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管径下水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22:37: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管接头技术领域,具体为多管径下水管接头。


背景技术:

2.在家居洗漱用品的排水使用过程当中,为避免对地面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将下排水管引入到地漏或下水管道中,现有公开专利一种下排水管的转接头(公开号:cn214744042u)满足多根下排水管的长时间排水需要,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同时还有公开专利一种厨房用防堵塞下水管组合接头(公开号:cn206396841u),在排水使用过程中,整体结构为横向安装使用,其占用橱柜内部的横向空间较大,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多管径下水管接头。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管径下水管接头,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多管径下水管接头,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的上端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连通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呈“十”字分布,所述管道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管道主体的底部和排水口的连接处设置有防臭盖。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管道主体和连通管之间相连通,所述管道主体、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的外侧均设置有外螺纹。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水口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和第一进水口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为弹性结构,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和第一进水口之间相适配。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牵引绳为弹性结构,所述第二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密封盖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二密封盖和第二进水口之间相适配。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进水口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牵引绳,所述第三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盖,所述第三密封盖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三密封盖和第三进水口之间相适配。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管道主体的底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中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防臭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和转动孔之间为转动连接。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管径下水管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多管径下水管接头,通过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的设置,使得管
道的多个进水口呈十字排布,进而使得管道的体积较小,从而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占用橱柜的体积比横向要小,并且可以和多个不同管径的进水管进行螺纹安装,同时多余的外螺纹也可以进行防漏水作用。
13.2、多管径下水管接头,通过防臭盖的设置,使得防臭盖在排水完成后进行自动合盖,从而将排水口进行密闭住,有效的防止虫子与臭气的进入。
附图说明
14.图1为多管径下水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多管径下水管接头的侧剖视图;
16.图3为多管径下水管接头的另一视角图;
17.图4为多管径下水管接头的图3中a放大图。
18.图中:1、管道主体;2、连通管;3、第一进水口;31、第一牵引绳;32、第一密封盖;4、第二进水口;41、第二牵引绳;42、第二密封盖;5、第三进水口;51、第三牵引绳;52、第三密封盖;6、排水口;7、外螺纹;8、防臭盖;9、铰接座;10、支撑板;11、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多管径下水管接头技术方案:多管径下水管接头,包括管道主体1,管道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连通管2,连通管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进水口3,连通管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进水口4和第三进水口5,第一进水口3和第二进水口4呈“十”字分布,管道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6,管道主体1的底部和排水口6的连接处设置有防臭盖8。
21.请参阅图1-3,进一步的,管道主体1和连通管2之间相连通,管道主体1、第一进水口3、第二进水口4和第三进水口5的外侧均设置有外螺纹7,便于管道主体1的使用。
22.请参阅图1-3,第一进水口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牵引绳31,第一牵引绳31和第一进水口3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牵引绳31为弹性结构,第一牵引绳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盖32,第一密封盖32和第一进水口3之间相适配,第二进水口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牵引绳41,第二牵引绳41为弹性结构,第二牵引绳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42,第二密封盖42为橡胶材质,第二密封盖42和第二进水口4之间相适配,第三进水口5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牵引绳51,第三牵引绳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盖52,第三密封盖52为橡胶材质,第三密封盖52和第三进水口5之间相适配,从而有利于第一进水口3、第二进水口4和第三进水口5的密封。
23.请参阅图3-4,管道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铰接座9,铰接座9的中部开设有转动孔,防臭盖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1,转动轴11和转动孔之间为转动连接,从而有利于防臭盖8的自动合盖(防臭器磁吸现有技术)。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管道主体1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其通过管道主体1外
侧的螺纹安装在对应的管道中,在将第一进水口3、第二进水口4和第三进水口5与对应的管道进行连接,没有用到的进水口用对应的密封盖进行密封,从而进行排水使用。
25.需要说明的,通过第一进水口3、第二进水口4和第三进水口5的设置,使得管道的多个进水口呈十字排布,进而使得管道的体积较小,从而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占用橱柜的体积比横向要小,并且可以和多个不同管径的进水管进行螺纹安装,同时多余的外螺纹7也可以进行防漏水作用。
26.需要说明的,通过防臭盖8的设置,在管道主体1安装完后,当水流通过第一进水口3、第二进水口4和第三进水口5任意进水口流入管道主体1的内部时,水流将防臭盖8沿着排水口6的外侧向下转动,使得防臭盖8带动支撑板10通过转动轴11沿着铰接座9内侧的转动孔进行转动(防臭器磁吸现有技术),从而在水流通过排水口6排出时,磁吸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板10带动防臭盖8进行关闭,从而将排水口6进行密闭住,有效的防止虫子与臭气的进入。


技术特征:
1.多管径下水管接头,包括管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连通管(2),所述连通管(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进水口(3),所述连通管(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进水口(4)和第三进水口(5),所述第一进水口(3)和第二进水口(4)呈“十”字分布,所述管道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6),所述管道主体(1)的底部和排水口(6)的连接处设置有防臭盖(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径下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1)和连通管(2)之间相连通,所述管道主体(1)、第一进水口(3)、第二进水口(4)和第三进水口(5)的外侧均设置有外螺纹(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径下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牵引绳(31),所述第一牵引绳(31)和第一进水口(3)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31)为弹性结构,所述第一牵引绳(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盖(32),所述第一密封盖(32)和第一进水口(3)之间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径下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口(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牵引绳(41),所述第二牵引绳(41)为弹性结构,所述第二牵引绳(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42),所述第二密封盖(42)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二密封盖(42)和第二进水口(4)之间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径下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水口(5)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牵引绳(51),所述第三牵引绳(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盖(52),所述第三密封盖(52)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三密封盖(52)和第三进水口(5)之间相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径下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铰接座(9),所述铰接座(9)的中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防臭盖(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和转动孔之间为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管径下水管接头,涉及水管接头技术领域,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的上端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连通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呈“十”字分布;多管径下水管接头,通过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的设置,使得管道的多个进水口呈十字排布,进而使得管道的体积较小,从而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占用橱柜的体积比横向要小,并且可以和多个不同管径的进水管进行螺纹安装,同时多余的外螺纹也可以进行防漏水作用,通过防臭盖的设置,使得防臭盖在排水完成后进行自动合盖,从而将排水口进行密闭住,有效的防止虫子与臭气的进入。有效的防止虫子与臭气的进入。有效的防止虫子与臭气的进入。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水市松棵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4
技术公布日:2023/2/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