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键盘防摔保护套以及防摔键盘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13:21: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键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键盘防摔保护套以及防摔键盘。


背景技术:

2.键盘作为人们工作、学习中一款不可替代的电子产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技术的发展,键盘的种类和功能都在不断完善,但是在键盘防摔这一块上还处于空白阶段。
3.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使用不当或意外的情况,导致键盘跌落在地面上,从而对键盘本身造成损坏,影响键盘的正常使用,增大键盘的使用成本。
4.因此,亟需设计一款保护套来解决键盘的防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键盘防摔保护套以及防摔键盘,其主要目的在于对键盘起到防护作用,以避免键盘发生摔坏。
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键盘防摔保护套,保护套包括:第一单元保护套、第二单元保护套、第三单元保护套以及第四单元保护套;
7.所述第一单元保护套和所述第二单元保护套用于分别对称固定在键盘同一侧长侧壁两端的拐角处,所述第三单元保护套和所述第四单元保护套用于分别对称固定在键盘另一侧长侧壁两端的拐角处;
8.所述第一单元保护套、第二单元保护套、第三单元保护套以及第四单元保护套均为墙角状结构保护套,所述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以及第三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用于和键盘的长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防护板用于和键盘的短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三防护板用于和键盘的底面相贴合。
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元保护套、第二单元保护套、第三单元保护套以及所述第四单元保护套均为弹性材质,且均可拆卸固定在键盘上。
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之间的夹角小于键盘上长侧壁和短侧壁之间的夹角。
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将所述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固定在键盘上。
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开设有装配槽;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持块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装配槽内,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在所述装配槽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夹持块上;所述夹持块和所述装配槽滑动连接,所述夹持块用于和第三防护板配合以将所述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固定在键盘上。
1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元保护套和所述第二单元保护套上的所述第三防护板上均开设有避让槽,和/或,所述第三单元保护套和所述第四单元保护套上的所述第三防护板上均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和键盘底面上的支撑垫凹凸配合。
1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上均开设有避让台阶,所述避让台阶远离所述第三防护板一侧的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厚度小于所述避让台阶靠近所述第三防护板一侧的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厚度,所述避让台阶远离所述第三防护板一侧的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厚度小于所述避让台阶靠近所述第三防护板一侧的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厚度,所述避让台阶用于和键盘四周的侧楞相配合。
1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的连接处形成拐角结构,所述拐角结构具有和键盘四周上拐角相匹配的弧度。
1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元保护套和所述第二单元保护套上的所述拐角结构处均沿着高度方向开设有缓冲孔,和/或,所述第三单元保护套和所述第四单元保护套上的所述拐角结构处均沿着高度方向开设有所述缓冲孔;所述高度方向和所述第三防护板相垂直,所述缓冲孔用于给所述拐角结构和所述键盘的拐角之间留有缓冲空间;所述拐角结构相对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向远离所述第三防护板一侧凸出,所述拐角结构远离所述第三防护板的端面用于对键盘上的键帽进行防摔保护。
17.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防摔键盘,包括键盘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为上述的保护套。
18.依据上述实施例中的键盘防摔保护套,将第一单元保护套、第二单元保护套、第三单元保护套以及第四单元保护套分别固定在键盘的四角处。且第一单元保护套、第二单元保护套、第三单元保护套以及第四单元保护套均为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即均具有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以及第三防护板。第一防护板和键盘的长侧壁贴合,能够对键盘长侧壁一侧起到防护作用,第二防护板和键盘的短侧壁贴合,能够对键盘的短侧壁起到防护作用,第三防护板和键盘的底面贴合,能够对键盘的底面起到防护作用。即采用本技术设计的保护套,能够至少对键盘的四周侧面以及底面起到防摔保护作用,有效避免意外跌落摔坏键盘,能够延长键盘的使用寿命或者减少摔坏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保护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安装有保护套的键盘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安装有保护套的键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2中键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保护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安装有保护套的键盘平面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墙角状结构保护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间夹角变化示意图;
27.图9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墙角状结构保护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夹紧机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保护套平面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单元保护套、20.第二单元保护套、30.第三个单元保护套、40.第四个单元保护套、50.键盘、51.长侧壁、52.短侧壁、53.底面、54.支撑垫、55.侧楞、60.
第一防护板、70.第二防护板、80.第三防护板、81.避让槽、90.夹紧机构、91.夹持块、92.弹性件、93.装配框、100.装配槽、110.避让台阶、120.缓冲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33.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34.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35.如图1-12所示,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键盘防摔保护套,保护套应用在键盘50的四角处,用于包裹键盘50的四角,以对键盘50起到防护作用。
36.保护套包括:第一单元保护套10、第二单元保护套20、第三单元保护套30以及第四单元保护套40。第一单元保护套10和第二单元保护套20结构对称,第三单元保护套30和第四单元保护套40结构对称。第一单元保护套10和第二单元保护套20用于分别对称固定在键盘50同一侧长侧壁51两端的拐角处,第三单元保护套30和第四单元保护套40用于分别对称固定在键盘50另一侧长侧壁51两端的拐角处。第一单元保护套10、第二单元保护套20、第三单元保护套30以及第四单元保护套40均为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包括第一防护板60、第二防护板70以及第三防护板80,第一防护板60用于和键盘50的长侧壁51相贴合,第二防护板70用于和键盘50的短侧壁52相贴合,第三防护板80用于和键盘50的底面53相贴合。
37.如图4所述,键盘50的两个长侧壁51和两个短侧壁52围成一圈形成键盘50的四周面,键盘50的顶面上设有若干个键帽。
38.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键盘防摔保护套,将第一单元保护套10、第二单元保护套20、第三单元保护套30以及第四单元保护套40分别固定在键盘50的四角处。且第一单元保护套10、第二单元保护套20、第三单元保护套30以及第四单元保护套40均为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即均具有第一防护板60、第二防护板70以及第三防护板80。第一防护板60和键盘50的长侧壁51贴合,能够对键盘50长侧壁51一侧起到防护作用,第二防护板70和键盘50的短侧壁52贴合,能够对键盘50的短侧壁52起到防护作用,第三防护板80和键盘50的底面53贴合,能够对键盘50的底面53起到防护作用。即采用本技术设计的保护套,能够至少对键盘50的四周侧面以及底面53起到防摔保护作用,有效避免意外跌落摔坏键盘50,能够延长键盘50的使
用寿命或者减少摔坏维护成本。
39.其中,第一单元保护套10、第二单元保护套20、第三单元保护套30以及第四单元保护套40均为弹性材质,例如四个单元保护套均采用硅胶材质。这样,当键盘50发生跌落时,保护套先和地面接触,能够对键盘50起到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从而避免键盘50摔坏的现象发生。并且,保护套中的四个单元保护套均可拆卸固定在键盘50上。当四个单元保护套(即第一单元保护套10、第二单元保护套20、第三单元保护套30以及第四单元保护套40)可拆卸固定在键盘50上时,使用比较灵活。例如日常携带的过程中将四个单元保护套都固定在键盘50的四角上,避免磕碰摔伤。再例如,在使用键盘50打字的过程中,可以取下四个单元保护套,或者在键盘50的两个拐角处上分别固定一个单元保护套,既能增高键盘50,还能起到保护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除了将四个单元保护套可拆卸固定在键盘50上,还可以直接以不可拆卸的方式将四个单元保护套固定在键盘50上。
40.在本实施例中,当四个单元保护套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键盘50上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固定。第一种固定方式,如图8所示,图中虚线表示键盘50上的长侧壁51和短侧壁52之间的夹角。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之间的夹角小于键盘50上长侧壁51和短侧壁52之间的夹角。例如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之间的夹角比键盘50上长侧壁51和短侧壁52之间的夹角小1-3
°
。具体的,例如键盘50长侧壁51和短侧壁52之间的夹角为86
°
,墙角状结构保护套的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之间的夹角为84
°
。这样当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固定在键盘50上时,可以通过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之间的夹持力将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固定在键盘50上,即使键盘50悬空,也能避免墙角状结构保护套从键盘50上掉落。第二种固定方式,如图9所示,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夹紧机构90,夹紧机构90用于将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固定在键盘50上。具体的,如图10所示,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中的至少一个上开设有装配槽100。夹紧机构90包括夹持块91和弹性件92(例如弹簧)。弹性件92位于装配槽100内,弹性件92一端固定在装配槽100内,另一端固定在夹持块91上。夹持块91和装配槽100滑动连接,夹持块91用于和第三防护板80配合以将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固定在键盘50上。以第一单元保护套10为例,当需要将第一单元保护套10固定在键盘50的一个角上时,将夹持块91沿着装配槽100向远离第三防护板80一侧移动,以给键盘50的拐角处留有足够的装配空间。当第一单元保护套10套接固定在键盘50对应拐角位置时,松开夹持块91,通过弹性件92的弹性势能将夹持块91向靠近第三防护板80一侧拉动,直到夹持块91和键盘50接触,夹持块91和第三防护板80配合将第一单元保护套10固定在键盘50上。更佳的,夹紧机构90还保护装配框93,夹持块91的一端位于装配框93内,另一端位于装配框93外,并用于和第三防护板80配合以夹紧固定键盘50。弹性件92位于装配框93内,弹性件92的一端固定在装配框93上,另一端固定在装配框93内的夹持块91上。夹持块91、弹性件92以及装配框93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夹紧机构90,夹紧机构90组装好后,直接将装配框93固定在装配槽100内即可,便于单元保护套的组装装配。其他三个单元保护套的固定原理相同,不再说明。第三种固定方式,因为单元保护套的结构相对键盘50来说,比较小,也比较轻,因此不需要太大的力来维持单元保护套和键盘50之间的固定关系。可在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分别和键盘50相贴合的一侧上,设置粘胶层,通过粘胶层将单元保护套粘在键盘50上。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以上的一种或两种方式,来将单元保护套固定在键盘50上。
41.如图4所示,一般键盘50的底面53上靠近四角的位置会分别设有支撑垫54,或者在同一侧长侧壁51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支撑垫54,或者只在另一侧长侧壁51的两端分别设置支撑垫5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元保护套10和第二单元保护套20上的第三防护板80上均开设有避让槽81,和/或,第三单元保护套30和第四单元保护套40上的第三防护板80上均开设有避让槽81,避让槽81用于和键盘50底面53上的支撑垫54凹凸配合。通过设置避让槽81,可以避开支撑垫54,将支撑垫54置于避让槽81内,便于保障第三防护板80和键盘50底面53之间的贴合效果,同时还便于轻薄化设计或降低第三防护板80的厚度。
42.如图4所示,一些键盘50的四周侧壁上靠近键帽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侧楞5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障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和键盘50之间的贴合效果,在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上均开设有避让台阶110。避让台阶110远离第三防护板80一侧的第一防护板60的厚度小于避让台阶110靠近第三防护板80一侧的第一防护板60的厚度,避让台阶110远离第三防护板80一侧的第二防护板70的厚度小于避让台阶110靠近第三防护板80一侧的第二防护板70的厚度,避让台阶110用于和键盘50四周的侧楞55相配合。通过在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上开设避让台阶110,能够有效增大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与键盘50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便于保障单元保护套牢固地固定在键盘50上。还有一些键盘50,四周的侧壁均是平面,没有设置侧楞55,对应的,第一防护板60上和第二防护板70上,也都不用再设置避让台阶110,直接让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与键盘50的侧壁贴合即可。更有一些键盘50,四周侧壁为弧形面,此时第一防护板60和键盘50接触的一侧可以对应设置为和键盘50侧壁形状相适配的弧形面,以便于第一防护板60和键盘50的侧壁之间能够面面接触。或者第一防护板60为平板状,和键盘50的侧壁线面接触。第二防护板70的结构设置原理和第一防护板60的结构设置原理相同,不再说明。
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的连接处形成拐角结构,拐角结构具有和键盘50四周上拐角相匹配的弧度。一般键盘50的四角不是标准的直角,会设有一些弧度来避免边角处过于尖锐。此时,本技术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之间的连接处对应也设置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拐角结构,使得墙角状结构保护套能够更好地和键盘50的拐角处形状相适配,进而提供保护套的防护效果。实际使用时,不同的键盘50会有不同半径的弧度,例如如图2所示,键盘50的四角弧度相对大一些,对应的,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连接处的拐角弧度的半径也设置大一些。再例如,如图6所示,键盘50的四角弧度相对小一些,对应的,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连接处的拐角弧度的半径也设置小一些。具体尺寸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不做限定。
44.如图9-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元保护套10和第二单元保护套20上的拐角结构处均沿着高度方向开设有缓冲孔120,和/或,第三单元保护套30和第四单元保护套40上的拐角结构处均沿着高度方向开设有缓冲孔120。高度方向和第三防护板80相垂直,缓冲孔120用于给拐角结构和键盘50的拐角之间留有缓冲空间。具体的,例如开设柱状的缓冲孔120。键盘50的拐角处和缓冲孔120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隔,或者键盘50的拐角处和缓冲孔120的局部内壁之间不接触,存在间隔。通过缓冲孔120给拐角结构和键盘50的拐角之间留有缓冲空间,这样,当键盘50跌落到地面时,能够提供更好的缓冲效果,以更好地保护键盘50不受损坏。具体的,如图11所示,以开设3/4圆柱状的缓冲孔120为例。此时,圆柱状的缓冲孔120可以分别和两侧第一防护板60的内壁和第二防护板70的内壁之间相切。或者缓冲孔120
相对更向拐角结构处凹陷,以给拐角结构和键盘50的拐角之间提供更充足的缓冲空间。当缓冲孔120相对更向拐角结构处凹陷时,如图11所示,图中l1表示缓冲孔120上的切线和第二防护板70内壁之间的平行间隙,l2表示缓冲孔120上的另一条切线和第一防护板60内壁之间的平行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除了在拐角处开设缓冲孔120,还可以在第一防护板60和/或第二防护板70上开设缓冲孔120。或者,还可以在第一防护板60的内壁上设置多个缓冲凸条,缓冲凸条用于和键盘50的侧壁接触,并给键盘50和第一防护板60之间营造出一定的缓冲空间。第二防护板70的内壁上同理也可以设置多个缓冲凸条,例如设置3个等间隔分布的缓冲凸条。
45.拐角结构相对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向远离第三防护板80一侧凸出,拐角结构远离第三防护板80的端面用于对键盘50上的键帽进行防摔保护。对应的拐角结构远离第三防护板80的一端面相对键盘50上的键帽更向远离第三防护板80一侧凸出,以对键盘50顶面上的键帽进行保护。如图9-10所示,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连接处形成的拐角结构相对更高一些,拐角结构两侧的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相对更低一些,这样不会干扰用户使用键盘50。
46.需要说明的是,当应用的键盘50四角为标准的墙角结构(有三个相互垂直的面)时,本技术的第一防护板60、第二防护板70以及第三防护板80均相互垂直,三者形成标准的墙角状结构。当应用的键盘50四角不是标准的墙角结构时,例如如图4所示,键盘50的长侧壁51、短侧壁52以及底面53相互之间的夹角在90
°
的周围上下浮动,例如长侧壁51和底面53之间夹角为近似直角的锐角,短侧壁52和底面53之间的夹角为近似直角的锐角,长侧壁51和短侧壁52之间的夹角为近似直角的钝角。此时,第一防护板60、第二防护板70以及第三防护板80之间形成一种近似墙角状的结构,以便于和需要防护的键盘50相适配。
47.本技术所设计的上述键盘防摔保护套,通过在键盘50的四个脆弱拐角处分别设置单元保护套,有效对键盘50进行防护以提升用户体验。四个单元保护套均为墙角状结构保护套,四个单元保护套配合能够对键盘50的四周侧壁以及底面53进行有效防护。墙角状结构保护套中第一防护板60和第二防护板70连接处形成的拐角结构相对更凸出一些,能够有效保护键盘50顶面上的键帽。采用该键盘防摔保护套,当键盘50意外跌落或受到挤压碰撞时,键盘50的各个面都能够被有效防护,有效避免摔伤现象发生。
48.一种防摔键盘50,包括键盘50和保护套,保护套为上述的保护套。因为防摔键盘50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套,即键盘50的四角上分别带有上述四个单元保护套,因此防摔键盘50也具有上述保护套的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49.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