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工件旋转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15 05:27: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工件旋转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对于工件降温常用方式为风冷和水冷,如公开专利文献cn214517167u一种金属工件高效降温装置,其设定有一冷却台,在冷却台上方具有作为水冷的喷头,喷头连接水管相关;在冷却台下方具有作为风冷的风扇。
3.上述冷却装置难以直接冷却工件的所有外表面,对于冷却水难以喷洒到的部位以及工件与冷却台接触的部位,仅能够通过与其他被冷却部位之间温度传递实现冷却,冷却效果不佳,尤其对于管状或柱状工件,如钢管,是否均匀有效的冷却工件整体决定了工件的品质,由此,申请人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工件旋转冷却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工件旋转冷却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内喷固定圈,其配置于所述固定底座上,包括有若干进液口;内喷液圈,其配置于所述内喷固定圈内,在所述内喷液圈与所述内喷固定圈之间配置有支撑单元,所述内喷液圈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上包括有用于供工件通过的贯穿中心孔以及若干入液孔,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形成有通液腔体,所述外圈上包括有与所述进液口相对应的进液环槽;被动齿轮,其与所述内喷液圈相连,两者可同步动作;主动齿轮,其与所述被动齿轮传动配合;以及驱动单元,其配置于所述固定底座上,与所述主动齿轮传动配合,作为动力源。
6.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上开设有用于供驱动单元的输出轴穿过的上孔以及为所述被动齿轮与所述内喷液圈形成装配提供可能的下孔。
7.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喷固定圈一端包括有凸沿,所述凸沿配置于所述下孔处;所述内喷固定圈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底座上。
8.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喷液圈的两端分别配置有对应的所述支撑单元;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单元配置于所述下孔处并位于所述内喷固定圈与所述内喷液圈之间;所述支撑单元为轴承。
9.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喷液圈一端配置有位于所述支撑单元外侧的轴承外盖板,所述内喷液圈另一端配置有位于所述支撑单元外侧的轴承内盖板;
所述轴承外盖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内喷固定圈上,所述轴承内盖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内喷固定圈上。
10.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喷固定圈内通过紧固件固定有密封静环,所述内喷液圈上套设有与所述密封静环相配合的密封动环。
11.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喷固定圈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紧固件配置于所述定位孔处并在穿过所述定位孔后连接所述密封静环;所述密封动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内喷液圈固连。
12.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密封动环之间配置有调节挡片;所述进液环槽两侧分别配置有对应的所述密封动环以及密封静环,两个所述密封静环形成与所述进液口相对应的进液通道。
13.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上装配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包括有用以容置所述主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的容置腔以及用于封盖所述容置腔的盖板。
14.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入液孔与所述贯穿中心孔相连通;所述入液孔周向、均匀、等距的分布于所述内圈上;所述被动齿轮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内喷液圈固连;所述进液口均匀等距的分布于所述内喷固定圈上;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配置有限位套;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之间键位配合。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固定不动的内喷固定圈进冷却介质,配合可旋转动作的具有多个入液孔的内喷液圈实现工件周身整体的冷却,有助于提高工件品质;通过设置密封静环与密封动环,提升冷却介质通道的密封性;调节挡板用于调节密封静环与密封动环之间的摩擦力,提升密封效果;整体结构紧凑、可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去除盖板的状态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剖面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分解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内喷液圈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内喷固定圈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固定底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7,工件旋转冷却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内喷固定圈2、内喷液圈3、被动齿轮4、主动齿轮5及驱动单元6,驱动单元6为电机或电机减速机等。
24.固定底座1作为整体支撑件,在具体使用时,可将其安装于相应平台或部件上,或在固定底座1上设置若干支撑板或支撑块,将其放置于相应平台上。
25.如图7所示,固定底座1上开设有上孔11和下孔12,其中,上孔11用于供驱动单元6的输出轴穿过,下孔12则为被动齿轮4与内喷液圈3形成装配提供可能,对于被动齿轮4与内喷液圈3详见下文说明。
26.如图1所示,内喷固定圈2配置于固定底座1上,两者配合关系为固定装配,如通过紧固件的方式将内喷固定圈2固定于固定底座1上。
27.如图6所示,内喷固定圈2一端包括有凸沿21,在内喷固定圈2安装于固定底座1上时,凸沿21配置于下孔12处,其尺寸、形状大小可与下孔12相适配,以提升内喷固定圈2与固定底座1的装配牢固度。
28.内喷固定圈2上包括有若干进液口22,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进液口22均匀等距的分布于内喷固定圈2上。
29.如图5所示,内喷液圈3配置于内喷固定圈2内,其包括内圈31和外圈32,内圈31上包括有供工件通过的贯穿中心孔311以及若干入液孔312,入液孔312与贯穿中心孔311相连通,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入液孔312可周向、均匀、等距的分布于内圈31上,如具有多组入液孔组,每组入液孔组包括若干周向布置的入液孔312。
30.内圈31与外圈32之间形成有通液腔体33,而外圈32上则包括有与进液口22相对应的进液环槽321,冷却介质通过进液口22进入至内喷固定圈2内,通过进液环槽321、通液腔体33以及入液孔312进入到内喷液圈3内,从而喷洒至工件9上,结合旋转动作的内喷液圈3对工件9外周表面整体性的、相对均匀的进行冷却作业,进液环槽321的设定使无论哪个方向进入的冷却介质均能够进入到内喷液圈3内,对应的内喷固定圈2上的进液口22可均匀的设定两个或三个或更多。冷却介质可为冷却水等。对于内喷液圈3的旋转动作详见下文说明。
31.对于内喷液圈3的旋转定位,本实施例中,在内喷液圈3与内喷固定圈2之间配置有支撑单元71,支撑单元71可在内喷液圈3两端分别设置,当然,两个支撑单元71均位于内喷液圈3与内喷固定圈2之间。
32.其中,可将一个支撑单元71配置于固定底座1的下孔12处,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71为轴承,进一步的可为防锈轴承。
33.对于支撑单元71的定位,本实施例中,在两个支撑单元71相应的外侧分别配置有盖板,具体的,内喷液圈3一端配置有位于支撑单元71外侧的轴承外盖板72,内喷液圈3另一端配置有位于支撑单元71外侧的轴承内盖板73,轴承外盖板72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内喷固定圈2上,轴承内盖板73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内喷固定圈2上,而在内喷液圈3外端可通过紧固件装配外罩74。
34.为防止冷却介质的泄露,本实施例中,内喷固定圈2内通过紧固件固定有密封静环81,内喷液圈3上套设有与密封静环81相配合的密封动环82,具体的,内喷固定圈2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23,紧固件配置于定位孔23处并在穿过定位孔23后连接密封静环81,而密封动环82则通过紧固件与内喷液圈3固连。
35.为提升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支撑单元71与密封动环82之间配置有调节挡片83,调节挡片83用以调整密封动环82与密封静环81之间的摩擦力,以提升密封
效果。
36.调节轴承内盖板73可起到对密封静环81、密封动环82的密封效果。
37.本实施例中,进液环槽321两侧分别配置有对应的密封动环82以及密封静环81,两个密封静环81形成与进液口22相对应的进液通道,以使冷却介质按照设定路线进入。
38.固定底座1上还装配有防护罩91,防护罩91可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固定底座1上,防护罩91包括用以容置主动齿轮5、被动齿轮4的容置腔92以及用于封盖容置腔92的盖板93,如图2所示。
39.其中,被动齿轮4与内喷液圈3相连,两者可通过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以使两者可同步动作,而主动齿轮5又与被动齿轮4啮合形成齿轮传动,驱动单元6的输出轴则与主动齿轮5传动配合,如此,由驱动单元6作为动力源,通过主动齿轮5、被动齿轮4带动内喷液圈3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过程中,可将进入的冷却介质均匀、整体性的喷洒到工件9上。
40.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6固定安装于固定底座1上,驱动单元6的输出轴与固定底座1之间配置有限位套94,主动齿轮5与驱动单元6的输出轴之间键位配合。
4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