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菌种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19:01: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菌种培养瓶。


背景技术:

2.菌种的培育是以人工使纯菌种大量生长和繁殖,在菌种培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培养室应清扫干净并严格消毒;2、菌种瓶应先竖放,当菌丝萌发定植后,改为横卧叠放,横放的菌种瓶可经常转动,使瓶内水分分布均匀;3、适时检查菌种瓶,有杂菌要及时清理;菌种未萌发,应补接菌种。当菌丝长满料面并深入料内1-2cm后,可改为5—7天检查一次;4、注意保持和调节培养室温度。
3.现有的菌种瓶容量一定,无法根据食用菌培养要求对容量进行调节;而且现有的菌种瓶只有一个瓶口可以打开,当杂菌位于瓶内位置较深时,不方便对深处的杂菌进行清理;而且不方便后续对菌种瓶内部进行清洗。
4.专利号cn216532980u公开了一种菌种培养瓶,包括瓶底、瓶头和连接瓶,所述瓶底位于连接瓶的下方,所述瓶头位于连接瓶的上方,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位于瓶头的上端,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盖和密封杆,所述密封杆位于密封盖的上方,该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节连接瓶的数量来调节培养瓶的容量,但是仍然要通过瓶口位置对深处的杂菌进行清理,不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菌种培养瓶,采用可拆分式的瓶底、瓶身和瓶颈结构,可以根据菌种培养需求来调节菌种瓶的容量,同时方便后期对拆分后的菌种瓶进行清洗,还可以提高填料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根据杂菌的位置从对应瓶身侧面的通孔对杂菌进行清理,可以缩短清理杂菌时的移动路径,方便操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菌种培养瓶,包括瓶底、瓶身和瓶颈,所述瓶底的外侧壁上端和瓶身的外侧壁上端均设有外螺纹环槽,所述瓶身的内壁下端和瓶颈的内壁下端均设有能够与外螺纹环槽适配的内螺纹滑槽,所述瓶颈的顶部设有瓶口,且瓶口处活动卡接有瓶口塞。
7.所述瓶身的侧面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活动卡接有密封塞。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塞包括穿插在通孔内部的塞柱,所述塞柱位于瓶身内部的一端设有环形凸起扣,且塞柱位于瓶身外侧的一端设有凸起把手。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塞柱靠近环形凸起扣的一端和环形凸起扣内部开设有互相连通的空气腔,所述空气腔的内部填充有能够使环形凸起扣膨胀的气体。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塞柱位于瓶身内部一端的中部开设有
凹陷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瓶身与通孔对应的内壁设有加厚层,且通孔贯穿加厚层,所述加厚层与瓶身中部对应的一侧为平面结构,且加厚层平面结构侧的上下两端均向通孔的轴线倾斜。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瓶口塞和密封塞为结构相同的塞子。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瓶口塞和密封塞均为硅胶塞。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新型菌种培养瓶,密封塞完全插入到通孔内部后,在空气腔内部空气压力下,环形凸起扣在瓶身内部处于膨胀状态,同时密封塞靠近环形凸起扣的一侧膨胀并与通孔内壁贴合,从而对通孔进行密封。
16.2、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新型菌种培养瓶,根据菌种类型选择合适数量的瓶身,并将瓶身与瓶底连接,然后进行提高瓶身进行填料操作,可以提高填料速度。
17.3、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新型菌种培养瓶,观察杂菌的位置,可以打开与杂菌位置相近的密封塞,通过通孔的位置对杂菌进行清理,方便操作。
18.4、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新型菌种培养瓶,采用可拆分式的瓶底、瓶身和瓶颈结构,可以根据菌种培养需求来调节菌种瓶的容量,同时方便后期对拆分后的菌种瓶进行清洗,还可以提高填料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根据杂菌的位置从对应瓶身侧面的通孔对杂菌进行清理,可以缩短清理杂菌时的移动路径,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瓶身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塞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厚层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瓶底、2瓶身、21加厚层、3瓶颈、4瓶口塞、5通孔、6密封塞、61塞柱、62凸起把手、63环形凸起扣、7空气腔、8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菌种培养瓶,包括瓶底1、瓶身2和瓶颈3,瓶底1的外侧壁上端和瓶身2的外侧壁上端均设有外螺纹环槽,瓶身2的内壁下端和瓶颈3的内壁下端均设有能够与外螺纹环槽适配的内螺纹滑槽,瓶颈3的顶部设有瓶口,且瓶口处活动卡接有瓶口塞4,根据菌种类型选择合适数量的瓶身2,并将瓶身2与瓶底1连接,然后进行提高瓶身2进行填料操作,可以提高填料速度,填料完成后,将带有瓶口塞4的瓶颈3与瓶身2安装到一起即可形成装有填料的菌种瓶。
27.瓶身2的侧面中部开设有通孔5,通孔5的内部活动卡接有密封塞6,观察杂菌的位置,可以打开与杂菌位置相近的密封塞6,通过通孔5的位置对杂菌进行清理,方便操作。
28.在后续对菌种瓶进行清洗时,加工瓶底1、各个瓶身2、瓶颈3、瓶口塞4和密封塞6完全拆分开进行清洗即可,无需特殊的清洁工具即可完成清洗。
29.优选的,如图3所示,密封塞6包括穿插在通孔5内部的塞柱61,塞柱61位于瓶身2内部的一端设有环形凸起扣63,且塞柱61位于瓶身2外侧的一端设有凸起把手62,环形凸起扣63可以从内部对进行密封。
30.优选的,如图3所示,塞柱61靠近环形凸起扣63的一端和环形凸起扣63内部开设有互相连通的空气腔7,空气腔7的内部填充有能够使环形凸起扣63膨胀的气体,密封塞6完全插入到通孔5内部后,在空气腔7内部空气压力下,环形凸起扣63在瓶身2内部处于膨胀状态,同时密封塞6靠近环形凸起扣63的一侧膨胀并与通孔5内壁贴合,从而对通孔5进行密封。
31.优选的,如图3所示,塞柱61位于瓶身2内部一端的中部开设有凹陷部8,当密封塞6插入到通孔5中时,通孔5内部挤压环形凸起扣63,环形凸起扣63受力向凹陷部8发生形变。
32.优选的,如图2和图4所示,瓶身2与通孔5对应的内壁设有加厚层21,且通孔5贯穿加厚层21,加厚层21与瓶身2中部对应的一侧为平面结构,且加厚层21平面结构侧的上下两端均向通孔5的轴线倾斜,平面结构可以提高环形凸起扣63与加厚层21的接触密封效果,倾斜设置可以避免培养料聚集,便于该部位的清洁。
33.优选的,瓶口塞4和密封塞6为结构相同的塞子,当通孔5和瓶口尺寸相同时,可以选择同型号的瓶口塞4或密封塞6,方便安装使用。
34.优选的,瓶口塞4和密封塞6均为硅胶塞,耐高温,具有一定形变量,便于培养瓶的密封。
35.在使用时:
36.1、向菌种瓶内部装料时步骤如下:
37.先根据菌种类型选择合适数量的瓶身2,并将瓶身2与瓶底1连接,然后进行填料操作;
38.填料后,将卡接有瓶口塞4的瓶颈3与瓶身2螺纹连接即可完成菌种瓶的密封;
39.2、培育时清理菌种瓶内部杂菌时,操作步骤如下:
40.观察杂菌的位置,打开与杂菌位置相近的密封塞6,通过通孔5的位置对杂菌进行清理即可,并且清理完杂菌后将消毒后的密封塞6重新插入到对应通孔5的部位即可。
41.3、密封塞6以及瓶口塞4的密封原理,以密封塞6密封通孔5为例:
42.由于密封塞6的空气腔7内部填充有使环形凸起扣63膨胀的气体,当密封塞6插入到通孔5中时,通孔5内部挤压环形凸起扣63,环形凸起扣63受力向凹陷部8发生形变;
43.当环形凸起扣63完全插入到瓶身2内部时,在空气腔7内部空气压力下,环形凸起扣63在瓶身2内部恢复原状,同时密封塞6靠近环形凸起扣63的一侧膨胀并与通孔5内壁贴合,从而对通孔5进行密封。
44.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分式的瓶底1、瓶身2和瓶颈3结构,可以根据菌种培养需求来调节菌种瓶的容量,同时方便后期对拆分后的菌种瓶进行清洗,还可以提高填料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根据杂菌的位置从对应瓶身2侧面的通孔5对杂菌进行清理,可以
缩短清理杂菌时的移动路径,方便操作。
45.本实用新型中未公开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材料及工作原理不再详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