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滤清器滤芯的制作方法

2023-01-15 11:17: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车用发动机滤油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滤清器滤芯。


背景技术:

2.燃油滤清器是通纸质滤芯对燃油中的杂质或者气体进行过滤作用,减少气体或杂质进入燃油管路或发动机点火系统,造成燃油系统堵塞、机械磨损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启动的一种发动机配件。
3.已知车内用于柴油过滤的滤清器种类繁多,其主要由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滤芯组件组成,其滤芯通常为中心管及绕中心管设置的滤纸,中心管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上端盖及下端盖,上端盖上设有过滤出口,上端盖及下端盖与滤纸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通常,滤清器需要与车内的积水杯进行连接,其连接处为壳体的下端处设置的塑料插座,该塑料插座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则用于与积水杯插接连接。
4.针对上述常规技术,发明人在使用如上述滤芯后,由于滤芯通常为中心管及绕中心管设置的滤纸,而柴油相当于只是经过了滤纸一层进行过滤,已知柴油虽然是经过炼化处理,但是柴油依然会含有较多的杂质,同时含有部分水分,且加油站的油都是储存在密封的金属罐中,受热胀冷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水,就混入油中,具不完整统计低硫柴油中每加仑可含高达3%的水分,上述滤芯虽然可实现对杂质的过滤,但是对于柴油中的水分却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长期使用上述滤芯过滤的柴油后,发动机易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更好的将柴油中的水分进行过滤,本技术提供一种滤清器滤芯。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滤清器滤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滤清器滤芯,包括中心管、分别设置在中心管两端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上开设有排气回油孔,所述排气回油孔连通启动塞的内腔,所述中心管的外侧同轴设置有滤纸筒,所述滤纸筒的内腔同轴设置有聚水层,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开设有进油口,所述中心管的内腔内还设置有赤水管,所述上盖上可拆卸连接有启动塞,所述启动塞位于中心管的内腔内,且与赤水管固定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油泵将油液抽取至滤芯的外侧,在油压以及渗透的作用下使得被抽取的油液依次经过滤纸筒、聚水层,最终过滤后的油液集中通过进油口流入中心管的内腔内,最终在赤水管的作用下再次发生过滤,进入赤水管内腔内的油液根据发动机的控制系统一部分被抽取至发动机内腔进行燃烧,另一部分回流至油箱;由于聚水层具有集聚水分子颗粒的效果,会使得油液中的水分进行集聚沉降,实现初次的油水分离;当过滤后的油液再次流至赤水管时,实现二次的过滤沉降;最终两次集聚的水沉降至中心管的下端并被集中处理,位于水上方的油液也集中被处理,整个滤芯实现二次聚水沉降,同时实现过滤杂质,保障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8.可选的,所述滤纸筒的材质为双层玻璃纤维纸,所述聚水层为无纺布层,所述赤水
管采用纤维丝网编织而成。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层的玻璃纤维质更加有效的实现对油液中杂质的过滤,保障发动机的正常运转;聚水层为无纺布层,具有良好的聚水效果,通过聚水层的油液一方面实现杂质的过滤,另一方面有效初次聚水,赤水管为纤维丝网编织而成,从而错综复杂的孔隙再次实现聚水的效果,最终聚合后的水沉降在中心管的下端,实现油水分离。
10.可选的,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组条形凸起,相邻两组条形凸起之间形成有竖向流道,每组条形凸起的个数也设置为若干个,每组中相邻两个条形凸起之间形成有横向流道,横向流道与竖向流道呈连通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凸起便于将聚水层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条形凸起上,聚水层为无纺布聚合层,在安装聚水层的过程中,使得聚水层难以发生褶皱,从而保障有效的过滤面积。
12.可选的,所述条形凸起的圆弧外侧呈波浪状并形成有波谷和波峰,波谷位于相邻两个波峰之间,波峰与聚水层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实现将聚水层固定在条形凸起上,另一方面使得聚水层与中心管下端之间内过滤后的油液可实现顺畅的上流,并最终从进油口流入中心管的内腔内,从而位于聚水层下端的油液可实现源源不断的过滤,起到良好的过滤效果。
14.可选的,所述中心管靠近启动塞的一端外侧间隔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远离聚水层的一端连通中心管的内壁。
15.单独的进油口位于中心管的上端,过滤后的油液在中心管与聚水层之间由底部向上流动,由于进油口的高度较高,过滤不彻底的油液只能从进油口进入中心管的内腔内,且个数较少易产生堵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导流孔可在进油口发生堵塞的状况下得到缓解。
16.可选的,所述导流孔包括进液流道、一体成型在进液流道远离聚水层一端的导流流道、一体成型在导流流道远离进液流道一端出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与导流流道的连接处呈圆弧状,所述出液流道远离导流流道的一端朝向远离启动塞的方向呈弯折设置,所述出液流道的弯折端的夹角呈锐角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导流孔可在进油口发生堵塞的状况下得到缓解,同时进入导流孔内的油液在出油端向下喷射,在外界油压的作用下,向下喷射的油液加速了流入中心管内腔内的油液,从而使得进油口难以发生堵塞。
18.可选的,所述赤水管远离启动塞一端绕其周侧间隔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呈三角形,所述支撑块的其中一角抵接在中心管的内壁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最优设置为三个,且相邻两个之间的夹角呈270度,从而使得赤水管稳定的卡合在中心管的内腔内,便于稳定安装赤水管,赤水管外壁与中心管外壁之间形成固定的腔道,便于油液混合物在赤水管与中心管之间流动以及过滤。
20.可选的,所述上盖上成型有用于安装启动塞的安装槽,所述启动塞卡接在安装槽内,启动塞的外侧同轴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安装槽内,所述上盖与赤水管相互卡接,所述中心管插接在下盖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增强了启动塞与上盖之间的密封性,将启动塞与上盖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后期工作人员进行拆装维修。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二次的过滤沉降;最终两次集聚的水沉降至中心管的下端并被集中处理,位于水上方的油液也集中被处理,整个滤芯实现二次聚水沉降,同时实现过滤杂质,保障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23.2.开设导流孔可在进油口发生堵塞的状况下得到缓解,同时进入导流孔内的油液在出油端向下喷射,在外界油压的作用下,向下喷射的油液加速了流入中心管内腔内的油液,从而使得进油口难以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24.图2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5.图3是实施例一中心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实施例二中心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实施例二中心管部位处导流孔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中心管;2、上盖;3、下盖;4、排气回油孔;5、滤纸筒;6、聚水层;7、进油口;8、赤水管;9、启动塞;10、条形凸起;11、竖向流道;12、横向流道;13、波谷;14、波峰;15、导流孔;16、进液流道;17、导流流道;18、出液流道;19、支撑块;20、安装槽;2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滤清器滤芯。
31.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一种滤清器滤芯,包括中心管1,当中心管1呈竖直设置时,中心管1的上端卡接固定有上盖2,上盖2上开设有排气回油孔4,中心管1的下端卡接有下盖3,上盖2与下盖3之间形成有安装区,在安装区的部位设置有滤纸筒5和聚水层6。滤纸筒5为双层的玻璃纤维纸,其透气性在2mbar/20cm
²
,滤纸筒5的外侧呈波纹状,从而可实现对油液中杂质进行过滤。
32.参照图2,聚水层6为无纺布层,具有双层结构,其中第一层为非织造的基层布,另一层为复合在第一层非织造基层布上的非织造纺粘聚乙烯,整个聚水层6的厚度在1005μm,滤纸筒5同轴设置在中心管1的外侧,聚水层6首尾相接呈圆柱状,聚水层6也同轴设置在中心管1的外侧,聚水层6位于中心管1与滤纸筒5之间。
33.参照图2和图3,为了保障聚水层6可在中心管1上稳定的固定,在中心管1的外侧一体成型有若干组条形凸起10,条形凸起10的横截面呈矩形,若干组条形凸起10绕着中心管1的周侧间隔均匀设置,从而使得相邻两组条形凸起10之间形成有竖向流道11,每组中的条形凸起10个数设置为若干个,单个一组中的相邻两个条形凸起10之间形成有横向流道12,横向流道12与竖向流道11呈连通设置。
34.参照图2和图3,将聚水层6通过超声波点焊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条形凸起10远离中心管1的一侧,从而聚水层6难以出现褶皱的现象,中心管1实现将整个聚水层6支撑,保障有效的过滤面积。实际过滤的过程中,柴油中的水分经过聚水层6时,在聚水层6的外侧实现集
聚,从而柴油中的水分聚集为大分子时,实现集聚沉降在整个滤纸筒5的下端部位。
35.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实现聚水沉降,降低通入发动机内腔内柴油中的水分,在中心管1的内腔同轴设置有赤水管8,且在上盖2的上端安装有启动塞9,上盖2上成型开设有用于安装启动塞9的安装槽20,启动塞9卡接固定在安装槽20的内腔内,为了保障启动塞9与上盖2之间贴合的密封性,在启动塞9的外侧还固定有密封圈21,密封圈21位于安装槽20内,启动塞9与赤水管8之间相互卡接配合,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整个滤芯在维修的过程中极大的降低了维修的难度。
36.参照图2和图3,赤水管8为丝网编织而成,在中心管1远离下盖3的一端外壁开设有进油口7,进油口7最优设置为四个,且四个进油口7间隔均匀的开设在赤水管8的外侧,经过聚水层6过滤的油液沿着横向流道12流至竖向流道11,并从竖向流道11通过进油口7流入至中心管1与赤水管8之间。从而在赤水管8的外侧实现二次聚水沉降,进一步实现过滤水分的效果。
37.参照图2,为了使得整个滤芯在过滤过程中具有较为稳定的过滤效果,在赤水管8远离启动塞9的一端还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19,支撑块19设置呈三角形,支撑块19的个数最优设置为三个,相邻两个支撑块19之间的夹角呈二百七十度,支撑块19的尖角抵接在中心管1的内腔侧壁上。从而使得安装赤水管8的过程中,赤水管8难易弯曲,便于油液在赤水管8与中心管1之间流动以及过滤。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滤清器滤芯的实施原理为: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整个滤芯安装在发动机外侧的筒体内,筒体内壁与滤纸筒5之间通过油泵抽吸柴油,最终柴油依次经过滤纸筒5和聚水层6,并沿着竖向流道11进入中心管1与赤水管8之间,最终经过赤水管8再次实现聚水沉降以及过滤,从而保障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9.实施例二:参照图2和图4,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条形凸起10沿着自身的圆弧边线呈波浪状,从而使得整个条形凸起10呈波浪状,条形凸起10上形成有波谷13和波峰14,波谷13位于相邻两个波峰14之间。波峰14与聚水层6之间通过超声波点焊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
40.参照图2和图4,由于进油口7开设的个数较少,且位于中心管1远离下盖3的一端,油液在过滤的过程中,油液易朝向阻碍较小的位置流动,由于进油口7处油液的流动,从而位于聚水层6下端过滤后的油液也会沿着竖向流道11上流并进入进油口7内,但是此种方式油液中未过滤完全的杂质易将进油口7堵塞。
41.参照图2和图5,为了缓解进油口7堵塞的问题,在中心管1靠近启动塞9的一端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15,导流孔15最优开设在条形凸起10上,且单个导流孔15位于单个谷峰中,导流孔15远离聚水层6的一端连通中心管1的内壁。
42.参照图2和图5,导流孔15包括进液流道16、导流流道17以及出液流道18,进液流道16开设在条形凸起10上,导液流道开设在中心管1上,导液流道一端连通进液流道16,且两者的连接处呈圆弧状,导液流道的另一端与出液流道18连通,出液流道18位于中心管1与赤水管8之间形成的空腔内,且出液流道18的出液端口朝向下盖3,从而经过聚水层6过滤后的油液也可沿着导流孔15从出液流道18的出液端流出,一方面缓解了进油口7堵塞的问题,另一方面加速了中心管1与赤水管8部位处油液的流动性。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