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人工快速拼装撤收的过轨器材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12:47: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设备过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人工快速拼装撤收的过轨器材。


背景技术:

2.检修设备在对铁路客站内各个站台上的构建物检修维护时,设备需在天窗期(是指列车运行图预留的,在运营线上进行施工作业的时间,此段时间内站台无列车通行)内快速跨越股道(指火车站站台中用来停车的轨道叫做股道)从一个站台转移至另一站台上。为了实现检修设备的快速过轨,当前的处理方式通常有两种。
3.第一种,通过大型设备例如模块化桁架跨线桥,实现检修设备的过轨吊运。但是,大型设备较为笨重,需要借助吊装设备运输,无法利用人力实现在铁路客站的转运,且模块化桁架跨线桥并非专门为客站股道设计,能够适应跨度范围有限,对于大跨度站台例如四股道跨度则无法满足架设使用,承载能力也无法满足大型检修设备的过轨需要。
4.第二种,通过架设金属面板和柱状杆件,通过螺栓、销子等标准件连接,在双股道搭设过轨装置。这种方案的问题在于,拼装连接所需的标准件,在施工过程中易遗落在轨道间造成安全隐患,且适应的跨度范围有限,承载能力弱,无法应对大型检修设备过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人工快速拼装撤收的过轨器材,包括:车道板、支腿、横梁和端头板;其中,
6.所述支腿顶端设置有第一销钉;
7.所述横梁能够搁置于支腿上,所述横梁底面开设有第一孔洞,所述第一销钉插入所述第一孔洞并与所述第一孔洞配合,所述横梁底面与所述支腿上表面贴合,所述横梁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销钉;
8.所述车道板端部底面开设有第二孔洞,两块所述车道板端部相抵,抵接处能够对应搁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销钉能够插入两块所述车道板端部底面的所述第二孔洞并与所述第二孔洞配合,所述车道板端部底面与所述横梁上表面贴合;
9.所述端头板包括斜坡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表面设置有第三销钉,所述端头板用于连接搭接于站台侧的所述车道板,所述斜坡部抵接所述车道板搭接于站台侧的端部,所述斜坡部的斜面与所述车道板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第三销钉能够插入所述车道板搭接于站台侧的端部底面的所述第二孔洞并与所述第二孔洞配合。
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长度对应两块所述车道板的端部长度,相邻的两块所述车道板能够搁置于同一个所述横梁上。
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孔洞,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销钉,两个所述横梁能够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横梁的所述第四销钉插入另一个所述横梁的所述第三孔洞相连。
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腿包括顶部铰接的两个支架。
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螺纹式可调底座。
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道板的侧边长度包括2米。
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道板的侧边长度包括2.5米。
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道板上表面两侧设置有提手。
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提手与所述车道板上表面可伸缩连接。
1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轨器材两侧的所述车道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过轨器材侧边设置有栏杆。
19.本技术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20.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人工快速拼装撤收的过轨器材,通过车道板、支腿、横梁和端头板构件的轻量化、模块化和简单化设计,能保障在无吊机等外部资源的条件下,轻易地实现组装和撤收的性能要求;过轨检修设备种类繁多,有大有小,一般为2~10吨,故过轨器材的平台宽度可按照过轨设备的宽度进行合理选择,对应选的车道板的数量以实现合适的平台宽度,可减少搬运和拼装的工作量,节省作业时间;较好地适应了不同跨径的要求;支腿设计有可伸缩的螺杆,通过调整螺杆的伸缩量来适应轨间的高低差,保证车道板面的水平度;结构采用简支式,模块化的节段,理论上可无限延长搭接,适应各种站台间的跨度。
附图说明
21.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人工快速拼装撤收的过轨器材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车道板主视图;
24.图3为车道板俯视图;
25.图4为车道板剖面侧视图;
26.图5为横梁与支脚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7.图6为横梁与支脚的连接结构主视图;
28.图7为横梁与支脚的连接结构侧视图;
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过轨器材搭建过程示意图;
30.图9为图8椭圆形虚线框对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端头板主视图;
32.图11为端头板俯视图;
33.图1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过轨器材搭建过程示意图;
34.图13为图12椭圆形虚线框对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5.图14为横梁主视图;
36.图15为横梁俯视图;
37.图16为横梁侧视图;
38.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双排车道板方案示意图;
39.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排车道板方案示意图;
40.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排车道板方案示意图;
41.图20为支脚展开状态主视图;
42.图21为支脚折叠状态主视图;
43.图22为支脚侧视图;
44.图23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设置护栏的方案示意图;
45.图24为本技术实施例应用于四股道的过轨器材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5为对应图24实施例的俯视图。
47.符号说明:
48.11-车道板;12-支腿;13-横梁;14-端头板;15-支架;16-螺纹式可调底座;17-提手;18-栏杆;19-斜坡部;20-连接部;21-第一销钉;22-第二销钉;23-第三销钉;24-第四销钉;31-第一孔洞;32-第二孔洞;33-第三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例。
50.在本技术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5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5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人工快速拼装撤收的过轨器材的结构示意图。
5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人工快速拼装撤收的过轨器材,如图1所示,过轨器材可包括:车道板11、支腿12、横梁13和端头板14。
54.车道板11是构建过轨器材的车道的基本单元,用于直接承受履带或轮式荷载。为适应股道的不同跨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2米和2.5米两种长度的车道板,其结构形式相同,仅侧边长度尺寸不同。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车道板11上表面两侧设置有提手17。
5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提手17与车道板11上表面可伸缩连接。这里对于可伸缩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能够实现可伸缩连接即可,提手17在工作状态是可伸出,无需使用提手17时,可将提手17缩回车道板17的内部。本技术实施例中,车道板11为内部设置有支撑结构的中空板材,这里对于车道板11的力学结构不做具体限定,能够符合过轨设备的承重需求即可。
56.如图5至图7所示,支腿12顶端设置有第一销钉21,横梁13能够搁置于支腿12上,横梁13底面开设有第一孔洞31,第一销钉21插入第一孔洞31并与第一孔洞31配合,横梁13底面与支腿12上表面贴合,横梁1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销钉22。横梁13是车道板11承重梁。对于横梁13和支腿12的连接,可将横梁13放置于支腿12上表面的卡槽内,将横梁13底部的第一孔洞31对准支腿12上的第一销钉21,销孔配合,接触面贴合。
57.车道板11端部底面开设有第二孔洞32,两块车道板11端部相抵,抵接处能够对应
搁置于横梁13上,第二销钉22能够插入两块车道板11端部底面的第二孔洞32并与第二孔洞32配合,车道板11端部底面与横梁13上表面贴合。示例地,图8示出了将一块车道板11搁置于横梁上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椭圆形虚线框中的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第二销钉22能够插入车道板11端部底面的第二孔洞32并与第二孔洞32配合。这里,车道板11底部四角舍友第二孔洞32。对于车道板11与横梁13的连接,可将车道板11搭接于布置好的横梁13上,搭接车道板11底部四角的第二孔洞32对准横梁13第二销钉22,落置车道板11。第二销钉22与第二孔洞32配合,可限制车道板11水平位移。
58.如图10和图11所示,端头板14包括斜坡部19和连接部20,连接部20上表面设置有第三销钉23。如图12和图13所示,端头板14用于连接搭接于站台侧的车道板11,斜坡部19抵接车道板11搭接于站台侧的端部,斜坡部19的斜面与车道板11的上表面相连,第三销钉23能够插入车道板11搭接于站台侧的端部底面的第二孔洞32并与第二孔洞32配合。对于端头板14与车道板11的连接,可将搭接于站台侧的车道板11小幅抬起,车道板11第二孔洞32与端头板14第三销钉23对位后,放落车道板11于端头板14上。端头板14位于过轨器材平台的进出口两端,并分别与站台搭接的车道板11连接,便于车辆上下。
5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至图16所示,横梁13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孔洞33,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销钉24,两个横梁13能够通过其中一个横梁13的第四销钉24插入另一个横梁13的第三孔洞33相连。
6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横梁13的长度对应两块车道板11的端部长度,相邻的两块车道板11能够搁置于同一个横梁13上。
61.本技术实施例的过轨器材,根据过轨设备的宽度,如图17至图19所示,可按双排车道板11、三排车道板11和四排车道板11合理选用宽度。理论上,本技术车道板11的排数可以无限延伸,可根据实际过轨需要调整排数。
6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0至图22所示,支腿12包括顶部铰接的两个支架15,使用时两个支架15可如图20和图21所示展开一定角度,储存转运时折叠放置。支架15底部设置有螺纹式可调底座16。通过调整螺纹式可调底座16,能够调整支腿12的高度,以适应股道间高差。
6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过轨器材两侧的车道板11的上表面对应过轨器材侧边设置有栏杆18。栏杆18可提供过轨过程中的防护作用,防止人员跌落。
64.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过轨器材,可根据股道宽度及股道数量选配构建数量,如图1和图24所示,常见的双股道和四股道均可适用本技术实施例的过轨器材,为适应股道的不同跨度,这里,车道板11可组合适用2米和2.5米两种长度尺寸。
65.示例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图24的四股道过轨器材组合,采用四排车道板11方案。
66.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人工快速拼装撤收的过轨器材,通过车道板、支腿、横梁和端头板构件的轻量化、模块化和简单化设计,能保障在无吊机等外部资源的条件下,轻易地实现组装和撤收的性能要求;过轨检修设备种类繁多,有大有小,一般为2~10吨,故过轨器材的平台宽度可按照过轨设备的宽度进行合理选择,对应选的车道板的数量以实现合适的平台宽度,可减少搬运和拼装的工作量,节省作业时间;较好地适应了不同跨径的要求;支腿设计有可伸缩的螺杆,通过调整螺杆的伸缩量来适应轨间的高低差,保证车道板面
的水平度;结构采用简支式,模块化的节段,理论上可无限延长搭接,适应各种站台间的跨度。
67.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