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03 11:21: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现有导光板的固定方案是在胶框上做限位柱固定,此固定方案具有以下缺陷:因胶框与背光板的装配有间隙,所以导光板与灯条之间的间隙不能把控,造成由于导光板与灯条之间的间隙过小,导致的在摔落显示装置的实验后易出现导光板撞灯,使整个产品报废或显示屏亮度降低,光学品味较差,从而使得客户退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使导光板和灯条之间的间隙可调,解决导光板撞灯的问题及显示屏光学品味较差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灯条和导光板,所述背光板包括底板和围合于所述底板外周以形成腔体的围板,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灯条设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灯条设于所述围板的侧壁内侧,且所述灯条与所述导光板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围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用于使所述导光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灯条。
5.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围板具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限位组件一端穿入所述通孔内,另一端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灯条的一侧接触,且所述限位组件沿所述通孔的深度方向往复移动。
6.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组件具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穿入所述通孔,所述调节件具有刻度标识部。
7.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所述底板滑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且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灯条的一侧接触;以及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抵接,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另一端穿入所述通孔内;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相对于所述通孔沿其深度方向往复移动,用于使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转动,以调节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灯条之间的间隙。
8.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之间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呈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板抵接。
9.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
10.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灯条的一侧接触;以及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另一端穿入所述通孔内;其中,所述第二调节件相对于所述通孔沿其深度方向往
复移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转动,以调节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灯条之间的间隙。
11.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内。
12.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螺纹连接。
13.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14.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灯条和导光板,所述背光板包括底板和围合于所述底板外周以形成腔体的围板,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灯条设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灯条设于所述围板的侧壁内侧,且所述灯条与所述导光板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围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用于使所述导光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灯条。本技术通过在围板和导光板之间设置限位组件,且该限位组件可以推动导光板移动,使其靠近或者远离灯条,从而可以随时调节导光板和灯条之间的间隙,通过增大导光板和灯条之间的间隙,可以解决摔落显示装置的实验后出现的导光板撞灯问题及显示屏光学品味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大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16.图1示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立体图;
17.图2示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剖视图;
18.图3示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限位组件的立体图;
19.图4示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20.图5示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21.图6示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22.图7示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限位组件的立体图;
23.图8示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00、背光模组;10、背光板;11、底板;111、通孔;112、轴承;12、围板;20、限位组件;21、第一板体;22、第二板体;221、第一平板;222、第二平板;23、第一调节件;24、铆柱;25、第一连杆;26、第二连杆;27、第三连杆;28、第二调节件;30、导光板;40、灯条;
26.200、显示面板;201、阵列基板;202、彩膜基板;203、液晶层。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
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28.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面板200和背光模组100,其中显示面板200为非发射型光接收元件,背光模组100设置于显示面板200的背光面一侧,用于为显示面板200提供光源,以使显示面板200显示图像,具体地,显示面板200可为液晶显示面板200,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
29.背光模组100包括照明光源、反射板、导光板30、扩散片、增亮膜(棱镜片)及框架等。液晶显示装置采用的背光模组100主要可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100和直射式背光模组100两大类。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主要采用侧光式背光模组100,而液晶电视大多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100。不论是侧入式背光模组100还是直射式背光模组100的发光源,主要为发光二极管(led)。
30.液晶显示产品(lcd)是一种非主动发光电子器件,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特性,必须依赖背光模组100中发光源的发射才能获得显示性能,因此lcd的亮度要由其背光模组100来决定。由此可见,背光模组100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液晶面板的显示品质。
31.目前,市场上的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其导光板30的固定方案是在胶框上做限位柱固定,此固定方案具有以下缺陷:因胶框与背光板10的装配有间隙,所以导光板30与灯条40之间的间隙不能把控,造成由于导光板30与灯条40之间的间隙过小,导致的在实验后易出现导光板30撞灯,使整个产品报废或显示屏亮度降低,光学品味较差,从而使得客户退单。
32.有鉴于此,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0及包括该背光模组100的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100包括背光板10、灯条40和导光板30,所述背光板10包括底板11和围合于所述底板11外周以形成腔体的围板12,所述导光板30和所述灯条40设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灯条40设于所述围板12的侧壁内侧,且所述灯条40与所述导光板30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限位组件20,所述限位组件20设置于所述围板12与所述导光板30之间,用于使所述导光板30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灯条40。本技术通过在围板12和导光板30之间设置限位组件20,且该限位组件20可以推动导光板30移动,使其靠近或者远离灯条40,从而可以随时调节导光板30和灯条40之间的间隙,通过增大导光板30和灯条40之间的间隙,可以解决摔落显示装置的实验后出现的导光板30撞灯问题及显示屏光学品味较差的问题。
33.下面结合附图分别描述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及包括该背光模组100的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
34.第一实施例
35.图1示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00的立体图,图2示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00的剖视图;图3示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00的限位组件20的立体图。
36.请参阅图1-图3所示,所述围板12具有四个侧壁,其中,垂直于灯条40长度方向的侧壁开设有通孔111,所述限位组件20一端穿入所述通孔111内,另一端与所述导光板30朝
向所述灯条40的一侧接触,且所述限位组件20沿所述通孔111的深度方向往复移动。
37.通过在围板12开设通孔111,限位组件20一端沿孔深方向移动,使得限位组件20另一端推抵导光板30靠近或者远离灯条40,从而实现二者间隙的调节,优化导光板30撞灯的问题,大大节省成本及人力;调试人员可以在背光模组100外部通过往复移动限位组件20,操作便利性高,同时,通孔111使得背光板10的结构变化小,在不影响其强度和成本的情况下可大大提高产品良率,此外,该通孔111可以在背光板10生产加工时进行开孔处理,从而节省工序,降低成本。
3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20具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穿入所述通孔111,所述调节件具有刻度标识部。为了便于调试人员知晓导光板30和灯条40之间的实时间隙,可以在调节件上等间距均匀分布刻度标识部,从而调试人员在不拆卸组装好的背光模组100的情况下,就可以从其外部露出的刻度标识部换算出内部导光板30和灯条40之间的间隙,便于人员操作。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20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相对所述底板11滑动,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二板体22之间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且所述第一板体21与所述导光板30朝向所述灯条40的一侧接触;以及第一调节件23,所述第一调节件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22抵接,所述第一调节件23的另一端穿入所述通孔111内;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23相对于所述通孔111沿其深度方向往复移动,用于使所述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转动,以调节所述导光板30和所述灯条40之间的间隙。
40.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组成了人字形状的板体,二者的连接处通过铆柱24固定在底板11上,且第一板体21与导光板30接触,第一调节件23一端抵接于第二板体22,第一调节件23另一端相对于通孔111进出,通过第一调节件23相对于通孔111沿垂直于该侧壁的方向往复移动,推抵人字形状的板体绕铆柱24转动,具体地,由于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为一体式的人字形状的板体,当第一调节件23位于通孔111内的不同位置时,对应的,第一调节件23推抵第二板体22相对其初始位置绕铆柱24转动不同的角度,同时,第一板体21也随第二板体绕铆柱24转动不同的角度,第一板体21与导光板30接触的位置不同,导光板30也会处于不同的位置,以此使得第一板体21推动导光板30靠近或者远离灯条40,实现二者间隙调节,其中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可以与背光板10同步产出,不用单独考虑备料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且降低成本。
41.其中,所述第二板体22包括第一平板221和第二平板222,所述第一平板221和所述第二平板222之间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平板221与所述第一板体21之间呈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调节件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板222抵接,所述第二平板222与所述通孔111所在的所述围板12平行。通过设置第一平板221,保证与第一板体21以第一预设角度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平板222,使其连接第一平板221并抵接第一调节件23,且第二平板222与设置通孔111的侧壁平行,第二平板222与第一调节件23垂直安装,便于二者组装,另外,可以保证第一调节件23沿垂直于第二平板222的方向往复移动时,与第二平板222之间推抵时接触面积最大,便于推动整个人字形结构转动。
42.其中,第一调节件23为螺钉,其具有外螺纹,通孔111所在围板12的侧壁具有内螺纹,二者螺纹连接,使得第一调节件23相对通孔111所在围板12的侧壁旋进或者旋出,相对直线移动,这种设置,避免了第一调节件23与通孔111过盈配合,导致二者摩擦力过大,无法
正常调节,甚至损伤背光模组100的问题。
43.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在30
°‑
60
°
,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在120
°‑
150
°
,从而使得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满足背光模组100内预先设计好的导光板30、灯条40以及侧壁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移动轨迹。
4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限位组件20可以在线前可行性预组装,组装完成后,操作人员可根据设计标准对限位组件20进行调整。
45.背光模组100为侧入式背光模组100,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包括背光板10、设置于围板12上的灯条40以及设置于背光板10底板11上的导光板30,灯条40的发光元件朝向导光板30的侧壁设置,利用导光板30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进行均匀扩散。
46.作为示例,灯条40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其中发光元件可以为常规尺寸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也可以为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或者亚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中的任一者。micro-led是指晶粒尺寸在100μm以下的led芯片,mini-led是指晶粒尺寸在100-300μm的led芯片。led、mini-led或者micro-led可以作为自发光的发光元件显示,具有低功耗、高亮度、高分辨率、高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寿命较长、效率较高等优点。
47.本实施例中,背光板1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料,例如铝板、铝合金板、或镀锌钢中的任一者,采用冲压等工艺制成。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可以保护背光模组100在外力的冲击下不易破碎。背光板10的材质还可以为塑胶材料,例如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等,以减轻背光模组100的重量,降低背光模组100的成本。背光板10的形状可以与使用该背光模组100的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形状相同,例如,当显示面板200的形状为圆形时,其使用的背光模组100的背光板10的形状也为圆形。背光板10的形状可以随不同的实施例而变化。
48.第二实施例
49.图4示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5示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示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图7示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限位组件的立体图。
50.请参见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限位组件20包括:第一连杆25和第二连杆26,所述第一连杆2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6与所述导光板30朝向所述灯条40的一侧接触;以及第二调节件28,所述第二调节件2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28的另一端穿入所述通孔111内;其中,所述第二调节件28相对于所述通孔111沿其深度方向往复移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杆25和所述第二连杆26分别转动,以调节所述导光板30和所述灯条40之间的间隙。
51.通过设置第一连杆25、第二连杆26和第二调节件28,第二调节件28沿垂直于侧壁的方向滑动连接于通孔111,且第一连杆25和第二连杆26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调节件28和第一连杆25转动连接,当第二调节件28沿垂直于侧壁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连杆25和第二连杆26发生转动,从而推抵导光板30靠近或者远离灯条40,上述第一连杆25和第二连杆26均可以和背光板10同时产出,节省成本,提升效率。
5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1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通孔111所在的所述围板12平行,所述第二连杆26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内,为了防止第二连杆26和第一连杆25之间发生转动,导致错位,在底板11上开设导向槽,其与第二连杆26的移动轨迹相适配,该导向槽沿通孔111所在的围板12侧壁方向延伸,从而可以保证第二连杆26的移动轨迹为沿导光板30靠近或者远离灯条40的方向,防止其在转动过程中移位。
53.另外,所述通孔111内设有轴承112,所述轴承112与所述第二调节件28螺纹连接,由于第二调节件28与第一连杆25和第二连杆26在平行于底板11的平面内转动,导致第二调节件28无法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在通孔111内设置轴承112,第二调节件28的外壁设置外螺纹,轴承112的内圈内壁设置内螺纹,二者螺纹连接,从而第二调节件28沿垂直于通孔111所在侧壁的方向沿直线移动,轴承112内圈相对外圈和第二调节件28转动,上述轴承112可以和背光板10同时产出,节省成本,提升效率。
54.此外,该第二调节件28为螺钉,其与第一连杆25转动连接处,可以设置一段第三连杆27,该第三连杆27一端延伸自螺钉,另一端与第一连杆25转动连接。
5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限位组件20可以在线前可行性预组装,组装完成后,操作人员可根据设计标准对限位组件20进行调整。
56.第三实施例
57.图8示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58.请参见图8所示,在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00以及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100,所述背光模组100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200提供光源。具体地,显示面板200包括阵列基板201、彩膜基板202以及位于阵列基板201和彩膜基板202之间的液晶层203。
59.具体地,显示面板200的四周利用双面胶直接粘贴在背光模组100上。
60.显示面板200可以为单个显示面板200,也可以为在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的双显示面板200。当显示面板200为双显示面板200时,其中位于底层的显示面板200用于控光,位于顶层的显示面板200用于显示,如此设置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61.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向各种显示面板200提供光源,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200、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200、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200、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200。
62.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技术中的“在
……
上”、“在
……
以上”和“在
……
之上”,以使得“在
……
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
……
以上”或者“在
……
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6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