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卷烟滤棒用茶香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3-02-01 21:31: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烟草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卷烟滤棒用茶香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现阶段卷烟滤棒加香手段主要为芯线加香、丝束加香、成形纸加香、颗粒加香、爆珠加香等手段,按照香气持久性排序为爆珠、颗粒、成形纸、丝束加香,虽然爆珠的保香效果最好,但是爆珠必须将其捏破后才能释放香气,捏破爆珠的过程,使得卷烟滤棒变形,视觉感受较差。颗粒加香成本低廉且工艺成熟,且颗粒滤棒不会影响视觉感受,但是传统颗粒材料的保香性略差,需改进。
3.白杨分布广,北起中国辽宁南部、内蒙古,南至长江流域,以黄河中下游为适生区,资源丰富易得,且白杨木质地较松软,吸附能力较强。选择白杨木屑作为制备颗粒的主要原料,不仅成本低廉,保香性也较好,且白杨木本身带有木香,香气自然飘逸,可以提升产品的香气丰富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卷烟滤棒用茶香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卷烟滤棒用茶香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1):提质处理,将白杨木屑进行生物发酵;
8.步骤(2):将发酵后的白杨木屑进行翻炒;
9.步骤(3):第一粉体材料为经过提质处理的白杨木屑粉末材料,将粉碎后的白杨木粉末过筛,通过80目筛网的粉末备用;
10.步骤(4):配制香料,香料为目标香型香料与溶剂的混合物;
11.步骤(5):香料浸泡,将步骤(3)中制备的粉末与步骤(4)中配置的香料进行混合;
12.步骤(6):湿度调节,将香料浸润后的粉末进行甩干,去除粉末材料中未吸收的多余香料;
13.步骤(7):第二粉体材料引入,将第二粉体材料引入,并且与步骤(6)中吸收香料后的第一粉体材料混配;
14.步骤(8):湿法造粒,将混配后的粉体材料加入胶黏剂,充分混匀后进行湿法造粒,造粒后进行水分调节;
15.步骤(9):筛分,将造粒后的物料进行筛分,得到目标粒径颗粒;
16.步骤(10):杀菌,将得到的目标粒径的颗粒进行辐射杀菌。
17.优选地,步骤(1)中,生物发酵的发酵液由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木聚糖酶复合而成,纤维素酶浓度为2%,蛋白酶浓度为0.2%,木聚糖酶浓度为1.5%。
18.优选地,步骤(1)中,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为30摄氏度,发酵时间为2-72小时,发酵水分控制在8%-30%之间。
19.优选地,步骤(2)中翻炒的条件为:炒制温度为50-200℃,炒制时间为20-120min。
20.优选地,步骤(4)中,目标香型香料为茶香香精,包括糠醛、柠檬烯、苯甲醇、芳樟醇、苯乙醇、树苔净油、松油醇、水杨酸甲酯、异松油烯、橙花醇、2,3-二氢苯并呋喃、二氢茉莉酮酸甲酯、橙花叔醇、棕榈酸乙酯、植醇、玫瑰精油、茶多酚、95%乙醇、丙二醇以及三醋酸甘油酯。
21.优选地,步骤(5)中,料香进行混合后,置于混匀器中混匀1-24小时,粉末与香料的比例为1:1-1:20。
22.优选地,步骤(7)中,第二粉体材料为一种或多种多孔疏松结构的粉体材料的组合,优选为多孔淀粉、变性淀粉或微晶纤维素,第一粉体材料和第二粉体材料的混配比例为39:11。
23.优选地,步骤(8)中,湿法造粒为旋转造粒或螺杆挤出造粒,造粒后水分调价控制颗粒水分6-10%;所述胶黏剂为2%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添加比例为第一粉体材料与第二粉体材料质量总和的10%。
24.优选地,步骤(9)中,常规烟支滤棒用颗粒目标粒径20-40目,细支烟、中支烟滤棒用颗粒目标粒径30-50目。
25.一种卷烟滤棒用茶香颗粒,所述卷烟滤棒用茶香颗粒是根据上述卷烟滤棒用茶香颗粒的制备方法得到的。
26.一种卷烟滤棒,其包含上述的卷烟滤棒用茶香颗粒。
27.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本发明主要原料采用白杨木木屑,成本低廉易得,白杨木质地较软,吸附性能较好,且白杨木组织较疏松,香气释放也可以有保障;通过提质处理使得原料品质及品质稳定性均得到提升;此外,通过粉体材料与香料浸润处理得到香料负载率较高的粉体材料,再通过甩干进行湿度调节,回收甩干工艺中的香料可循环利用,降低香料损耗;通过增加第二粉体材料混匀后,进一步负载白杨木粉末材料未吸附的香料,再通过湿法造粒将香料固化于颗粒中,达到香料高负载的同时,有效保持香料持久性。
具体实施方式
29.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0.实施例1
31.一种卷烟滤棒用茶香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1)提质处理,将白杨木屑进行生物发酵,发酵液为纤维素酶、蛋白酶、木聚糖酶复合而成,发酵液溶剂为水,纤维素酶浓度为2%,蛋白酶浓度为0.2%,木聚糖酶浓度为1.5%,发酵温度为30摄氏度,发酵时间为24小时,发酵水分控制在20%
±
5%;
33.(2)将发酵后的白杨木屑进行翻炒,炒制温度为160摄氏度,炒制时间为80min;
34.(3)第一粉体材料为经过提质处理的白杨木屑粉末材料,将粉碎后的白杨木粉末过筛,通过80目筛网的粉末备用;
35.(4)配制香料,香料为茶香香精,具体为糠醛1.33%、柠檬烯0.08%、苯甲醇0.98%、芳樟醇11.22%、苯乙醇23.79%、树苔净油0.50%、松油醇3.52%、水杨酸甲酯0.70%、异松油烯0.18%、橙花醇0.15%、2,3-二氢苯并呋喃0.81%、二氢茉莉酮酸甲酯0.14%、橙花叔醇0.25%、棕榈酸乙酯6.31%、植醇9.80%、玫瑰精油0.02%、茶多酚0.20%、95%乙醇16.00%、丙二醇20.00%、三醋酸甘油酯4.00%;
36.(5)香料浸泡,将(3)中制备的粉末与(4)中配置的香料进行混合,置于混匀器中混匀5小时,粉末与香料的比例为1:8;
37.(6)湿度调节,将香料浸润后的粉末进行甩干,去除粉末材料中未吸收的多余香料,甩干时间15min;
38.(7)第二粉体材料引入,将第二粉体材料引入,并且与(6)中吸收香料后的第一粉体材料混配,第二粉体材料为木薯变性淀粉,混配比例为第一粉体材料78%,第二粉体材料22%;
39.(8)湿法造粒,将混配后的粉体材料加入胶黏剂,充分混匀后进行湿法造粒,造粒后将水分调节至8%
±
2%,其中胶黏剂为2%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添加比例为第一粉体材料与第二粉体材料质量总和的10%,其中第一粉体材料质量按照吸收香料前质量计;
40.(9)筛分,将造粒后的物料进行筛分,得到20-40目颗粒;
41.(10)杀菌,将得到的目标粒径的颗粒进行辐射杀菌;
42.(11)密封包装。
43.实施例2
44.一种卷烟滤棒用茶香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1)提质处理,将白杨木屑进行生物发酵,发酵液为纤维素酶、蛋白酶、木聚糖酶复合而成,发酵液溶剂为水,纤维素酶浓度为2%,蛋白酶浓度为0.2%,木聚糖酶浓度为1.5%,发酵温度为30摄氏度,发酵时间为72小时,发酵水分控制在25%
±
5%;
46.(2)将发酵后的白杨木屑进行翻炒,炒制温度为200摄氏度,炒制时间为120min;
47.(3)第一粉体材料为经过提质处理的白杨木屑粉末材料,将粉碎后的白杨木粉末过筛,通过80目筛网的粉末备用;
48.(4)配制香料,香料为茶香香精,具体为糠醛1.33%、柠檬烯0.08%、苯甲醇0.98%、芳樟醇11.22%、苯乙醇23.79%、树苔净油0.50%、松油醇3.52%、水杨酸甲酯0.70%、异松油烯0.18%、橙花醇0.15%、2,3-二氢苯并呋喃0.81%、二氢茉莉酮酸甲酯0.14%、橙花叔醇0.25%、棕榈酸乙酯6.31%、植醇9.80%、玫瑰精油0.02%、茶多酚0.20%、95%乙醇16.00%、丙二醇20.00%、三醋酸甘油酯4.00%;
49.(5)香料浸泡,将(3)中制备的粉末与(4)中配置的香料进行混合,置于混匀器中混匀5小时,粉末与香料的比例为1:8;
50.(6)湿度调节,将香料浸润后的粉末进行甩干,去除粉末材料中未吸收的多余香料,甩干时间100min;
51.(7)第二粉体材料引入,将第二粉体材料引入,并且与(6)中吸收香料后的第一粉体材料混配,第二粉体材料为木薯变性淀粉,混配比例为第一粉体材料78%,第二粉体材料22%;
52.(8)湿法造粒,将混配后的粉体材料加入胶黏剂,充分混匀后进行湿法造粒,造粒后将水分调节至8%
±
2%,其中胶黏剂为2%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添加比例为第一粉体材料与第二粉体材料质量总和的10%,其中第一粉体材料质量按照吸收香料前质量计;
53.(9)筛分,将造粒后的物料进行筛分,得到20-40目颗粒;
54.(10)杀菌,将得到的目标粒径的颗粒进行辐射杀菌;
55.(11)密封包装。
56.实施例3
57.一种卷烟滤棒用茶香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8.(1)提质处理,将白杨木屑进行生物发酵,发酵液为纤维素酶、蛋白酶、木聚糖酶复合而成,发酵液溶剂为水,纤维素酶浓度为2%,蛋白酶浓度为0.2%,木聚糖酶浓度为1.5%,发酵温度为30摄氏度,发酵时间为2小时,发酵水分控制在13%
±
5%;
59.(2)将发酵后的白杨木屑进行翻炒,炒制温度为160摄氏度,炒制时间为20min;
60.(3)第一粉体材料为经过提质处理的白杨木屑粉末材料,将粉碎后的白杨木粉末过筛,通过80目筛网的粉末备用;
61.(4)配制香料,香料为茶香香精,具体为糠醛1.33%、柠檬烯0.08%、苯甲醇0.98%、芳樟醇11.22%、苯乙醇23.79%、树苔净油0.50%、松油醇3.52%、水杨酸甲酯0.70%、异松油烯0.18%、橙花醇0.15%、2,3-二氢苯并呋喃0.81%、二氢茉莉酮酸甲酯0.14%、橙花叔醇0.25%、棕榈酸乙酯6.31%、植醇9.80%、玫瑰精油0.02%、茶多酚0.20%、95%乙醇16.00%、丙二醇20.00%、三醋酸甘油酯4.00%;
62.(5)香料浸泡,将(3)中制备的粉末与(4)中配置的香料进行混合,置于混匀器中混匀1小时,粉末与香料的比例为1:1;
63.(6)湿度调节,将香料浸润后的粉末进行甩干,去除粉末材料中未吸收的多余香料,甩干时间5min;
64.(7)第二粉体材料引入,将第二粉体材料引入,并且与(6)中吸收香料后的第一粉体材料混配,第二粉体材料为木薯变性淀粉,混配比例为第一粉体材料78%,第二粉体材料22%;
65.(8)湿法造粒,将混配后的粉体材料加入胶黏剂,充分混匀后进行湿法造粒,造粒后将水分调节至8%
±
2%,其中胶黏剂为2%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添加比例为第一粉体材料与第二粉体材料质量总和的10%,其中第一粉体材料质量按照吸收香料前质量计;
66.(9)筛分,将造粒后的物料进行筛分,得到20-40目颗粒;
67.(10)杀菌,将得到的目标粒径的颗粒进行辐射杀菌;
68.(11)密封包装。
69.对比例1
70.一种卷烟滤棒用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1)第一粉体材料为未经过提质处理的白杨木屑粉末材料,将粉碎后的白杨木粉末过筛,通过80目筛网的粉末备用;
72.(2)配制香料,香料为茶香香精,具体为糠醛1.33%、柠檬烯0.08%、苯甲醇
0.98%、芳樟醇11.22%、苯乙醇23.79%、树苔净油0.50%、松油醇3.52%、水杨酸甲酯0.70%、异松油烯0.18%、橙花醇0.15%、2,3-二氢苯并呋喃0.81%、二氢茉莉酮酸甲酯0.14%、橙花叔醇0.25%、棕榈酸乙酯6.31%、植醇9.80%、玫瑰精油0.02%、茶多酚0.20%、95%乙醇16.00%、丙二醇20.00%、三醋酸甘油酯4.00%;
73.(3)香料浸泡,将(1)中制备的粉末与(2)中配置的香料进行混合,置于混匀器中混匀5小时,粉末与香料的比例为1:8;
74.(4)湿度调节,将香料浸润后的粉末进行甩干,去除粉末材料中未吸收的多余香料,甩干时间15min;
75.(5)第二粉体材料引入,将第二粉体材料引入,并且与(4)中吸收香料后的第一粉体材料混配,第二粉体材料为木薯变性淀粉,混配比例为第一粉体材料78%,第二粉体材料22%;
76.(6)湿法造粒,将混配后的粉体材料加入胶黏剂,充分混匀后进行湿法造粒,造粒后将水分调节至8%
±
2%,其中胶黏剂为2%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添加比例为第一粉体材料与第二粉体材料质量总和的10%,其中第一粉体材料质量按照吸收香料前质量计;
77.(7)筛分,将造粒后的物料进行筛分,得到20-40目颗粒;
78.(8)杀菌,将得到的目标粒径的颗粒进行辐射杀菌;
79.(9)密封包装。
80.对比例2
81.一种卷烟滤棒用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2.(1)提质处理,将白杨木屑进行生物发酵,发酵液为纤维素酶、蛋白酶、木聚糖酶复合而成,发酵液溶剂为水,纤维素酶浓度为2%,蛋白酶浓度为0.2%,木聚糖酶浓度为1.5%,发酵温度为30摄氏度,发酵时间为24小时,发酵水分控制在20%
±
5%。
83.(2)将发酵后的白杨木屑进行翻炒,炒制温度为160摄氏度,炒制时间为80min;
84.(3)第一粉体材料为经过提质处理的白杨木屑粉末材料,将粉碎后的白杨木粉末过筛,通过80目筛网的粉末备用;
85.(4)配制香料,香料为茶香香精,具体为糠醛1.33%、柠檬烯0.08%、苯甲醇0.98%、芳樟醇11.22%、苯乙醇23.79%、树苔净油0.50%、松油醇3.52%、水杨酸甲酯0.70%、异松油烯0.18%、橙花醇0.15%、2,3-二氢苯并呋喃0.81%、二氢茉莉酮酸甲酯0.14%、橙花叔醇0.25%、棕榈酸乙酯6.31%、植醇9.80%、玫瑰精油0.02%、茶多酚0.20%、95%乙醇16.00%、丙二醇20.00%、三醋酸甘油酯4.00%;
86.(5)第二粉体材料引入,将第二粉体材料引入,并且与(3)中第一粉体材料混配,第二粉体材料为木薯变性淀粉,混配比例为第一粉体材料58%,第二粉体材料22%,香料添加比例为20%;
87.(6)湿法造粒,将混配后的粉体材料加入胶黏剂,充分混匀后进行湿法造粒,造粒后将水分调节至8%
±
2%,其中胶黏剂为2%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添加比例为第一粉体材料和第二粉体材料总和的10%;
88.(7)筛分,将造粒后的物料进行筛分,得到20-40目颗粒;
89.(8)杀菌,将得到的目标粒径的颗粒进行辐射杀菌;
90.(9)密封包装。
91.结果:材料评价
92.将实施例1制备的滤棒卷制成卷烟烟支,对实施例以及对比例样品进行评吸,结果如下表所示。
[0093][0094]
注: 表示正向增强,-表示负向增强。
[0095]
从上表中看到,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1样品茶香特征香有衰减,舒适性差,对比例2样品茶香特征香衰减严重,丰富性降低。由此可以看出,采用白杨木原料前处理可以有效改善颗粒产品的感官抽吸舒适性,采用香料浸泡工艺可以有效保香。
[0096]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不同的选择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