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把以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09:53: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把以及电动车,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动车的车把为了美观和防止线束散乱,一般是采用外壳的形式进行固定。外壳固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上壳体与车把一体成型,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成整体;另一种是上、下壳体连接成整体,车把穿过上下壳体。
3.现在普遍是采用上壳体与车把一体成型,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成整体的形式,但是这种方式为了方便走线,会在上壳体的外壁开设面积较大的线槽,并且线槽延伸至上壳体的边缘处,以此会在上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断口,使得上壳体自身的强度下降,从而导致车把整体的强度下降,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车把整体强度的车把以及电动车。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把,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6.固定件;
7.覆盖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下方,与所述固定件形成容纳空腔;以及
8.左右把手部分,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两端,
9.其中,所述固定件的表面具有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内设置有走线通道,其连通所述容纳空腔的内、外部,被配置为供安装在与所述安装区域对应位置的仪表部件的线束穿入所述容纳空腔内。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11.其中,所述固定件上表面所在的一侧具有u型的凹陷部分,所述安装区域设置在该凹陷部分的底部。
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
13.增强部,其部分或全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内,用于增强所述固定件的强度,
14.其中,所述增强部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并构成用于固定仪表部件的固定位。
1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
16.支撑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增强部上,其上表面构成用于安装仪表的安装位,
17.其中,所述支撑件具有用于与所述增强部连接固定的连接部。
1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19.其中,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增强部平行,
20.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增强部贴合,并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固定。
2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22.其中,所述走线通道的周侧设置有加强凸条,所述加强凸条延伸至所述走线通道
部分或全部的周侧。
2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24.其中,所述安装区域由所述固定件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设置得到,
25.所述走线通道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的底部,
26.所述增强部相对于所述安装区域的底部向上延伸。
2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28.其中,所述增强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区域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区域外。
2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把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30.其中,所述覆盖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线勾,被配置为约束车辆的刹车线。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如前所述的车把。
32.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33.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车把以及电动车,由于电动车包括车把,车把包括固定件、覆盖件以及左右把手部分,其中,覆盖件与固定件形成容纳空腔,固定件的表面具有安装区域,安装区域内设置有走线通道,其连通容纳空腔的内、外部,使得设置在与该安装区域对应位置的仪表部件的线束可以通过走线通道穿入容纳空腔内,来实现内部走线,由于走线通道设置在该安装区域内,因此,不会在固定件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断口,从而不会降低固定件自身的强度,进而能够保证车把整体的强度,以此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动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和覆盖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电动车100;车把1;固定件11;安装区域110;走线通道111;覆盖件12;线勾121;容纳空腔101;左右把手部分13;增强部14;支撑件15;连接部151;安装部152;紧固件16;加强凸条17;仪表2;立管3;挡风罩4。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车把以及电动车作具体阐述。
4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车把整体强度的车把以及电动车。
4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动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车100包括车把1、仪表2、立管3以及挡风罩4。其中,仪表2设置在车把1上,立管3设置在车把1下端以实现对车把1整体的支撑,挡风罩4设置在车把1的前端以实现对仪表2的遮挡。
4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和覆盖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如图2和图3所示,车把1包括固定件11、覆盖件12以及左右把手部分13。其中,固定件11和覆盖件12均为壳体结构,固定件11作为上壳体,覆盖件12作为下壳体。覆盖件12设置
在固定件11下方,并与固定件11形成容纳空腔101。左右把手部分13包括左把手和右把手,左右把手部分13设置在固定件11的两端,并与其一体成型。固定件11或固定件11和覆盖件12构成连接左右把手部分13的连接部分。固定件11的表面具有安装区域110,安装区域110内设置有走线通道111,其连通容纳空腔101的内、外部,被配置为供安装在与安装区域110对应位置的仪表部件的线束穿入容纳空腔101内。
45.可以理解地,仪表2安装在车把1上的指定位置后其线束可以通过走线通道111穿入容纳空腔101内,来实现内部走线,由于走线通道111设置在固定件11表面的非边缘位置,因此,不会在固定件11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断口,从而不会降低固定件11自身的强度,进而能够保证车把1整体的强度,以此消除安全隐患。
46.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上表面所在的一侧具有u型的凹陷部分,安装区域110设置在该凹陷部分的底部,安装区域110指的是仪表2安装后其正下方覆盖的区域。
47.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与左右把手部分13一体压铸成型,并由金属材料构成,例如铝。覆盖件12由塑料构成,并通过与固定件11螺钉连接。
48.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构成连接左右把手部分13的连接部分,固定件11的形状大致呈u型,覆盖件12的形状与固定件11的形状相匹配,走线通道111设置在固定件11下凹处的表面。
49.如图3所示,车把1还包括增强部14,其部分或全部设置在安装区域110内,用于增强固定件11的强度。可以理解地,使用状态下的车把1主要承受骑行人员施加的向下的力,车把1断裂的起点基本上产生在固定件11的上表面,通过增强部14的设置能够增加固定件11自身的材料,从而能够增强固定件11自身的强度,进而能够进一步保证车把1整体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增强部14与固定件11一体压铸成型,更有利于保证强度。
50.如图3所示,增强部14相对于固定件1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并构成用于固定仪表2的固定位。可以理解地,仪表2可以固定安装在增强部14上,并且由于增强部14处的强度较高,使得仪表2安装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另外当仪表2固定安装在增强部14上时,仪表2上的线束能够方便地通过走线通道111穿入容纳空腔101内。
5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2.如图4所示,车把1还包括支撑件15,固定设置在增强部14上,其上表面构成用于安装仪表2的安装位,支撑件15具有用于与增强部14连接固定的连接部151。可以理解地,仪表2通过支撑件15安装在增强部14上,具体地,支撑件15通过连接部151与增强部14连接固定,仪表2安装在支撑件15的上表面,由于支撑件15对仪表2具有良好的承托作用,能够保证仪表2安装后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仪表2通过螺钉安装在支撑件15的上表面。
53.如图4所示,连接部151相对于支撑件15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并与增强部14平行,连接部151与增强部14贴合,并通过两个紧固件16固定。可以理解地,装配仪表2时只需先将仪表2安装在支撑件15上,再将支撑件15上的连接部151与增强部14贴合并通过紧固件16进行固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三点固定且各点分散的方式,能够使仪表2的装配更加简单且方便。
54.如图4所示,支撑件15还具有安装部152,安装部152相对于支撑件15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挡风罩4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安装部152上。具体地,挡风罩4通过两个螺钉与安装部152连接固定。
55.如图3所示,走线通道111的周侧设置有加强凸条17,加强凸条17延伸至走线通道111部分或全部的周侧。可以理解地,通过加强凸条17的设置能够增强固定件11上开设有走线通道111处的强度,以便保证固定件11自身的强度。
56.如图3所示,安装区域110由固定件1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设置得到,走线通道111设置在安装区域110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区域110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且位于固定件11下凹处的上表面。可以理解地,安装区域110能够实现走线通道111的隐藏式设计,更加美观。
57.在本实施例中,走线通道111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安装区域110在固定件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加强凸条17的数量与走线通道11的数量相一致,走线通道11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加强凸条17呈l状,覆盖走线通道111上不与安装区域110槽壁对应的两侧。
58.在本实施例中,立管3上端活动穿过覆盖件12并伸入容纳空腔101内,立管3上端焊接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上表面与固定件11的内表面贴合并通过多个螺栓进行固定,多个螺栓的头部均隐藏在安装区域110内,能够防止螺栓的头部外露,更加美观。
59.如图3所示,增强部14相对于安装区域110的底部向上延伸,增强部14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区域110内,另一部分位于安装区域110外。可以理解地,能够降低仪表2安装在增强部14上后相对于固定件11上表面的高度,并且以便仪表2安装后对安装区域110的开口进行遮挡,更加美观,另外,增强部14自身的厚度横跨安装区域110的槽壁,以便保证安装区域110槽壁处的强度。
60.如图2所示,覆盖件1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线勾121,被配置为约束车辆的刹车线。在本实施例中,线勾12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两根刹车线相对应,线勾121的自由端弯曲构成钩状,刹车线活动穿过线勾121。可以理解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额外的束紧件将刹车线与其它线束束紧在一起或者束紧在车把上,此种方式使得刷车线的束紧更加方便,同时无需额外的束紧件,并且能够降低刹车线外层的磨损。
61.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62.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车把以及电动车,由于电动车包括车把,车把包括固定件、覆盖件以及左右把手部分,其中,覆盖件与固定件形成容纳空腔,固定件的表面具有安装区域,安装区域内设置有走线通道,其连通容纳空腔的内、外部,使得设置在与该安装区域对应位置的仪表部件的线束可以通过走线通道穿入容纳空腔内,来实现内部走线,由于走线通道设置在固定件表面的安装区域内,因此,不会在固定件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断口,从而不会降低固定件自身的强度,进而能够保证车把整体的强度,以此消除安全隐患。
63.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