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耐磨牵引座的制作方法

2023-02-06 11:13: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牵引座上润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牵引座。


背景技术:

2.牵引座通常安装在半挂车底盘上,通过锁紧机构与拖车牵引销接合锁止,牵引座上表面直接承受来自拖车重力的压力。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特别是转弯时,牵引座上表面与拖车连接部位下表面之间摩擦极大。
3.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牵引座上表面加装一层耐磨板并定期涂抹黄油提高耐磨性,如专利文件cn213413431u公开的耐磨半挂车牵引座中,通过加装由耐磨层和耐压层复合而成的耐磨板提高牵引座的耐磨性能;另外也有部分文件提到实时注油来保持牵引座表面润滑性,如专利文件cn214822423u中公开的油脂口、油脂管、油脂槽、气泵、活塞等组成的注油系统。但是综合目前的现有技术,涂抹黄油时,人工涂抹受操作空间限制,涂抹不方便,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如何控制黄油加注时机和用量,以减少黄油损耗、延长牵引座的维护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技术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磨牵引座,其在牵引座上表面开设油槽,并根据牵引座与拖车接触面之间摩擦力大小调整注油时机,在摩擦力超过设定幅度时,自动向油槽内注入定量的润滑黄油以降低摩擦。
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磨牵引座,包括座体和铰接在座体上的牵引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座面板上表面开设有两道条形的油槽,所述油槽内设置有注油孔,所述牵引座面板底面固定安装有驻油筒,所述驻油筒通过管路连通注油孔,以将驻油筒内润滑油脂输送至油槽内,所述管路上还连接有控制管路通断的供油阀组件。
6.所述牵引座面板上表面还开设有压触板安装槽,在该压触板安装槽内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压触板,压触板下方设置有弹簧,弹簧推力使得压触板的上表面略微高于所述牵引座面板的表面,安装拖车后,在拖车的压力下,压触板被压至与牵引座面板同平面,从而保持压触板与拖车接触面之间的接触摩擦力。
7.所述供油阀组件与驻油筒通过输油管连通,所述供油阀组件通过供油管与注油孔连通,且所述供油管的末端还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使得润滑油脂只能从供油管向油槽内流动。牵引座面板下方安装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将供油阀组件固定安装在牵引座面板底部,所述供油阀组件包括左右对称的固定在安装支架两侧的两部分,具体包括位于同一侧的第一阀体、第一阀芯、第一弹簧和第一调节螺母,以及位于另一侧的第二阀体、第二阀芯、第二弹簧和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一阀体内部构成为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将第一阀体内腔分为相互连通的大径段阀腔和小径段阀腔,所述大径段阀腔的敞开端由安装支架封闭、所述小径段阀腔的敞开端由所述第一调节螺母封堵,所述第一阀芯包括安装在大径段阀腔的第一塞体和安装在小径段阀腔的第二塞体,第一塞体和第二塞体之间通过连杆一体式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
置在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与所述第二塞体之间,所述大径段阀腔侧部设置有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与输油管连通,所述小径段阀腔侧部设置有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供油管连通,所述第一调节螺母通过其旋进深度可调节第一弹簧的预紧力;所述第二阀体、第二阀芯、第二弹簧和第二调节螺母的单体结构及相互之间组装关系与所述第一阀体、第一阀芯、第一弹簧和第一调节螺母相同,所述第二阀体的大径段阀腔上开设有与输油管连通的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二阀体的小径段阀腔上开设有与供油管连通的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调节螺母通过其旋进深度可调节第二弹簧的预紧力;供油阀组件还包括驱动柱,所述驱动柱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内部并分别与第一阀芯及第二阀芯抵接。
8.所述驱动柱的中部具有径向设置的连接栓,所述连接栓上端与所述压触板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驱动柱中间形成有延伸方向与驱动柱轴向垂直的柱结构,所述柱结构中形成轴向贯穿该柱结构的台阶孔,所述连接栓安装在所述台阶孔内;所述连接栓外周部形成有台阶部,该台阶部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抵接限位,所述台阶孔的底部旋拧有第三调节螺母,所述第三调节螺母与连接栓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向上推抵使得连接栓的台阶部抵接在台阶孔的台阶面上。
9.进一步的,所述驻油筒由筒体和封堵筒体两端的螺塞组成,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活塞和加压弹簧,所述加压弹簧推动活塞移动,以提供将润滑油脂向输送的压力;位于所述筒体的一端还设置有充注口,所述充注口用于在维护时通过压力设备向驻油筒内部补充润滑油脂。
10.本发明的牵引座为双摆动牵引座,其中所述座体包括两个,两个座体之间铰接十字轴,所述十字轴的中部设置径向通孔,径向通孔内设置中心销,所述牵引座面板通过中心销与十字轴铰接,使得牵引座面板相对于座体具备左右和前后方向的双摆活动自由度。
11.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在摩擦力超过阈值时自动供给润滑油脂,降低牵引盘表面的摩擦力,能够减少牵引盘磨损,有效延长维护周期;通过供油阀组件将润滑油脂定量、单向供给,避免在压力下一次性全部流出或者压力回流而无法补充至牵引盘表面,而且无电子驱动设备,基本无故障率。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牵引座的整体结构图一;图2是本发明牵引座的整体结构图二;图3是本发明牵引座的自润滑供油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牵引座的供油阀组件结构爆炸图;图5是本发明牵引座的供油阀组件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牵引座的驱动柱部位结构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牵引座的驻油筒结构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牵引座的座体安装关系细节图;图9是本发明牵引座的十字轴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体,2、牵引座面板,3、油槽,4、注油孔,5、驻油筒,6、压触板,7、供油阀组件,8、输油管,9、供油管,10、单向阀,11、第一阀体,12、第一出油口,13、第一进油口,14、第
一阀芯,15、第一弹簧,16、第一调节螺母,17、第二阀体,18、第二出油口,19、第二进油口,20、第二阀芯,21、第二弹簧,22、第二调节螺母,23、驱动柱,24、安装支架,25、连接栓,26、锁定螺母,27、第三弹簧,28、第三调节螺母,29、活塞,30、加压弹簧,31、螺塞,32、充注口,33、十字轴,34、中心销。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4.参见图1、图2,分别是本发明牵引座的整体结构图一和整体结构图二,本发明的耐磨牵引座的主体结构包括座体1和铰接在座体1上的牵引座面板2,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是,所述牵引座面板2上表面开设有两道条形的油槽3,所述油槽3内设置有注油孔4,所述注油孔4与安装在牵引座面板2底部的自润滑供油系统连通,所述自润滑供油系统从注油孔4向油槽3内供给润滑用的润滑油脂,润滑油脂沿油槽3延伸并扩散至牵引座面板2与拖车接触面之间,起到润滑作用,所述牵引座面板2上表面还开设有压触板安装槽,在该压触板安装槽内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压触板6,且压触板6的上表面略微高于所述牵引座面板2的表面,所述压触板6表面与拖车接触面贴合,当车辆转弯时,拖车接触面与压触板6之间的摩擦力带动压触板6左右滑动,从而通过压触板6带动自润滑供油系统向油槽3内供给润滑油脂来增加润滑、降低摩擦,显然,当压触板6与拖车接触面之间润滑充足时,摩擦力不足以带动压触板6左右滑动时,自润滑供油系统不工作。
15.图3是本发明牵引座的自润滑供油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自润滑供油系统包括供油阀组件7、驻油筒5,所述供油阀组件7与驻油筒5通过输油管8连通,所述供油阀组件7通过供油管9与注油孔4连通,且所述供油管9的末端还设置有单向阀10,单向阀10的作用在于使得润滑油脂只能从供油管9向油槽3内流动,以防止封闭在牵引座表面与拖车接触面之间的油槽3内压力大而迫使润滑油脂回流,无法使润滑油脂充分渗透至牵引座表面与拖车接触面之间。
16.结合图4、图5对本发明的供油阀组件进一步介绍,图4是本发明牵引座的供油阀组件结构爆炸图,图5是本发明牵引座的供油阀组件结构剖视图;所述供油阀组件7包括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且该两部分均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24上,所述安装支架24将供油阀组件7固定在牵引座面板2的底面,具体包括位于同一侧的第一阀体11、第一阀芯14、第一弹簧15和第一调节螺母16,所述第一阀体11内部构成为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将第一阀体11内腔分为相互连通的大径段阀腔和小径段阀腔,所述大径段阀腔的敞开端由安装支架24封闭、所述小径段阀腔的敞开端由所述第一调节螺母16封堵,所述第一阀芯14包括安装在大径段阀腔的第一塞体和安装在小径段阀腔的第二塞体,第一塞体和第二塞体之间通过连杆一体式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5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螺母16与所述第二塞体之间,调节第一调节螺母16的旋进深度可以调节第一弹簧15的预紧力,所述大径段阀腔侧部设置有第一进油口13,所述第一进油口13与输油管8连通,所述小径段阀腔侧部设置有第一出油口12,所述第一出油口12与供油管9连通;所述供油阀组件7还包括对称的设置在安装支架24另一侧的第二阀
体17、第二阀芯20、第二弹簧21和第二调节螺母22,所述第二阀体17、第二阀芯20、第二弹簧21和第二调节螺母22的单体结构及相互之间组装关系与所述第一阀体11、第一阀芯14、第一弹簧15和第一调节螺母16相同,所述第二阀体17的大径段阀腔上开设有与输油管8连通的第二进油口19,所述第二阀体17的小径段阀腔上开设有与供油管9连通的第二出油口18。参见图5,所述供油阀组件7还包括驱动柱23,所述驱动柱23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7内部并分别与第一阀芯14及第二阀芯20抵接,当驱动柱23左右滑动时,可以驱动第一阀体11或第二阀体17运动完成供油动作。
17.下面结合图5对供油阀组件7的工作过程介绍如下:当拖车向一侧拐弯,带动压触板6向一侧滑动,压触板6带动驱动柱23向一侧滑动,例如图5所示的,驱动柱23向左滑动,第一阀芯14的第一塞体封堵第一进油口13,而第一阀芯14的第二塞体向左运动压缩第一弹簧15,位于小径段阀腔的第一出油口12开启,第一阀芯14的第一塞体与第二塞体之间的润滑油脂通过第一出油口12供给至供油管9;而供油阀组件7的右侧,第二弹簧21推动第二阀芯20向左滑动(或者驱动柱23两端分别与第一阀芯及第二阀芯固定连接,由驱动柱23带动第二阀芯20运动),第二阀芯20的第一塞体敞开第二进油口19,第二阀芯20的第二塞体封堵第二出油口18,驻油筒5内部润滑油脂通过输油管8定量地流动至第二阀体17的大径段阀腔内,即第一塞体、第二阀体17内壁面及台阶部、第二塞体的后端面构成的空间限制了流入第二阀体17内的润滑油脂量,当车辆方向回正直至向另一侧弯向过程中,第二阀芯20的第一塞体封堵第二进油口19,第二阀芯20的第二塞体打开第二出油口18,而第二阀体17内部润滑油脂在第一塞体的推动作用下不断供给至供油管9中,然后输送至油槽内;同时,在右侧阀结构供油过程中,第一阀芯14向右运动,以打开第一进油口13并容纳进入一定量的润滑油脂。
18.所述压触板6通过连接栓25带动驱动柱23左右滑动,具体参见图5、图6,图6是本发明牵引座的驱动柱部位结构剖视图,所述驱动柱23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纵向贯穿驱动柱23的安装孔,具体的,所述驱动柱23中间形成有延伸方向与驱动柱轴向垂直的柱结构,所述安装孔形成在所述柱结构内且贯穿所述柱结构,所述柱结构与安装支架24两侧的法兰结构配合限位,限定驱动柱23左右滑动的最大范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为台阶孔,所述连接栓25设置在安装孔内,连接栓25上端通过锁定螺母与所述压触板6锁定连接,连接栓25外周部形成有台阶部,该台阶部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抵接限位,防止连接栓25向上窜出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底部旋拧有第三调节螺母28,所述第三调节螺母28与连接栓25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27,通过调节第三调节螺母28的拧进深度,可以调整第三弹簧27的初始弹力,即可调节通过第三弹簧27施加的压触板6与拖车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另外,通过摩擦力带动驱动柱23向左或向右滑动时,第一弹簧15或第二弹簧21提供弹性阻力,调大第一弹簧15或第二弹簧21的弹性阻力时,带动驱动柱23滑动所需的摩擦力更大,而拖车向下压迫压触板6,第三弹簧27提供下压的阻力,即第三弹簧27的初始弹力越大,压触板6与拖车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越大,如此,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综合调整带动驱动柱23运动的摩擦力的动作阈值,从而保证仅在牵引座与拖车接触面之间摩擦力大于一定阈值时才通过自润滑供油系统输送润滑油脂增加润滑,壁面了润滑油脂的不必要的浪费,延长了本发明牵引座的维护周期。
19.图7是本发明牵引座的驻油筒结构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驻油筒5内部存储润滑
油脂,其由筒体和封堵筒体两端的螺塞31组成,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活塞29和加压弹簧30,所述加压弹簧30推动活塞29移动,提供将润滑油脂向输油管8供给的压力。位于所述筒体的一端还设置有充注口32,所述充注口32用于在维护时通过压力设备向驻油筒5内部补充润滑油脂。
20.图8是本发明牵引座的座体安装关系细节图,图9是本发明牵引座的十字轴结构示意图;座体1包括两个,均固定安装在半挂车底盘上,在两个座体1之间铰接十字轴33,所述十字轴33的中部设置径向通孔,径向通孔内设置中心销34,所述牵引座面板2通过中心销34与十字轴33铰接,使得牵引座面板2相对于座体1具备左右和前后方向的双摆活动自由度。参见图9,所述十字轴33由十字轴主体、销轴及中间的筒组成,相对于双摆牵引座中十字轴先锻打后钻孔的工艺,本发明中十字轴33可以在十字轴主体的中部预留通孔,然后将所述筒插入中部的通孔内并将两者焊接在一起,所述筒的中心孔内容纳中心销34,所述筒用以起到强化支撑中心销的作用,另外在十字轴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盲孔,然后将销轴的一端插入盲孔内并将销轴焊接在十字轴主体的端部,通过此结构构成的十字轴33力学性能与传统十字轴接近,均能够满足牵引座零部件性能需求,但是成本降低、效率升高。
21.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修改或变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到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