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修组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2:11: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修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2.装修又称装潢或装饰,是指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进行的,包括水电施工、墙体、地板、天花板、景观等所实现的,依据一定设计理念和美观规则形成的一整套施工方案和设计方案,小到家具摆放和门的朝向,大到房间配饰和灯具的定制处理,都是装修的体现,装修和装饰不同,装饰是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进行艺术加工的手法,而在装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装修组件。
3.市场上一般的装修组件不便于调节,会影响整体的工作进程,对于装置的位置不便于控制,为此,我们提出这样一种装修组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修组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修组件结构,包括底座和螺纹杆,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安装有液压杆,所述底座的顶端中部安装有第一套筒,且第一套筒的内腔连接有承接筒,所述承接筒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用于带动装置上升的所述螺纹杆连接于承接筒的内腔,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套,且第一螺纹套的上方分布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两侧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且第一主动齿轮的左侧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套筒,且第二套筒的外表面连接有套环,所述第二套筒的左侧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套环的底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左侧连接有弹簧,所述套环的顶部连接有调节块。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左侧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且第二从动齿轮的左侧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前端连接有传输带,且传输带的顶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另一端连接有踏板。
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带动装置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双向丝杠、第二螺纹套、转动杆、转轴、移动轮和伸缩杆,所述驱动电机的右侧连接有双向丝杠,且双向丝杠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的底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移动轮,所述转动杆的左侧连接有伸缩杆。
8.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杆沿底座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液压杆与支撑板呈垂直状分布。
9.进一步的,所述承接筒通过第一螺纹套与第一套筒构成滑动连接,且第一套筒内侧直径尺寸与承接筒外部直径尺寸相适配。
10.进一步的,所述套环内侧直径尺寸与第二套筒的外侧直径尺寸相适配,且第二套
筒与底座呈平行状分布。
11.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通过转轴与第二螺纹套构成转动连接,且第二螺纹套沿双向丝杠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修组件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装修组件结构,采用多个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可以控制整个装置的高度调节,使整个装置位置的调节更加的方便,同时通过移动机构可以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方便根据需求调节装置的位置,便于后续装修的使用,提高了装置整体的灵活性,通过踏板的设置即可控制整个装置进行升降处理,更加的方便快捷,使装置的升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装置升降时调节的位置不理想需要进行多次的调节,影响装修的进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液压杆、套筒和承接筒之间的接合使用可以带动整个支撑板进行上下移动,从而方便对整个装置的位置高度进行有效的调节,根据施工时的需求可以调节整个装置的高度,便于后续工作的使用,通过液压杆可以带动支撑板进行上下移动,当支撑板上下移动时即可带动上方的工作人员进行移动,而套筒和承接筒之间的结合使用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升降的作用。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踏板、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之间的结合使用,可以方便施工人员控制整个装置的升降,便于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位置上的调节,当施工人员踩踏踏板使即可使第二主动齿轮带动第二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杆带动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当螺纹杆转动时会带动承接筒进行移动,从而调节底座与支撑板之间的间距。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移动机构可以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从而根据不同的需求来移动整个装置的位置,便于后续装修的使用,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双向丝杠进行转动,当双向丝杠转动时带动两侧的第二螺纹套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带动螺纹套底部连接的转动杆随之机芯移动,使移动轮向下进行移动,当移动轮接触地面时即可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整体更加的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修组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修组件结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修组件结构的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2、支撑腿;3、液压杆;4、第一套筒;5、承接筒;6、支撑板;7、螺纹杆;8、第一螺纹套;9、第一从动齿轮;10、第一主动齿轮;11、第一转动杆;12、第二套筒;13、套环;14、第二转动杆;15、滑块;16、弹簧;17、调节块;18、第二从动齿轮;19、第二主动齿轮;20、传输带;21、转动轮;22、踏板;23、移动机构;2301、驱动电机;2302、双向丝杠;2303、第二螺纹套;2304、转动杆;2305、转轴;2306、移动轮;2307、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修组件结构,包括底座1和螺纹杆7,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腿2,底座1的顶部两侧安装有液压杆3,液压杆3沿底座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液压杆3与支撑板6呈垂直状分布,通过液压杆3可以带动支撑板6
进行上下移动,底座1的顶端中部安装有第一套筒4,且第一套筒4的内腔连接有承接筒5,承接筒5通过第一螺纹套8与第一套筒4构成滑动连接,且第一套筒4内侧直径尺寸与承接筒5外部直径尺寸相适配,承接筒5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6,用于带动装置上升的螺纹杆7连接于承接筒5的内腔,当螺纹杆7转动时会带动承接筒5进行上下移动,螺纹杆7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套8,且第一螺纹套8的上方分布有第一从动齿轮9,通过设置的螺纹杆7可以带动第一从动齿轮9进行转动;
21.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一从动齿轮9的两侧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10,且第一主动齿轮10的左侧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1,第一转动杆11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套筒12,且第二套筒12的外表面连接有套环13,套环13内侧直径尺寸与第二套筒12的外侧直径尺寸相适配,且第二套筒12与底座1呈平行状分布,第二套筒12的左侧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4,当第二转动杆14转动时会带动第二套筒1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11进行同步转动,套环13的底部连接有滑块15,且滑块15的左侧连接有弹簧16,通过设置的弹簧16可以带动滑块15进行左右移动,套环13的顶部连接有调节块17,第二转动杆14的左侧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18,且第二从动齿轮18的左侧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19,第二主动齿轮19的前端连接有传输带20,且传输带20的顶部连接有转动轮21,转动轮21的另一端连接有踏板22,通过踏板22可以带动转动轮21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轮21带动第二主动齿轮19进行转动;
22.请参考图1和图3所示,底座1的底部设有带动装置移动的移动机构23,移动机构23包括驱动电机2301、双向丝杠2302、第二螺纹套2303、转动杆2304、转轴2305、移动轮2306和伸缩杆2307,驱动电机2301的右侧连接有双向丝杠2302,且双向丝杠2302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二螺纹套2303,第二螺纹套2303的底部连接有转动杆2304,且转动杆2304的另一端连接有转轴2305,转动杆2304通过转轴2305与第二螺纹套2303构成转动连接,且第二螺纹套2303沿双向丝杠2302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转轴2305的另一端连接有移动轮2306,通过移动轮2306可以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转动杆2304的左侧连接有伸缩杆2307,通过设置的伸缩杆2307可以带动转动杆2304进行移动。
23.综上,该装修组件结构,使用时,先根据图1和图3中所示的结构,首先启动驱动电机2301,通过驱动电机2301带动双向丝杠2302进行转动,当双向丝杠2302转动时会带动两侧的第二螺纹套2303进行移动,当第二螺纹套2303移动时会带动底部连接的转动杆2304随之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底部移动轮2306随之向下进行移动,从而使移动轮2306以地面接触,当移动轮2306与地面接触时即可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便于后续施工的使用;
24.而后根据图1中所示的结构,使用时通过液压杆3带动支撑板6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整个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后续的使用;
25.最后根据图1和图2中所示的结构,需要对装置位置高度进行调节时,向下踩踏踏板22,通过踏板22带动转动轮21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轮21带动另一端连接的第二主动齿轮19随之进行转动,当第二主动齿轮19转动时会带动第二从动齿轮18随之进行转动,当第二从动齿轮18转动时会带动第二转动杆14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套筒12带动第二转动杆14随之进行转动,而当第二转动杆14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转动杆11随之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杆11带动另一端连接的第一主动齿轮10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从动齿轮9带动螺纹杆7进行转动,当螺纹杆7转动时会带动支撑板6进行上下移动,螺纹杆7移动时由于第一螺纹套8固定安装在第一套筒4的内腔,所以当螺纹杆7转动时会使承接筒5在第一套筒4的内部进
行上下移动,方便对支撑板6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后续的施工使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