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放射型五指廊机场航站楼的制作方法

2023-02-15 22:18: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型五指廊机场航站楼。


背景技术:

2.航站楼楼外陆侧与空侧运行综合效率平衡、近机位数量、航站楼内旅客最远步行距离、中转步行距离等因素是航站楼规划设计的主要考量指标。
3.随着我国民航业的不断发展,新建机场规模越来越大,近机位数量越来越多,旅客最远步行距离也在变长。指廊式航站楼能够满足近机位数量、建筑功能、旅客流程的需求。目前,在3000-4500万吞吐量机场航站楼规划设计中,近机位数量达60个以上,常用的类型为直角型或钝角型指廊式航站楼,旅客安检后最远步行距离达到800m以上,通行时间较长,达10分钟以上,目前设计推荐采用的旅客安检后最远步行距离控制标准为650m,此外,在旅客中转方面也存在中转步行距离过长的问题。
4.因此,设计一种能基于航站楼空陆侧运行综合运行效率高的基础上,同时满足近机位数量多、旅客安检后最远步行距离较短、中转步行距离短的大型指廊式航站楼类型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型五指廊机场航站楼,采用本方案,在保障航站楼空陆侧运行综合运行效率高的基础上,通过多个指廊单元,使可停靠近机位数量增多,且在相同机位数条件下,其指廊的平均长度相比较短,最远近机位的位置也相比较近,使旅客安检后最远步行距离缩短;五条指廊由几何中心点向外发散,中转区位于几何中心点,旅客中转向心汇聚,中转步行距离短。
6.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放射型五指廊机场航站楼,包括航站楼几何中心点;
8.以所述航站楼几何中心点为圆心,向外延伸有多条辅助线,每条辅助线处均设有指廊单元,多条指廊单元中,其中两个指廊单元之间设置航站楼陆侧配套设施,其余相邻所述指廊单元之间设置港湾;所述港湾内及所述指廊单元端部用于布置近机位。
9.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随着新建机场规模越来越大,近机位数量越来越多,旅客最远步行距离也在变长,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放射型五指廊机场航站楼,保障航站楼空陆侧运行综合运行效率高的前提下,使近机位数量多,缩短旅客安检后最远步行距离;具体方案中,在航站区内合适的位置选择作为航站楼的几何中心点,以所述航站楼几何中心点为圆心,向外延伸有多条辅助线,然后基于辅助线的两侧形成多个放射型的指廊单元,此时相邻两个指廊单元之间构成扇形区域,其中,有两个指廊单元之间的扇形区域设置航站楼陆侧配套设施,包括出发车道边与出发高架,交通中心建筑等;而其余指廊中心相邻之间的扇形区域设置港湾,用于布置近机位;上述方案中能放射构建多个指廊单元,在保证航站楼空陆侧运行高效的基础上,能合理的在指廊单元两侧布置近机位,能使近机位比例提高至75~
90%,且通过多个指廊单元,使可停靠近机位数量增多,适宜作为大型航站楼使用;另外,旅客安检后最远步行距离与最远近机位布置位置相关联,五指廊航站楼相比直角型与钝角型指廊航站楼的指廊数量多,在相同机位数条件下,其指廊的平均长度相比较短,最远近机位的位置也相比较近,运用于大型航站楼设计中可使旅客最远步行距离小于650m;五条指廊由几何中心点向外发散,中转区位于几何中心点,旅客中转向心汇聚,步行距离短。
10.进一步优化,所述航站楼几何中心点沿自身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有5条指廊单元,其中两个指廊单元之间的辅助线夹角为120
°
,便于航站楼陆侧配套设施的布局;其余相邻所述指廊单元之间的辅助线夹角均为60
°

11.进一步优化,每个所述指廊单元的辅助线外端均位于和所述航站楼几何中心点同圆心的一个外圆上;用于合理布置近机位,控制旅客安检后最远步行距离。
12.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圆的半径为650m;用于达到近机位的布置数量与比例。
13.进一步优化,港湾内的若干所述近机位沿所述指廊单元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14.进一步优化,沿所述指廊单元向外延伸的长度方向,靠近港湾夹角区域布置窄机型机位,所述指廊单元侧面及其端部位置均可布置窄机型机位、宽机型机位和组合型机位;用于合理的布置港湾内飞机机位位置与类型。
15.进一步优化,每个所述港湾处均设有两组独立运行的滑行道,每组滑行道均包括两条滑道,两组滑行道分别服务所述港湾两侧的两个指廊的近机位。
16.进一步优化,所述航站楼几何中心点的周边区域设置为中央大厅;即将几何中心点附近的区域界定为中央大厅,并与指廊连接,形成航站楼的边界。
17.进一步优化,根据飞机机位的运行需求和设计任务书功能流程要求,在航站楼边界内布置楼层、各项功能空间,高度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18.进一步优化,所述航站楼陆侧配套设施包括出发车道与出发高架边、交通中心建筑;即在航站楼指廊之间的120
°
扇形区域布置陆侧配套设施包括出发高架与车道边、交通中心建筑等。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射型五指廊机场航站楼,靠近陆侧的两个指廊单元夹角120
°
,空侧相邻指廊单元夹角60
°
,实现了航站楼外空陆侧运行高效的平衡。靠近陆侧的两个指廊单元夹角为120
°
,便于航站楼陆侧配套设施包括出发高架及车道边、交通中心建筑等的布局,且运行高效;空侧相邻指廊单元夹角为60
°
,通常会被认为对飞机机位运行影响较大,不宜使用;然而经过具体的技术分析与仿真模拟,采用合适的指廊单元夹角、合理布置港湾内飞机机位位置与类型,设置专用推出机位与防吹屏、港湾内两侧滑道独立运行等措施,空侧运行效率不亚于既有技术;
20.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射型五指廊机场航站楼,其近机位数量多;使用该方法近机位比例可提高至75~90%;此外,该航站楼具有五个指廊单元,指廊单元之间60
°
区域及端头区域可停靠近机位数量多,适宜作为大型航站楼使用;
2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射型五指廊机场航站楼,安检后旅客最远步行距离小于650m;旅客安检后最远步行距离与最远近机位布置位置相关联,五指廊航站楼相比直角型与钝角型指廊航站楼的指廊数量多,在相同机位停靠条件下,其指廊的平均长度相比较短,最远近机位的位置也相比较近,运用于大型航站楼设计中可使旅客安检后最远步行距
离小于650m。
2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射型五指廊机场航站楼,五条指廊由几何中心点向外发散,中转区位于几何中心点,旅客中转向心汇聚,步行距离短。
附图说明
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航站楼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空侧指廊单元夹角的分析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港湾内站坪滑行道布局与运行模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实际应用场景图。
28.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9.1-指廊单元a;2-指廊单元b;3-指廊单元c;4-指廊单元d;5-指廊单元e;6-中央大厅;7-航站楼几何中心点;8-边界;9-宽体型机位;10-窄体型机位;11-出发车道边与出发高架;12-交通配套建筑;13-辅助线;14-外圆;15-港湾一;16-港湾二;17-港湾三;18-港湾四,19-滑行道;20-组合型机位;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1.实施例
3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放射型五指廊机场航站楼,如图1-图4所示,包括航站楼几何中心点7;
33.以所述航站楼几何中心点7为圆心,向外延伸有多条辅助线13,每条辅助线13处均设有指廊单元,多条指廊单元中,其中两个指廊单元之间设置航站楼陆侧配套设施,其余相邻所述指廊单元之间设置港湾;所述港湾内及所述指廊单元端部用于布置近机位。
34.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随着新建机场规模越来越大,近机位数量越来越多,旅客最远步行距离也在变长,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放射型五指廊机场航站楼,保障航站楼空陆侧运行综合运行效率高的前提下,使近机位数量多,缩短旅客安检后最远步行距离,中转步行距离短;具体方案中,在航站区内合适的位置选择作为航站楼的几何中心点,以所述航站楼几何中心点7为圆心,向外延伸有多条辅助线13,然后基于辅助线13的两侧形成多个放射型的指廊单元,此时相邻两个指廊单元之间构成扇形区域,其中,有两个指廊单元之间的扇形区域设置航站楼陆侧配套设施,包括出发车道边与出发高架11,交通中心建筑12等;而其余指廊单元相邻之间的扇形区域设置港湾,用于布置近机位;上述方案中能放射构建多个指廊单元,在保证航站楼空陆侧高效运行的基础上,能合理的在指廊单元两侧布置近机位,能使近机位比例提高至75~90%,且通过多个指廊单元,使可停靠近机位数量增多,适宜作为大型航站楼实用;另外,旅客最远步行距离与最远近机位布置位置相关联,五指廊航站楼相比直角型与钝角型指廊航站楼的指廊数量多,在相同机位停靠条件下,其指廊的平均长度相比
较短,最远近机位的位置也相比较近,运用于大型航站楼设计中可使旅客最远步行距离小于650m;五条指廊由几何中心点向外发散,中转区位于几何中心点,旅客中转向心汇聚,步行距离短。
35.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一种便于航站楼空陆侧高效运行的具体实施方式,设置为:所述航站楼几何中心点7沿自身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有5条指廊单元,其中两个指廊单元之间的辅助线13夹角为120
°
,其余相邻所述指廊单元之间的辅助线13夹角均为60
°

36.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设置5条指廊单元,如图1中所示的指廊单元a1、指廊单元b2、指廊单元c3、指廊单元d4和指廊单元e5,其中,指廊单元a1和指廊单元c3之间为港湾一15,指廊单元c3和指廊单元e5之间为港湾二16,指廊单元e5和指廊单元d4之间为港湾三17,指廊单元d4和指廊单元b2之间为港湾四18,指廊单元a1和指廊单元b2之间的辅助线13夹角为120度,在两者之间便可布置航站楼陆侧配套设施;而指廊单元a1和指廊单元c3之间、指廊单元c3和指廊单元e5之间、指廊单元e5和指廊单元d4之间、指廊单元d4和指廊单元b2之间的辅助线13夹角均为60度,从而便于航站楼空侧的布局,且运行高效;如图2所示,提供了空侧指廊单元的分析图,经过分析四种空侧指廊单元夹角分别在60
°
、63
°
、67.5
°
和72
°
时发现,空侧指廊单元夹角增大,港湾运行效率接近;空侧指廊单元夹角增大,使靠近陆侧的两个指廊单元夹角减小,导致陆侧航站楼前景观收窄、车道布置不便;因此空侧指廊单元夹角60
°
,靠近陆侧的两个指廊单元夹角120
°
为最优方案;上述方案中,指廊单元e5作为国际指廊,指廊单元a1、b2、c3、d4作为国内指廊。
37.请参阅图1,作为一种合理布置近机位,缩短旅客安检后最远步行距离的具体实施方式,设置为:每个所述指廊单元的辅助线13外端均位于和所述航站楼几何中心点7同圆心的一个外圆14上;本实施例中,使每条指廊单元的长度相同,在相同机位停靠条件下,其指廊的平均长度相比较短,最远近机位的位置也相比较近,运用于大型航站楼设计中可使旅客安检后最远步行距离小于650m。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圆14的半径为650m;用于达到近机位的布置数量与比例。
39.本实施例中,港湾内的若干所述近机位沿所述指廊单元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40.请参阅图1,作为一种合理的布置港湾内飞机机位位置与类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设置为:沿所述指廊单元向外延伸的长度方向,靠近港湾夹角区域布置窄机型机位10,所述指廊单元侧面及其端部位置均可布置窄机型机位10、宽机型机位9和组合型机位20;本实施例中,近机位包括有b\c\d\e\f类机位以及组合机位20,而在靠近港湾夹角处布置窄体机型机位10,包含b类、c类、d类,在其他位置布置窄机型机位10、宽机型机位9和和组合型机位20,包含b类、c类、d类、e类、f类及组合机位,从而共布置73个机位,机型组合为51c20e2f,占总客机位的78%。
41.请参阅图3,作为一种提高运行效率的具体实施方式,设置为:每个所述港湾处均设有两组独立运行的滑行道,每组滑行道均包括两条滑道,两组滑行道分别服务所述港湾两侧的两个指廊的近机位;为提高运行效率,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湾内滑行道19采用与机位数量相匹配、机位布局相适宜、运行效率较高的四条滑行道19大港湾式布局;四个港湾内滑行道19采用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该运行模式优势明显,其功能分区明确,滑行距离较短,既提高了机位推出后滑出运行效率,也减少了站坪运行对机位滑入运行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际运行和机位布局,在四个港湾深处对滑行道19进行了延伸,作为机位推出区使用,
减少机位推出的相关运行。
42.本实施例中,所述航站楼几何中心点7的周边位置区域设置为中央大厅6;即将几何中心点附近的区域界定为中央大厅6,并与指廊连接,形成航站楼的边界8。
43.本实施例中,根据飞机机位的运行需求和设计任务书功能流程要求,在航站楼边界8内布置楼层、各项功能空间,高度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44.本实施例中,所述航站楼陆侧配套设施包括出发车道与出发高架边、交通配套建筑12;即在航站楼指廊之间的120
°
扇形区域布置航站楼陆侧配套设施、包括出发车道边与出发高架11,交通中心建筑12等。
45.具体工作原理:在航站区内合适位置选择作为航站楼的几何中心点,以该几何中心点绘制半径为650m的圆作为航站楼最远端边界控制线,使用辅助线13对圆进行切分成60
°
、60
°
、60
°
、60
°
、120
°
的扇形区域;基于辅助线13两侧形成五个放射型指廊单元,分别为指廊单元a1、指廊单元b2、指廊单元c3、指廊单元d4、指廊单元e5,如图1所示;根据飞机机位的运行需求,切分出航空器不可使用的区域作为航站楼边界8,将几何中心点附近的区域界定为中央大厅6;根据设计任务书中国际国内旅客预测容量的要求,将指廊单元e5作为国际指廊,指廊单元a1、b、c、d作为国内指廊;根据设计任务书中客机位预测需求的要求,在航站楼指廊单元之间的60
°
区域及端部布置近机位,包含b\c\d\e\f类机位以及组合机位:在靠近港湾夹角处布置c类机位,其他位置根据设计需求布置窄机型机位、宽机型机位和组合型机位,共布置73个机位,机型组合为51c20e2f,占总客机位的78%;港湾内滑行道19采用与机位数量相匹配、机位布局相适宜、运行效率较高的四条滑行道19大港湾式布局;四个港湾内滑行道19采用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该运行模式优势明显,其功能分区明确,滑行距离较短,既提高了机位推出后滑出运行效率,也减少了站坪运行对机位滑入运行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际运行和机位布局,在四个港湾深处对滑行道19进行了延伸,作为机位推出区使用,减少机位推出的相关运行,如图3所示;随后根据设计任务书对陆侧配套设施等的要求,航站楼指廊单元之间的120
°
扇形区域布置航站楼陆侧配套设施、包括出发高架与车道边、交通中心建筑等,根据设计任务书功能流程要求,在航站楼边界8内布置楼层、各项功能空间,高度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如图4提供的实际应用场景图,能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深化建筑体量与造型:其设计灵感源于青岛的海洋文化,放射型五指廊航站楼形似一颗海星,建筑造型以流畅的曲线为基调,指廊单元采用富有张力的连续曲面向中央大厅6汇聚为整体,巨大的屋顶下连绵起伏的吊顶向四周散开;鱼鳃状的侧天窗,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带来丰富的光感体验和良好的空间引导。
46.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