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液冷式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液冷式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19 06:29: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关于一种液冷式散热模块及电子装置,尤其是一种可驱动工作液流动以冷却电子装置热源的液冷式散热模块,以及具有该液冷式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请参照图1,其是一种现有的液冷式散热模块9,该现有的液冷式散热模块9具有一个吸热单元91、一个散热单元92、一个泵浦93及一个管件组94。该吸热单元91可以贴接于一个电子装置的热源z处,该管件组94则串接该泵浦93、该散热单元92及该吸热单元91以形成一个循环流道。
3.根据前述结构,该泵浦93可驱动工作液在该管件组94中流动,且通过该吸热单元91而吸热升温的该工作液,可在通过该散热单元92时冷却降温,并使该工作液再次被导向该吸热单元91;如此不断循环,使该热源z处能维持在适当的工作温度,避免该电子装置发生过热的问题。
4.然而,当该泵浦93故障时,该工作液将无法继续被该泵浦93驱动而顺畅循环,以致整个现有的液冷式散热模块9的散热作业完全停摆,无法继续有效地帮助该电子装置的热源z散热,且经常要到该电子装置过热而热当机甚或毁损时使用者才会发现,不仅使用便利性不佳,更造成了远大于一个泵浦93价格的高维修成本。
5.有鉴于此,现有的液冷式散热模块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式散热模块,可以由两个不相连通的循环流道通过同一个吸热器的不同液冷室,使该两个循环流道可相互备援。
7.本发明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式散热模块,在该两个循环流道中流动的两个工作液可呈交错地流经同一个吸热器。
8.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式散热模块,可对热源维持稳定且均匀的散热。
9.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具有上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
10.本发明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发明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11.本发明全文所记载的组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发明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发明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复数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12.本发明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括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型态,是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的。
13.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包括:多个吸热器,各具有多个液冷室;两个加压器;两个散热器;及两个管路组,分别形成一个第一循环流道及一个第二循环流道,该第一循环流道与该第二循环流道通过不同的加压器及散热器,该第一循环流道通过该多个吸热器的各至少一个液冷室,该第二循环流道通过该多个吸热器的各至少一个液冷室,且该第一循环流道通过的液冷室与该第二循环流道通过的液冷室不连通。
14.本发明的另一种液冷式散热模块,包括:一个吸热器,具有多个液冷室;两个加压器;两个散热器;及两个管路组,分别形成一个第一循环流道及一个第二循环流道,该第一循环流道与该第二循环流道通过不同的加压器及散热器,该第一循环流道通过该吸热器的至少一个液冷室,该第二循环流道通过该吸热器的至少一个液冷室,且该第一循环流道通过的液冷室与该第二循环流道通过的液冷室不连通。
15.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一个机壳;一个电气模块,位于该机壳中并具有至少一个热源;及一个前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该吸热器热连接该热源。
16.因此,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及电子装置,可以由不相连通的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通过同一个吸热器的不同液冷室,使该第一循环流道与该第二循环流道能相互备援。如此,即使在运作过程中发生其中一个加压器故障的情况,也能由另一个加压器所驱动的工作液持续辅助热源降温,确保该电子装置不会发生热当机甚或毁损的情况,具有大幅降低维修成本及提升使用便利性等功效。此外,不相连通的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通,还可以在维修其中一个加压器的过程中,避免另一个加压器所驱动的工作液喷溅。
17.其中,该吸热器的两个相邻液冷室较佳互不连通。如此,在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中的两个工作液,可呈交错地流经该吸热器,具有提升辅助热源均匀散热的功效。
18.其中,该吸热器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壳体结合于一个吸热板,该壳体内可以形成单一个前述的液冷室,或可以于该壳体内由至少一个隔墙分隔出多个前述的液冷室。如此,该吸热器的结构简易,具有提升制造及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19.其中,各液冷室具有两个流通部,该两个流通部可以位于该壳体的同一侧或相对侧。如此,可符合管路配置需求,具有提升接管便利性的功效。
20.其中,该第一循环流道与该第二循环流道中分别流通有一个工作液,该两个加压器同时运转并可驱动该两个工作液分别以预定流速循环流动,或于其中一个加压器停止运转时,另一个加压器可以驱动该工作液加速循环流动。如此,该第一循环流道与该第二循环流道可相互备援,并具有对该多个热源维持预定散热效果的功效。
21.其中,该第一循环流道与该第二循环流道中分别流通有一个工作液,该两个加压器可以交替运转,以轮流驱动该第一循环流道或该第二循环流道中的工作液循环流动。如此,该第一循环流道与该第二循环流道可相互备援,并避免该多个热源的局部持续处于相对高温的情况,具有节能及提升散热均匀性等功效。
22.其中,该加压器可以具有一个壳座安装固定于该机壳中,该壳座具有一个开口,一个盖板可拆地结合该壳座以封闭该开口,该壳座可以具有一个流入部、一个流出部及一个液槽,一个驱动部可以位于该壳座中,用以驱动一个工作液从该流入部流至该液槽,及由该液槽流向该流出部以流出该壳座。如此,更换该驱动部时并不需要拆到该管路组,可避免该
管路组中的工作液流出而造成该电气模块毁损或弄湿该机壳内部,且即便在更换过程中有工作液流出该液槽,流出的工作液也能滴落在该壳座的容室中;此外,只要打开该盖板即可拆换该驱动部,操作步骤十分简易,加上几乎不需要擦拭漏液等善后工作,具有提升更换该驱动部的便利性与效率等功效。
23.其中,该加压器可以具有一个传感器电性连接一个供电部,该供电部电性连接该驱动部,该传感器可用以感测该盖板是否封闭该开口,若感测结果为否,则断开该供电部对该驱动部的供电。如此,该驱动部可在开启该盖板时自动停止驱动工作液流动,具有降低工作液溅出所造成的流失量及提升操作便利性等功效;此外,还能避免电流或电压突波的影响,而在电子装置持续运作的情况下,支持“热插入”功能以提升使用便利性。
24.其中,该多个吸热器可以呈数组状排列,该第一循环流道与该第二循环流道中分别流通有一个工作液,该两个工作液可分别先通过横向排列的多个吸热器,或可先通过纵向排列的多个吸热器。如此,可依据多个热源的散热需求或管路配置需求予以变更,具有提升散热效率及接管便利性等功效。
附图说明
25.图1:一种现有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图;图2:本发明液冷式散热模块第一实施例的管路组接示意图;图3:本发明液冷式散热模块第一实施例的吸热器的立体图;图4:本发明液冷式散热模块第一实施例的加压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本发明电子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本发明电子装置第六实施例的吸热器的立体图;图11:本发明电子装置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本发明】1:吸热器1a:吸热板1b:壳体11:吸热面12:液冷室13:流通部14:鳍片组15:隔墙2:加压器2a:第一加压器
2b:第二加压器21:壳座211:开口212:流入部213:流出部214:液槽22:驱动部221:机体222:叶轮23:盖板24:传感器25:供电部3:散热器3a:第一散热器3b:第二散热器31:盘管32:散热片组33:风扇4:管路组4a:第一管路组4b:第二管路组5:机壳6:电气模块c1:第一循环流道c2:第二循环流道h:热源m:液冷式散热模块n:电子装置【现有技术】9:液冷式散热模块91:吸热单元92:散热单元93:泵浦94:管件组z: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所示,其是本发明液冷式散热模块m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多个吸热器1、两个加压器2、两个散热器3及两个管路组4,该两个管路组4串接该多个吸热器1、该两个加压器2及该两个散热器3。
28.请参照图2、图3所示,该吸热器1具有一个吸热面11及多个液冷室12,该吸热器1可由该吸热面11热连接一个热源,并由流经该液冷室12的工作液吸收及带走该热源的热能。在本实施例中,该吸热器1可以具有一个吸热板1a,该吸热板1a可例如由铜、铝、钛、不锈钢或其他导热材料所制成;该吸热板1a的一个表面形成该吸热面11,且可快速地将该热源的热能传导至该吸热板1a的另一个表面。本实施例的吸热器1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壳体1b,该至少一个壳体1b可以结合于该吸热板1a的该另一个表面,以于该至少一个壳体1b内部形成该多个液冷室12。举例而言,可以由单一个壳体1b的内部形成单一个液冷室12,故本实施例的吸热板1a上可结合有多个壳体1b,以形成该多个液冷室12;或者,也可选择在该吸热板1a上结合有单一个壳体1b,并于该壳体1b的内部隔出多个液冷室12,本发明均不加以限制。
29.该多个液冷室12各连通两个流通部13,使工作液能够从其中一个流通部13流入该液冷室12,并由另一个流通部13流出;其中,该两个流通部13可以依管路配置需求而选择设于该壳体1b的同一侧或不同侧,且本实施例还可选择使该两个流通部13各呈接头型态以便接管。此外,该吸热器1还可以具有多个鳍片组14,该多个鳍片组14可以连接该吸热板1a,并分别位于该多个液冷室12中,原则上会使各液冷室12中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鳍片组14,让流经该液冷室12的工作液能够接触该鳍片组14,以快速地与该吸热板1a进行热交换,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该吸热板1a的吸热及散热效率。
30.请照图4所示,该加压器2可以具有一个壳座21,该壳座21可以具有连通内部的一个开口211、一个流入部212及一个流出部213,该壳座21中另外可以形成有一个液槽214,该液槽214连通该流入部212且连通该流出部213。
31.该加压器2可以具有一个驱动部22位于该壳座21中,该驱动部22用以驱动一个工作液从该流入部212流至该液槽214,及由该液槽214流向该流出部213以流出该壳座21。其中,该流入部212及该流出部213可以依管路配置需求而选择设于该壳座21的同一侧或不同侧,且本实施例还可选择使该流入部212及该流出部213各呈接头型态以便接管,但并不以此型态为限。另一个方面,本实施例的驱动部22可以具有一个机体221及一个叶轮222,该叶轮222连接该机体221并大致上对位于该液槽214中。对该机体221内的定子组供电时,可以驱动该叶轮222在该液槽214中旋转,以驱动该液槽214中的液体流动,使得来自该流入部212的工作液,可以经过该驱动部22的驱动而流向该流出部213,并流出该壳座21。
32.该加压器2可以具有一个盖板23,该盖板23可拆地结合该壳座21以封闭该开口211;本发明不限制该盖板23结合该壳座21的方式,也不限制该盖板23的型态。该加压器2另外可以具有一个传感器24电性连接一个供电部25,该供电部25电性连接该驱动部22,用以对该驱动部22的机体221供电以驱动该叶轮222旋转。该传感器24可例如为微动开关(limit switch),该传感器24可以安装于该壳座21、该驱动部22或该盖板23,并用以感测该盖板23是否封闭该开口211;若感测结果为否,则断开该供电部25对该驱动部22的供电,进而使该叶轮222停止旋转及停止驱动工作液。
33.请再参照图2所示,该散热器3可以具有一个盘管31热连接一个散热片组32,较佳另外具有一个风扇33可导引气流通过该散热片组32。如此,工作液流经该盘管31内部时,可
以与该盘管31进行热交换,而该盘管31所吸收的热能又可传递至该散热片组32,并由该风扇33所导引通过的气流帮助该散热片组32散逸热能。
34.该管路组4用以串接该吸热器1、该加压器2及该散热器3,以形成循环式的流道,供工作液不断地循环流动。本实施例使该两个管路组4分别形成一个第一循环流道c1及一个第二循环流道c2,并使该第一循环流道c1与该第二循环流道c2通过不同的加压器2及散热器3;更重要的是,该第一循环流道c1通过该多个吸热器1的各至少一个液冷室12,该第二循环流道c2也通过该多个吸热器1的各至少一个液冷室12,且该第一循环流道c1通过的液冷室12与该第二循环流道c2通过的液冷室12不连通。换言之,本实施例的每个循环流道在供工作液循环流动一圈的路径中,都会通过多个吸热器1,而非仅通过单一个吸热器1,以由单一个循环流道对不同的吸热器1进行散热。
35.更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可将该吸热器1的数量设为两个,该两个吸热器1各可以具有两个液冷室12;另外分别称该两个加压器2为第一加压器2a及第二加压器2b,称该两个散热器3为第一散热器3a及第二散热器3b,称该两个管路组4为第一管路组4a及第二管路组4b,以便说明。该第一管路组4a可以连接该第一加压器2a的流出部213与其中一个吸热器1的其中一个液冷室12(例如图2中左边吸热器1的上方液冷室12),再从该其中一个吸热器1的其中一个液冷室12连接至另一个吸热器1的其中一个液冷室12(例如图2中右边吸热器1的下方液冷室12),再从该另一个吸热器1的其中一个液冷室12连接至该第一散热器3a,及将该第一散热器3a与该第一加压器2a的流入部212相连,以形成该第一循环流道c1。同理,该第二管路组4b则可以串接该第二加压器2b、该其中一个吸热器1的另一个液冷室12(例如图2中右边吸热器1的上方液冷室12)、该另一个吸热器1的另一个液冷室12(例如图2中左边吸热器1的下方液冷室12)及该第二散热器3b,再接回该第二加压器2b,以形成该第二循环流道c2。
36.如此,在该第一循环流道c1中的工作液可以被该第一加压器2a所驱动,并先后流经该两个吸热器1以吸收热能,及于流经该第一散热器3a时放热降温,再流回该第一加压器2a以备下一次的循环。在该第二循环流道c2中的工作液也可以先后流经该两个吸热器1,故本实施例的液冷式散热模块m,即使发生其中一个加压器2故障的情况,也能由另一个加压器2所驱动的工作液持续提供辅助该两个吸热器1降温的效果。此外,不相连通的该第一循环流道c1及该第二循环流道通c2,还可以在维修其中一个加压器2的过程中,避免另一个加压器2所驱动的工作液喷溅。并且,本实施例还可选择以该第一管路组4a串接图2中两个吸热器1的上方液冷室12,及以该第二管路组4b串接图2中两个吸热器1的下方液冷室12,本发明均不加以限制,并非一定要如图2所示呈交错串接。
37.请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另外可以提供一种电子装置n,该电子装置n包括一个机壳5、一个电气模块6及一个前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m。该电气模块6位于该机壳5中并具有两个热源h,该液冷式散热模块m的其中一个吸热器1由其吸热板1a热连接其中一个热源h,另一个吸热器1则由其吸热板1a热连接另一个热源h。其中该吸热板1a与该热源h可例如直接接触,或是以导热垫片(thermal pad)之类的导热材间接接触。
38.因此,在该电气模块6运作的过程中,当该两个热源h的温度上升时,可由该两个吸热器1分别吸收该两个热源h的热能,使得在该第一循环流道c1中流通的工作液能在流经该两个吸热器1时吸热升温,随后在流经该第一散热器3a时快速地散热降温,再流回该第一加
压器2a;在该第二循环流道c2中流通的工作液同样会在流经该两个吸热器1时吸热升温,随后在流经该第二散热器3b时快速地散热降温,再流回该第二加压器2b。因此,该电子装置n可借助在该第一循环流道c1与该第二循环流道c2中不断地循环流动的工作液,共同带离该两个热源h的热能,帮助该电气模块6散热以维持适当的工作温度。
39.由此可知,具有该液冷式散热模块m的电子装置n,即使在运作过程中发生其中一个加压器2故障的情况,也能由另一个加压器2所驱动的工作液持续辅助该两个热源h降温。借此备援效果,可确保不会有任一个热源h会因该加压器2的故障而过热,从而能够避免该电子装置n发生热当机甚或毁损的情况。
40.更进一步地,该两个加压器2同时运转时,可以驱动在该第一循环流道c1与该第二循环流道c2中流通的该两个工作液分别以相同或不同的预定流速循环流动。而在其中一个加压器2停止运转时,另一个加压器2则可以驱动该工作液加速循环流动,使该液冷式散热模块m能对该两个热源h维持预定散热效果;即对该两个热源h的散热效果,不易因其中一个加压器2停止运转而下降。
41.另一个方面,当该两个热源h的温度较低时(例如该电子装置n处于待机状态时),可以控制其中一个加压器2停止运转,仅由该第一循环流道c1或该第二循环流道c2中的工作液来辅助该两个热源h散热,以实现节能的效果。较佳地,还可选择控制该两个加压器2交替运转,例如其中一个加压器2运转预定时间后暂停,改由另一个加压器2运转预定时间,如此交替运转,以轮流驱动该第一循环流道c1或该第二循环流道c2中的工作液循环流动,借以避免该两个热源h的局部持续处于相对高温的情况,故可兼具节能及散热均匀的效果。
42.值得一提的是,请参照图4、图5所示,该加压器2的壳座21可以安装固定于该机壳5中,当该加压器2的驱动部22故障而欲更换时,只需打开该盖板23即可拆卸及取出故障的驱动部22,再置入及组装新的驱动部22,过程中并不需要拆到该管路组4,操作十分方便。此外,该加压器2若具有该传感器24,则该驱动部22会在开启该盖板23时自动停止驱动工作液流动,有助提升操作便利性。况且,只要该驱动部22停止运作,打开该盖板23及拆换新、旧驱动部22的过程中,工作液并不会喷溅而造成流失,可大幅降低该机壳5内部被工作液弄湿的机会,自然不会发生造成该电气模块6短路的情况。因此,采用该液冷式散热模块m的电子装置n,在遇到需要更换该驱动部22的情况时,可不必采用整体停机的方式来避免造成该电气模块6短路;即,该加压器2可支持“热插入”,以显著地提升使用便利性。另一个方面,当该驱动部22的故障是因为噪音太大等非无法运作的因素时,若未能先停止该驱动部22的运作再进行更换作业,除了会有工作液喷溅的问题外,贸然拔除该驱动部22与该供电部25的电性连接关系时,也易产生电流或电压突波而造成该电气模块6毁损,故停止对该驱动部22供电,也是该加压器2具有“热插入”功能的要件。
43.请参照图6所示,其是本发明液冷式散热模块m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吸热器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该四个吸热器1可以呈横向两个、纵向两个的数组状排列,且该四个吸热器1各可以具有两个液冷室12。
44.在具有本实施例液冷式散热模块m的电子装置n中,可选择以该第一管路组4a依序串接图6中左上吸热器1的上方液冷室12、右上吸热器1的下方液冷室12、左下吸热器1的上方液冷室12及右下吸热器1的下方液冷室12;另外以该第二管路组4b依序串接图6中右上吸热器1的上方液冷室12、左上吸热器1的下方液冷室12、右下吸热器1的上方液冷室12及左下
吸热器1的下方液冷室12。使工作液先通过上排横向排列的两个吸热器1,再通过下排横向排列的两个吸热器1。
45.请参照图7所示,其是本发明液冷式散热模块m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述的第二实施例相近似,其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选择使该第一循环流道c1中的工作液先通过左侧的两个吸热器1,再通过右侧的两个吸热器1;及使该第二循环流道c2中的工作液先通过右侧纵向排列的两个吸热器1,再通过左侧纵向排列的两个吸热器1。并且,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形成“对角”形式的配置,例如使该第一循环流道c1中的工作液依序通过左上、右下、右上及左下的吸热器1;及使该第二循环流道c2中的工作液依序通过右上、左下、左上及右下的吸热器1。
46.请参照图6、图7所示,前述的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旨在揭示该电子装置n的电气模块6的热源h数量为多个时,该吸热器1的数量可对应于该热源h的数量,使每个热源h都能与一个吸热器1热连接。以及,无论是该第一循环流道c1或该第二循环流道c2,每个循环流道在供工作液循环流动一圈的路径中,都会通过全数的吸热器1,而非仅通过单一个吸热器1,以由单一个循环流道对不同的吸热器1进行散热。相较之下,该第一管路组4a及该第二管路组4b串接各构件的方式,则非本发明所欲限定者。此外,该热源h及该吸热器1的数量也可以为奇数个,并以前述原则进行串接,此为本领域中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于此不再详述。
47.又,请参照图5~图7所示,在前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该液冷式散热模块m的吸热器1及加压器2可以设置于该电子装置n的机壳5中,并选择使该散热器3设置于该机壳5外。相较于此,请参照图8所示,其是本发明液冷式散热模块m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液冷式散热模块m的吸热器1、加压器2、散热器3均可以设置于该电子装置n的机壳5中。此外,本实施例的加压器2可以直接连接该散热器3,而不是通过该管路组4相接。
48.请参照图9所示,其是本发明液冷式散热模块m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大致上同于前述第四实施例,其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可仅将该吸热器1留在该电子装置n的机壳5中,而选择将该加压器2及该散热器3置于该机壳5外。因此,该吸热器1可位于开放空间中,以有助提升该吸热器1的散热效率。
49.请参照图10、图11所示,其是本发明液冷式散热模块m及电子装置n的第六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吸热器1的数量可以为单一个;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由两个加压器2、两个散热器3及两个管路组4共同对单一个吸热器1进行散热。
50.详言之,本实施例的吸热器1可以在一个吸热板1a上结合有多个壳体1b,且各壳体1b内另外由至少一个隔墙15分隔出至少两个液冷室12。以形成四个液冷室12为例,该吸热板1a上的壳体1b数量可以为两个,各该壳体1b内可以由一个隔墙15分隔出相邻且不相连通的两个液冷室12。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选择在该吸热板1a上结合有单一个壳体1b,而该壳体1b内另外由三个平行的隔墙15分隔出四个液冷室12等,本发明均不加以限制。
51.组装时,该第一管路组4a可以串接该第一加压器2a、该吸热器1的其中两个液冷室12及该第一散热器3a,再接回该第一加压器2a,以形成该第一循环流道c1。同理,该第二管路组4b则可以串接该第二加压器2b、该吸热器1的另外两个液冷室12及该第二散热器3b,再接回该第二加压器2b,以形成该第二循环流道c2。如此,在该第一循环流道c1中的工作液可以被该第一加压器2a所驱动,并先后流经该吸热器1的其中两个液冷室12以吸收热能,及于
流经该第一散热器3a时放热降温,再流回该第一加压器2a以备下一次的循环。在该第二循环流道c2中的工作液也可先后流经该吸热器1的另外两个液冷室12,故本实施例的液冷式散热模块m,即使发生其中一个加压器2故障的情况,也能由另一个加压器2所驱动的工作液持续提供辅助该吸热器1降温的效果。
52.其中,在将该吸热器1与该两个管路组4相连接后,较佳可选择使该吸热器1的两个相邻液冷室12互不连通。也就是说,使该多个液冷室12呈间隔地连通,例如由该第一管路组4a连通第一与第三个液冷室12,及由该第二管路组4b连通第二与第四个液冷室12,但第一与第二个液冷室12不连通,第二与第三个液冷室12不连通,第三与第四个液冷室12也不连通。如此,在该第一循环流道c1及该第二循环流道c2中的两个工作液,可呈交错地流经该吸热器1;当其中一个加压器2故障时,另一个加压器2所驱动的工作液仍可较平均地流经该吸热器1,而不会只集中通过该吸热器1的上半部或下半部,可以实现对热源h均匀散热的效果。
53.请参照图12所示,其是本发明液冷式散热模块m及电子装置n的第七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吸热器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以适用于具有多个热源h的电子装置n,且各吸热器1的结构可以同于前述的第五实施例;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由两个加压器2、两个散热器3及两个管路组4共同对多个吸热器1进行散热。
54.以两个吸热器1为例,该第一管路组4a可以先连通其中一个吸热器1的第一与第三个液冷室12,再连通至另一个吸热器1的第一与第三个液冷室12;该第二管路组4b可以先连通该另一个吸热器1的第二与第四个液冷室12,再连通至该其中一个吸热器1的第二与第四个液冷室12。但本发明不以此接管方式为限,只要能使该第一循环流道c1及该第二循环流道c2中的两个工作液,各可以循环通过全数的吸热器1,而非仅通过单一个吸热器1即可。
5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及电子装置,可以由不相连通的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通过同一个吸热器的不同液冷室,使该第一循环流道与该第二循环流道能相互备援。如此,即使在运作过程中发生其中一个加压器故障的情况,也能由另一个加压器所驱动的工作液持续辅助热源降温,可以确保该电子装置不会发生热当机甚或毁损的情况,具有大幅降低维修成本及提升使用便利性等功效。此外,不相连通的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通,还可以在维修其中一个加压器的过程中,避免另一个加压器所驱动的工作液喷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