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微藻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08:04: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微藻培养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藻培养的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2.微藻通常是指含有叶绿素a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的总称,属于原生生物的一种。海洋里的微藻是一类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的植物,其具有生长速度快、光合固碳能力强的特点,成为最具有潜力的能源生物资源之一。
3.目前微藻主要是采用人工培养,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培养主要是利用培养池或输水管型培养池等基础容器,其具有装置简单、管理方便的优点,但是这种开放式培养的微藻容易被污染,且藻细胞密度较低,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缺点。封闭式培养主要是利用透明封闭的玻璃罐,通过外加光照、加热装置等控制光照、温度,以调节培养条件。但是由于微藻生长迅速,很容易造成反应罐内分散不均匀;并且微藻具有趋光性,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容易贴壁生长,这些都会导致反应器内的有效辐射光强度下降,影响微藻的生长,甚至导致微藻的死亡分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微藻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其可以降低微藻的贴壁生长现象,从而有效提高微藻的培养效率。
5.一种微藻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包括罐体、与罐体配合的顶盖、曝气装置以及排气管;
6.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设于罐体内的曝气组件、为曝气组件提供气体的气泵以及连接曝气组件和气泵的气管;
7.所述曝气组件包括固设于罐体底部的支撑底座、水平设于支撑底座上的支撑轴、气道以及喷气管;
8.所述气道为环形的中空结构,其通过支撑轴与支撑底座连接;
9.所述气道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接于气管;
10.所述喷气管沿气道的轴向分布并连通连接于气道,所述喷气管远离气道的一端开设有排气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时,将微藻以及培养液投入罐体后,盖上顶盖;根据培养需要,通过曝气装置对罐体供应二氧化碳,多余的其他通过排气管排出。其工作原理为:启动气泵,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气管、进气孔进入气道中,然后通过连通于气道的喷气管的排气孔排出,从而可以在培养液中形成气泡,所形成的气泡可以带动培养液波动,从而对罐体的内壁产生冲刷的作用,使粘附于罐体内壁的藻细胞剥离;同时气泡还可以对培养液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降低藻细胞在罐体的沉积现象。
12.可选的,所述喷气管远离气道的一端铰接有可沿气体流出方向转动的防护板,用于遮挡排气孔。
13.由于培养的过程是间歇性曝气,为了防止在非曝气期间,藻细胞将排气孔堵塞而影响曝气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非曝气期间可以对排气孔进行遮挡,而在曝气期间,气体从喷气管中冲出时可以将防护板顶开,不会影响到曝气效果。
14.可选的,所述气道的内部沿支撑轴的轴向方向被分为两个空腔,两个空腔之间不连通;
15.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气孔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处;
16.所述气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气孔分别连接两个气管;
17.所述喷气管的下管壁开设有喷气孔;
18.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于支撑底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气泵,一条气管的进气阀门关闭,另一条气管的进气阀门开启,此时气体仅从一条气管进入气道的一个空腔中,而后再从与该空腔连通的喷气管排出;由于喷气管的下管壁开设有若干个喷气孔,在气体向下冲击力的作用,会推动该侧的喷气管向上摆动,另一侧的喷气管会向下摆动,从而带动气道围绕支撑轴转动;当气道触碰到罐底时,则停止转动。然后开启另一条气管的进气阀门,关闭先前的气管的进气阀门,此时气体会从另一条的气管进入连通于该气管的空腔中,再从与该空腔连通的喷气管排出,可以使得该侧的喷气管向上摆动。
20.通过交替向气道的两个空腔进气,可以实现气道的上下摆动,一方面可以以机械搅拌的方式降低藻细胞的沉积,另一方面在喷气管上下摆动的过程中,从排气孔喷出的气体形成的气泡可以从沿着罐体内壁上浮,进一步降低藻细胞对罐体内壁的粘附,从而提高微藻培养效率。
21.可选的,所述喷气孔开设于喷气管靠近排气孔的一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杠杆原理,喷气孔开设于喷气管靠近排气孔的一端,可以提供更大的向上的冲击力。
23.可选的,所述支撑底座上固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气道的下方。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喷气管上下摆动的过程中,当气道触碰到限位杆时,可以起到限制其继续向下运动的作用,避免喷气管反复接触罐底而对其造成磨损破坏,可以起到延长曝气组件使用寿命的作用。
25.可选的,所述曝气组件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于喷气管且与气道同轴设置。
26.可选的,所述支撑环位于喷气管的下方。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环的作用可以对喷气管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加了结构。
28.可选的,所述排气管的开口端向下设置。
29.本技术为封闭式生物反应器,为了保持罐体内的气压平衡,在顶盖上设置有排气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管的开口端向下,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从排气管进入罐体内,从而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对微藻培养的影响。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1、由于本技术通过曝气组件,气体连通于气道的喷气管的排气孔排出,可以在培养液中形成气泡,所形成的气泡可以带动培养液波动,从而对罐体的内壁产生冲刷的作用,
使粘附于罐体内壁的藻细胞剥离;同时气泡还可以对培养液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降低藻细胞在罐体的沉积现象。
32.2、本技术通过交替向气道的两个空腔进气,可以实现喷气管的上下摆动,一方面可以以机械搅拌的方式降低藻细胞的沉积,另一方面在喷气管上下摆动的过程中,从排气孔喷出的气体形成的气泡可以从沿着罐体内壁上浮,进一步降低藻细胞对罐体内壁的粘附,从而提高微藻培养效率。
33.3、本技术通过在支撑底座上设置的限位杆,可以限制喷气管向下运动的幅度,避免喷气管反复接触罐底而对其造成磨损破坏,可以起到延长曝气组件使用寿命的作用。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生物反应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曝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喷气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曝气组件的工作状态图,(a)为非曝气期间的曝气组件的状态图;(b)为向一端空腔充气时的曝气组件的状态图;(c)为向另一端空腔充气时的曝气组件的状态图。
38.图中:1、罐体;2、顶盖;3、曝气装置;31、曝气组件;311、支撑底座;312、支撑轴;313、气道;3131、进气孔;314、喷气管;3141、排气孔;3142、喷气孔;315、防护板;316、限位杆;317、支撑环;32、气泵;33、气管;4、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40.实施例1
41.一种微藻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参照图1,生物反应器包括罐体1、与罐体1配合的顶盖2、曝气装置3以及排气管33,其中,罐体1为透明材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罐体1为有机玻璃材质。当需要提供光照时,可在罐体1外放置光源(图中未画出),光线透过透明的罐体1可为微藻提供光照。
42.在使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时,将微藻以及培养液投入罐体1后,盖上顶盖2;根据培养需要,通过曝气装置3对罐体1供应二氧化碳,多余的其他通过排气管33排出。本实施例中,排气管33的开口端向下,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从排气管33进入罐体1内,从而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对微藻培养的影响。
43.参照图1和图2,曝气装置3包括设于罐体1内的曝气组件31、设于罐体1外的气泵32以及连通曝气组件31和气泵32的气管33。曝气组件31包括固设于罐体1底部的支撑底座311、水平固设于支撑底座311上的支撑轴312、气道313、喷气管314。气道313为环形的中空结构,其与支撑轴312固定连接,气道313通过支撑轴312与支撑底座311连接。气道313的底端开设有进气孔3131,进气孔3131连接于气管33。喷气管314沿气道313的轴向分布并连通连接于气道313,喷气管314远离气道313的一端开设有排气孔3141。其工作原理如下:启动气泵32,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气管33、进气孔3131进入气道313中,然后通过连通于气道313的喷气管314的排气孔3141排出,可以在培养液中形成气泡,所形成的气泡可以带动培养液波
动,从而对罐体1的内壁产生冲刷的作用,使粘附于罐体1内壁的藻细胞剥离;同时气泡还可以对培养液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降低藻细胞在罐体1的沉积现象。
44.参照图2和图3,由于培养的过程是间歇性曝气,为了防止在非曝气期间,藻细胞将排气孔3141堵塞而影响曝气效果,本实施例优选在排气孔3141处设置单向转动的防护板315。防护板315铰接于喷气管314的端部,并且其尺寸大于排气孔3141,在非曝气期间可以对排气孔3141进行遮挡,而在曝气期间,气体从喷气管314中冲出时可以将防护板315顶开,不会影响到曝气效果。
45.参照图1和图2,为了能够提高气泡对罐体1内壁的冲刷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喷气管314的长度比较长,使其排气孔3141能够尽可能靠近罐体1内壁;为了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在喷气管314的下方固设有用于支撑喷气管314的支撑环317,且支撑环317与气道313同轴设置。
46.实施例2
4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曝气组件31的结构,以及气管33的数量为两条。
48.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罐体1内藻细胞的沉积以及贴壁现象,实施例2的曝气组件31进一步设置为可以上下摆动。
49.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曝气组件31包括固设于罐体1底部的支撑底座311、转动连接于支撑底座311的支撑轴312、固设于支撑底座311且位于气道313下方的限位杆316、气道313以及喷气管314。气道313与支撑轴312固定连接,气道313通过水平放置的支撑轴312与支撑底座311连接。
50.气道313为环形的中空结构,其内部沿支撑轴312的轴向方向被平分为两个空腔,两个空腔之间不连通。气道313的底端在位于两个空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两个进气孔3131,两个进气孔3131分别连通于两个气管33。
51.参照图1、图2和图4,喷气管314沿气道313的轴向分布并连通连接于气道313,喷气管314远离气道313的一端开设有排气孔3141;喷气管314的下管壁靠近排气孔3141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喷气孔3142。其工作原理如下:启动气泵32,一条气管33的进气阀门关闭,另一条气管33的进气阀门开启,此时气体仅从一条气管33进入气道313的一个空腔中,而后再从与该空腔连通的喷气管314排出;由于喷气管314的下管壁开设有若干个喷气孔3142,在气体向下冲击力的作用,会推动该侧的喷气管314向上摆动,另一侧的喷气管314会向下摆动,从而带动气道313围绕支撑轴312转动;当气道313触碰到位于支撑底座311上的限位杆316时,则停止转动。然后开启另一条气管33的进气阀门,关闭先前的气管33的进气阀门,此时气体会从另一条的气管33进入连通于该气管33的空腔中,再从与该空腔连通的喷气管314排出,可以使得该侧的喷气管314向上摆动。
52.参照图1和图2,通过交替向气道313的两个空腔进气,可以实现气道313的上下摆动,一方面可以以机械搅拌的方式降低藻细胞的沉积,另一方面在喷气管314上下摆动的过程中,从排气孔3141喷出的气体形成的气泡可以从沿着罐体1内壁上浮,进一步降低藻细胞对罐体1内壁的粘附,从而提高微藻的培养效率。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