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古建筑立柱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01:12: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木质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立柱。


背景技术:

2.现在的古建筑立柱大多用于园林、景区等地方作为基础建设以及装饰用,由于园林、景区等地人流量高,而立柱经过风吹日晒表面的漆面会发生掉落,而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漆面补漆,风干周期长,会对游客游览造成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古建筑立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立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立柱,包括外层装饰部、立柱,所述外层装饰部安装在立柱的外侧,所述外层装饰部包括第一外护板、第二外护板,所述第一外护板、第二外护板的内壁上一体式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立柱包括柱体,所述连接板插设在柱体周侧面上的对位孔,所述柱体的顶部安装有可拆卸柱头,所述可拆卸柱头包括柱头部、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设至限位孔的内侧同时贯穿连接板实现第一外护板、第二外护板固定。
5.进一步地,所述柱头部底部的中部通过钉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
6.进一步地,所述柱头部底部的中部通过钉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柱头部顶部中心处一体式安装有凸起。
7.进一步地,每个连接板分别位于不同水平面,且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连接部吻合的孔。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呈圆锥状其尖端向下,方便与连接板上的孔位过盈配合。
9.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的底部具有柱础。
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外护板和柱体可进行分离,方便直接更换外护板并对拆卸下来的外护板进行维护,同时不影响游客的正常游览,且外护板外侧的漆面颜色和装饰可选择,方便与不同建筑配合。
12.2、可拆卸的柱头部在实现外护板固定的同时,由于方便更换,可更换不同构造的柱头,方便配合对应的建筑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外层装饰部;101、第一外护板;102、第二外护板;103、连接板;2、立柱;201、柱体;202、柱础;203、对位孔;3、可拆卸柱头;301、柱头部;302、凹槽;303、连接部;304、限位孔;30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实施例一
20.参照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立柱,包括外层装饰部1、立柱2,外层装饰部1安装在立柱2的外侧,外层装饰部1包括第一外护板101、第二外护板102,第一外护板101、第二外护板102的内壁上一体式连接有连接板103,立柱2包括柱体201,柱体201的底部具有柱础202,连接板103插设在柱体201周侧面上的对位孔203,柱体201的顶部安装有可拆卸柱头3,可拆卸柱头3包括柱头部301、连接部303,连接部303插设至限位孔304的内侧同时贯穿连接板103实现第一外护板101、第二外护板102固定。
21.具体的,柱头部301底部的中部通过钉连接有连接部303,连接部303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302。
22.具体的,柱头部301底部的中部通过钉连接有连接部303,连接部303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302,柱头部301顶部中心处一体式安装有凸起305。
23.具体的,每个连接板103分别位于不同水平面,且连接板103上开设有与连接部303吻合的孔。
24.具体的,连接部303呈圆锥状其尖端向下,方便与连接板103上的孔位过盈配合。
25.实施例二
26.参照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立柱,包括外层装饰部1、立柱2,外层装饰部1安装在立柱2的外侧,外层装饰部1包括第一外护板101、第二外护板102,第一外护板101、第二外护板102的内壁上一体式连接有连接板103,立柱2包括柱体201,柱体201的底部具有柱础202,连接板103插设在柱体201周侧面上的对位孔203,柱体201的顶部安装有可拆卸柱头3,可拆卸柱头3包括柱头部301、连接部303,连接部303插设至限位孔304的内侧同时贯穿连接板103实现第一外护板101、第二外护板102固定,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外护板和柱体可进行分离,方便直接更换外护板并对拆卸下来的外护板进行维护,同时不影响游客的正常游览,且外护板外侧的漆面颜色和装饰可选择,方便与不同建筑配合。
27.具体的,柱头部301底部的中部通过钉连接有连接部303,连接部303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302。
28.具体的,柱头部301底部的中部通过钉连接有连接部303,连接部303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302,柱头部301顶部中心处一体式安装有凸起305。
29.具体的,每个连接板103分别位于不同水平面,且连接板103上开设有与连接部303
吻合的孔。
30.具体的,连接部303呈圆锥状其尖端向下,方便与连接板103上的孔位过盈配合。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安装时,将第一外护板101、第二外护板102内侧的连接板103分别插设至两侧对应的对位孔203内,然后将柱头部301底部的连接部303插设至柱体201轴线处的孔位,并通过限位孔304旋紧与柱体201固定;
32.由于连接部303呈圆锥状其尖端向下,旋紧过程中会贯穿连接板103上对应的孔位,并通过过盈配合实现第一外护板101、第二外护板102的紧固,并且在立柱安装初期,可根据建筑结构选择不同的柱头部301。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古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装饰部(1)、立柱(2),所述外层装饰部(1)安装在立柱(2)的外侧,所述外层装饰部(1)包括第一外护板(101)、第二外护板(102),所述第一外护板(101)、第二外护板(102)的内壁上一体式连接有连接板(103),所述立柱(2)包括柱体(201),所述连接板(103)插设在柱体(201)周侧面上的对位孔(203),所述柱体(201)的顶部安装有可拆卸柱头(3),所述可拆卸柱头(3)包括柱头部(301)、连接部(303),所述连接部(303)插设至限位孔(304)的内侧同时贯穿连接板(103)实现第一外护板(101)、第二外护板(102)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头部(301)底部的中部通过钉连接有连接部(303),所述连接部(303)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3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头部(301)底部的中部通过钉连接有连接部(303),所述连接部(303)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302),所述柱头部(301)顶部中心处一体式安装有凸起(305)。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板(103)分别位于不同水平面,且连接板(103)上开设有与连接部(303)吻合的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03)呈圆锥状其尖端向下,方便与连接板(103)上的孔位过盈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201)的底部具有柱础(20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立柱,包括外层装饰部、立柱,所述外层装饰部安装在立柱的外侧,所述外层装饰部包括第一外护板、第二外护板,所述第一外护板、第二外护板的内壁上一体式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立柱包括柱体,所述连接板插设在柱体周侧面上的对位孔,所述柱体的顶部安装有可拆卸柱头,所述可拆卸柱头包括柱头部、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设至限位孔的内侧同时贯穿连接板实现第一外护板、第二外护板固定;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外护板和柱体可进行分离,方便直接更换外护板并对拆卸下来的外护板进行维护,同时不影响游客的正常游览,且外护板外侧的漆面颜色和装饰可选择,方便与不同建筑配合。筑配合。筑配合。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民 吴红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至德堂古建工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1
技术公布日:2023/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