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供热机组的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14:04: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再利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热机组的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燃气锅炉以其低烟、低尘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燃气锅炉运行过程中,烟筒出口温度达到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烟筒下部温度有二百~二百五十℃,如此的高温气体进入大气,势必对保护环境不利。
3.据不完全的测量和计算,通过烟筒带走的热量达到锅炉所产生热量的十二~十五%,这意味着在能耗上是很大的浪费,因此对于烟气的热量进行再利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既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又实现了能源的节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便捷性,降低使用局限性的供热机组的余热利用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供热机组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撑面、锅炉、烟筒、支架、支撑板、储水箱、进水管、水泵、分水箱、分水管、集水箱、回水管、搅拌机构、加热机构和排出机构,锅炉和支架均安装在支撑面上,锅炉输出端设置有烟筒,支撑板安装在支架上,储水箱和水泵均安装在支撑板顶端,储水箱内部有腔室,分水箱和集水箱前端均连接烟筒内部前端,分水箱和集水箱后端均连接烟筒内部后端,多组分水管顶端均连通集水箱底端,多组分水管底端均连接分水箱顶端,分水箱右端连通进水管输出端,储水箱左端连通进水管输入端,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回水管输入端连通集水箱右端,回水管输出端连通储水箱右端,储水箱顶端有进口,搅拌机构安装在腔室中,加热机构安装在腔室中,排出机构安装在储水箱底端;水通过进口进入腔室,当锅炉工作时,烟气通过烟筒排向外界,启动水泵,使腔室中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分水箱内部,进入分水箱内部的水通过多组分水管汇集到集水箱内部,烟筒内部的烟气对分水箱内部、多组分水管内部和集水箱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通过回水管循回到腔室中,从而使腔室中的水温升高,使用腔室中的加热后的水时,通过排出机构排出即可,当锅炉不使用时,启动加热机构对腔室中的水进行加热,启动搅拌机构,从而使腔室中的水均匀加热,提高余热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便捷性,降低使用局限性。
6.优选的,搅拌机构包括转轴、螺旋叶片、电机、转动轴、搅拌杆、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两组转轴顶端均连接腔室顶端,两组转轴底端均连接腔室底端,两组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螺旋叶片,电机安装在储水箱顶端,电机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底端延伸至腔室中并且转动连接腔室底端,多组搅拌杆在腔室中安装在腔室中,两组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二号齿轮,一号齿轮在腔室中安装在转动轴上,一号齿轮分别与两组二号齿轮啮合;启动电机,转动轴在腔室中带动多组搅拌杆进行搅拌,通过转动轴带动一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通过两
组二号齿轮带动两组转轴进行转动,从而使两组转轴分别带动螺旋叶片在腔室中进行转动,从而使多组搅拌杆与两组螺旋叶片配合对腔室中的水进行加搅拌。
7.优选的,加热机构包括控制器、按钮和电加热板,控制器安装在支撑板前端,控制器上设置有多组按钮,腔室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电加热板,控制器与电加热板电连接;当锅炉不使用时,控制器通过按钮启动两组电加热板对腔室中的水进行加热,降低使用局限性。
8.优选的,排出机构包括排出管和阀门,排出管顶端连通腔室,排出管底端延伸至支撑板下方,阀门在支撑板下方安装在排出管上;需要使用腔室中的水时,打开阀门,使腔室中的水通过排出管排出,提高便捷性。
9.优选的,还包括防护罩,防护罩安装在储水箱顶端,电机在防护罩的内侧;防护罩对电机进行保护。
10.优选的,还包括液位计,液位计安装在储水箱右端;使用人员通过液位计了解腔室中的储水量,以便及时添加。
11.优选的,储水箱的外表面设置有防锈涂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水通过进口进入腔室,当锅炉工作时,烟气通过烟筒排向外界,启动水泵,使腔室中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分水箱内部,进入分水箱内部的水通过多组分水管汇集到集水箱内部,烟筒内部的烟气对分水箱内部、多组分水管内部和集水箱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通过回水管循回到腔室中,从而使腔室中的水温升高,使用腔室中的加热后的水时,通过排出机构排出即可,当锅炉不使用时,启动加热机构对腔室中的水进行加热,启动搅拌机构,从而使腔室中的水均匀加热,提高余热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便捷性,降低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图1中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等结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标记:1、支撑面;2、锅炉;3、烟筒;4、支架;5、支撑板;6、储水箱;7、进水管;8、水泵;9、分水箱;10、分水管;11、集水箱;12、回水管;13、转轴;14、螺旋叶片;15、电机;16、转动轴;17、搅拌杆;18、一号齿轮;19、二号齿轮;20、控制器;21、按钮;22、电加热板;23、排出管;24、阀门;25、防护罩;26、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9.实施例
2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供热机组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撑面1、锅炉2、烟筒3、支架4、支撑板5、储水箱6、进水管7、水泵8、分水箱9、分水管10、集水箱11、回水管12、转轴13、螺旋叶片14、电机15、转动轴16、搅拌杆17、一号齿轮18、二号齿轮19、控制器20、按钮21、电加热
板22、排出管23、阀门24、防护罩25和液位计26,锅炉2和支架4均安装在支撑面1上,锅炉2输出端设置有烟筒3,支撑板5安装在支架4上,储水箱6和水泵8均安装在支撑板5顶端,储水箱6内部有腔室,分水箱9和集水箱11前端均连接烟筒3内部前端,分水箱9和集水箱11后端均连接烟筒3内部后端,多组分水管10顶端均连通集水箱11底端,多组分水管10底端均连接分水箱9顶端,分水箱9右端连通进水管7输出端,储水箱6左端连通进水管7输入端,进水管7上设置有水泵8,回水管12输入端连通集水箱11右端,回水管12输出端连通储水箱6右端,储水箱6顶端有进口,两组转轴13顶端均连接腔室顶端,两组转轴13底端均连接腔室底端,两组转轴13上分别设置有螺旋叶片14,电机15安装在储水箱6顶端,电机15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16,转动轴16底端延伸至腔室中并且转动连接腔室底端,多组搅拌杆17在腔室中安装在腔室中,两组转轴13上分别设置有二号齿轮19,一号齿轮18在腔室中安装在一号齿轮18上,一号齿轮18分别与两组二号齿轮19啮合,控制器20安装在支撑板5前端,控制器20上设置有多组按钮21,腔室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电加热板22,控制器20与电加热板22电连接,排出管23顶端连通腔室,排出管23底端延伸至支撑板5下方,阀门24在支撑板5下方安装在排出管23上。
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供热机组的余热利用装置,其在工作时,水通过进口进入腔室,当锅炉2工作时,烟气通过烟筒3排向外界,启动水泵8,使腔室中的水通过进水管7进入分水箱9内部,进入分水箱9内部的水通过多组分水管10汇集到集水箱11内部,烟筒3内部的烟气对分水箱9内部、多组分水管10内部和集水箱11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通过回水管12循回到腔室中,从而使腔室中的水均匀升温,使用腔室中的加热后的水时,打开阀门24,使腔室中的水通过排出管23排出,当锅炉2不使用时,控制器20通过按钮21启动两组电加热板22对腔室中的水进行加热,启动电机15,转动轴16在腔室中带动多组搅拌杆17进行搅拌,通过转动轴16带动一号齿轮18转动,一号齿轮18通过两组二号齿轮19带动两组转轴13进行转动,从而使两组转轴13分别带动螺旋叶片14在腔室中进行转动,从而使多组搅拌杆17与两组螺旋叶片14配合对腔室中的水进行加热搅拌。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供热机组的余热利用装置,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供热机组的余热利用装置的支撑面1、锅炉2、烟筒3、支架4、支撑板5、储水箱6、进水管7、水泵8、分水箱9、分水管10、集水箱11、回水管12、转轴13、螺旋叶片14、电机15、转动轴16、搅拌杆17、一号齿轮18、二号齿轮19、控制器20、按钮21、电加热板22、排出管23、阀门24、防护罩25和液位计26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而无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
23.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