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密封夹子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06: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夹子。


背景技术:

2.烟叶原料气调养护需把烟叶原料堆放在塑料底膜上,再用塑料罩膜将烟叶货垛罩上,然后通过夹子压紧方式、热合方式或槽管胶条嵌合方式将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密封在一起形成塑料薄膜材质的密封帐幕。其中,采用夹子压紧方式将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密封在一起形成密封帐幕时,需要将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卷在一起,然后用夹子夹紧边缘,通过两层薄膜的压紧形变达到密封目的。
3.但是,市面上的夹子多为金属材质,在使用时极易划伤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且夹子的夹合长度也较短,均在300mm以下,单个夹子的夹合密封距离较短,造成密封作业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市面上夹子的夹合接触面较窄,往往在2mm~3mm,这就使得相邻两个夹子的接缝处较难对齐,时常错位,使得夹子压紧方式的密封效果较差;另外,由于夹子的夹合部分的厚度也较小,多次使用后夹合部分会因形变导致夹合时的接触面不平整,影响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合密封距离较长,密封作业效率较高的密封夹子。
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夹子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连接轴和扭簧,第一夹体包括第一夹持段和第一手持段,第二夹体包括第二夹持段和第二手持段,扭簧穿设在连接轴上,第一手持段和第二手持段均与连接轴相铰接,扭簧的一端与第一手持段相抵接,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手持段相抵接,第一夹持段与第二夹持段相抵接形成矩形接触面,矩形接触面的长度在300mm以上。
7.优选地,矩形接触面的长度为300mm~500mm。
8.优选地,矩形接触面的宽度在10mm以上。
9.优选地,矩形接触面的宽度为10mm~20mm。
10.优选地,第一夹持段的与第二夹持段的抵接部分、第二夹持段的与第一夹持段的抵接部分上均附着有弹性保护层,第一夹持段上的弹性保护层和第二夹持段上的弹性保护层相抵接形成矩形接触面。
11.优选地,弹性保护层为橡胶保护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进步:
13.在将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密封在一起形成密封帐幕时,由多个密封夹子连续夹持将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密封,此时,每个密封夹子的矩形接触面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贴合,由于矩形接触面的长度在300mm以上,大于常规夹子的夹合长度,单个密封夹子的密封距离较
长,密封夹子的总用量降低,有利于提高密封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夹子的主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夹子的左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夹子上,第一夹体的结构图。
17.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8.1、第一夹体
ꢀꢀꢀꢀꢀꢀꢀꢀꢀꢀꢀꢀꢀ
22、第二手持段
19.11、第一夹持段
ꢀꢀꢀꢀꢀꢀꢀꢀꢀꢀ
3、连接轴
20.12、第一手持段
ꢀꢀꢀꢀꢀꢀꢀꢀꢀꢀ
a、矩形接触面
21.2、第二夹体
ꢀꢀꢀꢀꢀꢀꢀꢀꢀꢀꢀꢀꢀ
b、弹性保护层
22.21、第二夹持段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7.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夹子的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定义图*垂直纸面的方向为矩形接触面的长度方向,定义图*纸面的上下方向为矩形接触面的宽度方向。
28.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密封夹子包括第一夹体1、第二夹体2、连接轴3和扭簧,第一夹体1包括第一夹持段11和第一手持段12,第二夹体2包括第二夹持段21和第二手持段22,扭簧穿设在连接轴3上,第一手持段12和第二手持段22均与连接轴3相铰接,扭簧的一端与第一手持段12相抵接,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手持段22相抵接,第一夹持段11与第二夹持段21相抵接形成矩形接触面a,矩形接触面a的长度在300mm以上。在将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密封在一起形成密封帐幕时,由多个密封夹子连续夹持将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密封,此时,每个密封夹子的矩形接触面a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贴合,由于矩形接触面a的长度在300mm以上,大于常规夹子的夹合长度,单个密封夹子的密封距离较长,密封夹子的总用量降低,有
利于提高密封作业效率;此外,密封夹子的总用量降低,还减少了密封夹子接缝处错位的发生,使密封帐幕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密封夹子对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进行压紧密封时,先手握第一手持段12和第二手持段22,并施力控制第一手持段12和第二手持段22相互靠近,此时,第一夹持段11和第二夹持段21相互远离,即可将卷在一起的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放在第一夹持段11和第二夹持段21张开的空间内,之后在施力控制第一手持段12和第二手持段22慢慢相互远离,此时,第一夹持段11和第二夹持段21慢慢相互靠近,直至第一夹持段11和第二夹持段21将卷在一起的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压紧变形后,不再施力,第一夹持段11和第二夹持段21在扭簧的扭力作用下持续保持将卷在一起的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压紧变形的状态。
30.优选地,参见图2,矩形接触面a的长度为300mm~500mm。矩形接触面a在此长度下不会使密封夹子的尺寸过大,以至于不方便存取。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矩形接触面a的长度优选为500mm。
32.优选地,参见图2,矩形接触面a的宽度在10mm以上。矩形接触面a的宽度大,使得两个密封夹子在对齐时较为容易,降低了错位发生率,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
33.优选地,矩形接触面a的宽度为10mm~20mm。矩形接触面a的宽度越大,第一夹持段11与第二夹持段12,两者的相互接触部分的加工精度要求就越高,因此,保持矩形接触面a的宽度在10mm~20mm之间,在能够使两个密封夹子在对齐时较为容易的同时,降低密封夹子的生产成本。
34.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矩形接触面a的宽度为20mm。
35.优选地,参见图2,第一夹持段11的与第二夹持段21的抵接部分、第二夹持段21的与第一夹持段11的抵接部分上均附着有弹性保护层b,第一夹持段11上的弹性保护层b和第二夹持段21上的弹性保护层b相抵接形成矩形接触面a。弹性保护层b的设置使得第一夹持段11的与第二夹持段21的抵接部分、第二夹持段21的与第一夹持段11的抵接部分的厚度均得到增加,从而避免了密封夹子在多次使用后因厚度不足而产生形变,同时,由于弹性保护层b本身具有弹性,不仅不会划伤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弹性保护层b即使因长期使用表面不再平整,也不会因此影响密封夹子在压紧密封卷在一起的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时的密封效果。
36.优选地,弹性保护层b为橡胶保护层。由于橡胶具有弹性的同时,耐磨性也较好,弹性保护层b为橡胶保护层有利于延长弹性保护层的使用寿命,降低密封夹子的使用成本。
37.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体1和第二夹体2均为塑料材质。
38.以下为分别使用市面上的铁架子和本实施例的密封夹子进行的两组实验,及其相关实验数据。
39.实验一:
40.将由388件烟叶原料构成的烟垛堆放在塑料底膜上,再用塑料罩膜将烟叶货垛罩上,然后通过市面上的铁夹子以及本实施例的密封夹子分别将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密封在一起形成塑料薄膜材质的密封帐幕。
41.当使用市面常见的铁架子时,共需要196个夹子,双人一同操作累计27分钟完成密封作业;当使用本实施例的密封夹子时,共需要105个夹子,双人一同操作需要25分钟完成。
显然,使用本实施例的密封夹子进行密封作业的作业效率更高。
42.实验二:
43.使用本实施例的密封夹子分别将三组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密封在一起形成三个密封帐幕,之后将三个密封帐幕抽负压,检测密封帐幕内的压力从-300pa升高至-150pa所需时间;然后将本实施例的密封夹子拆除,再由市面上的铁夹子分别将这三组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再次密封形成三个密封帐幕,之后将三个密封帐幕再次抽负压,再次检测密封帐幕内的压力从-300pa升高至-150pa所需时间。具体的三组检测结果见下表。
[0044][0045]
通过上述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实施例的密封夹子将塑料底膜和塑料罩膜密封在一起形成的密封帐幕的密封效果较好。
[004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