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梯抱闸开关故障侦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06:12: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抱闸故障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抱闸开关故障侦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梯抱闸制动器是电梯中重要的一个使用部件,当电梯运行出现故障的时候,需要使得电梯抱闸制动器中抱闸线圈通电,抱闸线圈通电后实现抱闸制动,降低电梯故障运行的危险。为了实现为控制抱闸线圈运行,因此设置了电梯抱闸电路。
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电梯抱闸电路包括:供电接触器km1、供电接触器km2、抱闸开关sbk、抱闸接触器kmb1、消火花模块以及抱闸接触器kmb2,电梯电源模块输出110v电压,110v电压依次通过供电接触器km1、供电接触器km2、抱闸开关sbk连接至抱闸线圈yb正极,抱闸线圈yb负极依次通过抱闸接触器kmb1以及抱闸接触器kmb2接地,抱闸线圈yb并联有消火花模块。抱闸开关sbk为可控制型开关。该电梯抱闸电路虽然能够实现控制抱闸线圈通电与否,但是该电梯抱闸电路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4.由于长期使用后抱闸开关sbk容易损坏,导致控制抱闸线圈通电工作不能正常实施,那就不能实现抱闸动作,导致电梯运行故障的时候失去保障,降低了乘坐电梯的安全性。那么如何对抱闸开关进行好坏进行检测就非常重要,但是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主动检测抱闸开关好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电梯抱闸开关故障侦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检测抱闸开关是否损坏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抱闸开关故障侦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检测控制模块,第一检测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单元u1、电阻r1以及与门u3;光电耦合单元u1正极输入端连接至电梯抱闸电路中供电接触器km2与抱闸开关sbk的接点,光电耦合单元u1负极输入端连接至电梯抱闸电路中抱闸线圈yb与抱闸接触器kmb1的接点,光电耦合单元u1的集电极端通过电阻r1连接至电源模块的5v输出端,光电耦合单元u1的发射极端接地,光电耦合单元u1的集电极端连接至与门u3的第一输入端,与门u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电梯抱闸电路中抱闸开关sbk的控制端,与门u3的输出端为第一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第一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检测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检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与门u3的第二输入端,电源模块为检测控制模块提供5v电压。
8.优选的是,该电梯抱闸开关故障侦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单元u2以及电阻r2,光电耦合单元u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至抱闸开关sbk与抱闸线圈yb的接点,光电耦合单元u2的负极输入端接地,光电耦合单元u2的集电极端通过电阻r2连接至电源模块的5v输出端,光电耦合单元u2的发射极端接地,光电耦合单元u2的集电
极端为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检测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入端。
9.优选的是,第二检测模块还包括: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光电耦合单元u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至一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的不动端,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的第一动端连接至电梯抱闸电路连接的110v电压,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的第二动端连接至抱闸开关sbk与抱闸线圈yb的接点,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的控制端连接至检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
10.优选的是,该电梯抱闸开关故障侦测装置还包括:分压模块;分压模块包括:分压电阻ryb1以及分压电阻ryb2,分压电阻ryb1与电梯抱闸电路中抱闸开关sbk并联,分压电阻ryb2与电梯抱闸电路中抱闸线圈yb并联。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由于电梯抱闸开关电路中抱闸开关为可控型开关(例如为一种接触器),因此通过检测抱闸开关的控制端,也就是检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检测是否已经发出驱动抱闸开关闭合的高电平信号,同时第一检测模块的光电耦合单元u1也连接至抱闸开关和抱闸线圈的两端,当且仅当供电接触器km1、供电接触器km2、抱闸开关sbk、抱闸接触器kmb1以及抱闸接触器kmb2均闭合的时候,第一检测模块才输出高电平,光电耦合单元u1起到的是将接近110v的电压与5v电压隔离的作用,避免较高电压输出到与门u3不能适应的电压,避免烧坏与门u3,与门u3当抱闸开关sbk接收到启动高电平电压且抱闸开关sbk所在电路接通的时候才能输出高电平,当抱闸开关损坏的时候检测控制模块第二端接收到的电压为高电平且第一检测模块输出为低电平,从而将第一检测模块的高电平与抱闸开关控制端高电平同时判断是否已经顺利为抱闸线圈接通电压,从而实现了检测抱闸开关sbk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电梯运行的可靠性。
13.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4.图1为电梯抱闸开关故障侦测装置检测对象电梯抱闸开关电路的原理图;
15.图2为电梯抱闸开关故障侦测装置与电梯抱闸开关电路一起的原理图。
16.附图标记:供电接触器km1、供电接触器km2、抱闸开关sbk、抱闸接触器kmb1、抱闸接触器kmb2、光电耦合单元u1、电阻r1、与门u3、光电耦合单元u2、电阻r2、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分压电阻ryb1、分压电阻ryb2。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18.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抱闸开关故障侦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检测控制模块,第一检测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单元u1、电阻r1以及与门u3;光电耦合单元u1正极输入端连接至电梯抱闸电路中供电接触器km2与抱闸开关sbk的接点,光电耦合单元u1负极输入端连接至电梯抱闸电路中抱闸线圈yb与抱闸接触器kmb1的接点,光电耦合单元u1的集电极端通过电阻r1连接至电源模块的5v输出端,光电耦合单元u1
的发射极端接地,光电耦合单元u1的集电极端连接至与门u3的第一输入端,与门u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电梯抱闸电路中抱闸开关sbk的控制端,与门u3的输出端为第一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第一检测模块的输出端out1连接至检测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检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与门u3的第二输入端,电源模块为检测控制模块提供5v电压。
19.该电梯抱闸开关故障侦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单元u2以及电阻r2,光电耦合单元u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至抱闸开关sbk与抱闸线圈yb的接点,光电耦合单元u2的负极输入端接地,光电耦合单元u2的集电极端通过电阻r2连接至电源模块的5v输出端,光电耦合单元u2的发射极端接地,光电耦合单元u2的集电极端为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出端out2连接至检测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入端。由于当供电接触器km1、供电接触器km2正常接通,抱闸接触器kmb1以及抱闸接触器kmb2也正常接通的时候,且抱闸开关sbk损坏的时候,110v电压能够到供电接触器km2与抱闸开关sbk的接点,接地也能到抱闸线圈yb与抱闸接触器kmb1的接点,也就是即便是抱闸开关sbk损坏且供电接触器km1、供电接触器km2、抱闸接触器kmb1以及抱闸接触器kmb2均正常接通的时候,也不能检测抱闸开关sbk是否已经损坏,因此设置了第二检测模块,检测抱闸开关sbk与抱闸线圈yb的接点是否有较大的电压。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配合实现了以下功能,当第一检测模块输出高电平的时候,证明已经命令抱闸开关sbk关闭,同时也证明供电接触器km1、供电接触器km2、抱闸接触器kmb1以及抱闸接触器kmb2能够正常工作;第一检测模块输出高电平且第二检测模块同时输出高电平的时候,证明抱闸开关sbk也正常工作。如果第一检测模块输出高电平,且第二检测模块同时输出低平的时候,证明抱闸开关sbk也损坏。从而实现了对抱闸开关sbk正常工作情况与否进行检测。
20.第二检测模块还包括: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光电耦合单元u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至一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的不动端,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的第一动端连接至电梯抱闸电路连接的110v电压,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的第二动端连接至抱闸开关sbk与抱闸线圈yb的接点,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的控制端连接至检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当检测到抱闸开关sbk损坏的时候,本来抱闸开关sbk的控制端在紧急情况下才被输入高电平,因此设置了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实现了第二检测模块在执行检测工作的时候,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的不动端与第二动端接通,此时保证第二检测模块的检测工作能够实现。当检测到抱闸开关sbk损坏的时候,检测控制模块控制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的刀运行,实现将可控单刀双掷开关spdt的不动端与第一动端接通,实现了将110v电压在紧急情况下直接加载抱闸线圈上,保证抱闸线圈在紧急情况下能正常工作,提高了安全性。
21.该电梯抱闸开关故障侦测装置还包括:分压模块;分压模块包括:分压电阻ryb1以及分压电阻ryb2,分压电阻ryb1与电梯抱闸电路中抱闸开关sbk并联,分压电阻ryb2与电梯抱闸电路中抱闸线圈yb并联。实现了保护抱闸线圈yb和抱闸开关sbk所在电路,避免出现短路现象。
2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