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3-01-15 09:18: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电子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池市场竞争激烈,锂离子电池因能量密度大,平均输出电压高,循环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体积小,质量轻,无记忆效应,安全可靠等优势,在消费型电子、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个性化发展,需要电池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高的比能量输出;航空航天能源要求电池具有循环寿命,更好的低温充放电性能和更高的安全性能;电动汽车需要大容量、低成本、高稳定性和安全性能的电池。锂离子电池,又称“摇椅电池”,是指以正负极用能够可逆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构成二次电池。现在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以石墨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的存在,只有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脱出。电池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出,通过电解液和隔膜,嵌入到负极中,反之,电池在放电时,锂离子由负极中脱嵌,通过电解液和隔膜,重新嵌入到正极中,内电路没有电子穿梭,与锂离子等电荷当量的电子在外电路传递。炭材料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目前主要以石墨类材料应用最为广泛。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扩展,对其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石墨负极材料的比能量、循环性能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炭微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导热导电性、堆积密度高、表面积体积比低,可以减少sei膜等副反应所引起的不可逆容量损失,从而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是研究热点。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多数采用金属锂,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树枝状的结晶,当结晶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方面会折断造成锂的损失,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结晶体会穿刺隔膜,把正极与负极连接起来,产生短路,给电池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706417b,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淀粉为原料,将其与铁粉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在空气气氛中于200-250℃进行稳定化处理,随后在惰性气氛下高温碳化,经过酸洗、水洗、抽滤、烘干获得球形炭负极材料。但是,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还存在着导电效率不够稳定,容易造成电量的流失的问题,与此同时,制备方法较为复杂繁琐的问题。因此,发明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包括由以下的原料组成:沥青20~50份、树脂10~20份、淀粉50~80份、天然石墨10~20份、铁粉5~10份;所述的天然石墨的平均粒径为5~20μm,层间距 d002为0.3350~0.3354nm;所述的沥
青、树脂、淀粉和天然石墨组成基料;所述的铁粉为补充料;所述的沥青的软化点在200℃~400℃之间;所述的树脂的软化点在80℃~200℃之间;所述的淀粉原料为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以及大米淀粉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的铁粉粒径为800-1200目。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炭负极材料制备原料的选取;将符合条件的沥青、树脂、淀粉,天然石墨和铁粉选取备用,所述的沥青、树脂、淀粉,天然石墨和铁粉为干净粉末状。步骤二:将制备原料与铁粉进行混合;将沥青、树脂、淀粉和天然石墨组成的基料与铁粉按1:0.5~0.6比例充分混合均匀,在230-280℃温度范围内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稳定化预处理0.5-1.2h,得到预处理混合料;步骤三:混合料的高温炭化;将步骤二中的预处理混合料,在200-300℃温度范围内高温炭化1-2h,冷却后得到炭化产物一。步骤四:惰性气体保护混合;经步骤三中的炭化稳定提升到300-1200℃,再次过程中并注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混合,得到炭化产物二;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气体。步骤五:炭化物的酸洗;将步骤四中的炭化产物二进行酸洗,用去离子水洗,抽滤,得到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湿料;步骤六:炭负极材料的烘干制备;将步骤五中的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湿料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烘干,得到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干燥物。步骤七:炭化干燥物的过筛成球形;将步骤六中的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干燥物,自然降温冷却后,得到的产物用研钵研磨,过300-460目标准筛,过筛成球形即得到采用本发明所制得的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优选的,在步骤一中,所述的树脂为热塑性树脂,包括呋喃树脂、脲醛树脂、嘧胺树脂、酚醛树脂、水溶性环氧树脂,水溶性聚尿烷系树脂、水溶性聚酯、水溶性聚氨酯,聚丙烯酰胺和聚甲醛丙烯酸甲酯树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的,在步骤二中,所述的搅拌的时间为50~120min。优选的,在步骤五中,所述的酸洗所用酸液为2%稀盐酸。优选的,在步骤六中,所述的烘干温度设置在100-120℃;所述的烘干时间设置在1.5-2h。优选的,在步骤六中,所述的烘干干燥在65~95℃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3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天然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并配合上淀粉,利用天然石墨的自身结构特性展现了良好的离子和电子导电能力,具有高储锂容量和高充放电速率的特点,有利于锂离子电池的嵌入和脱嵌,其循环稳定性高;淀粉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制备流程简单,无污染等特点,通过在淀粉中添加铁粉进行稳定化处理,同时利用沥青将淀粉颗粒相互包裹混合,在同样的稳定化温度下,可以避免淀粉颗粒间的融并、淀粉颗粒因相互堆积而受热不均匀的现象,大大缩短了淀粉的前期稳定化时间,节约资源,使得制备效率得以提升;树脂经过固化后,可以起到骨架支撑作用,防止碳化过程中沥青发生融并导致碳化后粉体出现粘连结块,而需要对其进行破碎处理致使材料包覆层破坏的现象;
通过添加铁粉将淀粉颗粒相互隔开,进行稳定化或炭化处理,淀粉和天然石墨颗粒受热均匀,提高了所制备样品的一致性;该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低,易于大规模制备生产。
附图说明
4.图1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图中:实施例1: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包括由以下的原料组成:沥青20份、树脂10份、淀粉50份、天然石墨10份、铁粉5份;所述的天然石墨的平均粒径为5μm,层间距 d002为0.3350nm;所述的沥青、树脂、淀粉和天然石墨组成基料;所述的铁粉为补充料;所述的沥青的软化点在200℃℃之间;所述的树脂的软化点在80℃℃之间;所述的淀粉原料为马铃薯淀粉;所述的铁粉粒径为800目。如图1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1:炭负极材料制备原料的选取;将符合条件的沥青、树脂、淀粉,天然石墨和铁粉选取备用,所述的沥青、树脂、淀粉,天然石墨和铁粉为干净粉末状。s102:将制备原料与铁粉进行混合;将沥青、树脂、淀粉和天然石墨组成的基料与铁粉按1:0.5比例充分混合均匀,在230℃温度范围内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稳定化预处理0.5h,得到预处理混合料;s103:混合料的高温炭化;将步骤二中的预处理混合料,在200℃温度范围内高温炭化1h,冷却后得到炭化产物一。s104:惰性气体保护混合;经步骤三中的炭化稳定提升到300℃,再次过程中并注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混合,得到炭化产物二;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气体。s105:炭化物的酸洗;将步骤四中的炭化产物二进行酸洗,用去离子水洗,抽滤,得到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湿料;s106:炭负极材料的烘干制备;将步骤五中的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湿料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烘干,得到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干燥物。s107:炭化干燥物的过筛成球形;将步骤六中的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干燥物,自然降温冷却后,得到的产物用研钵研磨,过300-460目标准筛,过筛成球形即得到采用本发明所制得的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步骤一中,所述的树脂为热塑性树脂,包括呋喃树脂、脲醛树脂、嘧胺树脂、酚醛树脂、水溶性环氧树脂,水溶性聚尿烷系树脂、水溶性聚酯、水溶性聚氨酯,聚丙烯酰胺和聚甲醛丙烯酸甲酯树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步骤二中,所述的搅拌的时间为50min。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步骤五中,所述的酸洗所用酸液为2%稀盐酸。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步骤六中,所述的烘干温度设置在100℃;所述的烘干时间设置在1.5h。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步骤六中,所述的烘干干燥在65℃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h。实施例2: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包括由以下的原料组成:沥青50份、树脂20份、淀粉80份、天然石墨20份、铁粉10份;所述的天然石墨的平均粒径为20μm,层间距 d002为0.3354nm;所述的沥青、树脂、淀粉和天然石墨组成基料;所述的铁粉为补充料;所述的沥青的软化点在400℃之间;所述的树脂的软化点在200℃之间;所述的淀粉原料为小麦淀粉;所述的铁粉粒径为1200目。如图1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1:炭负极材料制备原料的选取;将符合条件的沥青、树脂、淀粉,天然石墨和铁粉选取备用,所述的沥青、树脂、淀粉,天然石墨和铁粉为干净粉末状。s102:将制备原料与铁粉进行混合;将沥青、树脂、淀粉和天然石墨组成的基料与铁粉按1:0.6比例充分混合均匀,在280℃温度范围内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稳定化预处理1.2h,得到预处理混合料;s103:混合料的高温炭化;将步骤二中的预处理混合料,在300℃温度范围内高温炭化2h,冷却后得到炭化产物一。s104:惰性气体保护混合;经步骤三中的炭化稳定提升到1200℃,再次过程中并注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混合,得到炭化产物二;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气体。s105:炭化物的酸洗;将步骤四中的炭化产物二进行酸洗,用去离子水洗,抽滤,得到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湿料;s106:炭负极材料的烘干制备;将步骤五中的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湿料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烘干,得到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干燥物。s107:炭化干燥物的过筛成球形;将步骤六中的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干燥物,自然降温冷却后,得到的产物用研钵研磨,过460目标准筛,过筛成球形即得到采用本发明所制得的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步骤一中,所述的树脂为热塑性树脂,包括呋喃树脂、脲醛树脂、嘧胺树脂、酚醛树脂、水溶性环氧树脂,水溶性聚尿烷系树脂、水溶性聚酯、水溶性聚氨酯,聚丙烯酰胺和聚甲醛丙烯酸甲酯树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步骤二中,所述的搅拌的时间为120min。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步骤五中,所述的酸洗所用酸液为2%稀盐酸。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步骤六中,所述的烘干温度设置在120℃;所述的烘干时间设置在1.5-2h。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步骤六中,所述的烘干干燥在95℃的条件下真空干燥3h。对比实验,随机选取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做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首次充放电效率、脱锂比容量(mah/g)、低温保持率、20周容量保持
率等性能进行测试,且检测条件和时间在相同环境下进行操作,在检测过程中,同时统计数据并制作统计表,见下表。 脱锂比容量(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15℃保持率(%)-25℃保持率(%)20周容量保持率(%)对照组135292.376.778.792对照组234493.579.275.293实施例136695.684.580.595实施例236895.885.683.694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利用天然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并配合上淀粉,利用天然石墨的自身结构特性展现了良好的离子和电子导电能力,具有高储锂容量和高充放电速率的特点,有利于锂离子电池的嵌入和脱嵌,其循环稳定性高。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