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10:52: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洪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属于防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城市社区的地下车库具有地势低、排水慢的特点,虽然地下车库入口处会设计排水系统用于将地面积水排出,但在汛期暴雨的自然条件下,排水系统超负荷而无法及时排出雨水,因此,在地下车库入口设置能够升降的防洪装置是对汛期时地下车库的防洪工作较为有利的方式,防洪装置的顶部在平时与地面齐平,而在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行时在蓄水沟内积水浮力作用下伸出地面而阻挡积于地面的雨水进入地下车库。
3.申请号为2020115617870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式挡水结构,包括蓄水沟,蓄水沟顶部设置有挡水浮墙和下水道盖板,挡水浮墙为有横墙和竖墙组成的t型结构,竖墙位于蓄水沟内,实现自动挡水和复位功能,不占用地面空间,且无需提供电力等动力能源,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但是,该自动升降式挡水结构具有以下不足:第一,挡水浮墙相对于蓄水沟的竖直位移的极限位置限定是通过设置在地面的限位立柱实现,需要地面专用位置设置限位立柱;第二,挡水浮墙与蓄水沟相对位移时,容易受到蓄水沟壁面的阻力影响而运动不畅,从而使积水产生的浮力被上述阻力抵消而无法使挡水浮墙升起到应有高度,造成挡水失效;第三,挡水浮墙顶部与地面齐平时,受到过往车辆的车轮长期挤压磨损,容易产生形变,甚至产生部分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限位结构设置在蓄水沟内,且挡水浮墙相对于蓄水沟的升降运动顺畅,提高该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包括蓄水沟,蓄水沟顶部设有落水孔和浮墙孔,落水孔上设有落水盖板,蓄水沟内部设有挡水浮墙,蓄水沟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蓄水沟侧壁设有导向板,导向板表面设有若干铰接于导向板且沿导向板高度方向布置的导向轮,所述挡水浮墙包括挡水板和与挡水板底部固定连接的浮体气囊,所述挡水板的纵向截面为t型,挡水板中部的横向截面形状匹配于浮墙孔的形状,挡水板的侧部表面抵接于导向轮表面,挡水板顶部嵌设于浮墙孔内,挡水板中部与浮墙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浮体气囊的径向宽度大于挡水板的径向宽度,浮体气囊内部具有储气腔,浮体气囊顶部设有防护垫。
7.该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通过新型的挡水浮墙结构,使浮体气囊顶部形成限位结构,在挡水浮墙浮起而伸出于浮墙孔时,浮体气囊顶部对挡水浮墙的极限竖直位移起到限定作用,防护垫用于浮体气囊顶部接触蓄水沟的顶壁时对浮体气囊表面进行保
护,此外,通过设于蓄水沟侧壁且具有导向轮的导向板,将现有技术中挡水浮墙与蓄水沟壁面的滑动摩擦改变为挡水浮墙与导向轮的滚动摩擦,降低摩擦阻力,增强挡水浮墙相对于蓄水沟竖置位移时的运动顺畅程度。
8.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至少设有两个,至少两个导向板分别位于蓄水沟相对的两个侧壁且分别与挡水板的两侧表面抵接。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板进一步提升挡水浮墙进行竖直位移时的运动顺畅程度。
9.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设有凹陷于导向板表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若干沿第一凹槽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的枢轴,所述导向轮套接于所述枢轴。导向轮通过枢轴铰接于导向板。
10.作为优选,所述蓄水沟外部邻近浮墙孔的部位设有凸条,所述凸条高于所述挡水板表面。凸条承载过往车辆的轮胎部分压力,从而降低往来车辆的轮胎对挡水板顶部的挤压磨损。
11.作为优选,所述凸条表面的纵截面为弧形。弧形的凸条表面提高过往车辆通过时的平缓程度。
12.作为优选,所述凸条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凸条以浮墙孔为中心相对设置,所述挡水板顶部位于至少两个凸条之间。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凸条进一步提高对挡水板顶部的防护。
13.作为优选,所述挡水板顶部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纵截面为弧形。第二凹槽进一步降低往来车辆的轮胎对挡水板顶部的挤压磨损。
14.作为优选,所述浮体气囊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均为平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浮体气囊的漂浮稳定性和限位稳定性,降低浮体气囊晃动导致的挡水板水平位移。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通过新型的挡水浮墙结构对挡水浮墙的极限竖直位移起到限定作用,通过设于蓄水沟侧壁且具有导向轮的导向板,将现有技术中挡水浮墙与蓄水沟壁面的滑动摩擦改变为挡水浮墙与导向轮的滚动摩擦,降低摩擦阻力,增强挡水浮墙相对于蓄水沟竖置位移时的运动顺畅程度,此外,该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通过凸条承载过往车辆的轮胎部分压力,从而降低往来车辆的轮胎对挡水板顶部的挤压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非挡水状态时的内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挡水状态时的内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20.图3是图1中a-a截面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的内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22.图5是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23.图中:1、蓄水沟;2、落水孔;3、浮墙孔;4、落水盖板;5、排水孔;6、挡水板;7、浮体气囊;8、防护垫;9、导向板;10、导向轮;11、第一凹槽;12、枢轴;13、凸条;14、第二凹槽;15、储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包括蓄水沟1,蓄水沟1顶部设有落水孔2和浮墙孔3,落水孔2上设有落水盖板4,蓄水沟1内部设有挡水浮墙,蓄水沟1底部设有排水孔5。
29.挡水浮墙包括挡水板6和与挡水板6底部固定连接的浮体气囊7,挡水板6的纵向截面为t型,挡水板6中部的横向截面形状匹配于浮墙孔3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浮墙孔3的形状为长方形。挡水板6顶部嵌设于浮墙孔3内,挡水板6中部与浮墙孔3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
30.浮体气囊7的径向宽度大于挡水板6的径向宽度,从而在挡水浮墙升起到一定高度时,浮体气囊7顶部抵接蓄水沟1邻近浮墙孔3的顶壁部位,阻止挡水浮墙的进一步升高,对挡水浮墙限位。
31.浮体气囊7顶部设有防护垫8,在其抵接蓄水后顶壁时,对浮体气囊7表面进行保护。浮体气囊7内部具有储气腔15,在非挡水状态时,挡水板6顶部与地面基本齐平,浮体气囊7处于蓄水沟1下部位置,随着水量增大,排水孔5排水超负荷,使蓄水沟1内积水增多,水产生的浮体使浮体气囊7随着水位上升而升高,使挡水板6升起高于地面,从而该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处于挡水状态,对地下车库入口的地面积水进行阻挡。
32.通过新型的挡水浮墙结构,使浮体气囊7顶部形成限位结构,在挡水浮墙浮起而伸出于浮墙孔3时,浮体气囊7顶部对挡水浮墙的极限竖直位移起到限定作用。
33.如图3所示,蓄水沟1侧壁设有导向板9,导向板9表面设有多个铰接于导向板9且沿导向板9高度方向布置的导向轮10,导向轮1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挡水板6的侧部表面抵接于导向轮10表面。通过设于蓄水沟1侧壁且具有导向轮10的导向板9,将现有技术中挡水浮墙与蓄水沟1壁面的滑动摩擦改变为挡水浮墙与导向轮10的滚动摩擦,降
低摩擦阻力,增强挡水浮墙相对于蓄水沟1竖置位移时的运动顺畅程度。
34.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板9设有两个,两个导向板9分别位于蓄水沟1相对的两个侧壁且分别与挡水板6的两侧表面抵接。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板9进一步提升挡水浮墙进行竖直位移时的运动顺畅程度。当然,导向板9的数量也可以设置更多。
35.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导向板9设有凹陷于导向板9表面的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内设有多个沿第一凹槽11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的枢轴12,导向轮10套接于枢轴12,导向轮10通过枢轴12铰接于导向板9。枢轴12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枢轴12数量对应于导向轮10数量。
36.实施例二
37.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38.如图4和图5所示,蓄水沟1外部邻近浮墙孔3的部位设有凸条13,凸条13高于挡水板6表面。凸条13承载过往车辆的轮胎部分压力,从而降低往来车辆的轮胎对挡水板6顶部的挤压磨损。
39.在本实施例中,凸条13表面的纵截面为弧形,弧形的凸条13表面提高过往车辆通过时的平缓程度。
40.在本实施例中,凸条13为两个,两个凸条13以浮墙孔3为中心相对设置,挡水板6顶部位于两个凸条13之间,两个相对设置的凸条13进一步提高对挡水板6顶部的防护。当然,凸条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调整,也可以设置为多于两个。
41.在本实施例中,挡水板6顶部表面设有第二凹槽14,第二凹槽14的槽壁纵截面为弧形,第二凹槽14进一步降低往来车辆的轮胎对挡水板6顶部的挤压磨损。
42.在本实施例中,浮体气囊7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均为平面,从而提高浮体气囊7的漂浮稳定性和限位稳定性,降低浮体气囊7晃动导致的挡水板6水平位移。
43.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