标记结构255e较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e的第三物侧承靠面251e靠近光轴ol。
1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成像透镜元件21e的第一像侧承靠面211e设置有一光线吸收涂层lal1,且光线吸收涂层lal1与间隔元件23e实体接触。此外,第二成像透镜元件25e的第三物侧承靠面251e也设置有一光线吸收涂层lal2,且光线吸收涂层lal2与间隔元件23e实体接触。
145.第一间隙31e的宽度为g1,第二间隙32e的宽度为g2,其满足下列条件:g1=0.003mm;g2=0.036mm;以及g1/g2=0.083。
146.第一间隙31e的内径为φg1,第一像侧承靠面211e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233e的外径为φo2,其满足下列条件:φg1=8.3mm;φo1=6.636mm;φo2=9.04mm;以及(φg1-φo1)/(φo2-φo1)=0.692。
147.第一间隙31e的宽度为g1,其满足下列条件:g1=3μm。
148.第一像侧承靠面211e的外径为φo1,第二像侧承靠面233e的外径为φo2,其满足下列条件:φo1=6.636mm;φo2=9.04mm;以及φo1/φo2=0.734。
149.第一间隙31e的宽度为g1,第一像侧承靠面211e的内径为φi1,第一间隙31e的内径为φg1,其满足下列条件:g1=0.003mm;φg1=8.3mm;φi1=6.205mm;以及1000
×
g1/(φg1-φi1)=1.4。
150.《第六实施例》
151.请参照图17与图18,其中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且图18绘示图17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15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6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6包含多个相机模块、闪光灯模块61、对焦辅助模块62、影像信号处理器63(image signal processor)、显示模块(使用者介面)64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未绘示)。
153.这些相机模块包含超广角相机模块60a、高像素相机模块60b以及摄远相机模块60c。其中,相机模块60a、60b、60c中至少一个相机模块包含本发明的成像镜头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且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
154.超广角相机模块60a具有容纳多景色的功能。图19绘示以超广角相机模块60a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155.高像素相机模块60b具有高解析且低变形的功能。高像素相机模块60b能进一步撷取图19的影像中的部分区域。图20绘示以高像素相机模块60b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156.摄远相机模块60c具有高倍数的放大功能。摄远相机模块60c能进一步撷取图20的影像中的部分区域。图21绘示以摄远相机模块60c撷取影像的示意图。其中,相机模块的最大视角(field of view,fov)对应于图21的视角。
157.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时,电子装置6利用超广角相机模块60a、高像素相机模块60b或是摄远相机模块60c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61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62提供的被摄物的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影像信号处理器63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相机模块所产生的影像品质,同时提供变焦功能。对焦辅助模块62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显示模块64可采用触控屏幕,具备触控功能,可通过手动的方式调整拍摄视角,因此切换不同的相机模块,并配合影像软件处理器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或可利用实体拍摄按钮进行拍摄)。通过影像软件处理器处理后的影像可显示于显示模块64。
158.《第七实施例》
159.请参照图22,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16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7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7包含相机模块70z、相机模块70a、相机模块70b、相机模块70c、相机模块70d、相机模块70e、相机模块70f、相机模块70g、
相机模块70h、闪光灯模块71、影像信号处理器、显示装置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未绘示)。相机模块70z、相机模块70a、相机模块70b、相机模块70c、相机模块70d、相机模块70e、相机模块70f、相机模块70g与相机模块70h皆配置于电子装置7的同一侧,而显示装置则配置于电子装置7的另一侧。相机模块70z、70a、70b、70c、70d、70e、70f、70g、70h中至少一个相机模块包含本发明的成像镜头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且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
161.相机模块70z为一摄远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a为一摄远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b为一摄远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c为一摄远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d为一广角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e为一广角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f为一超广角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g为一超广角相机模块,且相机模块70h为一飞时测距(tof)相机模块。本实施例的相机模块70z、相机模块70a、相机模块70b、相机模块70c、相机模块70d、相机模块70e、相机模块70f与相机模块70g具有相异的视角,使电子装置7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此外,相机模块70z与相机模块70a为具有光转折元件配置的摄远相机模块。另外,相机模块70h可取得影像的深度信息。上述电子装置7以包含多个相机模块70z、70a、70b、70c、70d、70e、70f、70g、70h为例,但相机模块的数量与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时,电子装置7利用相机模块70z、相机模块70a、相机模块70b、相机模块70c、相机模块70d、相机模块70e、相机模块70f、相机模块70g或相机模块70h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71进行补光,并且以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方式进行后续处理,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162.《第八实施例》
163.请参照图23至图26,其中图2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4绘示图23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25绘示图23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且图26绘示图23的电子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164.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8为一汽车。电子装置8包含多个车用相机模块80,且这些相机模块80例如分别包含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其可例如应用于全景行车辅助系统、行车记录仪和倒车显影装置。
165.如图23和图24所示,相机模块80可例如设置于左右后照镜下方、车前以及车后,用于撷取轿车四周影像,并可通过影像软件处理器将影像组合成全景画面,提供驾驶人视线盲区的影像,让驾驶者可掌控车身四周情况,以利于行车和停车。
166.如图25所示,相机模块80可例如分别设置于左、右后照镜下方,其中相机模块80的视角可为40度至90度,用以撷取左、右两旁车道范围内的影像信息。
167.如图26所示,相机模块80也可例如分别设置于左、右后照镜的镜面内以及前、后挡风玻璃内侧,从而有助于驾驶人借此获得驾驶舱以外的外部空间信息,提供更多视角以减少视线死角,以提升行车安全。
168.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和相机模块不以应用于智能手机、全景行车辅助系统、行车记录仪和倒车显影装置为限。成像镜头和相机模块更可视需求应用于多种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举例来说,成像镜头和相机模块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装置、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视、网络监控设备、多镜头装置、辨识系统、体感游戏机与穿戴式装置等电子装置中。前揭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和相机模块的运用范围。
169.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
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