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体积小可节约安装空间的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20:01: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体积小可节约安装空间的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如图1至图4所示,这种电磁继电器通常由动簧衔铁部分 100、底座部分200和外壳300所组成。其中,动簧衔铁部分100是由衔铁101、永磁体以及包含动触点102的动簧部分103通过组合注塑形成整体,动簧部分103通常以衔铁101 为中心进行对称分布,动触点102位于动簧端部,并与底座上的静触点501相对设置。底座部分200通常由线圈部分400、带静触点的静簧部分500通过组合注塑形成,静触点501通常位于底座上部。动簧衔铁部分100在底座部分的长度的大致中心位置与底座部分200在上下方向支撑定位,并通过将动簧中部的铰链部位104与底座部分200上焊台位置的静簧焊接固定形成整体,再装上外壳300后形成电磁继电器。底座部分200的线圈引出端子(控制端) 401以及簧片引出端子(输出端)502在底座的两侧面沿着底座长度方向分布并向底座下沿延伸露出底座下部,且两侧面的线圈引出端子(控制端)401和簧片引出端子(输出端)502 在继电器宽度方向(z方向)基本对称分布。这种电磁继电器的线圈部分400的线圈缠头402 通常位于线圈宽度方向的两侧,由于需要保证线圈缠头402的长度以确保缠线可靠,因此,线圈缠头402需要具有一定的长度,同时,线圈缠头402在继电器的长度方向(x方向)上是位于线圈引出端子401与簧片引出端子502之间,如不能被底座塑料可靠覆盖则会进一步缩小线圈引出端子在x方向与簧片引出端子之间的绝缘距离,因此,这就需要将底座塑料的两侧面扩到线圈缠头402外侧,这就使得继电器的宽度较宽,影响了电磁继电器的小型化,不利于小空间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可节约安装空间的电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可进一步减小电磁继电器的宽度尺寸,从而便于电磁继电器的安装,使得较小的安装空间也能进行继电器的安装。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积小可节约安装空间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部分和外壳;所述外壳为开口朝下的罩体形状,所述外壳罩在所述底座部分外,并使外壳的侧壁面与底座部分的侧壁面对应相配合;所述底座部分包括线圈部分、静簧簧片、线圈端子以及通过注塑方式将线圈、静簧簧片、线圈端子集合成一个整体件的第一塑料体;所述线圈部分在对应于继电器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外凸的线圈缠头,所述第一塑料体在对应于继电器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侧壁面分别包覆于所述线圈部分并使线圈缠头伸出所述第一塑料体的对应侧壁面的外面;所述第一塑料体的侧壁面中,在对应于线圈缠头的位置处还设有包覆所述线圈缠头的凸台,所述外壳中,在对应于凸台的位置设有沉槽。
5.所述外壳中,所述沉槽的上沿的轮廓面为大致直角棱边,且与所述底座部分的凸台的上沿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沉槽还向下通出外壳的底沿。
6.所述第一塑料体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壁面中,分别分布一个线圈端子和至少两个静簧簧片;所述线圈端子靠近所述第一塑料体的长度的一端,所述至少两个静簧簧片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由所述第一塑料体的长度的一端向着所述第一塑料体的长度的另一端顺序排列;所述线圈缠头处在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和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之间,所述凸台向上下方向延伸以阻隔在所述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之间,从而增加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与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之间的绝缘距离。
7.所述凸台的上沿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从所述第一塑料体的对应侧壁面的伸出位置大体平齐。
8.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的中部折弯设有水平段;所述凸台的下沿低于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的水平段的下沿。
9.所述第一静簧簧片上部设有静触点部分,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静触点部分露出在第一塑料体的顶面并处在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从所述第一塑料体的对应侧壁面的伸出位置的上方;所述凸台的上段还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阻隔在所述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静触点部分之间,从而增加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与第一静簧簧片的静触点部分之间的绝缘距离。
10.所述凸台的沿着所述第一塑料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静触点部分沿着所述第一塑料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11.所述第一塑料体的侧壁面中,在所述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和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的装配位置还分别设有沉陷面,并使装入沉陷面的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和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与作为基准面的所述第一塑料体的侧壁面大致平齐;所述沉陷面低于所述基准面,所述凸台的台面为平面并平行于所述基准面,且所述凸台台面高于所述基准面,以及高于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和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的外侧面。
12.所述凸台为大致l型形状,凸台的l型的水平一边阻隔在所述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静触点部分之间,凸台的l型的竖直一边阻隔在所述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之间。
13.所述第一塑料体的侧壁面在底部位置设有倒角;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的水平段的上沿在底座部分的高度方向低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从第一塑料体的侧壁面的引出位置;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的水平段的下沿在底座部分的高度方向高于所述第一塑料体的侧壁面的倒角。
14.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的水平段的上沿切断面,所述凸台的上沿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落差,以及所述基准面与所述沉陷面之间的落差分别为大致直角棱边。
1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第一塑料体在对应于继电器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侧壁面分别包覆于所述线圈部分并使线圈缠头露在所述第一塑料体的对应侧壁面的外面;所述第一塑料体的侧壁面中,在对应于线圈缠头的位置处还设有包覆所述线圈缠头的凸台,所述外壳中,在对应于凸台的位置设有沉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底座凸台与外壳对应位置的沉槽的配合,在保证线圈缠头长度,优化线圈缠头绕线与沾锡工艺的同时,可进一
步减小电磁继电器的宽度尺寸,从而便于电磁继电器的安装,使得较小的安装空间也能进行继电器的安装。
17.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凸台向上下方向延伸以阻隔在所述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之间,并进一步地将凸台的上段还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阻隔在所述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静触点部分之间,从而能够增加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与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之间的绝缘距离,以及增加线圈端子的引出部分与第一静簧簧片的静触点部分之间的绝缘距离。
18.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凸台的沿着所述底座部分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设计成不小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的静触点部分沿着所述底座部分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将第一静簧簧片的引出部分的水平段的上沿设为切断面,将凸台的上沿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落差,以及所述基准面与所述沉陷面之间的落差分别设为大致直角棱边。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能够在不增加产品尺寸的前提下,降低对胶水的性能要求,改善点胶制造工艺,并更好地保证产品内部不被胶水渗漏污染。
19.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体积小可节约安装空间的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20.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21.图2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去除外壳);
22.图3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的簧片与线圈的配合示意图;
23.图4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的线圈部分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去除外壳);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外壳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底部翻转朝上);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座部分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座部分的主视图;
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座部分(去除第一塑料体)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座部分(去除第一塑料体)的主视图;
32.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座部分的线圈部分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实施例
34.参见图5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体积小可节约安装空间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动簧衔铁部分1、底座部分2和外壳3;其中,动簧衔铁部分1是由衔铁、永磁体以及包含动触点的动簧部分通过组合注塑形成整体,动簧部分通常以衔铁为中心进行对称分布,动触点位于动簧端部,并与底座部分上的静触点相对设置;所述外壳3为开口朝下的罩体形状,所述外壳3罩在所述底座部分2外,并使外壳3的侧壁面与底座部分2的侧壁面对应相配合,动簧衔铁部分1将在底座部分2的顶部并容纳在外壳3与底座部分2所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底
座部分2包括线圈部分4、静簧簧片21、线圈端子22以及通过注塑方式将线圈、静簧簧片、线圈端子集合成一个整体件的第一塑料体5;所述线圈部分4在对应于继电器的长度方向(即底座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外凸的线圈缠头41,所述第一塑料体5 在对应于继电器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侧壁面51分别包覆于所述线圈部分4并使线圈缠头41 伸出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对应侧壁面51的外面;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侧壁面51中,在对应于线圈缠头41的位置处还设有包覆所述线圈缠头的凸台52,所述外壳3中,在对应于凸台 52的位置设有沉槽31。
35.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槽31还向下通出外壳3的底沿。
36.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3中,所述沉槽31的上沿的轮廓面为大致直角棱边,且与所述底座部分2的凸台52的上沿之间留有缝隙。
3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壁面中,分别分布一个线圈端子22和至少两个静簧簧片;所述线圈端子22靠近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长度的一端,所述至少两个静簧簧片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由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长度的一端向着所述第一塑料体的长度的另一端顺序排列;所述线圈缠头41处在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和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之间,所述凸台52向上下方向延伸以阻隔在所述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之间,从而增加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 221与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之间的绝缘距离。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52的上沿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从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对应侧壁面的伸出位置大体平齐。
3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的中部折弯设有水平段232;所述凸台52的下沿低于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的水平段232的下沿。
4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上部设有静触点部分233,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 的静触点部分233露出在第一塑料体5的顶面并处在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从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对应侧壁面的伸出位置的上方;所述凸台52的上段还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阻隔在所述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静触点部分233之间,从而增加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与第一静簧簧片23的静触点部分233之间的绝缘距离。
41.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52的沿着所述第一塑料体52的长度方向(也是底座部分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静触点部分233沿着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4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侧壁面中,在所述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和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的装配位置还分别设有沉陷面53,并使装入沉陷面53 的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和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与作为基准面51的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侧壁面大致平齐;所述沉陷面53低于所述基准面51,所述凸台的台面54 为平面并平行于所述基准面51,且所述凸台台面54高于所述基准面51,以及高于线圈端子 22的引出部分221和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的外侧面。
43.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52为大致l型形状,凸台的l型的水平一边521阻隔在所述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静触点部分233之间,凸台的l型的竖直一边522阻隔在所述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 之间。
4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侧壁面在底部位置设有倒角55;所述第一静簧簧片 23的引出部分231的水平段232的上沿在底座部分的高度方向低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从第一塑料体5的侧壁面的引出位置;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 的水平段232的下沿在底座部分的高度方向高于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侧壁面的倒角55。
4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的水平段232的上沿切断面,所述凸台52的上沿与所述基准面51之间的落差,以及所述基准面51与所述沉陷面53之间的落差分别为大致直角棱边。
4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体积小可节约安装空间的电磁继电器,采用了第一塑料体5在对应于继电器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侧壁面51分别包覆于所述线圈部分4并使线圈缠头41露在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对应侧壁面的外面;所述第一塑料体5的侧壁面中,在对应于线圈缠头的位置处还设有包覆所述线圈缠头41的凸台52,所述外壳3中,在对应于凸台52的位置设有沉槽31。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底座凸台52与外壳对应位置的沉槽31的配合,在保证线圈缠头41长度,优化线圈缠头绕线与沾锡工艺的同时,可进一步减小电磁继电器的宽度尺寸,从而便于电磁继电器的安装,使得较小的安装空间也能进行继电器的安装。
4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体积小可节约安装空间的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凸台52向上下方向延伸以阻隔在所述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之间,并进一步地将凸台52的上段还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阻隔在所述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 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静触点部分233之间,从而能够增加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 与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3之间的绝缘距离,以及增加线圈端子22的引出部分221 与第一静簧簧片23的静触点部分233之间的绝缘距离。
4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体积小可节约安装空间的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凸台52的沿着所述底座部分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设计成不小于所述第一静簧簧片23的静触点部分233沿着所述底座部分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将第一静簧簧片23的引出部分231的水平段232的上沿设为切断面,将凸台52的上沿与所述基准面51之间的落差,以及所述基准面51与所述沉陷面 53之间的落差分别设为大致直角棱边。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能够在不增加产品尺寸的前提下,降低对胶水的性能要求,改善点胶制造工艺,并更好地保证产品内部不被胶水渗漏污染。
49.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