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后减震外部件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01:36: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教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后减震外部件组装机。


背景技术:

2.在汽车悬架的减震器中,不仅设置有减震部件,还设置有对减震部件进行保护的衬套和用于固定的螺栓,在减震部件和衬套均安装完成后,需要在减震器的上端安装上链接架和用于固定上链接架的螺母,传统工艺采用扭力扳手进行安装,以保证上链接架能够被施加合适的扭力进行安装并保证其松紧度,但是安装完成后需要单独经过扭力检测并加装防尘盖,不仅延长了产线的长度,重复对减震器的安装也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在扭力检测时需要进行读数的确认并将不达标的减震器取下进行二次组装,很容易因为读数错误导致的不合格产品流出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减震外部件组装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组装工艺不佳和扭力检测流程容易造成不合格产品流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减震外部件组装机,包括基座、安装盘、驱动电机、转盘和定位工装,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安装有转动的安装盘,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盘,且转盘与安装盘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均匀安装有定位工装,所述安装盘的侧表面放置有减震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工位座,且第一工位座的内部安装有压紧气缸,且压紧气缸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压紧工装,所述第一工位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拧紧枪,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工位座,所述第二工位座的上端面安装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扭力传感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三工位座,所述第三工位座的上端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位移气缸,所述位移气缸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压装气缸,所述压装气缸的下端设置有吸附头。
5.优选的,所述定位工装均匀分布在转盘的上表面,且定位工装位于减震器的正上方。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定位工装能够对减震器限位保证减震器在装配过程中不会移动。
7.优选的,所述定位工装的下表面被减震器上端所贯穿,且定位工装的一侧开设有圆形的凹槽。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尘盖能够跟随定位工装一起移动并在需要时被吸取。
9.优选的,所述压紧工装与第一工位座为滑动连接,且压紧工装的一端位于拧紧枪的正下方,并且拧紧枪与第一工位座为滑动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压紧工装能够在拧紧枪作业前对工件进行压紧防止工件
偏移。
11.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与第二工位座为滑动连接,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扭力传感器的圆心重合。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伺服电机可以带动扭力传感器旋转实现对螺母松紧的检测。
13.优选的,所述压装气缸与第三工位座为滑动连接,且第三工位座的上端为l型设计。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压装气缸能够在第三工位座上端横向滑动,以实现通过吸附头对防尘盖的抓取和压装。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后减震外部件组装机:
16.1.通过转盘上均匀设置的定位工装对减震器的上端进行限位的方式,使得多个定位工装可以跟随转盘的转动移动至不同工位并使减震器接受组装,且环形工位的设计还降低了产线的占地面积,增强了车间内的空间利用率;
17.2.通过在伺服电机输出端加装扭力传感器的方式,在螺母安装完成后对螺母的松紧程度进行检测,通过反馈的信号判定螺母是否安装到位,螺母安装不到位,反馈给控制系统发出警报的同时,通过后续工位不给不合格的减震器加装防尘盖的方式提醒工作人员产品存在不合格的情况需要返工,以降低不合格产品流出的可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盘与定位工装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气缸与拧紧枪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伺服电机与扭力传感器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装气缸与吸附头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基座;2、安装盘;3、驱动电机;4、转盘;5、定位工装;6、减震器;7、第一工位座;8、压紧气缸;9、压紧工装;10、移动气缸;11、拧紧枪;12、第二工位座;13、推动气缸;14、伺服电机;15、扭力传感器;16、第三工位座;17、位移气缸;18、压装气缸;19、吸附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后减震外部件组装机,包括基座1、安装盘2、驱动电机3、转盘4、定位工装5、减震器6、第一工位座7、压紧气缸8、压紧工装9、移动气缸10、拧紧枪11、第二工位座12、推动气缸13、伺服电机14、扭力传感器15、第三工位座16、位移气缸17、压装气缸18和吸附头19,基座1的上表面安装有转动的安装盘2,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安装盘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盘4,且转盘4与安装盘2固定连接,转盘4的上表面均匀安装有定位工装5,安装盘2的侧表面
放置有减震器6,定位工装5均匀分布在转盘4的上表面,且定位工装5位于减震器6的正上方,定位工装5的下表面被减震器6上端所贯穿,且定位工装5的一侧开设有圆形的凹槽,利用减震器6放置在安装盘2上跟随转盘4同步转动的方式,使得定位工装5能够通过对减震器6上端的限位,使得减震器6在转动至第一工位座7、第二工位座12和第三工位座16下方时能够正好位于拧紧枪11、扭力传感器15和吸附头19的正下方,利用定位工装5一侧的凹槽放置防尘盖,以方便吸附头19对防尘盖进行吸附。
26.如图1-3所示,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工位座7,且第一工位座7的内部安装有压紧气缸8,且压紧气缸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压紧工装9,第一工位座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移动气缸10,移动气缸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拧紧枪11,压紧工装9与第一工位座7为滑动连接,且压紧工装9的一端位于拧紧枪11的正下方,并且拧紧枪11与第一工位座7为滑动连接,在减震器6旋转至第一工位座7处时,通过压紧工装9下降对安装在减震器6上的未上紧的上链接架进行压紧的方式,使得拧紧枪11在下滑对螺母拧紧时不会导致上链接架错位,同时也防止拧紧枪11在安装完成后上滑时将减震器6带起的情况发生。
27.如图1和图4所示,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工位座12,第二工位座12的上端面安装有推动气缸13,推动气缸1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4,伺服电机14的输出端安装有扭力传感器15,伺服电机14与第二工位座12为滑动连接,且伺服电机14的输出端与扭力传感器15的圆心重合,利用扭力传感器15与螺母卡合并在伺服电机14转动带动下对螺母的松紧度进行检测,检测不通过时通过反馈电信号进行报警。
28.如图1和图5所示,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三工位座16,第三工位座16的上端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位移气缸17,位移气缸1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压装气缸18,压装气缸18的下端设置有吸附头19,压装气缸18与第三工位座16为滑动连接,且第三工位座16的上端为l型设计,通过压装气缸18在第三工位座16上横向滑动的方式实现对防尘盖的吸取和安装。
29.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后减震外部件组装机时,首先基座1上的驱动电机3带动安装盘2和转盘4转动,操作者将减震器6放置在安装盘2的上表面并将减震器6的上端卡在定位工装5的正中间,然后将上链接架套设在减震器6上端并将螺母拧入减震器6上端,然后将防尘盖放置在定位工装5一侧的凹槽中,随着转盘4的转动,定位工装5转动至第一工位座7,压紧气缸8带动压紧工装9下滑将上链接架压紧,然后移动气缸10带动拧紧枪11下滑,拧紧枪11通过与螺母的卡合带动螺母旋转拧紧,然后移动气缸10带动拧紧枪11上滑,压紧气缸8在拧紧枪11上滑完成后带动压紧工装9上滑解除对工件的压紧,此时转盘4继续转动带动定位工装5转动至第二工位座12处,推动气缸13带动伺服电机14下滑,在扭力传感器15与螺母卡合后伺服电机14启动,通过扭力传感器15对螺母的松紧程度进行检测,当检测不合格时,伺服电机14反转使得螺母被彻底拧松并反馈信号给控制终端报警,然后推动气缸13带动伺服电机14上滑,检测合格时,推动气缸13直接带动伺服电机14上滑,然后定位工装5跟随转盘4转动至第三工位座16,当反馈信号为不合格时,此时位移气缸17和压装气缸18不动作,当反馈信号为合格时,位移气缸17带动压装气缸18移动至定位工装5一侧凹槽的正上方,此时压装气缸18带动吸附头19下滑并对放置在定位工装5一侧凹槽内部的防尘盖进行吸附,然后压装气缸18带动吸附头19上滑,位移气缸17带动压装气缸18移动至定位工装5的正上方,然后压装气缸18带动吸附头19下滑并将防尘盖压装在减震器6上端,完成对减震器6的装配,压装气缸18带动吸附头19上滑,转盘4带动定位工装5转离第三工位座16,此时工作人员将
产品取下时将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拆卸再装配,防止不合格产品的流出,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